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摩訶迦旃延住阿槃提ⓐ①國拘羅羅咤ⓑ精舍②。尊者摩訶迦旃延晨朝著衣持鉢,入拘羅羅咤精舍,次第乞食③,至迦ⓒ梨迦ⓓ[*]優婆夷舍。
時,優婆夷見尊者摩訶迦旃延,即敷床坐④,請令就坐,前禮尊者摩訶迦旃延足,退住一面,白尊者摩訶迦旃延:「如世尊所說,答僧耆多童女所問ⓔ⑤,如世尊說僧耆多童女所問偈:
「實義存於心, 寂滅而不亂,
降伏諸勇猛, 可愛端正色⑥。
一心獨靜思, 服食妙禪樂,
是則為遠離。 世間之伴黨,
世間諸伴黨, 無習近我者⑦。
「尊者摩訶迦旃延!世尊此偈,其義云何?」
尊者摩訶迦旃延語優婆夷言:「姊妹!有一沙門婆羅門言:『地一切入處正受⑧,此則無上,為求此果。』姊妹!若沙門婆羅門於地一切入處正受,清淨鮮白⑨者,則見其本、見患、見滅、見滅道跡⑩;以見本、見患、見滅、見滅道跡故,得真實義存於心,寂滅而不亂。姉妹!如是水一切入處、火一切入處、風一切入處、青一切入處、黃一切入處、赤一切入處、白一切入處、空一切入處、識一切入處為無上者,為求此果。
「姊妹!若有沙門婆羅門,乃至於識處一切入處正受,清淨鮮白者,見本、見患、見滅、見滅道跡;以見本、見患、見滅、見滅道跡故,是則實義存於心,寂滅而不亂,善見⑪、善入⑫。是故世尊答僧耆多童女所問偈:
「實義存於心, 寂滅而不亂,
降伏諸勇猛, 可愛端正色。
一心獨靜思, 服食妙禪樂,
是則為遠離, 世間之伴黨,
世間諸伴黨, 無習近我者。
「如是,姊妹!我解世尊以如是義故,說如是偈。」
優婆夷言:「善哉,尊者說真實義,唯願尊者受我請食。」
時,尊者摩訶迦旃延默然受請。
時,迦梨迦優婆夷知尊者摩訶迦旃延受請已,即辦種種淨美飲食,恭敬尊重,自手奉食。
時,優婆夷知尊者摩訶迦旃延食已,洗鉢、澡漱ⓕ⑬訖,敷一卑座⑭[*],於尊者摩訶迦旃延前恭敬聽法。
尊者摩訶迦旃延為迦梨迦優婆夷種種說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從座起而去。
[校勘]
ⓐ 「阿槃提」,巴利本作 Avantī。
ⓑ 「拘羅羅咤」,巴利本作 Kuraraghara。
ⓒ 「迦」,宋、聖二本作「伽」。[*]
ⓓ 「迦梨迦」,巴利本作 Kālī。
ⓔ 「問」,聖本作「說」。
ⓕ 「漱」,大正藏原為「嗽」,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漱」。[*]
[註解]
① 阿槃提:古代印度十六大國之一,位於當時的西印度。是摩訶迦旃延的祖國。又譯為「阿磐提」。
② 拘羅羅咤精舍:阿槃提國拘羅羅咤(獼猴)村山上的石窟,是摩訶迦旃延尊者修行的地方。
③ 次第乞食:依著次序一家一家地托缽乞求食物。又譯為「次第行乞」、「次行乞食」。
④ 床坐:坐臥用的臺座。
⑤ 答僧耆多童女所問:疑為「答愛欲天女所問」的訛誤,出自《雜阿含經》卷三十九第1092經。
⑥ 降伏諸勇猛,可愛端正色:降伏各種強而有力(而能奴役人)的可愛、漂亮的色境。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征服可愛、悅意形色的軍隊後」。
⑦ 世間諸伴黨,無習近我者:字面意義為「世俗的夥伴黨羽,沒有親近我的」,摩訶迦旃延尊者的解說則可顯示這是指如實了知而解脫於世間的一切。
⑧ 一切入處正受:觀青、黃、赤、白、地、水、火、風、空、識等十法,使其一一周遍於一切處的修定法,也作「十遍處」,「十一切處」。
⑨ 清淨鮮白:無瑕無垢。
⑩ 見其本、見患、見滅、見滅道跡:知道其本質、禍患、解脫、解脫的道路。
⑪ 善見:清楚地瞭解。
⑫ 善入:好好地實證。
⑬ 澡漱:洗手、漱口。
⑭ 卑座:矮的座位。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本經中提到的「一切入處正受」,在《中阿含經》中較多解說,例如「地一切入處正受」是以地大為所緣,觀想使其周遍於一切處的修定法。本經中摩訶迦旃延尊者即解說在定境之上,要能結合四聖諦的諦觀,才能有真正的解脫。也就是因定發慧。
- 有同學問:「本經引用的偈子中,為何好像佛陀在強調他沒有朋友?」
這偈子在原經文中是回應愛欲天女(魔女)的誘惑,天魔波旬的女兒想作佛陀的女朋友,佛陀斬釘截鐵地拒絕了,因此這偈子乍看講得比較絕,以顯示佛陀不受魔女的誘惑。而摩訶迦旃延尊者更進一步地解釋,這是因為因定發慧的聖者不染著於一切,自然也不染著於世俗的伴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