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的神通 |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DavidChiou@Lion (邱大剛), 信區: BudaXfile 標 題: 佛經中的神通 發信站: 獅子吼站 (Tue Feb 17 15:58:25 1998) 轉信站: Lion 佛經中的神通(一) ◎丁敏 「神通」這種超乎常識的宗教上特殊經驗, 究竟在佛經中如何被描述、看待與理解呢? 在這個充滿怪力亂神的社會裡, 作者嘗試對佛教經典中的「神通」觀念做一耙梳與釐清。 本文敘述的資料來源, 皆取自大正大藏經中的阿含部、本緣部,及律部諸經典中。 這些經典中,記載了不少有關神通的理論與事蹟; 關於「事蹟」的部份, 基本上我們都把它視為一種象徵性的語言敘述, 也就是重點不是事蹟敘述本身的真實或虛構問題, 而是隱藏在這些事蹟敘述背後的象徵意義為何? 才是我們所要關心探討的。 在阿含部的經典中,認為神通的作用力,是依修禪定而獲得的 ,在禪定中經由初禪、二神、三禪而入於四禪,而四禪中修習神 通法門,可以修得「神通智證」,而獲得神通力。所謂的神通包 含六方面的自在無礙,超乎人間日用的不可思議能力: 一、神境通:包含兩個部分。一是能變化自己的身形,能由一身 變化成無數身,也能將無數身再合為一身。另一是「神足通」, 也就是身能飛行虛空,穿越石壁行走水上如履平地等。 二、天耳通:能聽到人聲,及一般人耳所聽不到的天聲,(天界 的聲音)。 三、他心通:能夠了解眾生的起心動念,以及眾生各種心的特質 如:是小心或大心,是垢心或淨心?是縛心或解脫心等。 四、宿命通:能夠記憶起無數前世的事蹟。包括多生累劫中的姓 名、種族,生活習慣、飲食好惡,壽命長短等。 五、天眼通:能見眾生的三世因果,生死輪迴的投胎處。印順法 師指出宿命通能知自己與他人過去世的事。而知道未來事,是天 眼通的作用,但未來是不定法,所以一般是不能絕對正確的。 六、漏盡通:能根斷一切煩惱束縛,永離生命輪迴的作用。(中 阿含卷四十,1-679c) 以上六通中的宿命通、天眼通、漏盡通,經典中稱為「三明」 ,也就是說三種根本的明達,因為當修行能徹知自己的過去,及 三世因果輪迴,又能切斷輪迴獲得解脫,才是修道的完成,因此 將這三者稱為「三明」,生命的三種明達。再加上天耳、他心、 神境三通,合稱三明六通。 神通與心 在禪定修習的過程中,什麼才是開發神通力的關鍵呢?由阿含 經典中我們可以發現,在禪定中修心是開發神通的關鍵。當在四 禪中,心修到「定心清淨、無穢無煩、柔軟善住,得不動心」時 ,然後可以學習開發六種神通的方法。然而為什麼心居關鍵位置 呢?這是因為: 一、當修到定心明淨清澈時,就能心無所著,心無所著,心週 遍十方而不住於某處,所以眼能徹視萬物,耳能徹聽天地萬物之 聲,心也能如明鏡般映現眾生的三世因果。也就是說當定心清澈 時,心就能無所傍依,無所附著,不會被任何一個執著點蒙蔽而 影響眼見、耳聽的能力,也能如其所是的映現宇宙森羅萬象(《 寂志果經》•1-2756b)。《金剛經》云:「諸菩薩摩訶薩,應如 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無住於色聲香味觸法而生清淨心,清淨心無所附著 ,無所住,就能將六根本有的潛能開發出來,產生神通作用。 二、當修習禪定到心得自在,心就可產生神通力,隨心所欲的 變化萬物的形貌。如《雜阿含經》中敘述,若心想要讓枯樹化成 地,枯樹就變成地;想要枯樹變成水、火、風、金、銀等形貌, 都能做到。這是什麼原理呢?因為枯樹中有地界、有水界、風界 、火界等種種界,因此只要「心作地解」即可變化枯樹成地,其 餘變化的原理也是一樣(雜阿含卷十八,2-128c)。 此外,長阿含經記載心也可隨心所欲的─「於自身中起變化心 ,化作異身、支節具足、諸根無闕。」─在自己的身中產生有變 化能力的心念心力,用這能變化的心念心力,能變化出自己的化 身,並且這個化身的四肢五官都完整無闕。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原來在禪定中觀察人身是地水火風空合成,是虛幻沒有實體性的 ,於是按著自己五大組合的質素及比例,用心的念力,再組合變 化出自己的化身。這就好像有人合麻為繩,麻雖然和繩子不同, 但繩子是由麻這種材料變化組合而成。因此自身化身雖然不同, 但只要掌握自身的組合質素,就能以此類推製造出分身(長阿含 卷十三,1-85c)。 三、歸納一與二點,可以發現神通的發用,最關鍵的就是在禪 定中修心,修心至心無所著,心如明鏡,就能徹聽、徹視、徹映 ;而修心至心能掌握萬物組合的五種基本元素─地、水、火、風 、空,就能心得如意自在,而開發出強大的心力,隨心所欲的起 種種神通變化,如能上天入地,能變形分身,能千變萬化物體的 樣貌等等。如目連是佛弟子中神足第一的,佛陀讚美他說:「心 得自在,彼意欲所為,則能辦之。」(增壹阿含卷二十九, 2-711c)可見心得自在,可以開發出強大的心力,隨心所欲而心 想事成。 =========================================================== 本文錄自法鼓山《人生雜誌》, 由 http://www.ddm.org.tw/life/ 取得, 感謝人生雜誌應允轉貼, 以饗網友 :) Ps. 將以每天轉貼一篇的方式公佈. -- 本電子文件僅授權於電腦網路上流通,而不論是一般書面或其他 任何的轉出版部份引用或摘錄等行為,皆不被允許。至於在電腦 網路上的流通,亦必須遵守不擅改原文以及非營利用途的原則。 關於本著作權聲明若有語意不明確、或者其他未竟事宜,請聯絡 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 65 巷 89 號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E-mail: idpt315@tpts1.seed.net.tw |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