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學與圖像解釋學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chaucer@niabbs (達文阿西), 信區: art_history
標  題: 圖像學與圖像解釋學
發信站: NIABBS (Thu Aug 28 23:35:21 1997)
轉信站: niabbs (local)


  ◎資料來源: 摘譯自井面 信行<圖像解釋學>一文  此文收於《藝術學手冊》
              中譯本  由藝術家出版社  出版     民86年上市

--------------------------------------------------------------------

   <阿西註>  此書由大阪大學教授群主編  大阪大學是日本美學 藝術學研究
             的重鎮<尤在關西地區>   學派思想上承法  德 


   Iconography(圖像學)意指解明形象所具備的象徵意涵   並建立其體系的學問
   Iconography一語根源於Iconographia(希臘語  意指" 像之記述)   文藝復興
   時代則指鑑定古代名人肖像畫的畫像論    經由十九世紀天主教考古學之推
   波助瀾  隨實證主義的興盛   也成為美術史有力的方法論
  
   另一方面  Iconology一語  早已存在於古希臘  但  此一用語引人注意之因
   乃在於  1593年刊行的C.Ripa 的著作  他將Iconologia  作為此書標題
   這本書是說明如何以形像來表現蘊含寓意  象徵等主題之抽象觀念   此書多
   次再版  也譯成他國語言   十七世紀成為畫家  訂畫者不可或缺的索引書

   如此一來  Iconography 與 Iconology  合而為一   確立為一門理論的解讀
   美術作品的意涵  形象象徵的一門學問    十九世紀裡   以Iconography之
   名稱發展下來
                                   <待續..>
              

--
※ 來源:• 國立藝術學院關豆門站  bbs.nia.edu.tw•[FROM: h249.s106.ts.hi]
發信人: chaucer@niabbs (達文阿西), 信區: art_history
標  題: 圖像學與圖像解釋學 <二>
發信站: NIABBS (Sat Aug 30 00:42:34 1997)
轉信站: niabbs (local)


  <續上文>

  但是  一到二十世紀   人們意識到圖像學與圖像解釋學的不同   而加以區分
  於是具備嶄新意味且再生了   漢堡出生的美術史學家 A.WARBURG開啟圖像解
  釋學的新紀元  他透過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的研究   不止處理圖像問題
  還意圖解析使圖像成立的背後的文化意義    此一構想為其斥資設立的Warburg
  研究所成員所承襲    成員之一即1920年擔任德國 漢堡大學新設的美術史講
  座的潘諾夫斯基  其具十分重要得的角色

  本世紀初  沃夫林和Riegl所代表的" 樣式史的美術史 "  在美術史學界曾擁
  有強大的影響力  二人的美術理論共通點如下:  將美術史當作一種圖像來審
  視  在圖像當中探求其歷史變遷的法則  亦即探求形式語言的樣式史
  二十世紀的新美術史理論都是從克服此學派而出發的    潘諾夫斯基也不例外
  特別是沃夫林呈現最典型的樣式史  其缺點在於:未能深入美術作品的內容
  品質  而潘諾夫斯基正要補其不足  圖像解釋學欲克服的課題是   對作品的
  意涵作解釋    而Iconology被譯為"  圖像解釋學"的根據亦在於此

                                         <待續..>

--
※ 來源:• 國立藝術學院關豆門站  bbs.nia.edu.tw•[FROM: h214.s106.ts.hi]
發信人: chaucer@niabbs (達文阿西), 信區: art_history
標  題: 圖像學與圖像解釋學 <二>
發信站: NIABBS (Sat Aug 30 00:42:34 1997)
轉信站: niabbs (local)


  <續上文>

  但是  一到二十世紀   人們意識到圖像學與圖像解釋學的不同   而加以區分
  於是具備嶄新意味且再生了   漢堡出生的美術史學家 A.WARBURG開啟圖像解
  釋學的新紀元  他透過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的研究   不止處理圖像問題
  還意圖解析使圖像成立的背後的文化意義    此一構想為其斥資設立的Warburg
  研究所成員所承襲    成員之一即1920年擔任德國 漢堡大學新設的美術史講
  座的潘諾夫斯基  其具十分重要得的角色

  本世紀初  沃夫林和Riegl所代表的" 樣式史的美術史 "  在美術史學界曾擁
  有強大的影響力  二人的美術理論共通點如下:  將美術史當作一種圖像來審
  視  在圖像當中探求其歷史變遷的法則  亦即探求形式語言的樣式史
  二十世紀的新美術史理論都是從克服此學派而出發的    潘諾夫斯基也不例外
  特別是沃夫林呈現最典型的樣式史  其缺點在於:未能深入美術作品的內容
  品質  而潘諾夫斯基正要補其不足  圖像解釋學欲克服的課題是   對作品的
  意涵作解釋    而Iconology被譯為"  圖像解釋學"的根據亦在於此

                                         <待續..>

--
※ 來源:• 國立藝術學院關豆門站  bbs.nia.edu.tw•[FROM: h214.s106.ts.hi]
發信人: chaucer@niabbs (達文阿西), 信區: art_history
標  題: 圖像學與圖像解釋學<三>
發信站: NIABBS (Sun Aug 31 21:06:15 1997)
轉信站: niabbs (local)


  <續前文>

  〈造型藝術作品的記述與內容解釋的問題〉(1932)  是奠立潘諾夫斯基
   圖像解釋學基礎的論文   這一用德文所寫成的文章在其避禍納粹遠走
   美國之間    作了一些更動   以英文所寫的序文收入《圖像解釋學》
   中(1939)    之後再作若干修改  收於《視覺藝術的意義》(1955)書
   的第一章    現在則明確的以<圖像學與圖像解釋學> 之標題再次刊錄

   潘諾夫斯基的圖像解釋學     並非處理作品的形象    而是處理作品
   的主題及意義     作品的形象被視為具備意義的一種語言    在意義
   的解釋上可分為三個層面     以下就以杜勒的<媚南可麗亞i>為例
   試著抽出此三層次 

--
※ 來源:• 國立藝術學院關豆門站  bbs.nia.edu.tw•[FROM: h236.s102.ts.hi]
發信人: chaucer (達文阿西), 信區: art_history
標  題: 圖像學<四>
發信站: 國立藝術學院關豆門站 (Sat Sep  6 21:55:10 1997)


  <續上文>

  首先   一般人看了版畫所繪的種種事物   即能立刻了解所表示的事物
  畫面上呈現出: 有翅膀的人支頤蹲坐著    周遭散列著各種工具器物
  上述這些是被認知的對像  事物    所以稱為" 事實主題 "   但  不
  只如此  還有中心人物所鰾表現的若有所失的神情與態度    因其蘊
  含著心理及情感的意涵    所以稱為 " 表出主題 "     這兩種主題合而
  為一    稱為 " 第一次  自然主題 "    此一意義層相當於Motif(主題)的世界   記述此一世界
  則稱為" 圖像學以前的記述 "

  當然  只憑藉這些  仍無法了解畫中的真正意義   相信大家都會認為
  此畫必定述說著某種 " 形象  故事  寓意 "   至於此種意義層則稱
  為 " 二次  傳統主題 "    為理解此一意義層  必需具備此方面的文獻資料   精通
  特殊主題  概念   這就是 傳統性圖像學解釋

  但  作品的解釋不止於此  潘諾夫斯基考慮到第三" 內在意味  內容
  "層面   此層面的解釋  不用說
  正是新圖像解釋學的意味所在

  如果以圖像學的方式研究 <媚南可麗亞I>  將會產生如下的新疑問:
  為什麼杜勒所表現的" 憂鬱型" 擬人化的手法  與傳統式--倦怠的
  酣睡--不同   又為什麼與" 幾何學 " 相結合    但  縱使有上述
  疑問  確缺乏直接的文獻資料以攻參考

  潘諾夫斯基認為  為解此疑  一定需採下述態度: 即檢視當時之思
  想  宗教  科學  社會等人類文化全體  對作品的根本語言加以探
  討      即是將藝術作品視為在無限多樣性的他種徵候中    所呈
  現的某種另一事物的一種癥候    換言之  此即E.Cassirer所稱
  "象徵價值"  所採的解釋態度


--
※ 來源:•國立藝術學院關豆門站 bbs.nia.edu.tw•[FROM: h166.s127.ts.hi]
※ 修改:•chaucer 於 Sat Sep  6 22:02:38 1997修改此文•[FROM: h166.s127.ts.hi]
※ 修改:•chaucer 於 Sat Sep  6 22:12:46 1997修改此文•[FROM: h166.s127.ts.hi]
※ 修改:•chaucer 於 Sat Sep  6 22:17:44 1997修改此文•[FROM: h166.s127.ts.hi]
發信人: chaucer (達文阿西), 信區: art_history
標  題: 圖像學與圖像解釋學<六>
發信站: 國立藝術學院關豆門站 (Sun Sep 14 21:20:13 1997)


    杜垃勒的<媚南可麗亞I> 乃是將向來被描繪為酣睡倦怠的"憂鬱症患者"
    一改而成具知性的耽於思索的形態    同時為了呈現高貴的學問理論之
    象徵     將向來被視為缺乏人類情感的"  幾何學 "加以擬人化
    改變為具憂鬱的人類情感的形象

    在此表現的是兩種概念所交織匯成的新人文主義的概念    亦即" 藝術
    家的憂鬱 "----稟賦高貴的幾何學才能    具備技術與學問的工具
    同時卻又象徵文藝復興時代的畫家    對人類的渺小與有限知性的困惑
    無可奈何的置身於絕望的深淵

    因此  形像所具備的意義一被解明    以前沉默不語的形像開始說話了
    象徵意義的解明    是由時間的洪流中    刻劃出人類留在歷史背後的
    記錄----不論是文字計載或建築等----- 之意味關係    這種解明就是
    將人類記錄的多樣性變換為文化體系    為了達此目的    一定要動員
    諸人文學科     而且美術史學如果是人文學科之一環的話     那就非
    圖像解釋學莫屬

    潘諾夫斯基的圖像解釋學的全體架構   如上所述   進一步將此學科發
    揚光大的是  長期任教於倫敦大學Walburg研究所所長的 E.Combrich
    其引用知覺心理學    精神分析  資訊理論等   將圖像解釋學帶入多
    元化!!

                                      <全文完>
  

--
※ 來源:•國立藝術學院關豆門站 bbs.nia.edu.tw•[FROM: h149.s105.ts.hi]
※ 修改:•chaucer 於 Sun Sep 14 21:33:19 1997修改此文•[FROM: h149.s105.ts.hi]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