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與佛家文化之衝擊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wlyang.bbs@cis.nctu.edu.tw (楊文理),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儒家思想與佛教文化之衝擊:談出家事件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Thu Sep  5 19:41:47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spring!news.cc.nctu!news.cis.nctu!cis_nctu
來  源: 140.115.131.131

一種新的外來文化進入中國時,對中國固有的儒家文化傳統造成衝擊,這是必然的.
而佛教也不例外,所以念過歷史的人都讀過三武之禍,念過中國文學的也都讀過
韓退之的原道.

而從這次中臺禪寺的事件看來,儒佛之間的爭論,並沒有因為佛教的逐漸"中國化"
而消弭.

在本文中本人並不會對事件做任何價值性的判斷,而是純粹敘述事實.

在認知儒佛之間爭議的起源之前,必先了解儒家文化的基礎.
那麼何謂儒家文化的基礎呢?

很多人誤以為儒家是一種徒務虛名,不切實際的思想,但是其實正好相反,儒家可以說
是一種最現實的思想了.首先儒家對於形而上的世界,採取一種"不討論"的心態,
也就是孔子說的"未知生,焉知死".但也並未武斷地斷定它不存在.只是我們人生
在世,應從當下做起,形而上的世界,不必去理會它.所以儒家最重視的,就是"人倫"
了,翻成大白話就是"人際關係".而人倫的構成,原則是什麼呢?很多人誤解儒家
,以為儒家人倫的構成準則就是"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
其實不然!儒家人際關係構成的原則是再現代也不過了!

儒家最重視的就是"仁",仁者人也,也就是說,一個能把人際關係處理好的
人,就叫做"仁者".誤解儒家的人也總以為儒家徒務繁文縟節,但是孔子也說:"
人而不仁,如禮何?"也就是說,最重要的就是那一個處理人際關係的"原則",
而不是那些繁文縟節.而原則呢?"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也就是說,儒家人際關係
的處理原則,一個字"報".

所以,在儒家的文化中,是不存在所謂"不求回報的付出"的!養兒,是為了防老,
是"有所求於子"的.也就是說,父母有養育子女的義務,子女也有奉養父母的義務,
這種義務是互相的,不是單方面的.

接下來,討論儒家對"孝"的要求.很簡單:"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次能養",
所以對子女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至少要給父母年老時,衣食無缺.以後再談其他.
如果連最基本的都做不到,就遑論更高層次的了.

講到這裡,大家應可了解為何那些家屬在面對子女的出家行為時,反彈會如此激烈了.
其實他們會反彈,原因很簡單,有一個家屬的反應很直接,也很坦率:"我辛辛苦苦
花那麼多錢給你念到碩士,你卻不聲不響給我去出家,你還沒有還我那些錢呢!"
就是這麼簡單.子女(尤其是獨子)出家去,幾十年後,兩老沒有工作能力以後,
如果沒有子女的奉養,衣食無著是必然的,如果老了再加一身病,尤其是慢性病或
老年癡呆症,那誰來負擔醫療費用?以美國這個沒有儒家思想淵源的國家為例
,您知道美國每年有多少孤苦老人病死街頭或家中,無人照料,死一兩個月沒人知道嗎?
即使像美國這樣社會福利機制如此健全的國家都如此了,我國的社會福利機制
憑良心講還是不及格,孤苦老人的下場相信大家心知肚明.所以與其說那些反彈的家屬
是捨不得那些出家的子弟,倒不如說他們是為了自己的老運在擔憂!

所以說,贊成子弟出家的網友,不必把反對子弟出家的網友通通當作所謂"犬儒"來看待,
因為如前所論,儒家的人倫,是互相的,不是單方面的,也不必把父母要求子弟還俗
的行為與"父母要你去賣淫你就得去"混為一談,因為"奉養父母使之不至於衣食無著",
和"一定要順著父母的話來決定自己的命運",這兩者顯然是不同的.

ps:有人可能會說,即使沒有出家,也不奉養父母而使之衣食無著的子女難道沒有嗎?
是的,有,不過這種人有法律來處罰他,而出家的沒有.

--
┌───────────────────────┐
│   英雄在酒場中到處都是                       │
│       但在牙醫治療台卻一個也沒有             │
│                            選自"銀英傳"      │
└───────────────────────┘
--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BBS ★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