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談談: 具象, 抽象, 與超現實主義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作者: Vernie (〝απορια〞) 看板: Art
標題: 具象, 抽象, 與超現實主義(轉載)
時間: Mon Feb  2 15:16:15 1998

 作者  AIplus (人工知能改),                                 站內  art
 標題  隨便談談: 具象, 抽象, 與超現實主義
 時間  Mon Jul 17 06:42:35 1995
───────────────────────────────────────

    前一陣子, 有關於超現實的一些討論 (忘記是在連線站還是山抹微雲了),
在這裡說說我的一些想法, 當然和一般美術史的定義相同, 因為我沒有很用功
的 K過, 充其量只是自己的胡思亂想而已, 不過反正這種XX主義的定義本來就
是亂七八糟, 可概稱為美術史家的 "方便主義" --- 當然這句話也是我的偏見
之一, 就好像費曼討厭 "雞尾酒會上的哲學家" 一樣, 我對 "雞尾酒會上的美
術史家" 的好感也不是很多....雖然我也可能是他們其中之一 ( <--- 因此我
越來越不敢破撕特我的胡說八道).  廢話少說, 我自己對超現實主義的定義是: 
以寫實的手法 (或曰: 符號語言) 來表現虛幻的情境. 當然這種定義法用膝
蓋想就知道虎爛成分居多, 兩句話就想打死超現實主義, 未免想得也太過容易
了....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文字有其局限性, 所以就來看些例子吧.

    達利的作品, 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那幅軟趴趴的時鐘了吧? 在荒涼的土地上
掛了幾個軟時鐘, 作品題名為 "記憶的持續" . 地面一看就知道是地面, 樹一
看就知道是樹, 時鐘一看就知道是時鐘 -- 雖然它們軟趴趴的, 和一般時鐘不
一樣. 這就是所謂的 "寫實的手法" , 而且達利在這些實體上花的描繪功夫還
著實不小, 質感, 量感的表現都相當用心. 但是我們不妨想想, 那地面是否就
是單純的地面, 那樹枝是否就是我們熟知的樹枝, 那時鐘是否就是我們天天看
的時鐘? 我認為通通不是, 這些看似寫實的物體所代表的意義和它們原來的已
經不一樣了 (話是這麼說, 請不要問我: 那麼是什麼意義? 回答是: 鬼才知道
) , 如何看出這一點呢? 由這些物體在空間中的配置. 一個掛在樹枝上軟趴趴
的時鐘 -- 在現實中是不會有這種事的, 如果有的話, 通常跟神經病脫不了關
係. 是的, 超現實主義和神經病關係蠻大的 (其實所有的藝術活動都是吧? ),
我聽說超現實主義和精神分析, 夢的解析有很大的關係,  (新潮出的那本夢的
解析不就是以達利的畫作封面? 題外話) , 這一點我沒有深入去看資料或去想
只是告訴大家有此一說而已, 當然我也沒有說精神分析和神經病有什麼必然的
關係, 請原諒我的不當措辭 :p.  雖然我說了不少廢話, 不過希望能稍稍向問
題的中心靠近一些:  "借由空間的特異安排, 與被描繪物體的扭曲 (讓它和實
物比起來變得有點似是而非) , 使得這些東東失去它們原本在現實世界中的意
義, 而營造出一種非現實感. 這麼說是不是比前面那兩句話稍稍清楚了些?

    再看看其他人, 比如說保羅.德爾沃, 他的畫調子跟達利不會差很多, 黑
暗的弦月之夜, 希臘式的神殿前, 裸體的維納斯正在睡覺, 床前站著的卻是個
莫名其妙的死人骨頭, 床後則是個盛裝的仕女. 同樣的, 神殿, 女人 (神),服
飾與骷髏的描繪也都十分仔細. 另外還有像瑪格麗特啦, 奇利柯啦 (嗯, 不是
 "裝甲騎兵 Votms" 的男主角) , 就不寫了, 倒不是他們比較遜還是怎地, 只
是我單純的一時懶惰 :p

    雖然舉了例子, 讓我們朝著超現實主義的定義趨近了一小步, 不過也只是
趨近而已. 上述的那些特質仍無法給超現實一個明確而單一, 不致混淆的定異
, 看看下面的例子:

    如果說, 超現實主義的精神是 "用具象的手法來描述非現實的夢境或幻境
" 的話, 那一般也被歸為超現實的畫家米羅的, 他的畫裡盡是些纏七夾八的東
西, 怎麼看也不像是 "具象的手法" 啊? 這要怎麼自圓其說呢? 我想這就要牽
涉到本文的另一個主題, 什麼叫做抽象, 什麼叫做具象? 米羅的符號語言是屬
於抽象或是具象的呢? 以前對於具象的 "定義"  (這個詞其實是大有問題的,
暫且先照習慣沿用, 其實可能像 schu 所說的 "方法學上的唯名論" --- 歸納
式的定義, 由現存的性質做歸納而向其本質逼近, 如果樣本空間增大, 可能這
個 "定義" 會隨著改變, 和 "演繹式定義" 那種 "先定義好某個名詞, 確認其
各個性質, 再將各個樣本予以歸類" 是不同的, 我的這方面了解甚少, 說得不
對請 schu 砍我好了 -- 不過別砍得太用力 -- 我只是不懂可不是找碴) , 多
半就是指對物體外觀, 空間感, 顏色, 質感, 量感的描繪. 這個定義在自文藝
復興至浪漫主義之間是相當滿足的, 到了印象派前期, 顏色, 質感, 量感皆被
光的表象所取代, 但是基本上還是屬於寫實的, 不過可以說是由 "物體本質的
寫實" 轉變到 "眼睛所見的光的現象的寫實" , 怎麼說呢? 印象派的東西可以
說是 "畫眼睛所看到的" , 而古典的東西則是 "畫物體所應有的" , 不知道這
麼說清不清楚, 比如說一個蘋果它的本質之一是 "顏色為紅色" , 在古典式 "
物體本質的寫實" 之下, 不管這個蘋果置於何處, 光線如何, 周圍有什麼東西
, 都不會改變 "蘋果是紅色的" 的本質, 畫出來的結果除了紅色就再也沒有別
的可能, 所以這種也叫做 "內光" , 畫家心裡想著 "蘋果是紅的" , 然後在心
裡給它光線, 這種光線是精密的, 舞台設計般的光線, 不會改變物體本質的顏
色.  (太長了, 換一段好了. )

    而印象派的 "眼睛所見的寫實" 或 "光的寫實" 的作法, 大概是美術史上
畫家對畫作介入最少的一個時期吧? 他們只照著眼中所看到的來作畫, 所以一
本來應該是紅色的蘋果可以變成任何的顏色, 端看當時的環境而定, 莫內的 "
乾草堆" 系列是最清楚, 最典型的例子了, 這也是印象派被稱為 "外光" 的原
因. 不過這兩種都被稱為 "寫實" 或 "具象" , 都應該沒有什麼爭議.

    但是到了後期印象派, 塞尚, 梵谷這些人, 又有了轉變 (這時叫他們印象
派其實我覺得已經不太適合了, 只是就從約定俗成的稱呼吧) , 不管是在造型
或顏色或質感量感上, 都已經開始脫離物體的原貌 -- 不管是古典的 "本質的
原貌" 或是早期印象的 "光的原貌" , 但是這時還是把它歸類於寫實一流 (再
次提醒一下, 這裡說的寫實是抽象/ 寫實二分法中的一個, 而不是美術史上在
浪漫時期之後印象派之前興起的 "寫實主義" . 因為是採用二分法, 把他們丟
進寫實的那一邊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吧? 認為梵谷畫的是抽象畫的請舉手表示抗
議....) , 稱之為 "內心的寫實" , 這叫山不轉人轉, 說實在是轉得有點賴皮
, 所謂內心呢, 就是 "我想怎樣就怎樣" , 所謂寫實呢, 只要讓你還認得出來
那是啥鬼東西就成了. 不管那個東西有多怪異, 只要你認得出來那個東西的原
形, 在抽象/ 寫實二分法裡都算是寫實的, 而它被如何的變形, 則是畫家對這
物體的重新詮釋.  "看得出是什麼東西" --> 在觀者心中建立圖像與實物之間
的聯繫, 賦予該物體本質的意義, 因此畫家可以不必再花功夫去描繪這個物體
的本質 (古典畫家做的事) , 因為那是 "不辯自明" 的東西, 既然大家都知道
蘋果是紅色的, 那我幹嘛花偌大的力氣再去畫這些誰都知道的東西呢? 所以不
如把精力花在 "物體的再詮釋" 上頭. 所以像立體派, 畢卡索或勃萊克, 喜歡
把物體用某些手法割得破破爛爛, 但是在抽象/ 寫實二分法中, 仍應被歸於寫
實那一邊, 因為它被描繪的客體是很清楚的, 是個人或是堆靜物, 或是個什麼
東西, 只是這個客體的本質不再是具象畫的重點.

    如此一來, 具象 (這個詞在這兒比寫實好, 比較不容易混淆, 以下皆採用
這個詞) 畫的定義被擴張了, 所以我們可以基於這個定義, 將米羅的畫收入超
現實主義的一派而沒有矛盾, 因為他的作品雖然客體的外型已經嚴重的和我們
所熟知的偏離, 然而它們還是代表著某一些存於世上 (或至少存於幻想中) 的
具體事物, 所以在抽象/ 具象二分法中, 他被歸於具象 (寫實) 這類. 不信的
話將他的作品中的那些東西還原成傳統寫實的東西之後再看, 那種畫面配置是
否是屬於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呢? 我們大概可以這麼說, 超現實主義的 "寫實手
法" , 雖然是以實物來作為表象上的符號語言, 但是它們賦予這些符號另外的
意義, 再加上詭異的空間配置, 造成一種夢境般的意象. 以時鐘為符號, 但是
不代表真正的時鐘, 以維納斯為符號但事實上不代表維納斯, 以骷髏為符號但
是不代表骷髏.

    接下來的問題是, 立體派和超現實有什麼不同? 他們也是利用實物為畫面
的主體, 作空間上的研究, 把實物分解再組合. 要分辨立體派和超現實的不同
其實並不難, 把立體派的被分解的實物還原回去, 可以發現這些物體在畫面上
的配置方式其實是非常古典的, 往往就是單純的靜物或肖像. 立體派的重點在
於空間的分析,  "如何在二度空間的畫布上再現三度空間的實體, 而不是如古
典一般, 利用光影, 透視與空氣遠近法作出三度空間的假象? " , 而超現實則
是夢境的再現, 立體派是科學的, 分析的, 超現實是瘋狂的, 非理性的.

    我再前面一再擴張對寫實或是具象的解釋, 那麼什麼東西才是抽象的呢?
很簡單啊, 只要看不出那是什麼東西就叫做抽象. 在抽象畫中, 物體已經不存
在, 而被還原成 "形的元素" --- 點線面. 他們並不關心一個蘋果, 一個裸女
或是一個死人骨頭在觀者內心中造成什麼反應, 這種反應往往來自於習慣, 生
活經驗或者是教育, 而無法觸及真正的內心世界. 相反的, 一堆不代表任何具
體事物的線條會給人什麼感受呢? 一個向上的三角形和一個向下的三角形有什
麼不同? 這些反應是原始的, 說不定更接近美學的根源. 康定斯基, 蒙德利安
, 波洛克的作品大致上都是屬於抽象的這一半, 雖然他們在美術史上分別屬於
抽象派, 風格派與抽象表現派. 他們的符號語言就是這些幾何形狀的組合, 而
不是一個 "東西" .

    亂七八糟地講了超現實, 抽象與寫實, 就到此為止吧! 不過說是這麼說,
我還是認為, 沒有一件作品, 沒有一位畫家, 是可以完完全全歸類到某一個特
定流派中. 因為流派是歸納作品的特性而來, 而不是畫家心裡想著, 來畫張XX
派的東東吧! 然後就能老老實實地按照XX派的 "定義" 來作畫. 事實上派別的
定義總是不完整的, 而且是 "永遠的不完整" , 因為藝術家總是會失控的, 而
藝術創作和語言的敘述是無法達到一一對應的. 所以, 永遠都有例外, 永遠都
有爭端.

    最後照例要警告各位的是, 由於作者是一個不學無術之徒, 並沒有認真地
K 過美術史, 看畫時也都是馬馬虎虎地鬼混, 一本 "論藝術的精神性" 從來沒
能稱過三頁不打瞌睡的 (這樣也敢來談抽象畫? ) . 所以對作者的種種謬論請
勿輕易相信, 免得以後為人所笑; 要批評要糾正要罵人的請自便, 作者真才實
學沒有, 自知之明倒是有那麼一兩點. 如果您把整篇文章看完了, 請容我在此
向您至上最高感謝與同情之意, 就醬子, 掰啦!  ^_^

AIplus

--
   οιμοι ∼   
         τε  τυφλοσ  γιγνομαι  και λυπεομαι.    
            γαρ  σε  απολλυμι  ουν  δακρυω ∼   
                δια  τι  σε  ερω  μαλιστα ;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140.115.25.16          ] [Login: **] [Post: -17]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