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氣候狀況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SANJYSAN.bbs@bbs.cis.nctu.edu.tw (SANJYSAN), 信區: history
標  題: 歷史上的氣候狀況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Wed Sep  3 14:10:00 1997)
轉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news.cis.nctu!cis_nctu
來  源: h162.s173.ts.hinet.net

==> 在 dasha.bbs@bbs.ntu.edu.tw (大俠) 的文章中提到:
> ==> SANJYSAN.bbs@bbs.cis.nctu.edu.tw (SANJYSAN) 提到:
>       但是在那之前,其實已經累積了不少問題了,才會產生一呼百應的
>   效果.宋代中國人口的膨脹說實在很驚人,在當時恐怕是已經到達中國
>   土地的極限了,看看黃河的改道在宋代後幾乎是無代無之,之前卻只有
>   夏禹以及東漢改道,這以潛的時期還是雨量比較多的時期呢!水多且旺
>   不會改道,水少反倒經常氾濫改道,這是何故?套用劉鄂的說法:大家侵
>   佔河川地......明代中葉以後從美洲輾轉過來的花生,馬鈴薯等高營養
>   易種植的作物(這說法是農學院老師講到各種糧食作物發源地時候說的
>   ,不要拿傳說來批),增加了中國土地的人口容納量,才得以在清代中期
>   撐到四億.
> > 劣的情況則就是一方面又有天災,另一方面又有人禍。所謂的禍不單行者也......
>       多數的大變亂都是因此而起的......
> > 另外宋朝有個問題,上次在某本書看到過,那時屬於冰期或是小冰期,平均溫
> > 度降低了。宋朝以前好像稻米區可到黃河一帶,東南地區如福建廣東等還盛產
> > 大象等熱帶動物。但是宋朝時稻米區就南退到秦領淮河以南了。另外,宋朝的
> > 氣候記錄也十分異常,暴雨旱災以及其他異常氣候等比其他朝代多了許多。記
> > 錄上宋代的災荒年數是多於豐收年數的。其實氣候曲線常常是和一些重大事件
> > 的曲線相合的....
>       啊,說到小弟的專長了,小弟正在做的碩士論文就是古氣候的,9/3在中研
>   院地科所發表的文章也有這些方面的,歷史系的人可以去看看,因為這可以提
>   工極具歷史研究價值的數據.大陸方面有人靠查文獻的研究做出了中國各朝代
>   大致的相對溫度雨量,但是大約兩年前台大地質系畢業的一位學姐的碩士論文
>   ,用台灣一個古氣候資料畫出的近五千年溫度雨量相對豐度曲線,其中最令小
>   弟驚訝的是秦漢時代的大溫暖多雨期,是在大約西元180年代後半突然的結束,
>   學姐以及老師沒有注意到這是甚麼,但大家應該會想到:黃巾之亂......而後
>   來西元五世紀後半開始恢復暖期,對應南朝以及隋唐前期的繁華,直到八世紀
>   初葉的氣候再度乾冷化......當然,民變並不一定是由氣候引起的,像隋末的
>   大亂,在氣候上就沒有徵兆,而安史與黃巢時氣候也未再波動--那之前就已經
>   開始變差了,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關係.宋代的中國氣候確實是處在比較惡劣的
>   時期,與本世紀前半差不多一樣差.好玩的是,三藩平定後的康熙後半開始,到
>   大約上個世紀初中期左右是處在一個暖濕多雨適合作物生長的時期中,所以中
>   國人口開始大爆炸,等到這個時期結束,太平天國差不多快開始了......歷史
>   系的人或許可以去地質系找找合作對象,這些用植物花粉做出的數據資料可是
>   比任何歷史文獻都要"科學"^_^當然主要是在研究經費上......
北宋時期是中國的第三個小冰河期。從北宋初葉到南宋中葉,也就是太宗雍
熙二年(AC 985)到光宗紹熙三年(AC1192)。其氣溫曲線是從北宋初期高
於現今氣溫約0.5度左右的溫度緩和下降,其下降角度約30度。到南宋初期開
始劇烈往下掉,幾乎就是在靖康年間年均溫達到與現今氣溫相同的水準後,
氣溫曲線以幾近於 90度的速度往下劇降了兩度。南宋末期曾有短時間內劇烈
(也是幾近90度)的由-2度上升到-0.3度左右(以現今氣溫為零度)。但是僅
持續幾十年後又劇降回-2度的水準。令人驚訝的是,0度以上記錄從南宋以後便
沒有再出現,從南宋末期以後氣溫便在-1度與-2度附近波動,六七百年間平均
大約維持在約-1.3~-1.4度左右,直到清朝中末葉,溫度才開始快速回升,達到
0度以上。而最高峰約0.1~0.2度則正是在大家所熟悉的宣統三年(AC 1911)年左
右。之後又往下降了一點點。而一般認為宋朝時期的文藝與科技是中國史上
所達到的最高峰,宋朝以後中國便轉向內向型的封閉狀況。另外再補充一點
,平均氣溫曲線從南北朝時期的-1.6度左右開始上升,而在隋朝時期達到0度
,並持續以約45度角的上升趨勢達到唐朝中期的最高峰約1度左右,之後便開
始緩緩下降。而溫度曲線頂點的唐朝中期則剛好是中國史上國力最盛的時期。
另外,宋朝曾有過淮河流域,江南,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完全結冰,車馬可
以在結冰的河面上通過的紀錄「負重載」。

以上參考自「近代和南北朝以來中國氣溫變化曲線圖」,以現今氣溫為零度。
(Shen Wenhsiung, Changes in China's climate,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Vol.55, No.11 Nov.1974.)

在〈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劉昭民,台灣商務印書館)這本書裡面記載的
宋朝旱災數目,由於每一條(一個年號)下面可能包含著數個甚至十數個旱災
紀錄,所以我以所佔的頁數來計算。記錄宋朝的旱災年號年份地區的篇幅共佔
了接近八面(四頁),唐朝的旱災記錄則只有四面,明朝則有七面,漢朝則是
接近四面(西漢有十八條,其中武帝時期獨佔七條紀錄,文帝與宣帝各兩條,
景帝與昭帝各一條)。另外,北宋旱災年數(有記載之年)為69年。南宋為58
年。
而在雨災方面,宋朝約有十一面半的紀錄, 唐朝則只有五面,明朝則只有七面
多一點。漢朝則只有東漢的紀錄約接近兩面。

這裡的宋朝水旱災記錄大約皆是唐朝的兩倍,旱災略多於明朝,水災則比明朝
多很多。也就是宋朝應該是史上水旱災最多的年份。宋朝的雨災乃史上之冠。
宋朝之黃河多次改道,很可能除了人類與河爭地外,跟這類雨災也脫不了關係
。我的問題就在這裡,小冰河期可以解釋宋朝氣溫下降農作物生產力衰退的情
形。但是要怎麼去解釋解釋如此頻繁的水旱災之類的氣候異變呢?小冰河時期
的溫度下降會造成氣候和降雨量的不穩定嗎?大俠兄是否可以幫忙試著說明一
下?

--
─── 疑非無心非有心
       似若有情若無情 ───
--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BBS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