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stron.bbs@sparc20.ee.cycu.edu.tw (好想陪妳), 信區: history 標 題: 歷史 發信站: Another Netscape News Server User (Mon Sep 8 17:00:31 1997) 轉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aidebbs!news.yzit!news 來 源: sparc20.ee.cycu.edu.tw 中國是一個廣土眾民、歷史悠久、文物豐富的國家,幾千年來 中國人不論在產業技術、行為倫理、統治方式、文藝創作,或人生 指引等方面都有特殊的創造,這些都構成所謂「中國文化」的一部 分,其中有不少是對人類社會貝有正面意義的。 「文化」是什麼? 恐怕是一個言人人殊的問題。但我們可以確 定的,吃米飯是一種文化,和吃麵包不同; 使用筷子是一種文化, 和使用刀叉不同。衣服是一種文化.衣著不拋頭露面和袒胸露腹是 截然不同的穿衣文化。推而廣之,複雜緊密和簡單疏遠的親屬關係 也是不同的文化, 如英語世界的uncle,中國人則有伯父、叔父、 堂伯、堂叔、舅父、姑父、姨父等等之分.連帶的互相對待的行為 準則以及權利義務關係也都有所不同。人民擁有比較高度自由自主 的國家當然和獨裁專制的國家不同,這是政治文化的不同。再看精 神層面,祭祀的儀式、崇拜的對象,和相關的義理,種種差異即是 文化的下同。 文化的內容雖然林林總總,但終歸於生活力式,用筷子吃米 飯,親戚朋友層層疊疊的人際網路,在以皇帝為首的中央集權政府 之下過生活,政治雖專制,但宗教信仰卻擁有相當的自由,這些生 活方式便是中國文化。一般人不會特意察覺自己「文化」的存在, 只有在與不同民族、下同文化接觸時,才感受到。尤其是自己這套 生活力式不能適應外來文化衝擊時,更容易激起對自己文化的反 省,中國近現代面臨的新情勢就是最顯著的例子,於是不斷有人追 問什麼是「中國文化」?過去發生的「東西文化論戰」.我們看到 不少人還企圖以一兩個簡單的概念,來囊括時空極其廣裹,內容極 其複雜的中國文化.也有人不斷地想努力改造中國文化或維護中國 文化,結果都不太容易達到目的.這是什麼緣故呢?如果我們能從 歷史去考察,也許會得到一些答案。 因此,我們這本(中國文化史)不想捲入過去那些抽象的爭 論.只想順著時間的軌跡.告訴大家中國文化是歷史發展的具體存 在,它有本質性的、比較少變的成分,也有因時代情境而損益的部 分。孔子說過:「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 益可知也;其後繼周者,雖百世亦可知也。」把他說的「禮」,改 成「文化」,是再恰當不過的。在西潮衝擊下的中國文化,不是你 想讓她「全盤西化」,她就全盤西化起來,也不是你想擋住浪潮, 她的傳統就能維持得住。文化問題還是脫離不了孔子說的因革損 益.那些可損,那些應益.我們在浪潮中的人不可能完全沒有選擇 權.完全被動,讀歷史多少可以培養一點選擇的眼光,對日後文化 的發展或許可以發揮一點導引作用。 從文化發展的觀點看,我將過去所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粗略地 分成兩段.前一段稱作「古典」,大約在西元前2500年到西元前 500年; 後一段稱作「傳統」,大約在西元前200年到西元二十世 紀。兩段之間隔著一個轉型期,約有三、五百年之久。所謂古典 期,基本上符合傳統歷史所說的五帝和夏商周三代,而傳統期即是 秦漢以下統一王朝的時代。這兩期的時間大致相當.各有兩千來 年,再加上中間的過渡,就湊成我們常說的五千年中華文化。當然 今日考古學還能告訴我們早於古典期的各類型和各個階段的文化, 我們如果以中國地區人類開始過定居的村落生活算起,這段時間至 少也有四、五千年,可以稱作「原始期」。原始期的社會組合是村 落.古典期開始有國家,以城為中心連同附近的村落,我們稱作城 邦,傳統期則是統一的帝國。所以我們站在「現代」回顧過去將近 萬年的中國史,最簡單的歷史分期法便是距今四千五百年前的「原 始農莊」,二千五百年前的「古典邦國」和最後的一段「傳統帝 國」。 不過一般講歷史總是詳近而略遠,本書也不例外。本書把中國 文化的發展分作四篇,第一篇古代包括上面說的原始和古典兩大段 落,還有傳統的初期。中國歷史文化經歷幾次根本性的轉型,如開 始過村落定居生活的「新石器革命」,開始出現國家的「城市革 命」,以及開始形成中央政府集權體制的帝國,都在本書的古代篇 內完成。中國文化最根本的質素,如禮的規範、家族倫常、帝制政 府、小農戶的基礎社會以及超自然信仰也都可以在本篇找到答案。 西元前第三個世紀中期從村落轉為國家,西元前第一個世紀後 半期從城邦轉為帝國.這兩次轉變基本上是以中國社會內部的動力 為主的,但到西元第三世紀,轉變的動力則有相當大的外來成分。 外來民族加入中國的社會與政冶,外來思想、學說、信仰滲入中區 各階層的人心,外來文物與生活風尚傳染到中國社會各角落。西元 第三世紀到第九世紀這六百年的中古時代,本書第二篇,從長距離 的文化角度來觀察,是中國自古典以來長期定型的本土文化受到外 來文化所產生的文化大革新,中國文化加添許多新成分,尤其佛 教,剃頭跌足(而非如原來的衣冠禮樂)、出家解脫(而非如原來 的家族綿延)、禮佛不拜帝(而非如原來的皇帝至尊),還有輪 迥、地獄的死後世界觀等等.都和中國原來的文化極不相同,但 卻能並存下來。 總之, 中古文化更加多元化了。 歷史上不同時代的文化層層相因,前代對後代多少總有一些 影響,一般來說,時代鄰近者影響深,時代懸隔者影響淺。譬如 現代中國人的起居,使用桌子,生用椅子,這是宋代以來才形成 的新文化.所以我們今日不能適應孔子、杜甫席地而坐的生活方 式了。大家也知道現在臺灣教育最大的病根是升學主義和文憑主 義作祟,用傳統的話說就是重視科舉功名。科舉雖然起於惰代, 但閉綑人的思想則是宋代以後的事。本書第三篇的近世從宋到清 朝盛世,大約西元900~1800年,屬於中國傳統兩千年的後期,與 我們現代的關係更為密切,而和中古以前的傳統有較大的差別. 可以稱作「新傳統」。新傳統文化的特色帶有濃厚的士人性和庶 民性。科舉考試製造一個堅固的士大夫階層,他們是社會中堅, 也佔據整個官僚體制,在皇帝意旨之下與皇帝「共治天下」。而 人們在開放的新型城市享受多彩多姿的休閒生活,儒家道德透過 各種休閒媒介如說書、 戲曲而深入人心。 中國近世九百年社會階層並不僵化,上下階層的流動相當頻 繁,人民的活動力也很出色,但在中央集權政府的專制格局中, 求知識的唯一出路是做官,整個文化是比較缺乏創造力的。到了 +九世紀,這個古老帝國的舊文化面對西方大力衝擊時,便暴露 種種的不調適,借用一句俗話:屋漏偏逢連夜雨,中國人過去漳 一百五十年手忙腳亂的窘相幾乎是本書第四篇近現代的最佳寫照。 中國從世界中心變成「遠東」,中國文化從輝煌文明變成貧弱息 的「野蠻」, 中國人從脾脫四周小國到處處不如人,不能不說是 天旋地轉的大變化。這一百多年來.中國人一步步喪失過去的莒 信,但也一步步在尋找新的立足點.摸索一種新的文化——也就 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有一派看法,把文化視同生命體,也會經歷生、老、病、死 的過程。就中國的歷史來看,中國文化曾經衰微過,但不曾滅亡。 無可諱言的,現在的中國人正趕上中國文化退潮的流水,一味美 中國文化,即使別有苦心,恐怕也難免「色厲而內任」的流弊。 中國人應該客觀面對事實,才是健康的態度。對待文化的態度, 終歸還是孔子那句老話,因革損益,中國文化既有第一次文化大 革新的經驗,也應該有能力吸收近現代外來的文化,加以消化, 而注入傳統文化之中。這是就整個中國文化而言,但對於即將進 入二十一世紀住在臺灣的人們來說,對中國文化或許還有另外一 份更複雜的心情,讀者諸君,你到底抱著什麼樣的心情呢? 請先 看看我們這本(中國文化史)再說吧。 -- ※ Origin: 中原電機心站 ◆ From: 203.68.199.12 -- Origin: 中原電機心站 bbs.ee.cycu.edu.tw (140.135.12.1)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