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一阿含經卷第十二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LearnNew.bbs@bbs.ccu.edu.tw (LN), 信區: Buddhism
標  題: 增一阿含經卷第十二
發信站: 中正大學寂寞芳心小站 (Tue Oct  1 07:19:50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ee.ntit!spring!news.cc.nctu!suncc.ccu!Feeling
來  源: LearnNew.bbs@bbs.ccu.edu.tw

大正卷二.六0一下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二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三寶品第二十一
(一)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
自歸之德。云何為三。所謂歸佛第一之德。歸法第二之德。
****************************************************************
大正卷二.六0二上
歸僧第三之德。彼云何名為歸佛之德。諸有眾生。二足四足眾多足者。有
色無色。有想無想。至尼維先天上。如來於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由
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然復醍醐於中。最尊最上。
無能及者。此亦如是。諸有眾生。二足四足。眾多足者。有色無色。有想
無想。至尼維先天上。如來於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諸有眾生承事佛
者。是謂承事第一之德。以獲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名為第一
德。云何名為自歸法者。所謂諸法。有漏無漏。有為無為。無欲無染。滅
盡涅槃。然涅槃法於諸法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
。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然復醍醐於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此亦如
是。所謂諸法。有漏無漏。有為無為。無欲無染。滅盡涅槃。然涅槃法。
於諸法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諸有眾生承事法者。是謂承事第一之德
。以獲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名為第一之德。云何名為自歸聖
眾。所謂聖眾者。大眾大聚有形之類。眾生之中。如來眾僧於此眾中。最
尊最上。無能及者。由牛得乳。由乳得酪。由酪得酥。由酥得醍醐。然復
醍醐於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此亦如是。所謂聖眾者。大眾大聚者。
有形之類眾生之中。如來眾僧於此眾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是謂承事
第一之德。以獲第一之德。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此名為第一之德。爾時
世尊便說此偈
****************************************************************
大正卷二.六0二中
    第一承事佛    最尊無有上    次復承事法    無欲無所著
    敬奉賢聖眾    最是良福田    彼人第一智    受福最在前
    若在天人中    處眾為正導    亦得最妙座    自然食甘露
    身著七寶衣    為人之所敬    戒具最完全    諸根不缺漏
    亦獲智慧海    漸至涅槃界    有此三歸者    趣道亦不難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
三福之業。云何為三。施為福業。平等為福業。思惟為福業。彼云何名為
施為福業。若有一人。開心布施沙門婆羅門。極貪窮者。孤獨者。無所趣
向者。須食與食。須漿給漿。衣被飯食床臥之具。病瘦醫藥香花宿止。隨
身所便。無所愛惜。此名曰施福之業。云何名平等為福業。若有一人不殺
不盜。恆知慚愧。不興惡想。亦不盜竊。好惠施人。無貪吝心。語言和雅
。不傷人心。亦不他淫。自修梵行。己色自足。亦不妄語。恆念至誠。不
欺誑言。世人所敬。無有增損。亦不飲酒。恆知避亂。復以慈心遍滿一方
。二方三方四方亦爾。八方上下遍滿其中。無量無限。不可限。不可稱計
。以此慈心普覆一切。令得安隱。復以悲善。護心普滿一方。二方三方四
方亦爾。八方上下悉滿其中。無量無限。不
****************************************************************
大正卷二.六0二下
可稱計。以此悲喜護心悉滿其中。是謂名為平等為福之業。彼法云何名為
思惟為福業。於是比丘。修行念覺意。依無欲。依無觀。依滅盡。依出要
。修擇法覺意。修念覺意。修猗覺意。修定覺意。修護覺意。修無欲。依
無觀。依滅盡。依出要。是謂名思惟為福業。如是比丘。有此三福之業。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布施及平等    慈心護思惟    有此三處所    智者所親近
    此間受其報    天上亦復然    緣有此三處    生天必不疑
是故諸比丘。當求方便。索此三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
因緣。識來受胎。云何為三。於是比丘。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處。與共
止宿。然復外識未應來趣。便不成胎。若復識欲來趣。父母不集。則非成
胎。若復母人無欲。父母共集一處。爾時父欲意盛。母不大殷勤。則非成
胎。若復父母集在一處。母欲熾盛。父不大殷盛。則非成胎。若復父母集
在一處。父有風病。母有冷病。則不成胎。若復父母集在一處。母有風病
。父有冷病。則非成胎。若復有時父母集在一處。父身水氣偏多。母無此
患。則非成胎。若復有時父母集在一處。父相有子。母相無子。則不成胎
。若有時父母
****************************************************************
大正卷二.六0三上
集在一處。母相有子。父相無子。則不成胎。若復有時父母俱相無子。則
非成胎。若復有時識神趣胎。父行不在。則非成胎。若復有時父母應集一
處。然母遠行不在。則不成胎。若復有時父母應集一處。然父身遇重患。
時識神來趣。則非成胎。若復有時父母應集一處。識神來趣。然母身得重
患。則非成胎。若復有時父母應集一處。識神來趣。然復父母身俱得疾病
。則非成胎。若復比丘。父母集在一處。父母無患。識神來趣。然復父母
俱相有兒。此則成胎。是謂有此三因緣而來受胎。是故比丘。當求方便。
斷三因緣。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
眾生。欲起慈心。有篤信意。承受奉事父母兄弟。宗族室家。朋友知識。
當安三處。令不移動。云何為三。當發歡喜。於如來所。心不移動。彼如
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復當發
意於正法中。如來法者。善說無礙。極為微妙。由此成果。如是智者當學
知之。亦當發意於聖眾所。如來聖眾。悉皆和合。無有錯亂。法法成就。
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所謂聖眾者。
四雙八輩。十二賢聖。此是如來聖眾。可敬可貴。此是世間無上福田。諸
有比丘學此三處。則成大果報。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
所說。
****************************************************************
大正卷二.六0三中
歡喜奉行

(五)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瞿波離比丘至世尊所
。頭面禮足。在面坐。爾時彼比丘白世尊曰。此舍利弗。目犍連比丘所行
甚惡。造諸惡行。世尊告曰。勿作是語。汝發歡喜心於如來所。舍利弗。
目犍連比丘所行純善。無有諸惡。是時瞿波離比丘再三白世尊曰。如來所
說誠無虛妄。然舍利弗。目犍連比丘所行甚惡。無有善本。世尊告曰。汝
是愚人。不信如來之所說乎。方言。舍利弗。目犍連比丘所行甚惡。汝今
造此惡行。後受報不久。爾時彼比丘即於座上。身生惡瘡大。如芥子。轉
如大豆。漸如阿摩勒果。稍如胡桃。遂如合掌。膿血流溢。身壞命終。生
蓮華地獄中。是時尊者大目犍連聞瞿波離命終。便至世尊所。頭面禮足。
在一面坐。須臾退坐。白世尊曰。瞿波離比丘為生何處。世尊告曰。彼命
終者生蓮華地獄中。是時目連白世尊曰。我今欲往至彼地獄。教化彼人。
世尊告曰。目連。不須往彼。目連復重白世尊曰。欲往至彼地獄中。教化
彼人。爾時世尊亦默然不對。是時尊者大目犍連如力士屈伸臂頃。從舍衛
沒不現。便至蓮華大地獄中。當爾時。瞿波離比丘身體火然。又有百頭牛
。以犁其舌。爾時尊者大目犍連在虛空中結跏趺坐。彈指告彼比丘。彼比
丘即仰問曰。汝是何人。目犍連報曰。瞿波離。我是釋迦文佛弟子。字目
犍連。姓拘利陀。是時比丘見
****************************************************************
大正卷二.六0三下
目連已。吐此惡言。我今墮此惡趣。猶不免汝前乎。說此語訖。即其時。
以有千頭牛以犁其舌。目連見已。倍增悉悒。生變悔心。即於彼沒。還至
舍衛國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目連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
尊告曰。我前語汝。不須至彼見此惡人。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斬身    由其惡言
    彼息我息    此二俱善    已造惡行    斯墮惡趣
    此為最惡    有盡無盡    向如來惡    此者最重
    壹萬三千    六壹灰獄    謗聖墮彼    身口所造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學三法。成就其行。云何為三。身行善。口行善。
意行善。如是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
比丘成就三法。於現法中善得快樂。勇猛精進。得盡有漏。云何為三。於
是比丘。諸根寂靜。飲食知節。不失經行。云何比丘諸根寂靜。於是比丘
若眼見色。不起想著。無有識念。於眼根而得清淨。因彼求於解脫。恆護
眼根。若耳聞聲。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細滑。意知法。不起想著。無有
識念。於意根而得清淨。因彼求於解脫。恆護意根。如是比丘諸根寂靜。
云何比丘飲食知節。於是比丘思惟飲食所從來處。不求肥白。趣欲支
****************************************************************
大正卷二.六0四上
形。得王四大。我今當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
行不絕。猶如男女身生惡瘡。或用脂膏塗瘡。所以塗瘡者。欲使時愈故。
此亦如是。諸比丘。飲食知節。於是比丘思惟飲食所從來處。不求肥白。
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當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
。使梵行不絕。猶如重載之車所以膏轂者。欲致重有所至。比丘亦如是。
飲食知節。思惟所從來處。不求肥白。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當除故
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絕。如是比丘飲食知節
。云何比丘不失經行。如是比丘前夜後夜。恆念經行。不失時節。常念繫
意在道品之中。若在晝日。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陰蓋。復於初夜。
若行若坐。思維妙法。除去陰蓋。復於中夜。右脅而臥。思惟繫意在明。
彼復於後夜起。若行若坐。思惟深法。除去陰蓋。如是比人不失經行。若
有比丘諸根寂靜。飲食知節。不失經行。常念繫意在道品之中。此比丘便
成二果。於現法中得阿那含。猶如善御之士。在平正道中。御四馬之車。
無有凝滯。所欲到處。必果不疑。此比丘亦復如是。若諸根寂靜。飲食知
節。不失經行。常念繫意在道品之中。此比丘便成二果。於現法中。漏盡
得阿那含。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
大患。云何為
****************************************************************
大正卷二.六0四中
三。所謂風為大患。痰為大患。冷為大患。是謂比丘。有此三大患。然復
此三大患有三良藥。云何為三。若風患者。酥為良藥。及酥所作飯食。若
痰患者蜜為良藥。及蜜所作飯食。若冷患者油為良藥。及油所作飯食。是
謂比丘。此三大患有此三藥。如是比丘亦有此三大患。云何為三。所謂貪
欲。瞋恚。愚癡。是謂比丘。有此三大患。然復此三患有三良藥。云何為
三。若貪欲起時。以不淨往治。及思惟不淨道。瞋恚大患者。以慈心往治
。及思惟慈心道。愚癡大患者。以智往治。及因緣所起道。是謂比丘。此
三大患有此三藥。是故比丘。當求方便。索此三藥。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
惡行。云何為三。所謂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是謂比丘。有三惡行。
當求方便。修三善行。云何為三。身惡行者。當修身善行。口惡行者。當
修口善行。意惡行者。當修意善行。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當護身惡行    修習身善行    念捨身惡行    當學身善行
    當護口惡行    修習口善行    念捨口惡行    當學口善行
    當護意惡行    修習意善行    念捨意惡行    當學意善行
    身行為善哉    口行亦復然
****************************************************************
大正卷二.六0四下
    意行為善哉    一切亦如是    護口意清淨    身不為惡行
    淨此三行跡    至仙無為處
如是諸比丘。當捨三惡行。修三善行。如是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有眾多比丘到時。著
衣持缽。入城乞食。是時眾多比丘便生此念。我等入城乞食。日時猶早。
今可相率至外道梵志所。爾時眾多比丘便往至異學梵志所。到已共相問訊
。在一面坐。是時梵志問沙門曰。瞿曇道士恆說欲論。色論。痛論。想論
。如此諸論有何差別。我等所論亦是沙門所說。沙門所說亦是我等所論。
說法同我說法。教誨同我教誨。是時眾多比丘聞彼語已。亦不言善。復非
言惡。即從座起而去。並作是念。我等當以此義往問世尊。爾時眾多比丘
食後便至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是時眾多比丘從梵志所。問
事因緣本末盡白世尊。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設彼梵志作是問者。汝等當以
此義。詶彼來問。欲有何味。復有何過。當捨離欲。色有何味。復有何過
。當捨離色。痛有何味。復有何過。當捨離痛。汝等設以此語詶彼來問者
。彼諸梵志默然不對。設有所說者。亦不能解此深義。遂增愚惑。墮於邊
際。所以然者。非彼境界。然復比丘。魔及魔天。釋梵四天王。沙門婆羅
門。人及非人能解此深義者。除
****************************************************************
大正卷二.六0五上
如來。等正覺及如來聖眾。受吾教者。此即不論。欲有何味。所謂五欲者
是。云何為五。眼見色。為起眼識。甚愛敬念。世人所喜。若耳聞聲。鼻
嗅香。舌知味。身知細滑。甚愛敬念。世人所喜。若復於此五欲之中。起
苦。樂心。是謂欲味。云何欲有何過。若有一族子。學諸伎術。而自營己
。或學田作。或學書疏。或學傭作。或學算數。或學權詐。或學刻鏤。或
學通信。至彼來此。或學承事王身。不避寒暑。記累勤苦。不自由己。作
此辛苦而獲財業。是為欲為大過。現世苦惱。由此恩愛。皆由貪欲。然復
彼族姓子。作此勤勞。不獲財寶。彼便懷愁憂。苦惱不可稱記。便自思惟
。我作此功勞。施諸方計。不得財貨。如此之比者。當念捨離。是為當捨
離欲。復次。彼族姓子或時作此方計而獲財貨。以獲財貨。廣施方宜。恆
自擁護。恐王敕奪。為賊偷竊。為水所漂。為火所燒。復作是念。王欲藏
窖。恐後亡失。正欲出利。復恐不剋。或家生惡子。費散吾財。是為欲為
大患。皆緣欲本。致此災變。復次。族姓子恆生此心。欲擁護財貨。後猶
復為國王所奪。為賊所劫。為水所漂。為火所燒。所藏窖者亦復不剋。正
使出利亦復不獲。居家生惡子。費散財貨。萬不獲一。便懷愁憂苦惱。椎
胸喚呼。我本所得財貨。今盡亡失。遂成愚惑。心意錯亂。是謂欲為大患
。緣此欲本。不至無為。復次。緣此欲本。著鎧執仗。共相攻伐。以相攻
伐。或在象眾象前。或
****************************************************************
大正卷二.六0五中
在馬眾前。或在步兵前。或在車眾前。見馬共馬鬥。見象共象鬥。見車共
車鬥。見步兵共步兵鬥。或相斫射。以旄相斫剌。如此之比。欲為大患。
緣欲為本。致此災變。復次。緣此欲本。著鎧執仗。或在城門。或在城上
。共相斫射。或以旄刺。或以鐵輪而轢其頭。或消鐵相灑。受此苦惱。死
者眾多。復次。欲者亦無有常。皆代謝易。不停不解。此欲變易無常者。
此謂欲為大患。云何當捨離欲。若能修行除貪欲者。是謂捨欲。謂諸有沙
門婆羅門不知欲之大患。亦復不知捨欲之原。如實不知沙門。沙門威儀。
不知婆羅門婆羅門威儀。此非沙門婆羅門。亦復不能舉身作證而自遊戲。
謂諸沙門婆羅門審知欲為大患。能捨離欲。如實不虛。知沙門有沙門威儀
。知婆羅門有婆羅門威儀。己身證而自遊戲。是為捨離於欲。云何色味。
設有見剎利女種。婆羅種門女種。長者女種。年十四十五十六。不長不短
。不肥不瘦。不白不黑。端正無雙。世之希有。彼最初見彼顏色。起喜樂
想。是謂色味。云何為色大患。復次。若後見彼女人。年八十九十。乃至
百歲。顏色變異。年過少壯。牙齒缺落。頭髮皓白。身體垢界。皮緩面皺
。脊僂呻吟。身如故車。形體戢掉。扶杖而行。云何比丘。初見妙色。後
復變易。豈非是大患乎。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世尊告諸比丘。是謂色
為大患。復次。此若見彼女人。身抱重患。臥於床褥。失大小便。不能起
止。
****************************************************************
大正卷二.六0五下
云何比丘。本見妙色。今致此患。豈非大患乎。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諸比丘。是謂色為大患。復次比丘。若見彼女人身壞命終。將
詣冢間。云何比丘。本見妙色。今以變改。於中現起苦樂想。豈非大患乎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世尊告曰。是謂色為大患。復次若見彼女人。
死經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乃至七日。身體膨脹爛臭。散落一處。云何
比丘。本有妙色。今致此變。豈非大患乎。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世尊
告曰。是謂色為大患。復次。若見彼女人。烏鵲鳿鷲競來食噉。或為狐狗
狼虎所見食噉。或為蜎飛蠢動。極細蠕蟲而見食噉。云何比丘。彼有有妙
色。今致此變。於中起苦樂想。豈非大患乎。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世
尊告曰。是謂色為大患。復次若見彼女人身。蟲鳥以食其半。腸胃肉血汙
穢不淨。云何比丘。彼本有妙色。今致此變。於中起苦樂想。此非豈大患
乎。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世尊告曰。是謂色為大患。復次若見彼女人
身。血肉以盡。骸骨相連。云何比丘。彼本有妙色。今致此變。於中起苦
樂想。此豈非大患乎。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世尊告曰。是謂色為大患
。復次若見彼女人身。血肉以盡。唯有筋纏束薪。云何比丘。本有妙色。
今致此變。於中起苦樂想。此非大患乎。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世尊告
曰。是謂色為大患。復次若復見彼女人身。骸骨散落。各在一處。或腳骨
一處。或膊骨一處。或髀骨一處。或
****************************************************************
大正卷二.六0六上
髖骨一處。或脅肋一處。或肩臂骨一處。或頸骨一處。或髑髏一處。云何
諸比丘。本有妙色。今致此變。於中起苦樂想。此豈非大患乎。諸比丘對
曰。如是世尊。世尊告曰。是謂色為大患。復次若見彼女人身。骨皓白色
。或似鴿色。云何比丘。本有妙色。今致此變。於中起苦樂想。豈非大患
乎。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世尊告曰。是謂色為大患。復次若見彼女人
。骸骨經無數歲。或有腐爛壞敗。與土同色。云何比丘。本有妙色。今致
此變。於中起苦樂想。豈非大患乎。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世尊告曰。
是謂色為大患。復次。此色無常變易不得久停。無有牢強。是謂色為大患
。云何色為出要。若能捨離於色。除諸亂想。是謂捨離於色。謂諸沙門婆
羅門。於色著色。不知大患。亦不捨離。如實而不知。此非沙門婆羅門。
於沙門不知沙門威儀。於婆羅門不知婆羅門威儀。不能己身作證而自遊戲
。謂諸有沙門婆羅門。於色不著色。深知大患。能知捨離。是謂於沙門知
沙門威儀。於婆羅門知婆羅門威儀。己身作證而自遊戲。是謂捨離於色。
云何名為痛味。於是比丘。得樂痛時。便知我得樂痛。得苦痛時。便知我
得苦痛。若得不苦不樂痛時。便知我得不苦不樂痛。若得食樂痛時。便知
得我食樂痛。若得食苦痛時。便知我得食苦痛。若得食不苦不樂痛時。便
知我得不苦不樂痛。不食苦痛時。便自知我不食
****************************************************************
大正卷二.六0六中
苦痛。若不食樂痛時。便自知我不食樂痛。若不食不苦不樂痛時。便自知
我不食不苦不樂痛。復次比丘。若得樂痛。爾時不得苦痛。亦復無不苦不
樂痛。爾時我唯有樂痛。若得苦痛時。爾時無有樂痛。亦無有不苦不樂痛
。唯有苦痛。若復比丘。得不苦不樂痛時。爾時無有樂痛苦痛。唯有不苦
不樂痛。復次痛者無常。變易之法。以知痛無常。變易法者。是謂痛為大
患。云何痛為出要。若能於痛捨離於痛。除諸亂想。是謂捨離於痛。諸有
沙門婆羅門於痛著痛。不知大患。亦不捨離。如實而不知。此非沙門婆羅
門。於沙門不知沙門威儀。於婆羅門不知婆羅門威儀。不能以身作證而遊
戲。諸沙門婆羅門於痛不著痛。深知為大患。能知捨離。是謂於沙門知沙
門威儀。於婆羅門知婆羅門威儀。以身作證而自遊戲。是謂捨離於痛。復
次比丘。若有沙門婆羅門不知苦痛樂痛。不苦不樂痛。如實而不知。復教
他人使行者。此非其宜。若有沙門婆羅門能捨離痛。如實而知。復勤教人
使遠離之。此在其宜。是謂捨離於痛。我今比丘。以說著欲味欲。欲為大
患。復能捨者。亦說著色味色。色為大患。能捨離色。以說著痛味痛。痛
為大患。能捨離痛。諸如來所應行者。所謂施設者。我今周訖。常當念在
樹下空閑之處。坐禪思惟。莫有懈怠。是謂我今教敕。爾時諸比丘聞佛所
說。歡喜奉行
****************************************************************
大正卷二.六0六下
(一0)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
三不牢要。云何為三。身不牢要。命不牢要。財不牢要。是謂比丘。有此
三不牢要。於此比丘。三不牢要中。當求方便。成三牢要。云何為三。不
牢要身。求於牢要。不牢要命。求於牢要。不牢要財。求於牢要。云何不
牢要身。求於牢要。所謂謙敬禮拜。隨時問訊。是謂不牢要身。求於牢要
。云何不牢要命。求於牢要。於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盡形壽不殺生。不
加刀杖。常知慚愧。有慈悲心。普念一切眾生。盡形壽不盜。恆念惠施。
心無吝想。盡形壽不淫。亦不他淫。盡形壽不妄語。常念至誠。不欺世人
。盡形壽不飲酒。意不錯亂。持佛禁戒。是謂命不牢要。求於牢要。云何
財不牢要。求於牢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常念惠施。與沙門婆羅門。諸
貪匱者。須食者與食。須漿與漿。衣被飲食床敷臥具病瘦醫藥舍宅城郭。
所須之具悉皆與之。如是財不牢要。求於牢要。是謂比丘。以此三不牢要
。求於三牢要。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知身不牢要    命亦不牢固    財貨衰耗法    當求牢要者
    人身甚難得    命亦不久停    財貨磨滅法    歡喜念惠施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一德福業    三因三安瞿    三夜病惡行    苦除不牢要
****************************************************************
****************************************************************
大正卷二.六0六下
供養品第二十二
****************************************************************
大正卷二.六0七上
(一)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
人世人所應供養。云何為三。如來至真等正覺。世人所應供養。如來弟子
漏盡阿羅漢。世人所應供養。轉輪聖王。世人所應供養。有何因緣如來世
人所應供養乎。夫如來者。不伏者伏。不降者降。不度者度。未得解脫者
令得解脫。未般涅槃者使成涅槃。無救護者與作救護。盲者與作眼目。病
者與作救護。最尊第一。魔若魔天。天及人民。於中最尊福田。可敬可貴
。與人作導。令知正路。未知道者與說道教。以此因緣。如來世人所應供
養。復有何因緣如來弟子漏盡阿羅漢世人所應供養乎。比丘當知。漏盡阿
羅漢以度生死源。更不復受有。以得無上法。淫怒癡盡。永不得全。是世
福田。以此因緣本末。使漏盡阿羅漢。世人所應供養。復以何因緣轉輪聖
王世人所應供養。比丘當知。轉輪聖王以法治化。終不殺生。復教他人使
不殺生。自不盜竊。亦復教他人使不偷盜。自不淫泆。復教他人不行淫泆
。自不妄語。亦復教他人使不妄語。自不兩舌。鬥亂彼此。亦復教他人使
不兩舌。自不嫉妒恚癡。亦復教他人不習此法。自行正見。復教他人使不
邪見。以此因緣。以此本末。使轉輪聖王。世人所應供養。爾時諸比丘聞
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阿難。有三善
根。不可窮
****************************************************************
大正卷二.六0七中
盡。漸至涅槃界。云何為三。所謂於如來所而種功德。此善根不可窮盡。
於正法中而種功德。此善根不可窮盡。於聖眾所而種功德。此善根不可窮
盡。是謂阿難。此三善根不可窮盡。得至涅槃界。是故阿難。當求方便。
獲此不可窮盡之福。如是阿難。當作是學。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
三痛。云何為三。所謂樂痛。苦痛。不苦不樂痛。諸比丘當知。彼樂痛者
。欲愛使也。彼苦痛者。瞋恚使也。不苦不樂痛者。是癡使也。是故諸比
丘。當學方便。求滅此使。所以然者。當自熾然。當自修行法。得無比法
。諸比丘當知。我滅度後。其有比丘念自熾然。修其行法。得無比法。此
則是第一聲聞。云何比丘。當自熾然。當自修行。得修行法。獲無比法。
於是比丘。內自觀身。外自觀身。內外自觀身而自遊戲。內觀痛。外觀痛
。內外觀痛。內觀意。外觀意。內外觀意。內觀法。外觀法。內外觀法而
自遊戲。如是比丘。當自熾然。修行其法。得無比丘。諸比丘行此法者。
於聲聞中第一弟子。如是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
行

(四)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
事。覆則妙。露則不妙。云何為三。一者女人。覆則妙。露則不妙。婆羅
門咒術。覆則妙。露則不妙。邪見之
****************************************************************
大正卷二.六0七下
業。覆則妙。露則不妙。是謂比丘。有此三事。覆則妙。露則不妙。復有
三事。露則妙。覆則不妙。云何為三。日月。露則妙。覆則不妙。如來法
語。露則妙。覆則不妙。是謂比丘。有此三事。露則妙。覆則不妙。爾時
世尊便說此偈
    女人及咒術    邪見不善行    此是世三法    覆隱而最妙
    日月廣所照    如來正法語    此是三世法    露則第一妙
是故諸比丘。當露現如來法。勿使覆隱。如是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
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此三
有為有為相。云何為三。知所從起。知當遷變。知當滅盡。彼云何知所從
起。所謂生。長大成五陰形。得諸持入。是謂知所從起。彼云何為滅盡。
所謂死。命過不住無常。諸陰散壞。宗族別離。命根斷絕。是謂為滅盡。
彼云何變易。齒落髮白。氣力竭盡。年遂衰微。身體解散。是謂為變易法
。是為比丘。三有為有為相。當知此三有為相。善分別之。如是諸比丘。
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愚人
有三相三法。不可持怙。云何為三。於是愚者不可思惟而思惟之。不可論
說而論說之。不可行者而修習之。云何愚者不可思惟而思惟之。於是愚者
意三行便思憶之。云何為三。
****************************************************************
大正卷二.六0八上
於是愚者起嫉心。於他財物及於女色。心念惡言悉興嫉心。彼之所有。願
是我許。云何愚者不可論說而論說之。於是愚者造口四過。云何為四。於
是愚者恆喜妄言。綺語。惡口。鬥亂彼此。如是愚者造口四過。云何愚者
造於惡行。於是愚者造身惡行。常念殺生。竊盜。淫泆。如是。愚者造於
惡行。如是比丘。愚者有此三行。愚癡之人習此三事。復次比丘。智者有
三事。當念修行。云何為三。於是智者應思惟者。便思惟之。應論說者。
便論說之。應行善者。便修行善。彼云何智者應思惟事。便思惟之。於是
智者思惟意三行。云何為三。於是智者不嫉妒恚癡。常行正見。見他財貨
。不生想念。如是智者應思惟者。便思惟之。云何智者應論說者。便論說
之。於是智者成就口四行。云何為四。於是智者不行妄語。亦不教人妄語
。見人妄語者意不喜樂。是謂智者而護其口。復次智者不行綺語。惡口。
鬥亂彼此。亦不教人使行綺語。惡口。鬥亂。如是智者成就口四行。云何
智者成就身三行。於是智者思惟身行。無所觸犯。然復智者自不殺生。亦
不教人殺生。見人殺者心不喜樂。自不偷竊。不教人盜。見人盜者心不喜
樂。亦不淫泆。見他女色。心不起想。亦不教人使行淫泆。設見老母。視
之如己親。中者如姊。小者如妹。意無高下。如是智者身成就三行。是謂
智者所行。如是比丘。有此三有
****************************************************************
大正卷二.六0八中
為之相。是故諸比丘。愚者三相常當捨離。此三智者所行。不廢斯須。如
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所說。歡喜奉行

(七)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
三法。不可覺知。不見不聞。經歷生死。未曾瞻睹。我及爾等不曾見聞。
云何為三。所謂賢聖戒。不可覺知。不見不聞。經歷生死。未曾瞻睹。我
及爾等不曾見聞。賢聖三昧。賢聖智慧。不可覺知。不見不聞。如今我身
并及汝等。皆悉覺知賢聖禁戒。賢聖三昧。賢聖智慧。皆悉成就。不復受
有。已斷生死根原。是故諸比丘。當念修行此三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
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
法甚可敬愛。世人所貪。云何為三。所謂少壯。甚可愛敬。世人所貪。無
病。甚可愛敬。世人所貪。壽命。甚可愛敬。世人所貪。是謂比丘。有此
三法。甚可愛敬。世人所貪。復次比丘。雖有此三法。甚可愛敬。世人所
貪。然更有三法。不可愛敬。世人所不貪。云何為三。雖有少壯。然必當
老。不可愛敬。世人所不貪。比丘當知。雖有無病。然必當病。不可愛敬
。世人所不貪。比丘當知。雖有壽命。然必當死。不可愛敬。世人所不貪
。是故諸比丘。雖有少壯。當求不老。至涅槃界。雖有無病。當求方便。
使不有病。雖有壽命。當
****************************************************************
大正卷二.六0八下
求方便。使不命終。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
奉行

(九)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
春時天雨大雹。設如來不出世。眾生地獄。亦復如是。是時女人入地獄多
於男子。所以然者。比丘當知。以三事故。眾生之類。身壞命終。入三惡
趣。云何為三。所謂貪欲。睡眠。調戲。有此三事纏著心意。身壞命終。
入三惡趣。女人竟日習翫三法而自娛樂。云何為三。晨朝以嫉妒心而自纏
縛。若至日中。復以睡眠結而自纏裹。向暮以貪欲心而自纏縛。以此因緣
。使彼女人身壞命終。生三惡趣。是故諸比丘。當念離此三法。爾時世尊
便說此偈
    嫉妒睡眠調    貪欲是惡法    牽人至地獄    至竟無解脫
    是故當捨離    嫉妒及睡調    亦當捨於欲    莫造彼惡行
是故諸比丘。當念去離嫉妒。無慳吝心。當行惠施。不著睡眠。當行不染
。不著貪欲。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0)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
此三法。習之翫之。不知厭足。亦復不能至休息處。云何為三。所謂貪欲
。若有人習此法。初無厭足。若復有人習飲酒者。初無厭足。若復有人修
習睡眠。初無厭足。是謂比丘。若有人習此
****************************************************************
大正卷二.六0九上
三法者。初無厭足。亦復不能至滅盡之處。是故諸比丘。常當捨離此三法
。不親近之。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供養三善根  三痛三覆露  相法三不覺    愛敬春無足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二
****************************************************************
--

                    卍卍卍卍卍卍卍卍
                    卍  圓 覺 經  卍
                    卍卍卍卍卍卍卍卍   嘉義
                                       ^^^^是地名也是動詞
Ξ Origin: 中正大學寂寞芳心小站  [FROM: 140.123.1.240]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