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因三要 證嚴法師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kftseng@pivot (玦),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淨因三要 -- 孝養父母為百行之先 發信站: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Tue Apr 18 21:41:50 1995) 轉信站: pivot [ 本文轉載自 Tzuchi 討論區 ] [ 本文原作者是: kftseng ] [ 發表時間為: Apr 18 20:54:44 1995 ] □□□□□□□□□□□□□□□□□□□□□□□□□□□□□□□□□□□□□□□ □ □ □ 淨因三要 -- 孝養父母為百行之先 □ □ 證嚴法師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前言 □ ~~~~~~~~~~~~~~~~~~~~~~~~~~~~~~~~~~~~~~~~~~~~~~~~~~~~~~~~~~~~~~~~~~~~~~~~~~~~~~ 『淨因三要』之主要義理體系,係以『修淨因』為其實踐基礎;蓋欲弟子於領悟佛家 四諦十二因緣、三法印之原始佛法之外,能對佛陀之遺教,有所身心力行之憑藉。 所謂『修淨因』者,乃謂箴諸學佛之人,人人以修『清淨因』、行『清淨因』,為其 修身之準則,以『人格成則佛格成』之理念、期其登於佛性之堂奧也。 『修淨因』之綱目有三: 一、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事。 二、受三皈依,具足十戒,不犯成儀。 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吾人若能以『清淨心』,行此三事!則『人成』矣!『人成』之後,『佛成』則指顧 之間可待矣。 期凡一讀此文之慈濟法侶,能體念佛陀教導吾人之悲心,而有以己立立人,自度度人 ,則所勉於我諸弟子『人成佛成』之願足矣。 --------------------------------------- 學佛法,主要是為了去除內心的污染,清淨自我的心地。 所謂清淨心,即人性本來沒有沾染污穢的這分善性--善良的本性。既然本性就是善 性,本來就清淨,為什麼還需要淨化呢?又為何有污染與清淨的分別呢? 所謂污染心,即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受人我是非所薰染、薰習,而生起計較的心理 ,使良善的本性慢慢趨向惡念。 修行的意義,就是要接受佛陀的教育,洗鍊自我的心地,將已經沾染塵垢的心,用佛 陀的甘露法雨洗滌清淨;也就是要在人與人相處之中,時時提起正念,修養自己的言行。 要達到清淨的修養,必定要『藉事鍊心』修淨因。在人間現實生活中,修學佛法不離 三件要事: 一、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事。 二、受三皈依、具足十戒,不犯威儀。 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如是三事,名修淨正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關愛子女的心對待雙親 □ ~~~~~~~~~~~~~~~~~~~~~~~~~~~~~~~~~~~~~~~~~~~~~~~~~~~~~~~~~~~~~~~~~~~~~~~~~~~~~~ 第一是孝養父母。 修學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說『百善孝為先』,修淨因、淨業的目標,是要達 到佛與聖人的境界,但仍然要從做人開始。做人要飲水思源:我的身軀從那裡來?父母如 何為我付出愛心,我應該如何回報父母? 回報父母就是孝養父母。論語中告訴我們如何孝蓑父母,儒家所講的孝養父母是盡人 事、盡形態,要殷勤、順從,不讓父母煩惱,這就是孝。 讓父母操心的,有自我的行為和身體方面的。多數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 子女能在社會好好從事行業、成就事業。然而,有的子女卻不能安分,將自己強健的體力 用在不正當的行為,困擾自己,破壞社會,使父母心煩、心急,換來社會人群的唾棄辱罵 ,讓父母蒙羞,這就是『行為的不孝』。 也有人雖然很孝順,但卻讓父母非常操心,為什麼呢?因為不會愛惜生命,把身體毀 傷了,結果使父母為其擔憂操心。看看我們醫院有些掛急診的人,大部分都讓父母操心: 有和人打架的,有騎飛車去撞到人或被人撞的......這些做父母的為孩子肝腸寸斷,除憂 煩自己的子女外,又要擔心子女打傷人、撞到人等種種心理負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病在兒身,痛在娘心 □ ~~~~~~~~~~~~~~~~~~~~~~~~~~~~~~~~~~~~~~~~~~~~~~~~~~~~~~~~~~~~~~~~~~~~~~~~~~~~~ 更有憂慮子女生病的。例如慈濟醫院加護病房曾有一位四歲半的孩子,體弱多病又患 腦水腫症,由他的母親照顧。這位母親生有二子,大兒子八歲,健康活潑,小兒子卻患腦 水腫症;為了這個孩子,造成婆婆與先生對她的不諒解,認為是怪胎,她不斷受到諷刺、 指責,先生更是向外求逃避。最後這對年輕夫婦不得不離婚,大兒子由先生撫養,小兒子 由她照顧。 為了這個兒子,除金錢的付出外,她還不眠不休地照料。有一天,兒子忽然從椅上跌 落,送到慈濟醫院急救。年輕的媽媽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守在加護病房外,憂心如焚地以淚 洗面,那雙無助哀傷的眼神,讓人看了實在深感同情。 孩子離開加護病房移至普通病房時,我去探望他們母子。媽媽因為徹夜末眠,伏在孩 子床上睡著了,我走近床邊伸手摸摸孩子,這小孩天真無邪又可愛,臉上時時綻露笑容, 還伸出兩隻小手讓我摸摸。他的母親抬起頭看到我,我告訴她:『你看!你的兒子已經清 醒了,你的兒子這麼可愛,應該不要緊的,你不要傷心啦!』做母親的看到兒子會對我笑 ,還伸出手和我玩耍,安慰地笑了。 但是,過了一天,孩子又再度昏迷送入加護病房。有位臺北的委員告訴我:『這個媽 媽非常可憐,口不食、夜不睡,為了這個孩子,都快生病了。』 你們看看,一個孩子從小養到大,做父母的要付出多少代價?為了孩子,她寧願犧牲 夫妻之愛,寧願割捨健康的大兒子,來保護這個多病不幸的小兒子,這就是天下父母心啊 !我們小時候,是否也讓父母付出同樣的愛來對待我們呢?我們該不該孝養父母呢?『孝 』是人的本性啊! 父母愛子女的心是無微不至的,這就是『慈母心』,我們若能以關愛子女的心,來孝 養父母,即是真正至高的孝心。 有一次慈濟發放日,全省各地許多會員回來本會,大家聚集在這裡,每個人所提出來 的困難,及希望我提供意見的,都離不開『如何使子女專心讀書、品學兼優、增長智慧.. ....』『如何才能讓子女得到真正幸福?』『如何做回向,才能讓子女得到父母福德的庇 護,得到福報』......每個人的話題,都圍繞著子女,大家所關心的,都是自己的子女, 卻少見希望為親長父母造福,將功德回向高堂的。 有一位年輕的婦人,因信仰宗教的方式未獲家人認同,也提出問題問我。我告訴她: 『學佛不可整天跑道場,只顧拜佛、聽經,置家事而不管,對子女不盡母愛,對公婆未盡 孝道,如何叫家人不反對?』年輕的婦人回答:『幾天前我還寄半斤人參給我的婆婆哪! 』 我說:『孝順並不是用半斤人參就能表現的。「孝」,必須以恭敬心來對待父母、公 婆,不是只提供物質來奉養他們--他們不是讓我們用「養」的,是必須孝敬的。將內心 的恭敬形於外就是「順」,為人子女者應和顏悅色,順從父母,讓父母得到心靈上的歡喜 ,而不是供給豐富的物質就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只有物資奉養,非孝 □ ~~~~~~~~~~~~~~~~~~~~~~~~~~~~~~~~~~~~~~~~~~~~~~~~~~~~~~~~~~~~~~~~~~~~~~~~~~~~~ 現代人所說的孝,往往只限於物質奉養而已,以為把物質拿給父母,讓父母有得吃、 有得穿,就算是孝蓑父母了。反觀過去所謂的「孝」,除了要使父母衣食無缺之外,還要 晨昏定省,問候尊親。說任何話,一定要先察顏觀色,仔細思量自己說的話,會使父母歡 喜還是生氣?若看到父母的眼神含有怒氣,則要說的話到此為止,趕緊轉移話題,不令父 母生氣。 現在有很多為人子女者,當父母跟他說話時,他連回個頭看看老人家的臉,都覺得是 多餘的。甚至很多人為了提高生活水準,離鄉背井,遠離父母,在外打天下,以自己的事 業、家庭為重,忘記了在故鄉時時倚門望子歸來的雙親。 現在有很多父母常常往國外跑,為什麼要時常出國呢?因為他們把子女送到國外念書 。不論是美國、英國,即使路途多遙遠,他們都不辭辛勞地去看子女。然而,在本土台灣 ,從都市到鄉村去看父母,他們卻感覺路程很遠,認為自己的事業要緊,沒有空閒時間.. ....若是對子女的愛念,則不會沒有空閒時間,每一次出門看子女,都是一個月或幾十天 ,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親情難捨嗎! 所以,如果能夠以愛子女的心來孝養父母,則是人性本能的崇高表現,也就是人之初 、性本善的清淨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孝養父母是百行之先 □ ~~~~~~~~~~~~~~~~~~~~~~~~~~~~~~~~~~~~~~~~~~~~~~~~~~~~~~~~~~~~~~~~~~~~~~~~~~~~~~ 佛教說:『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父母為百行之先』。想入佛法門,要先學會念佛, 因為念佛能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以佛心為己心』;陪養慈悲愛念,也是要從念佛開始,所 以,念佛即是入佛門學諸法的重要法門。 而孝養父母是百行之先、萬善之門--沒有孝養父母的心,而想追求佛心,是不可能 的事,要修持學習佛心,必須先陪養孝養父母的心。所以說『孝心即佛心』--孝養父母 之心,就是清淨的佛心。捨離『孝』則沒有『佛』,不念父母也無佛可念。這是佛陀教育 眾生非常強調與重視的一點。 學佛修行者,『孝行即是佛行』,一切孝行無不是修學佛法的行為。由此可體會,孝 與修行是多麼密切的事,我們要修行學佛,希望達到與佛同樣的境界,必定要先從孝養父 母開始。 所以說,『孝』字實為眾妙之門,所有無上甚深微妙法,都由『孝』入門。如果沒有 『孝』,我們的心門就是封閉的--因為欲念及貪、瞋、癡等污染心,障蔽了我們的心門 ;唯有以孝開啟心門,才能走入真正學佛之門。 總之,佛陀所說的教法、所施的教育,可以說是以『孝』為宗;佛教的一切經典,也 是以『孝』為戒--人要如何守規矩?如何不冒犯眾生?必須先從『孝』做起。不犯上是 做人的根本,也就是成為君子的根本;想做一個坦坦蕩蕩的君子,必定要從『不犯上』開 始做起,漸次便能上敬下愛,不冒犯一切眾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忿父母,無佛可忿 □ ~~~~~~~~~~~~~~~~~~~~~~~~~~~~~~~~~~~~~~~~~~~~~~~~~~~~~~~~~~~~~~~~~~~~~~~~~~~~~~ 孝,有『在家之孝』與『出家之孝』。 『在家之孝』是指社會人士孝養父母應該勵行、持守的事。佛教與儒家皆講孝道。論 語中所講的孝養父母,是盡人事、盡形態,要殷勤、順從,不讓父母操心,這就是孝。父 母對待子女,雖同樣是自己的子女,也難免有特別喜愛或次要的,也有比較不喜歡的子女 。這是凡夫心所難免的--愛子女的心同樣有分別。 以子女而言,如果能得到父母的愛,應該感恩、歡喜;假設與父母比較緣淺,即使我 們做得非常辛苦,還被父母厭嫌、責備不是時,也要做到不怨懟,這就是『愛而不忘』、 『勞而不怨』--父母愛我們,要心生歡喜,不可忘記父母的恩惠;父母怨我們時,要任 勞任怨,絕對不可有怨恨的心理。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孝子的例子:舜是古代的聖賢,從小就受母親百般虐待,但是他一 點都不埋怨、記恨,這也是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的根本。我們對父母一定要盡一項責任, 即是「承順顏色,以盡孝養」--順從父母,察顏觀色,盡量讓父母歡喜、安心,這就是 盡孝。如果讓父母煩惱、擔心,觸怒父母,這都是不孝。 父母是子女的模範,希望人人把握此時,克盡孝道,以做為將來教育子女的根本禮法 。 -- 問世間情為何物, 怎叫人生死相許? Tseng Kuo-Feng [曾國豐] E-mail: kftseng@ccnews.nchu.edu.tw Dep. of Civil Engineering, NCHU, Taichung, Taiwan, ROC * Origin: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