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地品第四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卍
       卍                                                            卍
       卍                                   龍    樹    菩    薩  造 卍
       卍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 卍
       卍                                                            卍
       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

     ┌────────────────────────────────┐
     │           ◎  淨      地       品      第       四  ◎         │
     └────────────────────────────────┘


       問曰:『菩薩已得初地,應云何修治?』
       答曰:『
           信力轉增上        深行大悲心        慈愍眾生類        修善心無倦
           喜樂諸妙法        常近善知識        慚愧及恭敬        柔軟和其心
           樂觀法無著        一心求多聞        不貪於利養        離奸欺諂誑
           不汙諸佛家        不毀戒欺佛        深樂 薩婆若       不動如大山
           常樂修習行        轉上之妙法        樂出世間法        不樂世間法
           即治歡喜地        難治而能治        是故常一心        勤行此諸法
           菩薩能成就        如是上妙法        是則為安住        菩薩初地中

       菩薩以是二十七法淨治初地,信力轉增上者,信名有所見聞,必受無疑,增上名
   殊勝。』

       問曰:『有二種增上:一者多,二者勝。今說何者?』
       答曰:『此中二事俱說。菩薩入初地,得諸功德味,信力轉增,以是信力籌量諸
   佛功德無量深妙能信受,是故此心亦多亦勝。深行大悲者,愍念眾生徹入骨髓故,名
   為深;為一切眾生求佛道故,名為大。慈心者,常求利事安隱眾生。慈有三種,後當
   廣說。修善心無倦者,善法名可親近,修習能與愛果,修如是法時心不懈怠。善法因
   緣,名四攝法、十善道、六波羅蜜、菩薩十地等,及諸功德。喜樂妙法者,常思惟修
   習 深得法味,久則生樂,如人在華林與愛色相娛樂。常近善知識者,菩薩有四種善知
   識,後當廣說。此中善知識者,諸佛菩薩是。常以正心親近能令歡悅、慚愧,名為喜
   羞恥。恭敬名:念其功德,尊重其人。柔軟名:其心和悅,同止安樂。樂觀法者,法
   名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空、無相、無作等,以正憶念常觀此法。無著者,著名心
   歸趣三有,是眾生所歸。有人言:五欲諸邪見是所歸趣。何以故?眾生心常繫著故。
   菩薩利智心無貪著,一心名貴重佛法心無餘。求多聞者,佛說九部經,能盡推尋修學
   明了。若少不盡,不貪利養者。利名得飲食、財物等。養名恭敬、禮拜、施設床座、
   迎來送去。菩薩應以是事施於眾生不自貪著。奸欺名斗秤、邪偽、衣物不真。諂名心
   不端直。誑名五邪命法:一名矯異,二名自親,三名激動,四名抑揚,五名心利求利
   。矯異者,有人貪求利養故,若作阿練若著納衣,若常乞食,若一坐食,若常坐,若
   中後不飲漿,受如是等頭陀行,作是念:他作是行得供養、恭敬,我作是行或亦得之
   。為利養故,改易威儀,名為矯異。自親者,有人貪利養故,詣檀越家語言,如我父
   母、兄弟、姊妹、親戚無異,若有所須、我能相與,欲有所作、我能為作,我不近遠
   近能來問訊,我住此者、正相為耳。為求供養、貪著檀越,能以口辭牽引人心,如是
   等名為自親。激動者,有人不計貪罪,欲得財物,作得物相,如是言:是缽好、若衣
   好、若戶鉤好、若尼師檀好,若我得者,則能受用。又言:隨意能施,此人難得。又
   至檀越家作是言:汝家羹、飯、餅、肉香美,衣服復好,常供養我,以親舊必當見與
   。如是示現貪相,是名激動。抑揚者,有人貪利養故,語檀越言:汝極慳惜,尚不能
   與父母、兄弟、姊妹、妻子、親戚,誰能得汝物者?檀越媿恥俛仰施與。又至餘家作
   是言:汝有福德受人身不空,阿羅漢常入出汝家,汝與坐起語言作是念想。檀越或生
   是心,更無餘人入出我家,必謂我是,名為抑揚。因利求利者,有人以衣若缽、若僧
   伽梨、若尼師檀等資生之物,持示人言:若王、王等及餘貴人與我是物,作是念。檀
   越或能生心,彼諸王、貴人尚能供養,況我不與是人,因以此利更求餘利,故名因利
   求利。是故應當遠離如此諂偽,不汙諸佛家者。何等為污諸佛家?有人言:若人發求
   無上道心已,後迴向聲聞、辟支佛道,不能住世繼三寶種,是名污諸佛家。是義不然
   ,何以故?是人能度生死,又得諸無漏根力覺道,亦是佛子,云何言污諸佛家!如經
   說:『佛告比丘:汝是我子,從我心生、口生得法分者。』又聲聞人言:諦、捨、滅
   、慧處,名諸佛家。何以故?從是四事出生諸佛故。若汙此四法,名汙諸佛家。是故
   若人虛妄、慳貪、狂亂、愚癡,是汙佛家。若正行此四,則不汙諸佛家。有人言:六
   波羅蜜是諸佛家,從此生諸佛故。若違此六事,是汙佛家。有人言:般若波羅蜜是諸
   佛母、方便為父,是名諸佛家,以此二法出生諸佛。若違此法,是汙佛家。復此,偈
   中自說,汙不汙相,所謂不毀戒、不欺佛,若受佛戒不能護持,則欺諸佛,是汙佛家
   。何以故?受戒時生佛家中,破戒則欺諸佛,名汙佛家。』

       問曰:『必定菩薩有破戒也?』
       答曰:『不斷煩惱,是事可畏,未久,入必定菩薩。或有破戒,如大勝佛法中謗
   難陀故破戒,我說此事猶以為畏。但以經有此說,信佛語故,心則信受。若受戒不破
   、不欺諸佛,名為不污佛家。復次,戒名三學,戒學、心學、慧學,破此學名污佛家
   。如法受戒而後毀戒,名為欺佛。如是二句,各有義趣。欺佛者,空自發願不如說行
   ,欺誑眾生,是名欺佛。復次,一切法中不如說行,名為欺佛。堅住薩婆若不動如太
   山者,是菩薩一切發願,求薩婆若種種因緣,乃至大地獄苦心不移動,如須彌山王,
   吹不可動。常修轉上法者,從初發心常求索勝法,入初地中更修上法,如是展轉心無
   厭足,樂出世間法、不樂世間法者。世間法,名隨順世事增長生死,六趣、三有、五
   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諸煩惱有漏業等;出世間法,名隨所用法,能出三
   界。所謂五根、五力、七覺、八道、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空、無相、無作解
   脫門,戒、律、儀、多聞,無貪、瞋、癡根,善厭離心不放逸等。是菩薩利根故,不
   樂世間虛妄法,但樂出世間真實法,即治歡喜地,難治而能治者。治名通達無礙,如
   人破竹,初節為難,餘者皆易。初地難治,治已,餘皆自易。何以故?菩薩在初地,
   勢力未足,善根未厚,修習善法未久故,眼等諸根猶隨諸塵心未調伏,是故諸煩惱猶
   能為患。如人勢力未足,逆水則難。又此地中,魔及魔民多為障礙故,以方便力勤行
   精進,是故此地名為難治。如是信力轉增上為首,不樂世間法為後,修此二十七法,
   治菩薩初歡喜地,是故說菩薩應常修行此法。修行名一心不放逸,常行、常觀除諸過
   惡,故名為治。如人所行道路治令清淨,是諸法不但修治初地,一切諸地皆以此法。
   』

       問曰:『汝已說初地方便及淨治法,菩薩云何安住而不退失?』
       答曰:『常行成就,如是信力轉增上等法,名為安住初地。菩提名上道,薩埵名
   深心,深樂菩提故名為菩提薩埵。復次,眾生名薩埵,為眾生修集菩提故,名菩提薩
   埵。上法者,信等法能令人成佛故,名為上法。』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