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與電腦網路上的人際關係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c-tsai4@casper.beckman.uiuc.edu (Chih-Hao Tsai), 信區: education 標 題: 青少年與電腦網路上的人際關係 發信站: Beckman Institute, UIUC (Wed May 22 06:47:05 1996) 轉信站: iljhs!netnews.ntu!linux2.tpml!inforist.com.tw!UUserv.Net.tw!news.isl.ne Origin: casper-ether.beckman.uiuc.edu 5/21/96 青少年與電腦網路上的人際關係 蔡志浩 近年來各界大力提倡資訊教育,學習電腦的年齡層愈來愈低。一般人 以為,這是經濟發達、社會繁榮、教育進步的必然現象。筆者則以為 在青少年階段,學習電腦不見得全無害處。家長需特別謹慎。 從某方面來看,學習操作電腦所獲得的人機關係與真實的人際關係是 類似的:必須用電腦的語言,遵循一些電腦的規矩。這樣的溝通與合 作,在處理真實世界的人際關係時也是需要的。近年網路發展迅速, 在電腦前,你不僅只是「操作」電腦,你還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 。你面前的電腦,不再只是只是一部機器了,它還傳遞出很多「人」 的特質。網路的發展把「人機關係」與「人際關係」的界線變得更加 模糊。 在青少年階段,面臨到自我認同的發展危機,也開始發展同儕團體間 的人際關係。以往電腦網路不發達,青少年必須直接面對真實的社會 ,去認識自己,經驗、去發展人際關係與技巧。這個過程,往往充滿 痛苦、傷害與挫折,但一路走來,發展出來的自我認同人際關係與技 巧也比較能適應這個社會。 今天有了電腦網路,青少年多了一種選擇:他們可以在電腦網路上發 展人際關係。普及資訊教育,有一個副作用,就是把這個選擇提供給 更多的青少年。筆者以為這個副作用,正面影響少,負面影響多。 電腦網路上的人際環境與真實的人際環境類似,但不相等。最大的不 同有二。一是相對於真實的人際互動管道中能夠傳達及接受的訊息, 網路並沒有足夠的代表性。一些人際互動中的成份如性別、聲調、面 部表情、身體距離、身體語言、身體接觸等,都在網路的人際關係中 消失了。二是相對於真實社會,網路使用者是一個沒有代表性的樣本 。固然網路使用者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但不可否認地仍以學生及有 機會固定接觸電腦網路者居多。而且「電腦」這個必備的上網條件, 讓網路使用者幾乎接觸不到低社經地位者。 一言以蔽之,網路上的人際關係是真實社會與人際關係的一個簡化的 而沒有代表性的樣本。在這樣的網路環境發展人際關係的好處是,簡 化的環境讓人際技巧的學習變得容易,也比較好控制。但隱憂是青少 年可能藉著他一手建立的、網路上的人際關係,來逃避複雜的、他無 法控制、無法預測的真實社會中的人際關係。這當然是很不妙的情況 。因為網路不是真實社會與人際互動管道的代表性樣本,要發展健全 的人格,人要在真實的社會中學習控制環境,學習如何與人溝通,如 何與人相處──而不是電腦網路。 當然有時候,這樣的青少年也會到真實情境和人互動,但通常仍局限 於網路上的朋友。如前所述,這些人與真實的社會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同質性仍高,他們發展出來的互動模式也不太可能適應複雜的社會 。 普及資訊教育當然是好的,一個不懂得電腦技能的人在這個高度現代 化的社會上,是不容易生存的。但隨著網路的發達,隨著介於真實與 虛幻之間的「網路人際關係」的出現,普及資訊教育,把正面與負面 的東西都帶給了青少年。做家長與老師的,固然應該鼓勵孩子學習電 腦,但也要特別留意,不要讓孩子在電腦上花了太多時間。如果孩子 習慣了與電腦及電腦上的人互動而不願接觸真實社會,老師與父母甚 至應該強迫孩子去參加一些與電腦完全無關的活動,讓他們有機會發 展健全的人格。 -- Chih-Hao Tsai [蔡志浩] @ Beckman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tsai4@uiuc.edu http://casper.beckman.uiuc.edu/~c-tsai4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