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本願念佛集11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bodhi.bbs@bbs.nchu.edu.tw (必墮無間), 信區: Buddhism 標 題: 選擇本願念佛集11 發信站: 興大天樞資訊網 (Wed Mar 13 09:38:11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csie.nctu!news.cc.nctu!news.nchu!Pivot 來 源: bodhi.bbs@bbs.nchu.edu.tw (必墮無間) 第十一章 讚歎念佛章 –––約對雜善讚歎念佛 《觀無量壽經》云: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華;觀 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同經《疏》云:從若念佛者,下至生諸佛家以來,正顯念佛三味 功能超絕,實非雜善得比類,即有其五: 一明專念彌陀佛名。 二明指讚能念之人。 三明若能相續念佛者,此人甚為希有,更無物可以方之,故引芬 陀利為喻。言「芬陀利」者,名人中「好華」,亦名「希有華」,亦 名人中「上上華」,亦名人中「妙好華」;此華相傳名蔡華是。若「 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 人中「希有人」,人中「最勝人」也。 四明專念彌陀名者,即觀音勢至,常隨影護,亦如親友知識也。 五明今生既蒙此益,捨命即入諸佛之家,即淨土是也。到彼長時 聞法,歷事供養,因圓果滿,道場之塵豈賒。 私問曰:《若念佛者,當知此人》等,雖約念佛者而讚歎之,釋 家何有云:「實非雜善,得為比類」,相對雜善,獨歎念佛乎? 答曰:文中雖隱,義意是明。所以知者,此經既說,定散諸善, 並念佛行;而於其中,獨標念佛,喻芬陀利。非待雜善,云何能顯念 佛功超餘善諸行,然則「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者,是待惡而所美 也。言「人中妙好人者」,是待麤惡而所稱也。言「人中上上人」者 ,是待下下而所讚也。言「人中希有人」者,是待常有而所歎也。言 「人中最勝人」者,是待最劣而所褒也。 問曰:既以念佛名「上上者」,何故不說於上上品中,至下下品 而說念佛乎? 答曰:豈前不云:「念佛之行,廣亙九品」,即前所引《往生要 集》云:「隨其勝劣,應分九品」是也。加之下品下生是五逆重罪之 人也,而能除滅逆罪,餘行所不堪;唯有念佛之力,堪能滅於重罪, 故為極惡最下之人,而說極善最上之法。例如彼無明淵源之病,非中 道府藏之藥即不能治;今此五逆重病淵源,亦此念佛靈藥府藏,非此 藥者,何治此病。故弘法大師《二教論》引《六波羅蜜經》云:「第 三法寶者,所謂過去,無量諸佛,所說正法,及我今所說,所謂八萬 四千,諸妙法蘊,乃至調伏,純熟有緣眾生,而令阿難陀等,諸大弟 子,一聞於耳,皆悉憶持,攝為五分:一素咀纜,二毗奈耶,三阿毘 達磨,四般若波羅蜜多,五陀羅尼門。此五種藏,教化有情,隨所應 度,而為說之。若彼有情,樂處山林,常居閒寂,修靜慮者,而為彼 說素咀纜藏。若彼有青,樂習威儀,護持正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 ,而為彼說毘奈耶藏。若彼有情,樂說正法,分別性通,循環研覈, 究竟甚深,而為彼說阿毘達磨藏。若彼有情,樂習大乘,真實智慧, 離於我法,執著分別,而為彼說般若波羅密多藏。若彼有情,不能受 持契經、調伏、對法、般若,或復有情造諸惡業,四重、八重、五無 間罪、謗方等經、一闡提等,種種重罪,使得銷滅,速疾解脫,頓悟 涅般,而為彼說諸陀羅尼藏。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酥、熟酥、 及妙醍醐。契經如乳,調伏如酪,對法教者如彼生酥,大乘般若猶如 熟酥,總持門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酥中,微妙第一,能除 諸病,令諸有情,身心安樂。總持門者,契經等中,最為第一。能除 重罪,令諸眾生,解脫生死,速證涅槃,安樂法身。」此中五無間罪 者,是五逆罪也,即非醍醐妙藥者,五無間病,甚為難療。念佛亦然 ,往生教中,念佛三昧,是如總持,亦如醍醐,若非念佛三昧醍醐之 藥者,五逆深重病,甚為難治。應知。 問曰:若爾者,下品上生,是十惡輕罪之人,何故說念佛乎? 答曰:念佛三昧,重罪尚滅,何況輕罪哉!餘行不然,或有滅輕 而不滅重,或有消一而不消二。念佛不然,輕重兼滅,一切遍治;譬 如阿伽陀藥,遍治一切病,故以念佛為王三昧。凡九品配當是一往義 。五逆迴心,通於上上;讀誦妙行,亦通下下;十惡輕罪,破戒次罪 ,各通上下;解第一義,發菩提心,亦通上下。一法各有九品,若約 品即九九八十一品也。加之迦才云:「眾生起行,即有千殊,往生見 土,亦有萬別也。」莫見一往文而起封執。 其中念佛,是即勝行。故引芬陀利,以為其喻,譬意應知。 加之念佛行者,觀音勢至,如影與形,暫不捨離,餘行不爾。 又念佛者,捨命已後,決定往生,極樂世界,餘行不定。 凡流五種嘉譽,蒙二尊影護,此是「現益」也。亦往生淨土,乃 至成佛,此是「當益」也。 又道綽禪師於念佛一行,立「始終兩益」。《安樂集》云: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壽盡必生,此名「始益」。言「終益」者 :依《觀音授記經》云:阿彌陀佛,住世長久,兆戴永劫,亦有滅度 ,般涅槃時,唯有觀音、勢至,住持安樂,接引十方,其佛滅度,亦 與住世時節等同,然彼國眾生,一切無有睹見佛者,唯有一向專念阿 彌陀佛往生者,常見彌陀,現在不滅,此即是其終益也。 當知念佛,有如此等,「現當」二世,「始終」兩益,應知。 -- 遍知一切苦,永斷生死流....... i am no bodhi ソ bodhi Ξ Origin: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