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伏心品第七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卍
      卍                                                            卍
      卍                                   龍    樹    菩    薩  造 卍
      卍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 卍
      卍                                                            卍
      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

   ┌────────────────────────────────┐
  │                 調   伏   心   品   第   七                    │
   └────────────────────────────────┘


  問曰:『如上品說,三發心必成,餘四不必成,云何為成?云何不成?』
  答曰:『若菩薩發菩提心行,失菩提心法,是則不成。若行不失菩提心法,是
  則必成。是故偈說

         菩薩應遠離     失菩提心法      應一心修行    不失菩提法

  遠離名除滅惡法不令入心,若入疾滅,失名若今世若後世忘菩提心,不復隨順
  修行,應遠離如是法。若不失菩提法,不忘菩提心,應常一心勤行。』

  問曰:『何等法失菩提心?』
  答曰:『
          一不敬重法     二有憍慢心      三妄語無實    四不敬知識

  有是四法者,若於今世死時,若次後世,則忘失菩提心,不能自知我是菩薩,
  不復發願,菩薩行法不復在前。不恭敬法者,法名諸佛所說上中下乘,取要言
  之,是諸佛如來所用教法,於此法中不恭敬、供養、尊重、讚歎,不生希有想
  、難得想、寶物想、滿願想,是法能失菩提心。

  『慢心者,自高其心,未得謂得、未證 謂證,空、無相、無願。若無生忍法,
  若六波羅蜜,若菩薩十地,如是等及諸餘從修生者,於此法中未得謂得。妄語
  者,有屬突吉羅,有屬波夜提,有屬偷蘭遮,有屬僧伽婆尸沙,有屬波羅夷。
  或有人言,有第六妄語,是妄語心生懺悔,上五妄語初輕後重,第六者最輕。

  『屬波羅夷者,自無過人法,若口言、若形示,趣以方便現有此德。屬僧伽婆
  尸沙者,若口言、若形示,於彼比丘四事中,以一一有根無根事謗。屬偷蘭遮
  者,欲以有根無根事謗而說不成。屬波夜提者,以無根僧伽婆尸沙事謗。屬突
  吉羅者,除入四種罪餘妄語是。自心除滅者,若說戒時自知有小罪,不得向他
  說,即自心悔。』

  問曰:『是妄語者,但在比丘不在白衣,而此論通在家出家?』
  答曰:『凡知事實爾,而異知說者,此論中說是總相妄語,以有眾生分別故,事
  分別故,時分別故,五眾罪分別故,住處分別故,則有輕重。雖輕妄語習久則重
  ,能失菩提心。

  『眾生分別者,斷善根邪見者,及餘深煩惱者,是則為重。事分別者,若說過人
  法破僧是。時分別者,出家人妄語則重。五眾罪分別者,如波羅夷僧伽婆尸沙罪
  則重。住處分別者,僧中妄語若證時則重。不恭敬善知識者,不生恭敬畏難想,
  多行此四法,則失菩提心。』

  問曰:『但是四法能失菩提心,更有餘法?』
  答曰:『
          【吝】惜最要法    貪樂於小乘       謗毀諸菩薩     輕賤坐禪者
  
  【吝】惜要法者,師所知甚深難得之義,多所利者,貪著利養恐與己等故,祕惜
  不說。貪樂小乘者,不得大乘滋味故,貪樂二乘。謗諸菩薩者,無罪而言有罪名
  為謗,菩薩義先已說,此人無過而妄加其罪。若實有罪而論說者,此雖有罪比前
  為輕。何以故?經說:諸菩薩若實有罪、若無有罪,皆不應說。輕賤坐禪者,若
  在家出家為斷諸煩惱故勤行精進,為遮一切煩惱集助佛道法,此人或不善論議,
  或無才辯,或無重威德,無智之人而輕賤之,則得重罪。

  『復次若於善知識其心懷結恨,亦有諂曲心,貪諸利養等。善知識義先已說,於
  此教化說法者生嫌恨心。如嫌父母得重罪。諂者,心佞媚。曲者,身口業現有所
  作。貪利養等者,貪著利樂稱譽,以此法壞質直心故,不能深起善根,如惡色染
  衣更不受好色。復次:

         不覺諸魔事     菩提心劣弱        業障及法障     亦失菩提心

  不覺魔事者,若不知諸魔事,則不能制伏,若不制伏則失菩提心。』

  問曰:『何等是諸魔事?』
  答曰:『說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波羅蜜時,及說大乘所攝
  深義時,不疾樂說,若樂說於其中問餘緣散亂,若書讀解說論議聽受等,傲慢
  自大其心散亂,緣想餘事妄念戲笑,互相譏論兩不和合,不能通達實義,從座
  而去作是念:「我於此中無有受記心不清淨,亦不說我城邑、聚落、居家生處
  ,是故不欲聞法、不得滋味從座而去。捨大乘所說諸波羅蜜,及於聲聞、辟支
  佛自調度經中,求薩婆若,若書讀解說聽受等時,欲樂說餘種種事,破散般若
  波羅蜜。所謂說方國、聚落、城邑、園林、帥事、賊事、兵甲、器仗、憎愛、
  苦樂、父母兄弟、男女妻子、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資生之物,心則散亂失
  般若波羅蜜。又說貪、恚、癡、怨家親屬、好時、惡時、歌舞、伎樂、憂愁、
  戲笑、經書文頌、往世古事、國主、帝王、地水火風、五欲富貴及利養等世間
  諸事,令心喜悅。若魔化作比丘、比丘尼形,以聲聞、辟支佛經因緣令得而作
  是言:「汝應習學是經捨本所習。」聽法之人不樂聽受,說法者其心懈怠各有
  餘緣;聽者須法而說者欲至餘方,說者樂說而聽者欲至餘方;說者多欲貪諸利
  養,聽者無有與心;聽者信心樂欲聞法,而說者不樂為說;說者樂說聽者不樂
  。或時有說地獄諸苦,不如此身盡苦早取涅槃是最為利;說畜生無量苦惱,餓
  鬼、阿修羅種種過惡,說諸生死多有憂患汝於此身早取涅槃是最為利。又稱讚
  世間尊貴富樂,稱讚色、無色界功德快善,生此中者是為大利。稱讚須陀洹乃
  至阿羅漢果功德之利,汝於此身證此諸果,是汝大利。又說法者樂於眷屬,聽
  法者不欲隨從,說法者欲至飢亂不安隱國土。語聽者言:「汝今何用隨我至此
  諸國。」即生厭懈而不隨逐。說法者貴敬檀越數行問訊,使聽法者不得聽受,
  於深法中令生疑惑,此非諸佛所說經法,我所說者是佛經法,若菩薩能行是法
  得證實際。如是等種種因緣兩不和合,當知是等悉是魔事。取要言之,於一切
  善法有障礙者皆是魔事。』

  『菩提心劣弱者,諸煩惱有力故,道心劣弱無有勢力,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志願永絕,業障者誰有種種業障,此中說能令求大乘人退轉者,是法障者樂行
  不善法,惡空、無相、無願及諸波羅蜜等諸深妙法,如是四法能失菩提心。復
  次:

         許施師而誑     其罪甚深重        人無有疑悔     強令生疑悔
         信樂大乘者     深加重瞋恚        呵罵說惡名     處處廣流布
           於諸共事中     心多行諂曲        如此四黑法     則失菩提心

  施師不與者,應施師物若許、若未許而後不與,若與、非時與、非處與、不如
  法與,此是世間外道法;佛法中從師得經法,若有財物供養法故則以與師。若
  無無咎、無有疑悔,令生疑悔者,此人實不破戒,有少罪相而言大罪,若破正
  命威儀、若破正見皆令生疑悔。瞋大乘人者,有人乘、大乘、無上乘、如來乘
  、大人乘、一切智人乘,乃至初發心者,於此人中深生瞋恚、呵罵、譏論,說
  其惡名令廣流布。共事諂曲心者,於和上阿闍梨諸善知識所,不以直心親近,
  習行曲心故,乃至未曾所識亦行諂曲。四黑法者,黑名垢穢不淨,能失菩提心
  。如說:

         轉此五四法     世世修善行      如是則不失     無上菩提心
  

  五四合為二十法,是失菩提心。轉此法修習行,世世不忘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轉者,轉上五四法。所謂恭敬法、破慢心、遠離妄語、深尊重善知識、餘
  應如是知。』

  問曰:『以何等法世世增長菩提願?又後復能更發大願?』
  答曰:『
         乃至失身命      轉輪聖王位       於此尚不應     妄語行諂曲
         能令諸世間      一切眾生類       於諸菩薩眾     而生恭敬心
           若有人能行      如是之善法       世世得增長     無上菩提願

  菩薩以是法世世增長菩提願,又復能生清淨大願。若以實語故,死失轉輪王位
  ,及失天王位,猶應實說不應妄語,況小因緣而不實語。又於眷屬及諸外人離
  於諂曲。又從初發心已來,一切菩薩生恭敬心,尊重稱讚如佛無異,又當隨力
  令住大乘。』
                                                                          

--
     用感恩心面對一切眾生       以佛心對待生命
Ξ Origin: 中正大學寂寞芳心小站  [FROM: 140.120.149.12]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