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疾病困篤,往詣釋提桓因所,語釋提桓因言:『憍尸迦!當知我今疾病困篤,為我療治,令得安隱。』釋提桓因語毘摩質多羅阿修羅言:『汝當授我幻法,我當療治汝病,令得安隱。』毘摩質多羅阿修羅語帝釋言:『我當還問諸阿修羅眾,聽我者,當授帝釋阿修羅幻法。』
「爾時,毘摩質多羅阿修羅即往至諸阿修羅眾中,語諸阿修羅言:『諸人當知,我今疾病困篤,往詣釋提桓因所,求彼治病。彼語我言:「汝能授我阿修羅幻法者,當治汝病,令得安隱。」我今當往為彼說阿修羅幻法。』
「時,有一詐偽阿修羅語毘摩質多羅阿修羅:『其彼天帝釋質直①好信不虛偽,但語彼言:「天王!此阿修羅幻法,若學者,令人墮地獄,受罪無量百千歲。」彼天帝釋必當息意,不復求學,當言:「汝去,令汝病瘥ⓑ②,可得安隱。」』
「時,毘摩質多羅阿修羅復往帝釋所,說偈白言:
「『千眼尊天王, 阿修羅幻術,
皆是虛誑法, 令人墮地獄。
無量百千歲, 受苦無休息。』
「時,天帝釋語毘摩質多羅阿修羅言:『止!止!如是幻術,非我所須,汝且還去,令汝身病寂滅休息,得力安隱。』」
佛告諸比丘:「釋提桓因於三十三天為自在王,長夜真實,不幻不偽,賢善質直。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亦應如是不幻不偽,賢善質直,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巴利本作 Vepacitti asurinda。
ⓑ 「瘥」,大正藏原為「差」,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瘥」。
[註解]
① 質直:樸實正直。
② 瘥:病痊癒。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天帝釋不幻不偽,賢善質直
阿修羅幻法是阿修羅研發的的獨特戰鬥技術,三十三天沒有此技術。天帝釋被阿修羅幻法所困擾的狀況,記載於《金有陀羅尼經》:「天帝百施白佛言:『世尊!我入戰陣而鬪戰時,以阿修羅幻惑呪術藥力墮於負處。』」
相對的,三十三天的醫學技術比阿修羅發達,能治阿修羅所不能治的病。
在這樣的背景下,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得重病時,不得已而請天帝釋醫治他,天帝釋則要求以阿修羅幻法作為交換。
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不想交出阿修羅幻法,因此跟天帝釋說學阿修羅幻法的代價是墮地獄。天帝釋寧願相信這個說詞也不願墮地獄,就不再要求以阿修羅幻法作為交換。
有福德的善人和天界相應,有福德但奸詐的人則和阿修羅界相應。佛弟子為了得到更為長久的安樂,寧願吃點虧做好人,也不願造作地獄惡業。
- 為什麼天帝釋要治療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
有同學提問:「三十三天與阿修羅本是戰場上的宿敵,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又不交出阿修羅幻法,天帝釋醫治他似乎毫無好處。既然天帝釋聰明絕頂,素有『千眼』之譽,他為何仍選擇救治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
姑且不論天帝釋是否為不計利益地援救敵人的大善人,畢竟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是天帝釋的岳父,且曾多次拜訪佛陀。兩人雖為冤家,卻未必是不共戴天的死敵。
此外,若以現代國家來類比,天帝釋統領的是物產豐饒的富裕國家,而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則統領資源匱乏、卻戰力強悍的軍事強權。若軍事強權的領導人病死,勢必會有新的軍事強人替補,後續發展難以預料。與其讓未知的敵人取而代之,不如讓這位與自己有姻親關係、且欠自己一命的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繼續掌權,相較之下,風險反而更可控。因此,天帝釋選擇救治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未必對三十三天毫無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