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有禪.禪中有畫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Bodhi@Lion (星月菩提) on board 'art'
標  題: 畫中有禪.禪中有畫 - 208
發信站: 獅子吼站 (Thu Sep 27 10:50:59 2001)


                         人生雜誌208期

               禪畫,是禪人的畫,也是有禪意的畫。
                       將禪意納入繪畫中,
               不僅影響了傳統繪畫技巧及創作思想,
               也開拓了高遠淡泊、以意境相尚的畫風。 
 
                          . 陳威逅 .

    最近旅法華人畫家高行健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富有禪意的繪畫風格,曾
引起世人注目的眼光;而無獨有偶,韓國出家僧人圓性法師「風鈴.星光.小沙
彌」畫展,其彷似禪畫的畫風,也在台引起一陣轟動,讓人不禁想一探「禪畫」
的淵源與特色。
 禪,不僅在中國宗教史上開出燦爛的般若花,同時也在藝術領域中如文學詩詞
、戲劇或繪畫上,留下輝煌的歷史痕跡。其中將禪意納入繪畫中,不僅影響了傳
統繪畫技巧及創作思想,也開拓了高遠淡泊、以意境相尚的畫風。

禪畫即有禪意的畫
    其實「禪畫」一詞,並未在中國歷史古籍上出現過,禪畫之所以為世人所
知,主要是日本人將禪畫推介到西方,所以禪畫的的英文發音並非漢文發音Ch,
an Painting,而是日文發音Zen-ga或Zen Painting。
 禪畫一詞的定義,學者說法不一。華梵大學創辦人也是禪畫家曉雲法師認為,
「禪人的畫,是有禪味的畫,便被人稱是禪畫」。嚴雅美在其碩士論文《潑墨仙
人圖研究》中,則以「禪宗繪畫」一詞,泛指禪僧所繪製的作品,如牧谿或玉澗
等人的作品、或有禪僧題贊或題跋的繪畫作品、及題材上明顯為禪宗的題材。另
外,慧炬出版社社長吳永猛的看法是,用繪畫表示或襯託一個禪意就是禪畫。他
表示禪畫原本是禪師用以接引學人的方法與手段,它有幾點特徵:一、從佛教禪
的思想,作實踐印證的手法。二、以簡略筆法,隨心應手畫出胸中的丘壑。三、
機鋒轉語,不拘泥常規,勾勒出悟道者的境界。四.畫中有禪,禪中有畫,詩畫
大結合。

禪畫題材及筆法
  至於禪畫的題材,古代多以人物來表現,例如常見的達摩祖師、六祖禪畫、
十牛圖等;近代的禪畫則是從古詩句的意境體會而作畫。而追究禪畫的繪畫技
巧,吳永猛認為絕對的禪畫,根本沒有手法技巧,它是順手拈來的、是應機的,
並不拘於任何方法或體裁,但若以研究的角度來看古今禪畫,主要的表現技巧方
法,則可以歸納成三種。


  首先是「筆墨黑白表現」。禪家以筆墨展現禪意,黑白的圖像及水墨滲透的
效果,可以給觀賞者很大的空間。而墨黑為眾色之合;「墨」又與「默」通,
默,黑也。禪家借墨色,表示靜默,拙樸木訥,由靜默以接近自然本體。 
 例如南宋梁楷的〈潑墨仙人圖〉,就是一幅潑墨畫,吳永猛認為其墨趣律動,
自然變化,氣韻生動,剛健柔和,大氣磅礡,流暢無礙,筆墨渾融,一氣呵成。
而仙人像孩童一般天真的臉,好像一切都放下、沒有負擔的感覺,是畫中最富禪
意的地方。
 而現代高行健的禪畫,也只用筆墨和宣紙,卻表現出藝術的活力與創造力,其
水墨技巧的高度表現曾博得法國媒體的讚賞:「他的水墨全都是黑和白,但卻漸
漸透出色彩,深邃得令人暈眩,其技巧令人著迷。」「白中有黑,黑中有白,都
煥發一種將陰暗的畫面轉為光明的靈性。」


   其次是「留白」。留白即一張畫只畫一部分,不畫的空白部分,是讓人有空
曠的感覺,及予心靈迴旋的餘地。吳永猛認為禪宗談空,逼你修持到空、虛的境
地,白紙與黑墨正好有這個作用,它讓你覺得孤獨、淒涼,但如果忍得住寂寞、
淒涼,就能產生活潑潑的生命力,正所謂能經得起大死一番,生命就會重生。


    例如宋朝馬遠的〈寒江獨釣圖〉,畫中央只畫一葉漂浮在水面的扁舟,一
個漁翁在船上獨坐垂釣。四周除了幾筆微波,幾乎全是空白。但這樣的留白,卻
有力地襯托出江面上空曠蕭條的氣氛。另外,南宋的玉澗〈廬山圖〉,畫面左下
角有三個墨色濃淡分明的山頭,在山間則有飛瀑瀉下,但其右邊卻留下一大半空
白。


     高行健也擅用中國水墨畫的留白特色,如在〈悸動〉、〈心象〉等作品
中,都看到留白的處理。中華民國藝評人協會常務理事石瑞仁認為,〈心象〉即
在表現心中的形象,他胸有成竹地一揮而就,用寫意的方式,將畫面分三部分,
中間是較黑的部分,另外灰色部分有不同階調,底下則完全留白。畫面看得清楚
的你可以說它是什麼,不清楚的地方就要靠自己摸索,它提供一種模擬兩可的意
象,這也是它富有禪意的地方。
    最後一個表現技巧就是「畫中有詩句」。在禪畫中有時會加上詩句作引
導,例如南宋時代的玉澗〈廬山圖〉,題有「過溪一笑意何疏,千載風流入畫
圖,回首社賢無覓處,爐峰香冷水雲孤」;元代畫僧因陀羅的〈寒山拾得圖〉,
題有「寒山拾得兩頭陀,或賦新詩或唱歌,試問豐干何處去,無言無語笑呵
呵」,禪詩與禪畫相得益彰。
 然而吳永猛卻認為,畫中題詩句是宗教催眠,人們藉禪畫以悟禪機,畫扮演的
只是指月的功能,自己能體會畫中意境才是高手,就好像小雞要破殼而出,母雞
只能啄一下蛋殼,其它完全要靠小雞自己努力一樣。

禪心畫禪畫
     曉雲法師認為「禪畫要由禪心所流露」,他認為禪畫必須有所契於禪心,
而後有所知於禪畫,禪是簡淡明雅,雖然寥寥幾筆,卻能代表天地,更能代表人
生。 明代禪畫家石濤在《畫語錄》中也提到:「我自用我法,……法自我
立。」又說:「夫畫者,從於心者也。」認為繪畫來自畫家的心靈深處,是心靈
的表現。
 至於禪畫受禪的思想影響為何?《禪與藝術》的作者張育英就認為,文人畫受
禪宗理論影響最深的是意境說,文人畫最主要的藝術特徵就是表示意境。盛行禪
宗的中唐,一些傑出的文人深入探討意境,進而形成了獨有的意境美學。


     意境和禪境,在本質上有其一致性。張育英認為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即
抒寫主觀心靈、追求「物我同化」的創作,以及含蓄朦朧的審美理想。而何謂禪
境,正是青原惟信禪師所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
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這種及至最後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
如是,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統一的狀態,便是禪宗追求的最高境界。

文人山水畫中抒發禪意
   而禪畫在中國藝術史上的淵源與發展,也有其脈絡可循。佛教自漢代傳入中
國後,在繪畫上出現了描繪佛教人物和佛經故事的佛畫。佛畫在唐代曾盛極一
時,但隨著佛教的中國化,特別是中唐時期禪宗盛行之後,佛畫開始走向衰落。
 代之而起的是文人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唐代詩人王維首先將禪的思想和意境
帶入山水畫中,並開創了附屬在山水畫中的禪畫,在五代、兩宋時期大放光彩。
此時不少文人雅士追求參禪頓悟,並寄情書畫以達禪境,蘇軾便是此中最典型的
人物,他引禪理入書畫,推崇「外枯中膏」之美,倡導「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
外」和「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之境界。


   而這種以寫心為主、抒發心靈情感的文人畫風,至元代發展到高峰。元代文
人身處少數民族當權的時代,對前途感到渺茫和力不從心,從而轉向追求內心精
神自由和人格完美。他們創造出意到筆不到、有意無意、若有若無的幽靜而恬淡
的審美意境,讓內心的憂憤和不滿,在意境中獲得心理平衡。同樣狀況發生在清
朝,文人藉著詩畫,抒解被異族統治的憂憤,八大山人就在〈魚狗圖〉、〈枯木
小鳥〉、〈魚〉中,以簡筆手法表現出其隨遇而安、心境敞闊,頗具禪意的一
面。

禪宗與禪畫
    相對於文人,一向標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
禪僧,認為任何一種有形的方式,落入言詮,便不是禪意,又如何看待比文字更
具象的繪畫呢?
      以禪宗著名公案「丹霞燒佛」為例,唐南陽丹霞山釋天然智通禪師,在慧
林寺,天寒燒木佛像禦寒,意即覺者是佛,不要執他求。另外,唐朝宰相裴休到
開元寺敬香,正巧黃檗希運在寺內。裴休問院主牆上的畫像畫的是什麼,院主
答:「祖師畫像」。裴休又問:「祖師的畫像在這裡,祖師在哪裡?」院主答不
出來。


   這兩則公案,都在說明,反對偶像,所謂執象以求,咫尺千里,心外求法,
即為外道。但是為什麼南宋以後禪宗楊岐派門下,創作了大量禪宗繪畫。嚴雅美
認為這是因為當時楊岐派的禪宗教義,與承認偶像的民間信仰有著相當密切的連
繫之故,這也促成了禪宗繪畫的大量流行。


    楊岐派禪僧肯定繪畫創作的態度,在元代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今日傳世的
禪宗繪畫,就大半成於元代,其風格也呈現多樣的變化。然而透過繪畫所領會到
的意義,已經過理性詮釋,並非祖師們當時示眾時,電光火石般直捷頓悟的契
機。正如笑隱大訢在(題殷濟川畫)中云:「然而南泉斬貓、雪峰輥球,蓋其一
時示人,如石火電光,不可湊泊;心思路絕,語默俱喪,況可以筆墨形容哉?」
入明以後,禪宗各派急速衰微,因楊岐禪發展而盛行的禪宗繪畫,至此也隨之迅
速地退居幕後。

禪畫東傳日本
    雖然隨著禪宗的式微,禪畫在中國無論是大陸或台灣都不盛行了。但禪畫
卻在禪宗東傳日本後有所發展,從謙倉時代開始,經室町、桃山時代,到江戶時
代達到顛峰,產生了不少代表性畫家,例如雪舟(十五世紀,有「畫聖」之稱,
曾留學中國)、雪村、白隱(十八世紀)。吳永猛認為禪宗在日本民間極為普
及,禪宗禮拜供養祖師高僧的肖像畫,因而助長了肖像畫的發展,也畫出不少道
釋圖,尤其達摩的畫像取材最廣、式樣最多,形成日本禪畫的一大特色。


 日本後來甚至將禪介紹到西方,讓西方人認識禪及禪畫。但禪畫發源地大中國
地區卻禪畫難見,也許藉著這次華人高行健獲得諾貝爾獎的殊榮,可以激勵我們
重新重視與發揚禪畫的精神。 
◎ 《禪畫欣賞》吳永猛著/慧炬出版社
 《禪畫禪話》曉雲法師著/原泉出版社
 《禪與藝術》張育英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試論宋元禪宗繪畫」嚴雅美著/中華佛學研究 第四期 
--
Ξ 獅子吼站 版面介紹:                                          cbs.ntu.edu.tw
 佛法求助哇啦啦版 - 您的問題就是大家的問題!                        BudaHelp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