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愛究竟為何物?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kftseng@pivot (天龍八部),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Re: 問世間愛情究竟為何物?
發信站: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Mon May 29 16:59:56 1995)
轉信站: pivot

: ==> 在 daniel@info4.csie.nctu (You Shung-I) 的文章中提到:
: 陳韻琳 (gospel.bbs@bbs.cis.nctu.edu.tw) wrote:
: : 到底佛教徒如何看愛情呢?
:   愛情是一種貪欲的結果,彼此貪愛美色情愛,
:   貪後成執,沒你我會死,恩愛糾纏,沒完沒了,
:   亦造成命終時留戀妻兒,業力遷引又投生去了.
:   生生世世輪迴不已.
:   修行要除貪瞋癡,想修行就必斷愛情種.

        我說一些比較深的東西, 大概要至少懂了無生法忍才能了解.
        若不懂的話, 我建議不要批評. 不然就會很好玩了, (我不陪你玩). :)

        貪嗔癡是種性, 以其為種性故, 其性與涅槃性無二亦無分,
        以無分別故, 其堅如金剛不可壞, 以無分別故, 其如虛空了不可得,
        以無所得故, 無可斷壞. 乃得自在, 乃知三界本來虛妄.
        因緣聚故, 以假為真, 以為真故, 起微細煩惱恩愛,
        乃至十二因緣相續不斷, 故成就無明, 乃至三千大千世界.

        今以明故, 無明不再, 故曰得證無生法忍. 而實無一法可得, 是以名之.
--
▔▔▔▔▔▔▔▔▔▔▔▔▔▔▔▔▔▔▔▔▔▔▔▔▔▔▔▔▔▔▔▔▔▔▔▔▔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曾國豐 Tseng Kuo-Feng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kftseng@ccnews.nchu.edu.tw  
▁▁▁▁▁▁▁▁▁▁▁▁▁▁▁▁▁▁▁▁▁▁▁▁▁▁▁▁▁▁▁▁▁▁▁▁▁


Ξ Origin: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FROM: 140.120.2.15]
發信人: tjyang.bbs@csie.nctu.edu.tw (怪醫秦博士),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Re: 問世間愛情究竟為何物?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Tue May 30 01:23:06 1995)
轉信站: pivot!news.nchu!ccnews.nchu!news.cc.nctu!news.csie.nctu!phoenix

==> 在 gospel.bbs@bbs.cis.nctu.edu.tw (陳韻琳) 的文章中提到:

: 佛法不是應與人生的一切事都有關嗎?
: 我實在無法定義不執著又戀愛的愛情。能否請您教我呢?
: 我知道基督教中的愛情,比喻成基督對人的愛,可見相伴廝守一輩子
: 是人間難度最高的一種愛。基督教不講不執著,也不講佔有,講
: 「捨己」。講「共同承受生命之恩」,所以是「共同承擔」。

     對不起, Gospel, 您不是在問我, 不過插朵花.

     定義也沒用.  否則所有的人在看了「幸福婚姻指南」之後都應該會有幸福
     美滿的婚姻.  拿來參考一下當然可以; 不過基本上還是戲論, 如果不去了
     解背後的真相.

     伊莉莎白泰勒已經說了八次的「I do」, so what?

     不要以為她是特例, 她能結婚那麼多次不是因為她特別花, 只是因為她比
     較有錢, 能玩得起這種遊戲; 色情業那麼氾濫, 總不會都是沒結婚, 沒有
     女朋友的人去的吧?  在嫖的時候愛情到哪裡去了?  回到家又出現了?
     當初結婚之前, 新婚之時不是講得好好的「愛你一輩子」?

     愛情一樣是因緣和合所成.  無常因, 無常緣所生, 如何不無常?  基督教
     把愛情比喻成基督對人的愛?  恕我直言, 戲論.  比喻就是比喻, 根本不
     是事實.  當然, 您也說了, 這是非常難得的; 可是既然知道「相伴一生」
     不是求之可得的東西, 還要執著這個念頭做什麼?  為什麼不好好活在當下,
     每一刻當下累積起來一樣很可觀.

     事實上, 了解愛情無常, 乃因緣和合而生, 反而有助於忠實於自己的配偶.
     因為當婚外情開始萌芽的時候, 也能了了分明外遇的感情也不是什麼轟轟
     烈烈的; 只不過因為與配偶的熱情慢慢冷卻加上第三者在「適當」的時,
     地出現才造成這種幻覺.  如果能不去執著這種感情, 就不會對不起自己
     的配偶, 就不會越陷越深. 所以您說不執著重不重要?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守戒」,「盡義務」, 是很重要的.  在婚姻的過程中
     難免要遇到一些考驗, 戒律讓我們在脆弱的時候可以免於犯下錯誤. 守戒,
     也是對另一方的愛情的表示, 使得對方不會傷心恐懼.  是「無畏布施」.
     如果不是深切的關心, 管他受不受傷?  自己爽就好.

     如果因為某些原因, 感情或婚姻真的不能繼續, 當然讓它走.  無常哪裡由
     得了你?  再執著也沒有用.  不去執著又不是說要人都不要難過, 不要有
     感情, 或是連試著挽回都不做; 而是如果真的過去就讓它過去, 不要再留戀.
     沒有人說這個很容易做到的; 尤其是對於初戀.  但是還是得去認識它. 當
     您在安慰失戀的朋友時, 您還不是一樣得說「過去就讓它過去」.  再不然
     安慰死者家屬也是說「人死不能復生」, 這些就是基於對無常的認識所產
     生的不去執著的智慧.  「不執著」不是一種打高空的論調, 而是基於對
     世間事物做如實觀照之後所生的良藥.  是基督徒還是佛教徒一點也不重要,
     事實就是事實, 還分什麼徒?

     佛法, 生活化得一蹋糊塗; 看人知不知道怎麼用而已.


     tjyang

--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

     ≡≡≡≡≡≡≡≡≡≡≡≡≡≡≡≡≡≡≡≡≡≡≡≡≡≡≡≡
--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 BBS ● From: navel.ucr.edu
發信人: kftseng@pivot (天龍八部),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Re: 問世間愛情究竟為何物?
發信站: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Tue May 30 10:14:30 1995)
轉信站: pivot

==> 在 [DavidChiou@pivot] 文中提到:
: :    非批評,只是問問而已 ,怕被雷擊的小孩問.
        嗯, 好像天氣不錯的樣子, 沒有烏雲密佈,
        應該不會閃電加打雷.

: 插花一下:
:     佛陀對無明的定義是:
: 「謂緣無明行者,彼云何無明?
:     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
:     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
:     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
:     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
:     習、不習,若劣、若勝,染汙、清淨,分別緣起,皆悉不知。
:     於六觸入處不如實覺知,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疙闇、無明、大冥,
:     是名無明。」

==> 補充 <==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
        若人欲成佛,     勿壞於貪欲,     諸法即貪欲,     知是則成佛。

        貪欲及恚癡,     無有能得者,     是法皆如空,     知是則成佛。

        見非見一相,     著不著亦然,     此無佛無法,     知是名大智。
        如人於夢中,     得道度眾生,     無道無眾生,     佛法性亦然。

        道場無所得,     若得則不有,     明無明一相,    知是為世尊。
                                                                        』
        PS: 『若能觀澈無明, 是謂明無明。則正法得以開展。』

    『  
        雖說少欲知足,而不以為最;
        雖說經戒,亦不以為最;
        雖說在眾過惡,亦知一切法遠離相;
        常稱讚獨處不在憒鬧,而不以為最;
        雖讚發菩提心,而知心性即是菩提;
        雖讚大乘經,而知一切諸法皆是大相;
        雖說菩薩道,而不分別阿羅漢、辟支佛、諸佛;
        雖讚布施,而通達布施平等相;
        雖讚持戒,而了知諸法同是戒性;
        雖讚忍辱,而知諸法無生、無滅、無盡相;
        雖讚精進,而知諸法不發、不行相;
        雖種種讚歎禪定,而知一切法常定相;
        雖種種讚於智慧,而了智慧之實性;
        雖說貪欲之過,而不見法有可貪者;
        雖說瞋恚之過,而不見法有可瞋者;
        雖說愚癡之過,而知諸法無癡無礙;
        雖示眾生墮三惡道怖畏之苦,而不得地獄餓鬼畜生之相。
                                                                』
        PS: 『正法實相在此開展, 八正道之所以名正, 亦不違此。』

        以下說佛教中修行正解︰

(1) 四聖諦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今云何應觀四聖諦?』

  佛告文殊師利:『若行者能見一切法即是無生性,是名見苦。若
能見一切法不集不起,是名斷集。若能見一切法畢竟滅相,是名證滅
。若能見一切法無所有性,是名修道。』

  『文殊師利,若行者能如是見四聖諦,是人不作如是分別:是法
善、是法不善;是法應見、是法應斷、是法應證、是法應修。所謂苦
應見、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所以者何?凡夫所行貪欲瞋恚愚癡
,行者見是法皆空,無生、無所有不可分別,但積集虛妄。』

  『爾時於法無所取無所捨,於三界中心無所礙,見一切三界畢竟
不生,見一切善不善法虛誑不實,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焰。行者見貪
欲性即是涅槃性、瞋恚性即是涅槃性、愚癡性即是涅槃性。若能見一
切法性如是,便於一切眾生之中不起憎愛。所以者何?是行者不得是
法:若生愛處;若生憎處。』

  『安住虛空心中,乃至不見佛、不見法、不見僧,是則不見一切
法。若不見一切法,於諸法中則不生疑,不生疑故則不受一切法,不
受一切法故則自寂滅。』

(2) 四念處︰

   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行者云何應觀四念處?』

  佛告文殊師利:『當來世有比丘如是說:「觀內身處若觀不淨,
是身念處;觀樂皆苦,是受念處;觀心生滅性,是心念處;觀壞和合
相位得法相,是法念處。」』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今云何真觀四念處?』

  佛言:『止止文殊師利,不須問也,如來隨宜說法難可得解。』

  文殊師利言:『世尊,憫念眾生故願必為說。』

    佛告文殊師利:『若行者見身如虛空,是為身念處;若行者見受
不得內外兩間,是為受念處;若行者知心唯有名字,是為心念處;若
行者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是為法念處。文殊師利,應如是觀四念處
。』

(3) 八聖道分︰

   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行者云何應觀八聖道分?』

  佛告文殊師利:『若行者見一切法平等、無法、無分別,是名正
見;見一切法無思惟、無分別,以是見故是名正思惟;見一切法無言
說相,善修語言平等相故,是名正語;見一切法不作相,作者不可得
故,是名正業;不分別正命邪命,善修習平等命故,是名正命;不發
不起一切法,以無所行故,是名正精進;於一切法無所憶念,諸憶念
性離故,是名正念;見一切法性常定以不散不緣不可得故,是名正定
。文殊師利,行者應如是觀八聖道分。』

(4) 五根發展出五力

   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行者云何應觀五根?』

   佛告文殊師利:『若行者信一切法畢竟不生,從本已來常自爾故
,是名信根;於一切法中心無所住遠近相離故,是名精進根;於一切
法無所憶念,緣性離故不繫念於緣,是名念根;於一切法無所思惟,
二法不可得故,是名定根;見一切法常空離於生相,是名慧根。文殊
師利。行者應如是觀五根。』

(5) 七菩提分

   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行者云何應觀七菩提分?』

   佛言:『文殊師利,行者能見一切法無憶念,是名念菩提分;若
一切法若善若不善若無記,不可選擇不可得,無決定故,是名擇菩提
分;若不取一切三界相,善壞三界故,是名精進菩提分;若一切有為
法中不生喜相,善壞有喜相故,是名喜菩提分;若一切法中除卻其心
,緣相不可得故,是名除菩提分;若一切法不可得,善修壞相故,是
名定菩提分;若於一切法無所依止不貪不著,不見一切法故得捨心,
是名捨菩提分。文殊師利,行者應如是觀七菩提分。』

================================================================

        以上的經文還滿簡單易懂的, 不過, 後面的更精采了,
        可是要先能夠透徹以上的經文之後再讀接下來的部分,
        不然會出鎚..

        經文嗎, 出自『諸法無行經』, 現在的人根基比較差,
        直接讀誦『諸法無行經』很容易出事(出什麼事?這邊
        先不講, 免得追問一堆)最好事先證入『無量義三昧』
        後再看。不過這兩部經對我而言, 事相輔相成的, 只是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 不可一概論之。

        看不懂就算了, 看起問的人是『文殊師利菩薩』就該知
        道, 這本來就不容易懂。
--
▔▔▔▔▔▔▔▔▔▔▔▔▔▔▔▔▔▔▔▔▔▔▔▔▔▔▔▔▔▔▔▔▔▔▔▔▔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曾國豐 Tseng Kuo-Feng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kftseng@ccnews.nchu.edu.tw  
▁▁▁▁▁▁▁▁▁▁▁▁▁▁▁▁▁▁▁▁▁▁▁▁▁▁▁▁▁▁▁▁▁▁▁▁▁
Ξ Origin: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FROM: 140.120.2.121]
發信人: ctex.bbs@bbs.cis.nctu.edu.tw (金錢是我快樂的歸宿),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Re: 問世間愛情究竟為何物?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Tue May 30 11:20:54 1995)
轉信站: pivot!news.nchu!ccnews.nchu!news.cc.nctu!news.cis.nctu!cis_nctu

==>[作者]: gospel@cis_nctu(陳韻琳) 在 religion 討論區中提到:
> ==>[作者]: daniel@info4.csie.nctu(You Shung-I) 在 religion 討論區中提到:
> >   愛情是一種貪欲的結果,彼此貪愛美色情愛,
> >   貪後成執,沒你我會死,恩愛糾纏,沒完沒了,
> >   亦造成命終時留戀妻兒,業力遷引又投生去了.
> >   生生世世輪迴不已.
> >   修行要除貪瞋癡,想修行就必斷愛情種.
> 請問您戀愛過嗎?
> 您被慈母的手攀扶過嗎?



    我想可從另一個觀點來看什麼是"愛".

不只人會愛自己的小孩,連貓狗等動物,甚至是魚都會愛(或保護)自己的小孩.

這些動物並沒有人類的道德觀念,會何會如此呢?

可見"愛"不是思考下的行為,而是一種本能.

從生物進化的觀點來講,這有助於整個種族的生存.

如果母親沒有愛小孩的本能,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是沒有謀生的能力.

換言之,那些不愛小孩的動物,很可能早就亡種了.

同樣的,男女間的愛情,也可視為一種物種繁衍所憑藉的方法.

盡管有人把愛情說得多浪漫,多偉大,生物進化的機制卻巧妙的利用人類的這種

感覺,而間接達到種族繼續生存下來的目的.

能夠從這種"世間愛"中跳脫出來的人並不多.

(衛道之士或對愛情充滿憧憬的人請不要罵我)

如果有一種生物,兩性之間都不會彼此吸引,那麼這種生物早就滅亡了.









--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BBS ★  140.113.23.3
發信人: evanpai.bbs@etc3.et.ntit.edu.tw (小白),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Re: 問世間愛情究竟為何物?
發信站: 工技電子 BBS (Tue May 30 15:19:46 1995)
轉信站: pivot!news.nchu!ccnews.nchu!news.cc.nctu!news.cis.nctu!news.csie.nctu!

◆◇◆ 在 gospel. 的文章中提到 : 
> 標  題: 問世間愛情究竟為何物?
>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Sun May 28 20:58:14 1995)
> 轉信站: NTIT_ET_BBS!netnews.ntu!news.csie.nctu!news.cis.nctu!cis_nctu
> 
> 我有一個長輩阿姨得了癌症
> 她的生命開始受煎熬
> 她的丈夫我叫他叔叔
> 叔叔冷冷淡淡的說:「這是『業』」
> 他有時陪阿姨去醫院,有時看阿姨還撐的住就叫她自己去
> 阿姨問叔叔:「我死了你不難過?」叔叔說:「我不要對情感執著」
> 阿姨覺得心很冷,痛苦時很想叔叔分擔,叔叔心情淡如止水,不願承擔
> 阿姨後來就去了教會,想要找到一種能「共同承擔」的愛。
> 後來阿姨終於住院了。都是教會的人輪流陪她。

    我自己是個佛教徒,當我看到上文所描述的那位叔叔時,我覺得
非常的心痛.一個人把自己弄的像槁木死灰一樣時,卻還自以為是不
執著,如何不教人痛心呢?一個行菩薩道的人,對一切眾生都應生起
慈悲心,更何況是自己的親人?菩薩當以一切眾生的煩惱為煩惱,對一
切眾生的病痛感同身受.每當我想起諸佛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所發
的大願時,我就感到萬分的慚愧.奈何木石心腸的人卻自稱為佛子!

> 
> 清大側門有一個「我們的故事」咖啡屋
> 老板娘生病。老闆跟老板娘很相愛。
> 老板娘就問若她死了怎麼辦?老闆說:「我跟你一齊死。」
> 他們專研佛法經書。
> 
> 到底佛教徒如何看愛情呢?
   
   若是老闆真的一齊去死的話,他八成不是個佛子!
   如果我是老闆的話,我會很細心地照顧老闆娘,儘量減少她在病
中的痛苦,並且安慰她,以減少她心中的痛苦.如果是生離死別時,我
將會幫助她在最安祥的心境下離去.
                                            
                                         evan
發信人: kkang.bbs@csie.nctu.edu.tw (老康),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Re: 問世間愛情究竟為何物?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Tue May 30 11:25:12 1995)
轉信站: pivot!news.nchu!ccnews.nchu!news.cc.nctu!news.csie.nctu!phoenix

大家好: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愛情能用執著不執著來看嗎?我覺得不是很好
因為在愛情中,有所謂的兩性邏輯差異性,如果大家有常聽一些婚姻講座應該
可以明白,我覺得兩性差異在愛情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大家談來
談去都是講『愛情』啦...『執著』啦...這些名詞繞來繞去,實在太空泛了,來
一點比較實際的如何?

        請問大家如何用你的信仰,看待兩性邏輯的差異呢?佛教徒能不能回答
用『執著』的觀點呢?基督徒??

        兩性吵架常常都是因為兩性差異的緣故,對佛教徒而言應該不是用無常
可以面對吧!?我想可能交過女朋友的人應該都會有如此的經驗,講一講,讓我們
瞭解一下,這樣比較實際些:)

        關於苦難與愛情,我覺得分享經驗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談完理論以後,對
兩性差異實際經驗能說說。




--
上帝說:從今以後你不再叫 kkang
        應該叫做 老康 因為你年紀太大了
--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 BBS ● From: 140.113.178.204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