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吼文集 楔子 佛法入門 三藏經典 修持正見 法義討論 實修儀軌 名相淺釋 佛教X檔案 學佛心得 佛教人物? ●其它 暫存區 工作討論 編輯選單 |
金剛經的四句偈在哪裡 1/3
發信人: DavidChiou@pivot (邱大剛), 信區: Buddhism 標 題: Re: 四句偈 -1 發信站: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Tue Jun 27 23:08:33 1995) 轉信站: pivot =========================================================== Date: 06-25-95 From: abstsai@c4.hinet.net 《金剛經四句偈在哪裡》 前些日子,在 Tanet上有人問到金剛經的「四句偈」是 指什麼的問題。這問題相信一定也是線上學佛朋友的共同的 疑問。我在這裡提出一點看法,供大伙兒樂一樂。 數月前曾和 David 學長談到金剛經的降伏其心指的應 該是菩提心,而不是妄心。前天一位善知識老友 Nico Kuo 送來一份文件,証實了先賢也有人對這部經的通俗解說產生 懷疑。 這份文件是清代文學家兼書法家〔俞樾〕先生所注解的 《金剛經》,俞居士是在光緒九年十月注這一部經的,他就 是著名的「寒山寺」名詩「楓橋夜泊」的石碑書文作者,現 在流通的書法拓本詩正是他的傳世之作。朋友們有空到大陸 一遊時還可買到這份拓本。 在這部注的序文中,俞居士寫到「自五祖始勸僧俗讀誦 金剛經,謂但誦此經可以見性成佛,而金剛經遂為世之所重, 余嘗三復是經,竊謂經之大旨在:『佛告須菩提應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住者,住此心;降伏者,降伏此心。皆即 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非有二心也。」 俞居士的注中所舉理由和我們所推的理由一樣,就是文 義通順不通順、文理合理不合理的看法,因為用了妄心,全 部的金剛經變得軟扒扒的不能讀。然而我們的看法遠不及俞 居士的細心,他發現到一個很重要的事實,並且推演出金剛 經可能被灌了水的推論。 他的重要推論有以下數點: 1.經中本來是世尊和須菩提的對話,須菩提問,世尊就問題加以回答,但是答著答著卻突然冒出許多和問題不相干的 「xx功德」來。例如「七寶布施」就是。 俞居士認為這些「功德法」就是抄經人(或譯經人)為了 要流布此經所下的用心。用心無罪,但令人誤解經文則有 罪過。 2.經文「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接著突然冒出來一段「七寶布施」,然後才接著「須菩提,所謂佛法即非佛 法」就是一例。 3.另一處就是「佛說大身即非大身」和下文「佛說般若波羅密即非般若波羅密」應是相接,文章才會有力,誰知中間 又來一段四句偈功德,搞得古今大德找這個素牛肉找得人 仰馬翻,不亦樂乎。 4.另一點,這些功德處若是在經文的末處,或者經文本意已說得差不多了,如《楞嚴經》到第八卷、《本願經》到了 第六卷才來說經名和功德等等比較合理,像金剛經一開始 就強調功德的簡直和般若本意相違背的。 5.世尊在經中主題都還未討論到,須菩提就問眾生信不信,然後世尊就急忙說種種功德,未免太急了,這是不合常理 的又一例。 6.照須菩提的智慧,經中不時出現「四句偈」的名詞,解經的人或說指的是「若以色見我」,也有說是指「一切有為 法」這四句,可是這四句都是在「四句偈」之後說的,以 佛經的通例,須菩提一定當下就問「云何四句偈」才合經 文義理,可是金剛經卻沒有這樣記載。此又不合理之處。 因此俞居士讀經時把這一類的經文加以遮蓋,發現金剛經的 全文原意明確有力,嘆為觀止。這其中倒底四句偈是啥? 老小子有打油詩嘆曰: 「般若金剛變金光,閃閃四句人人慌, 僧俗戮力尋功德,魚磬齊響叮叮噹。」 咱們下回分解了。 -- AB Tsai -- /End of line * Origin: ◇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3:111/4)===========================================================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發信人: DavidChiou@pivot (邱大剛), 信區: Buddhism 標 題: Re: 四句偈 -2 發信站: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Tue Jun 27 23:08:37 1995) 轉信站: pivot [ 本文轉載自 religion 討論區 ] [ 本文原作者是: DavidChiou.bbs@bbs.ntu.edu.tw ] [ 發表時間為: Jun 27 22:10:02 1995 ] From: abstsai@c4.hinet.net 引自東方五術網 《金剛經四句偈在哪裡(2)》 那麼到底什麼是「四句偈」? 翻開佛學詞典,找「偈」 這一字來看看: 【偈】Gatha, 譯曰「頌」。定字數結四句者,不問三言、 四言乃至多言,要必四句。頌者,美歌。伽陀者,聯美詞而 歌頌之者。{丁福保--佛學詞典} 原來古印度文體中,凡是有讚頌的詞句都用四句,無論 是幾言,只要是偈,便都以四句為偈。這情形看來,我們在 佛經上所讀到的所有的偈,便叫四句偈,無論這個偈有多長 或多短,總是分作四個段落,每一段便是一句。 這和古中國的詩是一樣的基本觀念( 只差沒押韻 ),因 此四句偈在世尊住世的當時是屬於日常用語,就好像我們現 在所指的「說好話」一樣,應該沒有特別的指是那一「句」。 但是《金剛經》因為是太有名了,因此其中提到「四句 偈」時人們便不免想到是否這就是「金剛密訣」,於是大伙 兒就只好翻箱倒櫃了。 俞居士也免不了受到這個影響,但是由於《金剛經》中 的四句偈的名詞出現和偈句出現的時機是混亂的,因此他認 為金剛經的四句偈不是專指金剛經的,而是世尊平時就常說 的四句。 俞居士是這麼寫的「嘗讀《楞伽經》,知所謂『四句偈』 者:離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與金剛經 之旨頗合,而實非金剛經所有之文。疑佛平時常以此四句與 金剛經並授諸弟子,後人遂牽連而及之。」 俞居士為何要拿楞伽經來說呢,因為禪宗的教科書正是 楞伽經,當年東土初祖達磨師最後付囑的正是楞伽經。以禪 宗不立文字的特性,祖師臨走前特別要弟子們讀這部經,可 知這部經應是禪宗的最高指導原則。 我們看看這部經,其基本大意正是和金剛經的「無相」 觀念一致,因此俞居士才會認為四句偈所指的應該是上面所 說的「離一異..常無常」的「偈」。 但是我個人的看法不同,原因是這段文字不是偈句,和 佛經上的偈句不同,如果要找出哪一偈是「世尊常對弟子們 說的偈」,在楞伽經中我認為只有下面這一處才可能是世尊 常對弟子們耳提面命的偈句。 《楞伽經》【卷三.集一切佛法品-2】 「佛告聖者大慧菩薩言:『... 大慧! 未來現在諸菩薩等, 不應執著有我之相..汝當修學如來無我相法。』爾時, 世尊 重說偈言:『人我及於陰,眾塵與微塵, 自性自在作,唯心妄分別。』 爾時,聖者大慧菩薩觀察未來一切眾生,復請佛言:『 唯願世尊為諸菩薩說如實修行法,彼諸菩薩聞說如實修行法, 便得成就如實修行者。』」 這裡「如來無我相法」的偈句和金剛經的本旨才是相互 輝映的,然後大慧菩薩馬上就問「如來無我相法」要如何修? 世尊接著才回答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俞居士雖然找出了金剛經的疑處,但是也沒敢說這些疑 點就是偽經。我們比較那些不同版本的金剛經,發現都是有 這些「功德說」的,甚至於早期的敦煌本也有功德說,因此 俞居士才會懷疑這部份是在「譯經」時就加入了。 我們也認為此說有理,現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六祖壇經 中的無功德論,會發現這其中有些線索「六祖是因金剛經入 門,何以斥之為無有功德」, 其中道理值得同學們深深思考 的。 看來改經太麻煩,因此近代的人干脆就自立門戶,自己 寫自己的經文了,只要臉皮夠厚就行。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不必多說。 咱們再回到我們先前討論的「世尊『平時』對弟子們所 說」的偈到底有沒有? 有沒有這樣的一偈是人人(弟子們)皆 知的名偈呢? 欲知後事如何,各位看官,明日早來。 -- AB Tsai -- /End of line * Origin: ◇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3:111/4) -- ▇▇ 依大智慧故,心無掛礙。 ▇▇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David Chiou ── Sophomore of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TU. 發信人: DavidChiou@pivot (邱大剛), 信區: Buddhism 標 題: Re: 四句偈 3/3 【轉貼】 發信站: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Tue Jun 27 23:49:12 1995) 轉信站: pivot ===================================================================== Date: 06-27-95 From: AB TSAI 《金剛經四句偈在哪裡(3/3)》 要找尋世尊平時對弟子們常說的偈,除了找到長眉尊者 打聽一下之外,像咱們白天作夢之輩只好KK《阿含經》, 看看能不能從中獲得一些線索。 問題是世尊到底會不會對弟子們有這樣的作法,給弟子 們一個指示,然後大家努力的去思考或實行?我們看看阿含 經中所記載的當年世尊和眾弟子們的生活點滴,可以發現有 一件事是世尊要所有的修行者都要努力去作的,那就是禪坐, 也就是實修。 我們回頭再看禪宗的宗旨,不立文字的目的是要不著於 相,也就是要心無染著、空無高下。但是入門者不能馬上悟 到這一點,因此世尊必然會有一個實修的方法,告訴我們如 何一步步的達到這個境界,古來大德必然也知道這個道理, 對弟子們也一定會給這麼一個入門的方法。 仔細分析一下禪宗的參話頭,我們會了解原來這就是世 尊的教學理念的實際方法。我們看看世尊給的聖法印,弟子 們禪坐時不是什麼都不想,一開始仍是觀四諦,無我所見之 後入三摩缽地..等等確實有一步步的修習次第方法。 但是日常生活中呢? 弟子入市乞食和居士、外道、王公 貴族、平民百姓談話時要如何作呢? 我們相信也會有一個方 法是世尊要弟子們遵守的,金剛經一再說為人宣說四句偈有 如此這般功德,很明白的,譯經者加入這段就是要我們「大 力宣揚金剛經的精神,勸人努力修習『世尊要人人都實行』 的『日常教誡』」。 但是我們也知道,當時外道六師也提倡苦空無我論,世 尊的日常教誡必然要有一些四諦之外更深一層意義的東東, 才能是佛法(覺者之法)。因此,素牛肉在哪? 有一段記載值得我們玩味,這裡我們找到一個可能是世 尊常說的偈,我加以白話簡譯, 提出來供朋友們瞧瞧。這一 段記載是在《別譯雜阿含》14卷#269(大正藏)。經上記載著: -----------------------------------------------------如是我聞,有一段時期世尊住在 {舍衛國}的{祗樹給孤 獨園}之中,那時輪到阿難講課,阿難對來上課的比丘說:「 我今天要講解『四句之法』, 各位都當好好的接受,並用心 聽講,記住不可忘了。什麼是『四句之法』:『口意宜修善,不應作諸惡。 身不以小惡,加害於世間。 觀欲空無實,修於念覺意。 若自不樂苦,莫作損減業。』 當時有一個婆羅門(居士)離阿難不遠(所以聽得很清楚?), 聽到這個偈, 便想, 這個偈義義味深遠, 不是人作的。於是 便跑去問世尊, 世尊回答『是的, 是的, 這個偈事實上是我 有一次在王舍城耆尼山中的時期, 求迦尼娑天女來說的。」 -----------------------------------------------------這裡, 我們可以得知, 若非世尊平時就常把這個偈對弟 子們說的話, 阿難上課時也不會把它拿來對新生強調。而這 偈正是所有入門弟子第一堂課要學的東東, 也是弟子終生修 持不能忘記的東東。就連後來世尊涅槃前一再囑付的修行原 則,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正是和這個偈的 意義相同。 這句話當今的佛弟子都能朗朗上口,前兩句簡單明白, 然而最重要的第三句「自淨其意」是啥? 許多解經者大談妄 心之際, 可曾指出清淨菩提心的金剛經本意?因此佛子的入 世原則很簡單, 世尊就是要求弟子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並且要以如虛空一般不染著的心平等看待世間,「自淨其意」 正是金剛經中菩薩無四相的日常行法。 這個自淨其意也是佛法和外道諸法不同之處。可是也是 眾生最難作到之處,是故《金剛經》中一開始,須菩提問道: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 降伏其心?」,世尊回答「善哉善哉..」重覆一下須菩提的問 題,須菩提說「唯然世尊,願樂欲聞」準備好好聽世尊如何要 眾生(善男子善女人)「住、降伏」這菩提心的。 然而世尊的回答卻是(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 應如是降伏其心..如此如此這般..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兄一聽當場「涕淚悲泣」,他老兄 知道這根本不是愚癡眾生所能了解的義理, 這是給「菩薩摩 訶薩」聽的。他的嚎淘大哭正是為我等這些未來的學弟學妹 而流的, 千年後日讀此經, 須菩提的慈悲心懷仍躍然紙上, 讓人感動不已。 但是他仍不死心,於是後來再問一次(第十七分): 「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 云何降伏其心?」,世尊這一次才針對「善男子善女人」回答 這個問題, 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當『生』如是心..」可是說著說著「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心」, 接著又轉入「菩薩應如何如何」的主題。 這菩薩無四相就是世尊在日常對弟子們的要求,菩薩道 者,以渡化眾生為目的,眾生要如何度到彼岸?還不是要實 修四句偈。因此世尊明明白白告訴我們,菩提心不是用「發」 的,因為有相的境界不得見如來。哪裡才有? 無相之處。 無相之處何在? 修習多修習, 當得無上菩提,這是《阿 含經》中一再說到的。因此金剛的四句,正如菩薩的四相一 樣,存在於不存在的地方。故金剛讚言: 「斷疑生信,絕相超宗, 頓忘人法解真空, 般若味重重, 四句融通, 福德嘆無窮。」 解了真正的四句, 才是福德無窮。諸位學長宜共勉哉。 阿隬陀佛、南無地藏。 -- AB Tsai -- /End of line * Origin: ◇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3: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