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三]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chungyan.bbs@bbs.cis.nctu.edu.tw (平行線), 信區: history
標  題: 連載--司馬懿評傳[23]--高平陵事變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Tue Sep  2 01:44:23 1997)
轉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news.cis.nctu!cis_nctu
來  源: ccsun7


二四九年 (魏邵陵厲公嘉平元年) (71歲)

正月初三,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奏請皇太后罷曹爽黨族官權。正月初七,
召開廷議,誅殺曹爽黨族三族。群臣奏請懿為丞相加九錫,懿固辭不受。年底
太尉王陵陰謀叛變中央政府。

【高平陵事變】

嘉平元年(249)正月初三,皇帝車駕浩浩蕩蕩出洛陽宣陽門出發,謁拜明帝高平陵
曹爽兄弟三人同行,城中兵力頓時空了一半,在一天之前,司馬懿才將政變的計畫
告之本不知情的司馬昭,司馬懿在夜裡偷偷觀察兩個兒子的反應,發現司馬師酣
睡如常,司馬昭則輾轉難眠,他心想遇大事而不亂還是師兒較憂啊。在確定所有車
隊渡過洛水之後,司馬懿開使了那個改變曹魏帝國命運的政變。

首先由司馬師召集他養的三千死士,及司馬懿的護衛家兵,分兵力由司馬師率領佔
城南的武庫奪取兵器,由司馬昭率部份兵力保衛皇太后后永寧宮,司馬懿自己則在省
中召集在京城之高官,如司徒高柔,太僕王觀,太尉蔣濟等,司馬懿向他們宣布曹爽
有篡奪帝位的計畫,稱已奉皇太后之令罷去曹爽官職,這些大官心想平時也沒受過
曹爽什麼好處,爽又豈是這司馬懿之對手,紛紛向懿靠攏,於是司馬懿令高柔假節
鉞行大將軍事,佔曹爽大營,王觀行中領軍事佔曹羲大營,於是洛陽城就被司馬懿
控制了。

就在司馬懿控制了洛陽城後欲往洛水浮橋屯兵防止曹爽大軍回攻時,司馬懿經過曹
爽家門口,曹爽家中侍衛嚴世打算從高處用弓箭射司馬懿,但另一名侍衛孫謙對他說
:「事未可知,何必冒險?」於是這支可以改便中國歷史的箭沒有發出。於是太傅司
馬懿及太尉蔣濟共同引兵屯於洛陽城外的洛水浮橋。

正午時分,司馬懿發出了經皇太后批準的奏文,令快馬送至高平陵:

「先帝詔陛下(曹芳)、秦王(曹詢)及臣升御床,握臣臂曰:深以後事為念。今大將軍
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則潛擬,外專威權。破壞諸營,盡據禁兵, 群官要職,
皆置所親。宿衛舊人,並見斥拙,根據盤互,縱肆日甚。又以黃門張當為督監,專
供交關,看察至尊,伺候神器,離間二宮,傷害骨肉,天下洶洶,人懷危懼,陛下
但為寄坐,豈得久安!此非先帝召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雖朽邁,敢忘前言?
昔趙高意極,秦是以亡,呂霍早斷,漢祚永延。公卿群臣皆以爽有無君之心,兄弟不
宜典兵宿衛,奏皇太后,皇太後敕如奏施行。臣輒敕主者罷爽、羲、訓吏兵,各以侯
就第。若稽留軍駕,以軍法從事。臣輒力疾將兵詣洛水浮橋,伺察非常。」

就在司馬懿在京都發動政變時,大將軍曹爽也沒閒著,他正陪著小皇帝在高平陵
附近的圍場打獵呢,當送召特使把司馬懿的上奏送上來時,曹爽著實吃了一驚心想
:那個老頭不是快歸天了嗎,怎麼來這一手!不驚失聲叫道:「太傅變亂,如何是好?
」他先把奏折壓下,不讓小皇帝知道,又下令大軍在高平陵附近駐紮,於是皇帝曹芳,
大將軍曹爽及數萬官員士兵就在高平陵附近搭起帳蓬露營起來,曹爽也陷入進退兩
難的思考之中。

就在曹爽在高平陵陷入兩難之際時,在洛陽城中還是有忠於曹爽之臣突圍而出先有
大將軍府的司馬-魯芝,及大將軍府的參軍-辛敞,他們趁司馬懿尚未完全控制洛陽
時就突擊宣陽門而出,之後又有大司農桓範,前已提過,桓範足智多謀,人稱「智囊
」當初就是他勸曹爽防著司馬懿的,司馬懿兵起洛陽,就召他去省中議事他心想我
在曹爽門下多年,今曹爽有天子在手,又手握兵權,獨缺一位智囊,於是桓範就奔
城南平昌門而出,此時京都個門都已關閉,他忽然發現平昌門守將是過去由他舉薦
任官的司蕃,於是他在城下高呼:「司蕃,我是大司農桓範,今奉太后之詔出城見
天子」司蕃遲疑了一下曰:「恩公,我奉太傅之令守城,請出示詔書。」桓範曰:「
汝連吾也不信,詔書在此,汝可下樓自行檢看。」司蕃曰:「恩公不敢,放大人出
城便是。」於是司蕃放桓範出城,桓範出城後回頭向司蕃曰:「汝聽著,太傅謀反
汝可速隨我離去!」說罷與其子直奔高平陵,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回頭對司蕃說的
那句話最後成為處死他的依據。

魯芝,辛敞,桓範到達高平陵後向曹爽報告了洛陽城中的狀況,說洛陽已被司馬懿
把守的如鐵筒一般,勢難回城,桓範建議,不如請天子幸許昌,來個「挾天子以令
諸侯」曹爽猶慮不決。

在洛水邊屯駐的司馬懿及蔣濟得知桓範已逃脫的消息後,仲達吃了一驚,曰:「智囊
往矣!」蔣濟曰:「駑馬戀棧豆,曹爽小兒必念城中驕妻美妾,金銀珠寶,智囊有謀
必不為彼所用矣!」於是司馬懿就派曹爽好友侍中許允及尚書陳泰,給曹爽送去一
封由太尉蔣濟署名的信,說此舉只為兵權,別無他意,若曹爽肯放棄大將軍之職仍
可保留爵位及金錢,又派曹爽殿中校尉尹大目去當說客,說太傅已與蔣太尉指洛水
為誓,要曹爽不必擔心。桓範見情況不對,勸曹爽說:「匹夫臨難,尚知求生,今
大將君隨天子號令天下,誰敢不從,此離許都,不過一天,所患者唯糧草耳,今大司
農印在此,有何可憂?望大將軍速作決斷!」面對兩方的說法,曹爽更加猶慮了,
他只說了一句:「諸君勿逼之太甚,待我細細想來」。於是,在高平陵的營帳中,曹
爽度過了他這一生中最長的夜晚。

翌日一早,曹爽執劍出帳,眾人圍在四周,爽棄劍於地曰:「我不起兵,情願棄官,
不失封侯就第,做一富家翁足矣!」智囊桓範見大勢已去,對爽吼曰:「虎狼之惻
豈容酣睡?」遂大哭起來,對天自言自語:「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豚犢耳,今
老夫坐汝滅族之禍也!」曹爽門下文官武將四散,曹爽喊道:「諸位別走,別走!
」無人搭理他,次日天子與曹爽一行回朝,在司馬懿的安排下,皇帝曹芳還是風風
光光回宮,老太傅及百官還是跪地相迎,和出城前沒什麼兩樣。大將軍曹爽可就差
多了, 出城前蔟擁的文官武將 ,車架陣勢都比皇帝還多,此次重回洛陽,連匹馬都
沒的騎,一個侍衛也沒有,他感嘆人之無情乃至於此啊,但他沒想到,他的苦難這
才開始呢!

曹爽回城後,被司馬懿派民兵八百人軟禁在大將軍府中,又在四週築起高塔,監視
曹爽的一舉一動,曹爽無聊,拿著彈弓到後花園打鳥,高塔上就有人高喊:「故大將
軍東南行!」,他只能氣的把彈弓一丟,回到廳中。曹爽整日坐臥難安,不知司馬
懿之言是否算數,於是假裝家中無糧,去信給司馬懿借糧,司馬懿迅速給曹爽送去
米一百斛,肉脯,鹽鼓,大豆等物,曹爽大喜,謂其弟曰:「司馬公本無害我之心
,時至今日,尚有熱湯餅裹腹,吾願足矣!」,司馬昭也不解父意,問此何故,懿
曰:「故大將軍豈容餓死?其所犯之罪,待其反情問明,送交廷尉,自有議處!」

在曹爽兄弟吃著司馬懿送來的食物慶信自己可以免除一死時,司馬懿也積極活動,製
造曹爽黨族的罪証,他首先任用同樣遭受曹爽迫害丟官的盧毓當司隸校尉,盧毓心
中明白,靠曹爽那些貪污腐化,竊佔宮女等罪不足以至其於死,於是找了個親近曹
爽的宦官張當下手,對他嚴刑逼供,終於對張當逼供出曹爽,畢軌,鄧颺,何晏,
丁謐,李勝等人約其三月舉事共謀篡位的結論,在此之前,大司農桓範也因他說了
那句「太傅謀反」而因誣人謀反,應反坐所誣之罪而送入監獄,由於謀反是誅滅三
族之大罪,需朝開「廷議」廷議由上公太傅,三公九卿,尚書令.僕及司隸校尉組成
會議由司馬懿主導,作出下列結論:

春秋之義,「君親無將,將而必誅」,爽以支屬,世蒙殊寵,受先帝握手遺詔,托
以天下,而包藏禍心,蔑棄顧命,乃與晏,颺,當等圖謀神器,範黨同罪人,皆為
大逆不道,按律誅滅三族。

此時,曾為司馬懿作保免爽死罪的太尉蔣濟站了出來,為曹爽講了一句話:「曹真之
勳,不可不祀,望留爽一子,以續曹真香火」司馬懿斬草除根,那肯答應,斷然拒絕
,只說:「國法不可廢也!」於是曹爽,何晏,丁謐,鄧颺,李勝,桓範,張當,
及其三族百餘人都在洛陽北郊被處死。但對曹爽門下的二流人物,司馬懿為攏絡人
心特別寬大處理如魯芝,辛敞,王沈等人,這些人後還來有人還成為晉朝新貴。

曹爽百餘人的死震憾了朝野,朝中百官都認為太傅此舉大概是要改朝換代了,於是
紛紛上奏,要皇帝冊封司馬懿為丞相,從曹丕建魏以來,為強化君權,廢丞相回復
三公制,要封仲達為丞相,意義至為明顯,就是把他視為當年的曹操了,小皇帝也
只有依百官所請,封懿為丞相,奏事不名。

大家沒想到,司馬懿本人對此舉堅絕反對,上書辭之:

臣親受顧命,憂深責重,賴憑天威,摧弊姦兇,贖罪惟幸,功不足論。又三公之官,
聖王所制,著之典禮。至於丞相,始自秦政,漢代因之,無復變改。今三公之官皆備
,橫復寵臣,違越先典,革聖明之經,襲秦漢之路,雖在異人,臣所宜正,況臣身而
不固爭,四方異者將謂臣何!

司馬懿前後上書十餘道,君臣看他意志堅定,乃止。

年底,群臣又奏請懿加九錫之禮,懿上書曰:
太祖(曹操)有大功大德,漢氏崇重,故加九錫,此歷代異事,非後代之君臣所得
議也。又推辭不受。
********************************************************************
[Augustu曰]
中國歷代知識份子,在無三國演義前對武侯就尊崇有加,即使以魏為正統者,對他
評價也頗高,而司馬懿的待遇就明顯差多了,原因不只和認同王朝有關,而在他二人
做人處事上,這也和軍略誰高誰低無差,武侯托孤做到鞠躬敬瘁,死而後已,而司馬
懿卻是在危及性命才動手,那之前有無做到托孤之任,相信他在當時若以正當理由興
王師也會有許多人支持,何必要到後奪權屠殺,更不約束己子攬權篡位,在下不想批
評司馬懿來突顯武侯的好,那是無意義的,只想提說同負托孤之任,別人是這樣盡心
,而郤有人搞得人家宗室親人無存,如曹叡在九泉之下知道自己的同宗兄弟如此受人
殺害不知做何感想.
和兄台反覆辯論良久,只想說正統真的這麼重要嗎?,在三國詭繘的政治局勢中,誰對誰錯是無定論,小弟只想為中國千年來未曾說話的主人翁述說他們只想要一安定容身之所,誰對他們最好自會在他們間留下典範比史家歷史還來的真確.

[chungyan曰]
1.我從不認為正統之爭有任何必要Augustu兄您熟讀歷史,您必見過梁啟超之"論正統"
  這篇文章吧,我認為三國都是政治實體,我所要表達的是,多數人都已蜀國觀點
  看三國歷史(我不是指您)而輕其他兩國歷史,尤其是另兩國內部的變動,我認為裡面
  有很多影響三國歷史發展的重要事件,我提出這個想法供網友參考.
 2.您說曹叡在九泉之下會為曹爽黨族被誅而痛哭,我想未必吧,曹爽連曹叡後宮佳麗
   都感佔為己有,各國進貢天子之物都納於己府,至於其黨族何晏一夥作為,時諺曰;
  '何.鄧.丁.亂京城',可見此干人等作為以使一般民眾反感,故懿此舉實為大快人心
   之事,至於天子在外...,若不藉此機會,曹爽黨族終難除,況懿已稟明郭太后,事後也不
   曾苛待曹芳.您說他獨攬朝政,那諸葛亮何嘗不是獨攬朝政,懿為兩朝扥孤重臣,若他
   有反心,曹叡會不知道嗎?
3.您說他不約束其子使其篡位,那時他已死了,兒子想做什麼不是父親能管的,最少在他
  生前沒有這種行為.
4.長期分裂征戰,人民希望統一是必然趨勢,諸葛亮姜維的'北伐'大業,使蜀國人口減少
  多少?諸葛恪的一意孤行使吳國人口減少多少,您既以人民的角度看歷史,當知三國時
  代人口數銳減到東漢之一半以下,西晉初期中國人口才開始呈現正的成長, 甚至有人
  稱晉武帝太康年間為'太康之治" ,我認為司馬氏統一中國不是罪惡,諸葛亮不也是
  抱著這個理想才要'連年動眾'的北伐嗎?雖然司馬氏子孫後來為中國帶來了更大災難
  但我認為不能一蓋否定他們先人的所作所為.

[王夫之曰]
曹操之篡也,迎天子於危亡之中而措之安土,. .雖篡有天下,而豈易易哉。
司馬懿之於魏,掾佐而已,拒諸葛於秦川,僅以不敗,未嘗有尺寸之功,受
魏主叡登床之托,橫翦曹爽,遂制孱君,脅群臣,獵相國九錫之命,終使子孫
繼其志而登天位,成一統之業。

[陳培坤曰]-福建師範大學教授
司馬懿末年為創帝業以飴子孫,在豪門世族支持下,發動政變,殘酷陣壓了朝中
頗有朝氣之材智之士,開創曹魏末期殘酷壓抑的政治局面,使中國踏進灰暗的門
閥政治。西晉統一中國,但政治上沒有新的氣象,原因也在此。

[方北辰曰]
高平陵事變主要影響有二:
對士大夫而言,高平陵事變充分展示了政治鬥爭的殘酷可怕,從此崇尚清談玄虛
面對政治的實用主義興起,兩漢以來士大夫關心政治憂心天下理想主義思朝低落
對曹氏家族而言,高平陵事變宣布他們五十年來黃金歲月結束,從此司馬家族實
際取代他們君臨天下。

[chungyan曰]
高平陵事變的確是三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政變,就和赤壁之戰促成三國鼎立一樣,
高平陵事件就是三分歸晉的前奏曲。
高平陵是變的遠因是從曹叡托孤,曹叡第一次輔政大臣名單並沒有司馬懿,後靠
劉放、孫資的握漩司馬懿才納入輔政大臣中,這使司馬懿心中有一層疙褡,他從
此認識,一個外姓人不管你為曹家拼死拼活終究還是親不過曹家人。
曹爽明尊暗抑的行動使兩人協力輔政的格局被打破,懿從此對爽懷恨,而開使暗
中壯大自己勢力,曹爽後來奪司馬師兵權的行動更是兩人對立激化的導火線,之
後懿下定絕心徹底鏟除爽。
我們知道了高平陵事件的背景可發現發動政變的司馬懿乃是在正始十年政治鬥
爭中弱勢一方的反擊,事變之所以成功在於廣大的世大夫階級及民眾對曹爽執
政末期產生了普遍反感,以致事變發生後司馬懿能訊速掌控全局。
作為一個顧命大臣,司馬懿對另一個將會把國家帶入毀滅的大臣採取反擊是對
的,但值得討論的是他對曹爽黨族趕盡殺絕的心態。
司馬懿此時已達七十高齡,他很怕放過曹爽會讓他們再自己閉眼後對子孫產生
威脅,故先加鏟除。在高平陵事件後司馬懿*掌控中央政府大權,他有沒有如王夫
之、陳培坤等人所說取魏而代之的想法呢?
我認為沒有,就算有他也是藏在心中,完全沒有表現出來,由他上曹芳辭丞相
疏中就可看出,「四方異者將謂臣何」說明了他的顧忌,司馬懿是魏國四世三
代大臣,他對魏是有感情的,他雖然在高平陵事件後掌了大權,但到死他都沒受
丞相、九錫、郡公等非份之物,也許有人說那只是作樣子,如同曹操當初,而曹
操三辭丞相但最後受了,表示其辭是假,而司馬懿「固辭不受」表示是真,司馬
到死對曹芳及郭太后始終禮遇,我認為有下列原因:
1. 司馬懿是打著維護曹芳皇室旗號政變的,自然不能學曹爽當初。
2. 為司馬氏攏絡人心,建立新氣象。
3. 出自他本身複雜的「大魏情節」這包括顧命大臣的使命感,曹丕曹叡的托囑。
4. 怕後人議論他有不臣之心。
司馬懿死前有沒有教代其子取魏代之我們不得而知,但其子沒有上述這四層顧
慮也就堂而徨之,專擅魏政。

抱持王夫之的觀點的人很多,他們看到司馬懿一個政變輕鬆取得天下,並以此和
曹操創業艱辛比較。其實大家常忽略,司馬懿的顧命大臣是花了五十年歲月為曹
氏拼死賣命換來的,他能得到丕、叡父子信任亦在於南平孟達、西拒諸葛、北定
公孫、南破孫權建立大功而來,並不是天上掉下一個顧命大臣的身份好讓他發動
政變,他創業的堅辛又有誰知道呢?


--
     黯淡了刀光劍影  遠去了鼓角箏鳴  眼前飛揚著一幕幕  鮮活的面容
     淹沒了黃塵古道  遠去了烽火邊城  歲月啊  您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興亡誰人定  勝衰豈無憑  擔當身前事  何計身後評
     聚散皆是緣  離合總關情  一夜風雲散  淹沒了時空
     長江有意化作淚  長江有情起歌聲  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
     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逞縱橫
--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BBS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