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的財富觀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寄件人: tjm.bbs@bbs.cis.nctu.edu.tw [=InterNet E-mail=]
標  題: 聖經中的財富觀
發信站: 國際網路信件 (Sun Jun  4 22:22:32 1995)


發信人: spring@cis_nctu (洪春男),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Re: 對財富的態度......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Mar  9 12:22:36 1995)

  聖經對財富所持的態度可能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講解清楚的,不過總是
可以找得到一些根據的,希望大家多補充,讓我們的看法能更完備。

  首先我要提到聖經中的一個比喻,就是財主與拉撒路的比喻。

  耶穌講這個比喻時提到,財主非常地有錢,天天奢華宴樂;而拉撒路是一個
乞丐,被放在財主的門口,滿身生瘡,他希望得到財主桌上掉下來的食物充飢,
有時會有狗來餂他的瘡。

  後來財主死了,拉撒路也死了,財主在陰間受苦,而拉撒路在亞伯拉罕的懷
中受安慰。

  在這個比喻中沒有提到財主欺負拉撒路,沒有說財主對拉撒路有什麼凶惡的
態度,財主就被下到陰間了。為何會如此呢﹖原因不在於財主做了什麼不該做的
事情,而是財主有些該作的事情沒有作。拉撒路在他家的門口,他可能每天都看
到他,可是卻沒有想到自己對拉撒路必須負什麼樣的責任,拉撒路對他來講就像
是一個景物一般。但上帝是特別看顧孤兒寡婦的,當人不幫助有需要的人時,會
引起上帝的不滿,也是辱沒造他的主。

  這是一個相當嚴格的比喻。我們自己呢﹖是否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
任呢﹖


發信人: spring@cis_nctu (洪春男),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Re: 對財富的態度......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Mar  9 18:07:58 1995)
轉信站: cis_nctu

  在福音書中,耶穌曾經有一次非常的生氣,也就是耶穌潔淨聖殿的事情。

  當耶穌來到耶路撒冷的聖殿時,看到聖殿中有人在兌換銀錢,有人在賣鴿子,耶
穌對他們的行為非常的生氣。耶穌進了 神的殿、趕出殿裡一切作買賣的人、推倒兌
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
禱告的殿.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

  聖殿中兌換銀錢的行為是有歷史背景的,猶太人散佈在各處地方,每年要到聖殿
去敬拜上帝,而猶太人規定只有將各地的錢幣換成猶太的錢幣才可以奉獻給上帝,主
要原因是,其他地方的錢幣常常都有國王的圖騰,猶太人認為這跟偶像有關連,就規
定只有猶太幣才能奉獻。因此,就有人在聖殿中準備銀錢來讓人兌換。這原本是讓人
方便,可惜猶太人在作這事時,卻常常從中取利,以至於來兌換銀錢的人常常受了很
大的虧損,耶穌對這種貪財的態度是難以接受,大大地排除。

  賣鴿子的行為也有點類似。當人來到聖殿敬拜上帝時,常常要帶著祭犧來敬拜,
而所預備的祭犧必須是沒有瑕疵的,必須經過聖殿中的人檢查合格才可以。而自己所
預備的祭犧總難免會被找出一些瑕疵的,聖殿的人只要一再挑難,自己預備的祭犧都
是無法通過檢查的。而聖殿中就預備了一些事先通過檢查的祭犧供人購買,這本來也
是讓人方便的行為,只是在外面的鴿子賣的是一分錢,而在聖殿中可以賣到七十五分
,這樣的剝削被耶穌說成了賊窩的行為。

  對於貪財的態度是聖經所難以容忍的,聖經清楚地說到:貪財是萬惡之根,貪圖
錢財一定不對,而且耶穌還用激烈的方式來破壞這種貪財、剝削的行為,特別是以宗
教名義來斂財更是不應該。


發信人: spring@cis_nctu (洪春男),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Re: 對財富的態度......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Mar 11 01:10:22 1995)

  在新約聖經中還有一段經文,就是少年官向耶穌問永生的問題時,耶穌
回答他說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偷盜、....。少年官說:這些我
從小就遵守了。耶穌說:你還缺少一樣,就是去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
,你還要來跟從我。那人聽了就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財產很多。

  在舊約聖經中常提到,財產豐富是上帝的財業,但是上帝教導人要等別
記念孤兒寡婦、窮人,幫助窮人就是藉給耶和華。財產是上帝所賜的,但卻
是拿來服事別人用的。這位少年官看重自己的財產超過幫助窮人,因此他憂
憂愁愁地走了。我想,他也難以得到他所要問的永生。他看重自己的財產超
過照顧窮人,這樣能說他完全遵守誡命嗎﹖

  聖經接下來記載著,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神的國是難
的。財主在世上所要遇見的試探比我們一般人大多了,很多時候,一個普通
人可以割捨下他的財產,但財主的財產卻是他一生努力的結晶,要他割捨下
來實在是太難了。聖經也曾說過:你們的財寶在那裡、你們的心也在那裡.
人真的不當只有暫時的產業,不然自己的心思意念只會放在這暫時的事情上
,要努力更多永恆的產業才行,這樣自己的心才會專注在永恆的事上。

  當然,這裡有一個問題,耶穌所說的這段話是否可以當作律法呢﹖也就
是說:是否每個基督徒都應該將自己所有的拿去變賣來分給窮人呢﹖我想從
聖經中可以看到,很多人都擁有各人的私人財產,耶穌並沒有逢人就要求他
們要將自己的財產拿去變賣,耶穌應該不是要將這話當作律法的意思,而是
特別對某些人的要求。

  這段經文的意思,希望大家再補充。


發信人: spring@cis_nctu (洪春男),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Re: 對財富的態度......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Mar 11 16:04:10 1995)

  當耶穌來到耶利哥城時,發生了一件事,就是有一位稅吏長、也是一位財主
 ── 撒該來見耶穌,他個子很矮,擠在人群之中見不到耶穌,於是他爬到桑樹
上去看耶穌,耶穌看見他就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要住你家。撒該高興得
半死,就接待耶穌到他家去住。而週圍的人卻以很不屑的言語互相說著:耶穌竟
然跑到一大罪人的家中住、....。撒該站著、對主說、主阿、我把所有的一半給
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
伯拉罕的子孫。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撒該是一個稅吏,也就是幫羅馬政府收稅的人,羅馬政府通常都是將某個行
政區域託給某個人來收稅,規定這個地區每年要繳給政府多少稅,而這個人收多
少政府並不去管,因此稅吏多收的部份就屬他自己,這是合法的收入,但卻是對
人民的剝削,因此當時的猶太人非常厭惡、歧視稅吏。

  撒該生命的轉變在於接待耶穌,而接待耶穌之後,他對財產的態度馬上有強
烈的轉變,他以前訛詐人的,現在願以四倍的價值來還他,他也願意將自己財產
的一半拿出來分給窮人。他這樣一做,恐怕馬上會破產,因為他訛詐的應該不算
少數。可見他的價值觀、人生態度真的已經不一樣了。

  耶穌在這裡並沒有要求該撒要將一切所有的拿出來分給窮人(像對他少年官
所說的一樣),而是撒該自己主動的改變。

  聖經提到:「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 神的
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
為和誠實上。」一個人單單在口頭上說「愛上帝」、「愛人」是不足信的,他若
真是愛上帝的話,從他實際的生活上就應該可以表現得出來。從一個人對財富的
態度,很容易看得出來他的生命是不是真的得著更新,是不是真的有愛人、愛神
的生命。

  雅各說得更生動:「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
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罷、願你們穿得煖喫得飽.卻不給他們身
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愛心必須有行動才能真正表明出來,不然就是
虛假的。

  舊約箴言也提到:「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
行。你那裡若有現成的、不可對鄰舍說、去罷、明天再來、我必給你。」行善是
將自己的財富分享別人,財富時拿來服事人用的,不是讓我們自己積蓄、誇口甚
至欺壓別人的,不該因為珍惜財富而放棄幫助別人的機會。


發信人: spring@cis_nctu (洪春男),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Re: 對財富的態度......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Mar 12 19:02:34 1995)

  舊約中有一卷書 ── 路得記,記載著路得的故事,其中一跟一個習俗有
點關係,也跟財富大點關係,所以就在這裡談。

  故事的開頭是這樣:

  當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饑荒、在猶大伯利恆有一個人帶著妻子和兩
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兩個兒子
、一個名叫瑪倫、一個名叫基連、都是猶大伯利恆的以法他人、他們到了摩押
地就住在那裡。後來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婦人和他兩個兒子。

  後來路得陪著拿俄米回到了猶大。兩個寡婦在當時的社會之中是沒有什麼
職業適合他們的。但上帝曾給以色列人一些誡命,要以色列人特別眷顧孤兒、
寡婦與寄居的。

  上帝告訴以色列人:

  「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不可摘盡
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
和華你們的 神」

  「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要留給窮
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你不可向寄居的和孤兒、屈枉正直、也不可拿寡婦的衣裳作當頭。要記
念你在埃及作過奴僕、耶和華你的 神從那裡將你救贖、所以我吩咐你這樣行
。你在田間收割莊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
婦、這樣、耶和華你 神必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你打橄欖樹
、枝上剩下的不可再打、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你摘葡萄園的葡萄、所
剩下的不可再摘、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
僕、所以我吩咐你這樣行。」

  所以以色列人的田地就常故意留下一些農作物,讓一些無倚無靠的人可以
對撿拾,路得當時也是出去撿拾麥穗,後來遇到了波阿斯,嫁給了波阿斯,她
與拿俄米也不再窮苦,她還成為大衛王的祖先。

  在這裡我們說的是我們對財富的態度。一個社會必須給窮人一些機會,讓
人可以有機會改善生活,不過一個窮苦的人也不當只等著別人來救濟他們,而
當付出代價、把握機會來得到生活所必須的。當然啦,這是指能夠勞動的人而
言。

  保羅曾經吩咐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人: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得喫飯。每個
人當按著自己所有的付出自己,不該只想倚賴別人、只想佔別人的便宜。

  其實,當我們無能為力的時候,也該謙虛地接受別人的幫助,不必一定要
堅持沒有貢獻就不能有收入,甚至有時為了人際關係的緣故,也可以接受別人
的幫忙,不必為了面子問題,而覺得自己「不需要」別人的幫忙。

  前面講的還是跟我們自己的心思和動機有關。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