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吼文集 楔子 佛法入門 三藏經典 修持正見 法義討論 實修儀軌 名相淺釋 佛教X檔案 學佛心得 佛教人物? ●其它 暫存區 工作討論 編輯選單 |
作者: DavidChiou (邱大剛)
看板: BudaDigest 標題: Re: 施與受 時間: Sun Jul 24 14:39:21 2005 這一個主題,先前忘了回覆:※ 引述《images (台灣加油樂利安康)》之銘言: > 這週進度已讀完。 大家加油!> 就此週進度中有關施與受的問題來詢問。 > 這要分兩個層次來說。 > 一個是佛門出家僧給人種福田的問題;二是,我們「施主」如何施的問題。 > 其中有一個種田的婆羅門聽完世尊說法後,就想供養,世尊拒絕,認為, > 不該因說法故,而受人供養。 > 可是如此一來,這位「施主」不就失去種福田的機會了嗎?我們要如何施 > 與或供養才會如法? 佛曾說過,有許多狀況下並不算布施,例如為還債故、為報恩故、為有所求故。這些不見得是壞事,甚至是好事,但是並不算是「布施」。 以報恩為例,受到別人的好處,而想報答,這是人之常情,不這麼想的 話那麼就連畜牲也不如了。不過報答別人並不算是布施,而是該做的。 聽法前就想布施,那麼是純心淨施,這功德是難以稱量的。聽法後,覺得很好,而為報恩故想供養,這是護持三寶,不過不算布施。 回到主題,我個人猜測的幾個緣由:1. 理想上,供養與說法本來就應該分開,這一方面避免培養比丘為了獲 得供養而說法的錯誤心態(「賣法」、靠佛法來賺錢),一方面也幫 助居士更能完成淨施。2. 佛世時的習慣就是如此。供養與說法分開,釋迦牟尼佛不在說法後受 供養(不因說法受供養),而是由僧眾自行決定是否要說法。實際上, 受了供養後,僧眾是可以直接離開一語不發的,這才是真供養,而不 是買賣。不過為避世俗外道所譏,所以世尊曾制律,受完供養後,最 少要說祝願偈,祝福施者得安樂。至於說不說法,則是分開考量。3. 說法後不受供養,與施主種不種福田關係有限。真心願護持三寶的人, 可以等待下次的供養(例如佛陀是接受居士預約下一次齋僧的),而 且光就受法益而內正思維來說,功德已甚大,已種了福田。另一個例 子:比丘有「不持銀錢戒」,卻不影響佛世時佛弟子們的種福田,但 是能協助比丘避免受到銀錢的誘惑。> 另外,世尊把這些食物著無蟲水,如熱丸投入冷水中,請問這暗喻或象徵著 > 什麼? 象徵著此食除了聖眾,無諸天世人有資格去消化。這可能是傳抄當中為了強調三寶之勝而作的比喻就是了。 或許也有其他的考量? 還請知道的同學告知,謝謝。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