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與種熏說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yunxiu@Lion (雲岫散人),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成唯識論之時間與種熏說的困難?
發信站: 獅子吼站 (Mon Mar 16 13:11:47 1998)
轉信站: Lion
楊惠南先生在其所發表的論文 <成唯識論中時間與種熏觀念的研究>
(見下文所引,摘錄自台大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網站) 認為 <成唯識論>
之時間和種熏說 (俱時因果論) 無法成立。
貧道對此頗感困惑,究竟 "俱時因果論" 能否成立?希望各位大德能為
貧道解答這個問題,謝謝!
成唯識論中時間與種熏觀念的研究
楊惠南
華岡佛學學報第5期
頁249-273
五、成唯識論之時間和種熏說的困難
至此,我人得到兩點結論:
(1) 不管是部派的有部、經部、大眾部,或是唯識宗的
護法、勝軍,都共同主張時間是建立在「現在」或「剎那」
之上的。 (即使是高唱「二世實有」的有部,也把三世看做
是世俗道理乃至分位有為相;詳前文。) 唯一不同的是,經
部和唯識宗的護法、勝軍,還進一步把「現在」或「剎那」
,建立在種生現、現熏種的因果關係之上。
(2) 各學派雖然都主張有現在或剎那,但對這兩個詞卻
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其一是有部、經部、上座、勝軍,他們
主張「現在」或「剎那」是有前後延續性的;例如,勝軍認
為,在一「剎那」中,種生現或現熏種的因果關係是異時的
因果關係。其二是大眾部和護法系唯識學者的主張,他們認
為「現在」或「剎那」是沒有任何前後的延續性:就護法說
,種生現、現熏種乃是「如秤兩頭,低昂時等」的俱時因果
。
其次,就我人的研究看來,在這兩種不同的時間觀中,
護法系的俱時因果說是難以成立的,因為它與它的另一主張
--藏識無記說,是相違背的。底下是詳細的論證:
首先,我人要指出,「變化」是因果法則最起碼的條件
之一,因與果之間如果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差異,就沒有因果
關係可言。這也是唯識諸論把種與種類分開的理由;述記卷
三解釋「果俱有」(種子六義之一)時說:
依生現行果之種子名為俱有,不依引生自類名種
。何故爾耶﹖能熏生故,望異類故,果現起故,相易
知故。種望於種非能熏生,非異類故,非現起故,非
易知也,此中不說。(註46)
明顯地,述記把「異類」做為種現與種種必須區別的理
由之一。這是依據瑜伽師地論所說「法與他性為因,亦與自
性為因」而推論出來的必然結果(詳前文)。
260頁
事實上,不但是種現之間的因果必須異類,種種之間也
必須是某種意義下的異類。此徵諸述記所說的「要因變異之
時,果方熟故」(註47),即可證明。
我人還相信,「變化」是必須預設「時間」的,至少必
須像龍樹中論所說的那樣:變化與時間是相互依存的 (詳前
文)。 果真這樣,那麼,種子生現行既是俱時因果,如何可
能「異類」而生﹖而現行熏種子既也是俱時因果,又如何可
能「異類」而熏﹖更令人擔心的是:種現、現種的因果關係
當中,既然都是俱時因果,「沒有時間」產生異類的變化,
那麼,舊種與新種之間必定沒有任何本質上的變化。如此,
當新種再次現行時,其現行果法必與舊種所生的現行果法完
全相同--世界成了一幕幕景色相同、劇情相同,卻又永遠放
映不完的無聊影片。而有情流轉與還滅的理論,也因此破壞
殆盡了。
成唯識論的擁護者當然不希望得到這種結果。然而,要
避免這種錯誤,卻只有底下兩條路,而它們卻又都是行不通
的:(1)現行果法有勝功能,能使新種異於舊種;(2)阿賴耶
識有勝功能,能使新種異於舊種。
就第 (1)點來說,這種來自於現行果法的,能使新種異
於舊種的力量,一定不是存在於舊種當中。因為,如果這力
量是舊種所本有的,那麼依據種熏的理論,這力量必是來自
舊現行中;其次,舊現行中的這種力量又來自何方﹖無疑地
,它來自於更舊的種子當中。然而,由於沒有時間延續的預
設,就沒有變化可言;沒有變化,那舊舊種與舊種之間就沒
有本質上的差別。這仍然沒有辦法避免前述那種無法建立流
轉、還滅理論的謬誤。因此,附屬於現行法而能使種子產生
變化的力量必定來自於有情身心之外的他力,例如佛菩薩或
其他有情的影響力。也就是說,改變業果的力量,不再只是
有情自身的行為力量,還決定於其他有情或佛菩薩的影響力
。
這樣的業力論,就有情的共業而言,也許是合理的,但
就純粹的別業來說,卻無論如何都是無法會通的;更何況一
切的現行果法都生自有情的本識種子,並沒有真正嚴格意義
的「共業」可言。
261頁
改變種子本質的力量既然不可能來自現行果法,那麼,
只有第 (2)條路可走,那就是:這力量乃是發自於阿賴耶識
當中。然而,什麼叫做發自阿賴耶識﹖發自阿賴耶識與發自
種子是相同的說法嗎﹖明顯地,這種力量不能發自種子,理
由已於前段說過。那麼,唯一的可能是發自阿賴耶識本身;
這似乎是說:阿賴耶識是一個具有殊勝功能的容器,不但能
夠貯藏種子,還能賦給新舊二種在本質上生起變化的力量-
這是典型的「種識差別論」。種識差別論違背了唯識宗「種
識非一非異」的明訓。這不但是成唯識論說它們「不一不異
」(註48),而且無著的攝大乘論卷上也說:「非彼種子有別
實物於中住,亦非不異。」而世親的論釋卷二更說:「若有
異者,彼諸種子應分分別,阿賴耶識剎那滅義亦不應成。」
(註49)這是說,如果主張種識差別論,那麼,阿賴耶識即成
了常住不變的心體了;這是主張阿賴耶識唯妄非真的護法唯
識所無法同意的,甚至也是無著、世親本人所不能首肯的。
所以今人印順說:
世親釋論曾這樣說:「若有異者……阿賴耶識剎
那滅義亦不應成」,這是很可留意的﹗為什麼本識與
種子差別,本識就不成其為剎那滅呢﹖有漏習氣是剎
那;楞伽曾明白說到。本識離卻雜染種子,就轉依為
法身,是真實常住,也是本論(攝大乘論)與莊嚴論說
過的。賴耶,在本論中,雖都在與染種融合上講,是
剎那生滅;但它的真相,就是離染種而顯現其實本來
清淨的真心。真諦稱之為不生滅的解性梨耶,並非剎
那生滅。本論在建立雜染因果時,是避免涉及本識常
住的……。(註50)
如此,假設使舊種與新種改變本質的力量來自於阿賴耶
識本身,那麼,必然引生連無著和世親都無法同意的種識差
別論來。可見,最後一條路也是不通的。
其次,就算種識差別論的錯誤可以避免,也還有新困難
產生:首先,阿賴耶識必具有自我清淨的本能,此即真諦所
謂的「解性黎耶」(註51);其次,阿賴耶識還必須具備流轉
生死的本能,這卻相似於天台的「性惡」說
262頁
(註52)。 而這兩點,都不是主張本識唯妄或本識無覆無記的
成唯識論所願意同意的(註53)。
首先,何以主張改變種子本質的力量在阿賴耶識,就會
得到阿賴耶識是如來藏的因難呢﹖這是因為解脫、成佛的動
力,一定要與阿賴耶識相結合的關係。就無著的攝大乘論而
言,出世清淨的可能性是建立在「從最清淨法界等流,正聞
熏習種子」之上的(註54);就瑜伽師地論而言,出世間種分
成本性住種與習所成種兩類,並說:「諸出世間法,從真如
所緣緣種子生。」(註55)另外,成唯識論卷二在批駁了護月
的唯本有說,難陀、勝軍的唯新熏說之後,接著介紹了它所
宗重的護法義,那是和瑜伽師地論相似的本有、新熏俱有說
(註56)。不管這些論典所說的內容有多麼大的差異,它們都
有一個共同的特色,那就是把出世間的動力建立在種子之上
。然而,前文已經說過,沒有時間之延續性的預設,所有的
種子都不可能有任何本質上的變化,因此,這些具有出世動
力的種子也就喪失了它們的功能。在這種情況下,無漏出世
種子的建立是多餘的,因為解脫還滅的動力不在種子之上,
而在阿賴耶識之上--阿賴耶識成了本具無量清淨功德的如來
藏了。
其次,為什麼主張改變種子本質的力量在阿賴耶識,就
會導至阿賴耶識本具性惡的因難﹖這是因為性善或性惡的建
立,都應該具有相同的理由;建立性善說的那些理由,也都
可以做為建立性惡說的理由。建立性善說的理由是:如果解
脫的力量不是來自阿賴耶識本身,而是來自無漏種子,那麼
,由於沒有時間延續性的預設,無漏種子即無法擔負解脫還
滅的任務,所以,解脫的力量必定來自阿賴耶識本身--這是
阿賴耶識性善、阿賴耶識「以解為性」(註51)、阿賴耶識即
如來藏這種「性善」說的理由。同樣地,阿賴耶識為什麼必
須是「性惡」的呢﹖因為,如果阿賴耶識本性非惡,惡性存
在於種子當中,那麼,由於沒有時間延續性的預設,本具惡
性的種子無法生起變化,以致無法擔負生死流轉的任務,所
以,惡性不能存於種子當中,必須存於阿賴耶識當中--阿賴
耶識非性惡不可。
把阿賴耶識看做是性善的如來藏,這不是成唯識論的擁
護者所能接受的;把阿賴耶識看做是性惡的心體,這更
263頁
不是成唯識論的擁護者所能接受的。然而,性善、性惡說卻
是主張沒有時間延續性的種識差別論,所無法避免的邏輯結
果。這樣,堅持因果俱時而有的種熏理論,還能成立嗎﹖
--
平生心跡愛林泉, 無是無非好學仙,
樹密常聞鶯燕語, 花明每見蝶蜂穿,
閒行野徑尋丹藥, 靜掩柴扉鼓素絃,
淡酒幾杯忘俗慮, 醉餘且向北窗眠. -- 葆真山人
Ξ Origin: 獅子吼站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