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一阿含經卷第二十四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LearnNew.bbs@bbs.ccu.edu.tw (LN), 信區: Buddhism 標 題: 增一阿含經卷第二十四 發信站: 中正大學寂寞芳心小站 (Sat Oct 5 07:02:18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ee.ntit!spring!news.cc.nctu!suncc.ccu!Feeling 來 源: LearnNew.bbs@bbs.ccu.edu.tw 大正卷二.六七三下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四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善聚品第三十二 (一)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 當說善聚。汝等善思念之。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諸比丘從佛受教。世 尊告曰。彼云何名為善聚。所謂五根是也。云何為五。所謂信根。精進根 。念根。定根。慧根。是謂比丘。有此五根。若有比丘修行五根者。便成 須陀洹。得不退轉法。必成至道。轉進其行成斯陀含。而來此世盡其苦際 。轉進其道成阿那含。不復來此世。即復取般涅槃。轉進其行。有漏盡。 **************************************************************** 大正卷二.六七四上 成無漏心解脫。智慧解脫。自身作證而自遊戲。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 作已辦。更不復受胎。如實知之。言善聚者。即五根是也。所以然者。此 最大聚。眾聚中妙。若不行此法者。則不成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 羅漢。辟支佛。及如來至真等正覺也。若得此五根者。便有四果。三乘之 道。言善聚者。此五根為上。是故諸比丘。當求方便。行此五根。如是諸 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 當說不善之聚。汝等當善思念之。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爾時諸比丘從 佛受教。世尊告曰。彼云何名為不善聚。所謂五蓋。云何為五。貪欲蓋。 瞋恚蓋。睡眠蓋。調戲蓋。疑蓋。是謂名為五蓋。欲知不善聚者。此名為 五蓋。所以然者。比丘當知。若有此五蓋。便有畜生餓鬼地獄之分。諸不 善法皆由此起。是故諸比丘。當求方便。滅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調 戲蓋。疑蓋。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善奉行 (三)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承事 禮佛有五事功德。云何為五。一者端正。二者好聲。三者多財饒寶。四者 生長者家。五者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所以然者。如來無與等也。如來 有信有戒有聞有慧有善色成就。是故成就五功德。復以何因緣禮佛而得端 正。 **************************************************************** 大正卷二.六七四中 以見佛形像已。發歡喜心。以此因緣而得端正。復以何因緣得好音聲。以 見如來形像已。三自稱號。南無如來至真等正覺。此此因緣得好音聲。復 以何因緣多財饒寶。緣彼見如來而作大施。散華然燈及餘所施之物。以此 因緣獲大財寶。復以何因緣生長者家。若見如來形已。心無染著。右膝著 地。長跪叉手。至心禮佛。以此因緣生長者家。復以何因緣。身壞命終。 生善處天上。諸佛世尊常法。諸有眾生。以五事因緣禮如來者。便生善處 天上。是謂比丘。有此五因緣禮佛功德。是故諸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欲禮佛者。當求方便。成此五功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 屋舍有兩門相對。有人在中住。復有人在上住。觀其下出入行來皆悉知見 。我亦如是。以天眼觀眾生之類。生者終者。善趣惡趣。善色惡色。若好 若醜。隨行所種。皆愁知之。若復有眾生。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不 誹謗賢聖。行等見法與等見相應。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是謂名眾生行 善。若復有眾生。行此善法不造惡行。身壞命終。來生人中。若復有眾生 身口意行惡。造不善行。命終之後。生餓鬼中。或復有眾生身口意行惡。 誹謗賢聖與邪見相應。命終之後。生畜生中。或復有眾生身口意行惡。造 不善行。誹謗賢 **************************************************************** 大正卷二.六七四下 聖。命終之後。生地獄中。是時獄卒將此罪人示閻羅王。並作是說。大王 當知。此人前世身意行惡。作諸惡行已。生此地獄中。大王。當觀此人以 何罪治。是時閻羅王漸與彼人私問其罪。告彼人曰。云何男子。汝本前世 為人身時不見人有生者得作人身。處胎之時極為困厄。痛實難處。及其長 大。將養乳哺。沐浴身體耶。是時罪人報曰。實見大王。閻羅王曰。云何 男子。汝自不知生法之要行耶身口意法修諸善趣。罪人報曰。如是大王。 如大王教。但為愚惑。不別善行。閻羅王曰。如卿所說。其事不異。亦復 知卿不作身口意行。但為今日。當究汝放逸罪行。非父母為。亦非國王。 大臣之所為也。本自作罪。今自受報。是時閻羅王先問其罪。約敕治之。 次復第二天使問彼人曰。汝本為人時不見老人形體極劣。行步苦竭。衣裳 垢坌。進止戰掉。氣息呻吟。無復少壯之心。是時罪人報曰。如是大王。 我已見之。閻羅王報曰。汝當自知。我今亦有此形老之法。為老所厭。當 修其善行。罪人報曰。如是大王。爾時實不信之。閻羅王報曰。我實知之 。汝不作身口意行。今當治汝罪。使後不犯。汝所作惡。非父母為。亦非 國王大臣人民所造。汝今自造其罪。當自受報。是時閻羅王以此第二天使 約敕已。復以第三天使告彼人曰。汝前身作人時不見有病人乎。臥在屎尿 之上。不能自起居。罪人報曰。如是大王。我實 **************************************************************** 大正卷二.六七五上 見之。閻羅王曰。云何男子。汝不自知。我亦當有此病。不免此患。罪人 報曰。實爾大王。我實不見之。閻羅王曰。我亦知之。愚惑不解。我今當 處汝罪。使後不犯此之罪行。非父非母為。亦非國王大臣之所造作。是時 閻羅王以此教敕已。復以第四天使告彼人曰。云何男子。身如枯木。風去 火歇而無情想。五親圍遶而號哭。罪人報曰。如是大王。我已見之。閻羅 王曰。汝何故不作是念。我亦當不免此死。罪人報曰。實爾大王。我實不 覺。閻羅王曰。我亦信汝不覺此法。今當治汝使後不犯。此不善之罪。非 父非母為。亦非國王大臣人民所造。汝本自作。今自受罪。是時閻羅王復 以第五天使告彼人曰。汝本為人時不見賊穿牆破舍。取他財寶。或以火燒 。或道路隱藏。設當國王所擒得者。或截手足。或取殺之。或閉著牢獄。 或反縛詣市。或使負沙石。或取倒懸。或攢箭射。或以融銅而灌其身。或 以火炙。或剝皮還使食之。或開其腹以草搘之。以湯中煮之。或以刀斫輪 轢其頭。或以象腳蹈殺。或著標頭乃至於死。罪人報曰。我實見之。閻羅 王曰。汝何故私盜他物。情知有事何為犯之。如是大王。我實愚惑。閻羅 王曰。我亦信汝所言。今當治汝罪。使後不犯。此之罪者。非父母為。亦 非國王大臣人民所為。自作其罪。還自受報。是時閻羅王以問罪已。便敕 獄卒。速將此人往著獄中。是時獄卒受王 **************************************************************** 大正卷二.六七五中 教令。將此罪人往著獄中。地獄左側極為火然。鐵城鐵廓。地亦鐵作。有 四城門極為臭處。如似屎尿所見染汙。刀山劍樹圍遶四面。復以鐵疏籠而 覆其上。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四壁四城門 廣長實為牢 鐵籠之所覆 求出無有期 彼時鐵地上 火然極為熾 壁方百由旬 洞然一種色 中央有四柱 睹之實恐畏 及其劍樹上 鐵嘴烏所止 臭處實難居 睹之衣毛豎 種種之畏器 鬲子有十六 比丘當知。是時獄卒以苦干苦痛打此人。若彼罪人舉腳著獄中時血肉斯盡 。唯有骨在。是時獄卒將此罪人。復以利斧斫其形體。苦痛難計。求死不 得。要當罪滅之後。爾乃得脫。彼於人間所罪業。要使除盡。後乃得出。 是時彼獄卒將此罪人。緣刀劍樹。或上或下。是時罪人以在樹下。便為此 鐵嘴烏所食。或啄其頭。取腦食之。或取手腳。打骨取髓。然罪未畢。若 罪畢者。然後乃出。是時獄卒取彼罪人使抱熱銅柱坐。前世時喜淫泆故。 故致此罪。為罪所追。終不得脫。是時獄卒從腳跟拔筋。乃至項中而前挽 之。或使車載。或進或退不得自在。其中受苦不可稱計。要當使罪滅。然 後乃出。是時獄卒取彼罪人。著火山上驅使上下。是時極為爛盡。然後乃 出。 **************************************************************** 大正卷二.六七五下 是時罪人由此因緣求死不得。要當使罪除盡。然後乃出。是時獄卒復取罪 人。拔其舌擲著背後。於中受苦不可稱計。求死不得。是時獄卒復取罪人 著刀山上。或斷其腳。或斷其頭。或斷其手。要當使罪滅。然後乃出。是 時獄卒復以熱大鐵葉覆罪人身。如生時著衣。當時苦痛毒為難處。皆由貪 欲之故。故致斯罪。是時獄卒復使罪人。五種作役。驅令偃臥。取其鐵釘 釘其手足。復以一釘而釘其心。於人受斯苦痛。實不可言。要當使罪滅。 然後乃出。是時獄復取罪人。顛倒其身。舉著鑊中。時身至下皆悉爛盡。 若還至上亦復爛盡。若至四邊亦復爛盡。酸楚毒痛不可稱計。現亦爛。不 現亦爛。猶如大釜而煮小豆。或下或下。今此罪人亦復如是。現亦爛。不 現亦爛。於中受苦不可稱計。要當受罪畢。然後乃出。比丘當知。或復有 時彼地獄中。經歷數年。東門乃開。是時罪人復往趣門。門自然閉。是時 彼人皆悉倒地。於中受苦不可具稱。或時各各自稱怨責。我由汝等。不得 出門。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愚者當喜悅 亦如光音天 智者當懷憂 如似獄中囚 是時大地獄中經歷百千萬歲。北門復開。是時罪人復向北門。門便復閉。 要當使罪滅。然後乃出。是時彼罪人復經數百萬歲。乃復得出。人中所作 罪。要當使畢。是時獄卒復取罪人。以鐵斧斫罪人身。經爾許之 **************************************************************** 大正卷二.六七六上 罪。使令更之。要當使罪苦畢盡。然後乃出。比丘當知。或復有時彼東門 復更一開。是時彼眾生復詣東門。門復自閉而不得出。設復得出。外復有 大山。而往趣之。彼入山中。為兩山所壓。猶如壓麻油。於中受苦不可稱 計。要當苦盡。然後乃出。爾時彼罪人轉得前進。復值熱灰地獄。縱廣數 千萬由旬。於中受苦不可稱計。要當畢其罪原。然後乃出。轉復前進。次 有刀剌地獄。是時罪人復入此刀剌地獄中。便有大風起。壞此罪人身體筋 骨。於中受苦不可稱計。要當罪滅。然後乃出。次復有大熱灰地獄。是時 罪人復入此大熱灰地獄中。形體融爛。受苦無量。要當使罪滅。然後乃出 。是時罪人雖得出此熱灰地獄。復值刀劍地獄。縱廣數千萬里。是時罪人 入此刀劍地獄中。於中受苦不可稱計。要當使罪滅。然後乃出。次復有沸 屎地獄。中有細蟲。入骨徹髓食此罪人。雖得出此地獄。前值獄卒。是時 獄卒問罪人曰。卿等欲何所至。為從何來。罪人報曰。我等不知所從來處 。亦復不知當何所至。但我等今日極為飢困。意欲須食。獄卒報曰。我等 當相供給。是時獄卒取罪人仰臥。取大熱鐵丸。使罪人吞之。然罪人受苦 不可稱計。是時熱鐵丸從口下過。腸胃爛盡。受苦難量。要當使罪滅。然 後乃出。然彼罪人不堪此苦痛。還復入熱屎地獄。刀劍地獄。大熱灰地獄 。還來經爾許地獄。是時彼眾生不堪受苦。還迴 **************************************************************** 大正卷二.六七六中 頭至熱屎地獄中。是時獄卒語彼眾生曰。卿等欲何所至。為從何來。罪人 報曰。我等不能自知為從何所來。今復不知當何所至。獄卒問曰。今須何 物。罪人報曰。我等極渴。欲須水飲。是時獄卒取罪人仰臥。融銅灌口。 使令下過。於中受罪不可具計。要當使罪滅。然後乃出。是時彼人不堪受 此苦。還入沸屎地獄。劍樹地獄。熱灰地獄。還入大地獄中。比丘當知。 爾時罪人苦痛。難可稱計。設彼罪人眼見色者。心不愛樂。設復耳聞聲。 鼻嗅香。舌知味。身更細滑。意知法。皆起瞋恚。所以然者。由本不作善 行之報。恆作惡業。故致斯罪。是時閻羅王敕彼罪人曰。卿等不得善利。 昔在人中受人中福身口意行不與相應。亦不惠施仁愛利人等利。以是之故 。今受此苦。此之惡行。非父母為。亦非國王大臣之所為也。諸有眾生身 口意清淨。無有沾汙。如似光音天。諸有眾生作諸惡行。如似地獄中。卿 等身口意不淨。故致斯罪。比丘當知。閻羅王便作是說。我當何日脫此苦 難。於人中生。已得人身。便得出家。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出家學道。 閻羅王尚作是念。何況汝等今得人身。得作沙門。是故諸比丘。常當念行 身口意行。無令有缺。當滅五結。修行五根。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東苑鹿母園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是 時世尊七月 **************************************************************** 大正卷二.六七六下 十五日於露野地敷座。諸比丘僧前後圍遶。佛告阿難曰。汝今於露地速擊 揵椎。所以然者。今七月十五日是受歲之日。是時尊者阿難右膝著地。長 跪叉手。便說偈 淨眼無與等 無事而不練 智慧無染著 何等名受歲 爾時世尊復以偈報阿難曰 受歲三業淨 身口意所作 兩兩比丘對 自陳所作短 還自稱名字 今日眾受歲 我亦淨意受 唯願原其過 爾時阿難復以偈問其義曰 過去恆沙佛 辟支及聲聞 盡是諸佛法 獨是釋迦文 爾時佛復以偈報阿難曰 恆沙過去佛 弟子清淨心 皆是諸佛法 非今釋迦文 辟支無此法 無歲無弟子 獨逝無伴侶 不與他說法 當來佛世尊 恆沙不可計 彼亦受此歲 如今瞿曇法 是時尊者阿難聞此語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昇講堂。手執揵椎。並 作是說。我今擊此如來信鼓。諸有如來弟子眾者。盡當普集。爾時復說此 偈 降伏魔力怨 除無有餘 露地擊揵椎 比丘聞當集 諸欲聞法人 度流生死海 聞此妙響音 盡當雲集此 **************************************************************** 大正卷二.六七七上 爾時尊阿難已擊揵椎。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住。白世尊言。今正 是時唯願世尊何所敕使。是時世尊告阿難曰。汝隨次坐。如來自當知時是 時世尊坐于草座告諸比丘。汝等盡當坐于草座。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 時諸比丘各坐草座。是時世尊默然觀諸比丘已。便敕諸比丘。我今欲受歲 。我無過咎於眾人乎。又不犯身口意。如來說此語已。諸比丘默然不對。 是時復三告諸比丘。我今欲受歲。然我無過於眾人乎。是時尊舍利弗即從 座起。長跪叉手。白世尊言。諸比丘眾觀察如來。無身口意過。所以然者 。世尊今日不度者度。不脫者脫。不般涅槃者令般涅槃。無救者為作救護 。盲者作眼目。為病者作大醫王。三界獨尊無能及者。最尊最上。未起道 意者使發道意。眾人未寤尊令寤之。未聞法者使令聞之。為迷者作徑路。 恆以正法。以此事緣。如來無咎於眾人。亦無身口意過。是時舍利弗白世 尊言。我今日向如來自陳。然無咎於如來及比丘僧乎。世尊告曰。汝今舍 利弗。都無身口意所作非行。所以然者。汝今智慧無能及者。種種智慧。 無量智慧。無邊之智。無與等智。疾智。捷智。甚深之智。平等之智。少 欲知足。樂靜之處。多諸方便。念不錯亂。總持三昧。根原具足。戒成就 。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勇悍能忍。所說無惡 。不為非法。心性庠序。不行卒暴。猶如轉聖王最大太子。當 **************************************************************** 大正卷二.六七七中 紹王位。轉於法輪。舍利弗亦如是。轉於無上法輪。諸天世人及龍鬼魔。 若魔天本所不轉。汝今所說。當如法義。未曾違理。是時舍利弗白佛言。 此五百比丘盡當受歲。此五百人盡無咎於如來乎。世尊告曰。亦不責此五 百比丘身口意行。所以然者。此舍利弗大眾之中極為清淨。無有瑕穢。今 此眾中最小下坐。得須陀洹道。必當上及不退轉法。以是之故。我不怨責 此眾。爾時多耆奢在此眾中即從座起。前至世尊所。頭面禮足。白世尊言 。我今堪任欲有所論。世尊告曰。欲有所說。今正是時多耆奢即於佛前歎 佛及比丘僧。而說此偈 十五清淨日 五百比丘集 諸結縛悉解 無愛更不生 轉輪大聖王 群臣所圍遶 普遍諸世界 天上及世間 大將人中尊 為人作導師 弟子樂徒從 三達六通徹 皆是真佛子 無有塵垢者 能斷欲愛刺 今日自歸命 爾時世尊可多耆奢者所說。是時多耆奢作是念。如來今日可我所說。歡喜 踊躍。不能自勝。即從座起。禮佛卻退。還就本位。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聲聞中第一造偈弟子。所謂多耆奢比丘是。所說無疑難。亦是多耆奢比 丘是也。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爾 時三十三天 **************************************************************** 大正卷二.六七七下 有一天子。身形有五死瑞應。云何為五。一者華冠自萎。二者衣裳垢坌。 三者腋下流汗。四者不樂本位。五者玉女違叛。爾時彼天子愁憂惱。搥胸 歎息。時釋提桓因聞此天子愁憂苦惱。搥胸歎息。便敕一天子。此何等音 聲。乃徹此間。彼天子報言。天王當知。今有一天子。命將欲終。有五死 瑞應。一者華冠自萎。二者衣裳垢坌。三者腋下流汗。四者不樂本位。五 者玉女違叛。爾時釋提桓因往至彼欲終天子所。語彼天子言。汝今何故愁 憂苦惱。乃至於斯。天子報言。尊者因提。那得不愁憂苦惱。命將欲終。 有五死怪。華冠自萎。衣裳垢膩。腋下流汗。不樂本處。玉女違叛。今此 七寶宮殿愁當忘失。及五百玉女亦當星散。我所食甘露者今無氣味。是時 釋提桓因語彼天子言。汝豈不聞如來說偈乎 一切行無常 生者必有死 不生則不死 此滅為最樂 汝今何故愁憂乃至於斯。一切行無常之物。欲使有常者。此事不然。天子 報言。云何天帝。我那得不悉憂。我今天身清淨無瑕穢。光喻日月。靡所 不照。捨此身已。當生羅閱城中豬腹中生。生恆食屎。死時為刀所割。是 時釋提桓因語彼天子言。汝今可自歸佛法眾。若當爾時便不墮三惡趣。是 時天子報言。豈當以歸三尊。不墮三惡趣乎。釋提桓因曰。如是天子。其 有自歸三尊者。終不墮三惡趣也。如來亦說此偈 **************************************************************** 大正卷二.六七八上 諸有自歸佛 不墮三惡趣 盡漏處天人 便當至涅槃 爾時彼天問釋提桓因。今如來竟為所在。釋提桓因曰。今如來在摩竭國羅 閱城中。迦蘭陀利園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天子報言。我今無有此力 。可得至彼覲省如來。釋提桓因報言。天子當知。右膝著地。長跪叉手。 向下方界。而作是說。唯願世尊善觀察之。今在垂窮之地。願矜愍之。今 自歸三尊。如來無所著。是時彼天子隨釋提桓因言。即便長跪向下方。自 稱姓名。自歸佛法眾。盡其形壽為真佛子。非用天子。如是至三說此語已 。不復處豬胎。乃當更生長者家。是時彼天見此緣已。即向釋提桓因而說 此偈 善緣非惡緣 為法非為財 尋引以正道 此者尊所歎 蒙尊不墮惡 豬胎甚難因 自察生長者 因彼當見佛 是時天子隨時壽長短。生羅閱城中大長者家。是時長者婦自知有娠。十月 欲滿。生一男兒。端正無雙。世之希有。是時釋提桓因以知此兒向十歲。 數數往告。汝可憶本所作緣本。自言我當因彼見佛。今正是時可見世尊。 若不往者。後必有悔。是時尊者舍利弗到時著衣持缽。入羅閱城乞食。漸 漸往至彼長者家。在門外靜然而住。爾時長者子見舍利弗著衣持缽。容貌 殊特。見已便往舍利弗前。而作是說。汝今是誰。為誰 **************************************************************** 大正卷二.六七八中 弟子。為行何法。舍利弗言。我師出釋種。於中出家學道。師名如來至真 等正覺。恆從彼受法。是時小兒即向舍利弗而說此偈 尊今靜然立 持缽容貌整 今欲求何等 與誰在此住 是時舍利弗復以偈報曰 我今不求財 非食非服飾 故來為汝故 善察聽我語 憶汝本所說 天上言誓時 人中當見佛 故來相告耳 諸佛出興難 說法亦復然 人身不可獲 亦如優曇花 汝今隨我來 俱覲如來容 必當為汝說 至要之善趣 是時長者子聞舍利弗語已。即往至父母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是時長 者子白父母言。唯願聽許。至世尊所。承事禮敬。問訊康強。父母報曰。 今正是時長者子即集香花及好白氈。共尊者舍利弗。相隨往至世尊所。頭 面禮足。在一面住。爾時舍利弗白世尊言。此長者子居此羅閱城中。不識 三尊。唯願世尊善與說法。令得度脫。是時長者子遙見世尊威容端正。諸 根寂靜。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亦如須彌山王。面如日月。 視之無厭。前進禮足。在一面住。爾時長者子即以香華散如來上。復以新 白氈奉上如來。頭面禮足。在一面住。是時世尊漸與說法。所謂論者。施 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漏為是大患。出家為要。是時世尊 **************************************************************** 大正卷二.六七八下 以知小兒心開意解。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集盡道。是時世尊盡與彼長者 子說。是時長者子即於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無復瑕穢。是時長者 子即從座起。頭面禮足。白世尊言。唯願世尊聽使出家。得作沙門。世尊 告曰。夫為道者。不辭父母。不得作沙門。是時長者子白世尊言。要使父 母聽許。世尊告曰。今正是時爾時長者子即從座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 。還至所在。白父母言。唯願聽許。得作沙門。父母報言。我等今日唯有 一子。然家中生業饒財多寶。行沙門法。甚為不易。長者子報言。如來出 世。億劫乃有。甚不可遇。時時乃出耳。亦如優曇缽華時時乃有耳。如來 亦復如是。億劫乃出耳。是時長者子父母各共嘆息而作是言。今正是時隨 汝所宜。是時長者子頭面禮足。便辭而去。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 面立。爾時彼長者子白世尊言。父母聽。唯願世尊聽使作道。爾時世尊告 舍利弗。汝今度此長者子使作沙門。舍利弗對曰。如是世尊。爾時舍利弗 從佛受教。度作沙彌。日日教誨。是時彼沙彌在閉靜處而剋修。所以族姓 子出家學道。剃除鬚髮。修無上梵行者。欲得離苦。是時沙彌即成阿羅漢 。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白世尊言。我今已見佛聞法。都無有疑。世尊 告曰。汝今云何見佛聞法而無狐疑。沙彌白佛言。色者無常。無常者即是 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即是空。空者非有。非不有。亦復無我。如是智 **************************************************************** 大正卷二.六七九上 者所覺知。痛想行。識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無我。無我者是空。空者 非有。非不有。此智者所覺知。此五盛陰無常苦空無我非有。多諸苦惱。 不可療治。恆在臭處。不可久保。悉觀無有我。今日觀察此法。便為見如 來已。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沙彌即聽汝為大沙門。爾時彼沙彌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七)聞如是。一時尊者那羅陀在波羅梨國長者竹林中。爾時文荼王第一 夫人而取命終。王甚愛敬。念未曾去懷。是時有一人至王所。而白王言。 大王當知。第一夫人今已命終。是時王聞夫人無常。即懷愁憂。告來人曰 。汝速輿夫人死屍。著麻油中。使我見之。是時彼受王教命。即往持夫人 身。著麻油中。爾時王聞夫人逝喪。極懷愁惱。不食不飲。復不持法。不 理王事。是時左右有一人名曰善念。恆與大王執劍。白大王曰。大王當知 。此國界中有沙門。名那羅陀。得阿羅漢。有大神足。博識多知。無事不 練。辯才勇慧。語常含笑。願王當往至彼。聽其說法。若王聞法。無復愁 憂苦惱。王報之曰。善哉善哉。善說此語。汝今善念。先往語彼沙門。所 以然者。夫轉輪聖王欲有所至。先當遺人。不先遺信而至者。此事不然。 時善念報曰。如大王教。即受王教。往至長者竹園中。至那羅陀所。頭面 禮足。在一面立。爾時善念白尊者那羅陀言。尊當知之。大王夫人今已命 終。緣此苦惱。不食不念。亦復不治王法國事。今欲來覲省 **************************************************************** 大正卷二.六七九中 尊顏。唯願善與說法。使王無復愁苦。那羅陀報言。欲來者。今正是時是 時善念已聞教令。即頭面禮足。便退而去。往至王所。而白王言。已語沙 門。王宜知之。是時即敕善念。汝速嚴駕寶羽之車。吾今欲往與沙門相見 。是時善念即嚴駕寶羽之車。前白王言。嚴駕已辦。王知是時是時王乘寶 羽之車。出城詣那羅陀所。步入長者竹園中。夫人王法。除五威容。捨著 一面。至那羅陀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是時那羅陀告王曰。大王當知 。夢幻之法起於愁憂。泡沬之法及以雪揣而起愁憂。亦復不可以華法之想 起於愁憂。所以然者。今有五事最不可得。是如來之所說也。云何為五。 夫物應盡。欲使不盡者。此不可得。夫物應滅。欲使不滅者。此不可得。 夫老之法。欲使不老者。此不可得。復次病法。欲使不病者。此不可得。 復次死法。欲使不死者。此不可得。是謂大王。此有五事最不可得。是如 來之所說。爾時那羅陀便說此偈 不以愁憂惱 而獲其福祐 設有懷愁憂 外境得其便 若使有智者 終不思惟是 外敵便有愁 而不得其便 威儀禮節具 好施無吝心 當求此方便 使獲其大利 設使不可得 我及彼眾人 無愁便無患 行報知如何 又大王當知。應失之物便失之已失便愁 **************************************************************** 大正卷二.六七九下 憂苦惱。痛不可言。我所愛者。今日已失。是謂失物便失之。於中起愁憂 苦惱。痛不可言。是謂大王。第一愁刺。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 知生老病死之所來處。又復聞賢聖弟子所應失物便失之。是時彼人不起愁 憂苦惱。當作是學。我今所失非獨一已。餘人亦有此法。設我於中起愁憂 者。此非其宜。或能使族起愁憂。怨家歡喜。食不消化。即當成病。身體 煩熱。由此緣本。便致命終。爾時便能除去憂畏之刺。便脫生老病死。無 復災患苦惱之法。復次大王。應滅之物便滅之。已滅便愁憂苦惱。痛不可 言。我所愛者今日已滅。是謂滅物便滅之。於中起愁憂苦惱。痛不可言。 是謂大王。第二愁刺。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來 處。又復聞賢聖弟子所應滅物便滅之。是時彼人不起愁憂苦惱。當作是學 。我今所滅非獨一已。餘人亦有此法。設我於中起愁憂者。此非其宜。或 使親族起憂。怨家歡喜。食不消化。即當成病。身體煩熱。由此緣本。便 致命終。爾時便能除去憂畏之刺。便脫生老病死。無復災患苦惱之法。復 次大王。應老之物便老。已老便愁憂苦惱。痛不可言。我所愛者今日已老 。是謂老物便老。於中起憂愁苦惱。痛不可言。是謂大王。第三愁憂之刺 。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來處。又復聞賢聖弟子 所應老物便老。是時彼人不起愁憂苦惱。當作是學。我今所 **************************************************************** 大正卷二.六八0上 老非獨一已。餘人亦有此法。設我於中起愁憂者。此非其宜。或能使親族 起憂。怨家歡喜。食不消化。即當成病。身體煩熱。由此緣本。便致命終 。爾時便能除去憂畏之刺。脫生老病死。無復災患苦惱之法。次復大王。 應病之物便病。已病便愁憂苦惱。痛不可言。我所愛者。今日以病。是謂 病物便病。於中起愁憂苦惱。痛不可言。是謂大王。第四愁憂之刺。染著 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來處。又復聞賢聖弟子所應病 物便病。是謂彼人不起愁憂苦惱。當作是學。我今所病非獨一已。餘人亦 有此法。設我於中起愁憂者。此非其宜。或能使親族起憂。怨家歡喜。食 不消化。即當成病。身體煩熱。由此緣本。便致命終。爾時便能除去愁畏 之刺。脫生老病死無復災患苦惱之法。復次大王。應死之物便死。已死是 謂死物。於中起愁憂苦惱。痛不可言。是謂大王第五愁憂之刺。染著心意 。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來處。又復聞賢聖弟子所應死者便 死。是時彼人不起憂愁苦惱。當作是學。我今死者非獨一已。餘人亦有此 法。我設於中起愁憂者。此非其宜。或能使親族起憂。怨家歡喜。食不消 化。即當成病。身體煩熱。由此緣本。便致命終。爾時便能除去愁畏之刺 。脫生老病死。無復災患苦惱之法。是時大王白尊者那羅陀曰。此名何法 。當云何奉行那羅陀言。經名曰除憂之患。當念奉行。時王報言。實如 **************************************************************** 大正卷二.六八0中 所說。除去愁憂。所以然者。我聞此法已。所有愁苦今日永除。若尊者有 所教敕者。數至宮中。當相供給。使國土人民長受福無窮。唯願尊者廣演 此法。永存於世。使四部之眾長夜安隱。我今自歸尊者那羅陀那。那羅陀 曰。大王。莫自歸我。當自歸於佛。時王問曰。今佛在何處。那羅陀曰。 大王當知。迦毘羅衛大國。轉輪聖王種出於釋姓。彼王有子。名曰悉達出 家學道。今自致成佛。號釋迦文。當自歸彼。大王復問。今在何方。去此 幾所。那羅陀曰。如來已取涅槃。大王曰。如來已取滅度何其速疾。若當 在世者。經數千萬由旬。當往覲省。是時即從座起。長跪叉手。而作是說 。我自歸如來法及比丘僧。盡形壽聽為優婆塞。不復殺生。國事猥多。今 欲還宮。那羅陀曰。今正是時是時王從座起。禮足遶三匝而去。爾時文荼 王聞那羅陀所說。歡喜奉行 (八)聞如是。一時佛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疾病之 人成就五法。不得時差。恆在床褥。云何為五。於是病人不擇飲食。不隨 時而食。不親近醫藥。多憂喜瞋。不起慈心向瞻病人。是謂比丘。疾病之 人成就此五法。不得時差。若復病人成就五法。便得時差。云何為五。於 是病人選擇而食。隨時而食。親近醫藥。不懷愁憂。咸起慈心向瞻病人。 是謂比丘。病人成就此五法。便得時差。如是比丘。前五法者當念捨離。 後五法者當共奉行。如 **************************************************************** 大正卷二.六八0下 是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聞如是。一時佛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瞻病 人成就五法。不得時差。恆在床褥。云何為五。於是瞻病之人不別良藥。 懈怠無勇猛心。常喜瞋恚。亦好睡眠。但貪食故瞻視病人。不以法供養故 。亦不與病人語談往返。是謂比丘。若瞻病之人成就此五法者。不得時差 。若復比丘。瞻病之人成就五法。便得時差。不著床褥。云何為五。於是 瞻病之人分別良醫。亦不懈怠。先起後臥。恆喜言談。少於睡眠。以法供 養。不貪飲食。堪任與病人說法。是謂比丘。瞻病之人成就此五法者。便 得時差。是故比丘。若瞻病人時當捨前五法。就後五法。如是諸比丘。當 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0)聞如是。一時佛在毘舍離獼猴林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爾時 師子大將便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佛告師子。云何師子 。家中恆布施乎。師子白佛言。常於四城門外及都市。隨時布施。不令有 缺。須食給食。衣裳香華車馬坐具。隨彼所須。皆令給與。佛告師子。善 哉善哉。乃能惠施。不懷吝想。施主檀越隨時惠施。有五功德。云何為五 。於是檀越施主名聞四遠。眾人歎譽。某甲村落有檀越施主。恆喜接納沙 門婆羅門。隨所給與。不令有乏。是謂師子。檀越施主獲此第一之德。復 次師 **************************************************************** 大正卷二.六八一上 子。檀越施主若至沙門剎利婆羅門長者眾中。不懷慚愧。亦無所畏。猶如 師子獸王。在群鹿中亦無畏難。是謂師子。檀越主獲此第二之德。復次師 子。檀越施主眾人敬仰。見者歡悅。如子見父。瞻視無厭。是謂師子。檀 越施主獲此第三之德。復次師子。檀越施主命終之後。當生二處。或生天 上。或生人中。在天為天所敬。在人為人尊貴。是謂師子。檀越施主獲此 第四之德。復次師子。檀越施主智慧遠出眾人上。現身盡漏。不經後世。 是謂師子。檀越施主獲此第五之德。夫人惠施有五德。恆隨已身。爾時世 尊便說斯偈 心常喜惠施 功德具足成 在眾無疑難 亦復無所畏 智者當惠施 初無變悔心 在三十三天 玉女而圍遶 所以爾者。師子當知。檀越施主生二善處。現身盡漏。至無為處。爾時世 尊便說此偈 施為後世糧 要至究竟處 善神常將護 亦復致歡喜 所以然者。師子當知。布施之時恆懷歡悅。身意牢固。諸善功德皆悉具足 。得三昧意。亦不錯亂。如實而知之。云何如實而知。苦諦如實而知。苦 集苦盡苦出要如實而知。是故師子。當求方便。隨時惠施。若欲得聲聞道 辟支佛道。皆悉如意。如是師子。當作是學。爾時師子聞佛所說。歡喜奉 行 (一一)聞如是。一時佛舍衛國衹樹給孤 **************************************************************** 大正卷二.六八一中 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檀越施主惠施之日。得五事功德。云何為五 。一者施命。二者施色。三者施安。四者施力。五者施辯。是謂為五。復 次檀越施主施命之時欲得長壽。施色之時欲得端正。施安之時欲得無病。 施力之時欲令無能勝。施辯之時欲得無上正真之辯。比丘當知。檀越施主 惠施之日。有此五功德。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施命色及安 力辯為第五 五功德已備 後受無窮福 智者當念施 除去貪欲心 今身有名譽 生天亦復然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五功德者。當行此五事。如是諸比丘。當求作是 學。爾時諸比丘聞佛說。歡喜奉行 (一二)聞如是。一時佛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應時 之施有五事。云何為五。一者施遠來人。二者施遠去人。三者施病人。四 者儉時施。五者若初得新果蓏。若穀食。先施與持戒精進人。然後自食。 是謂比丘。應時之施。有此五事。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智者應時施 信心不斷絕 於此快受樂 生天眾德備 隨時念惠施 受福如響應 永已無短乏 所生常富貴 施為眾行具 得至無上位 億施不起想 歡喜遂增益 心中生此念 亂意永無餘 **************************************************************** 大正卷二.六八一下 覺知身安樂 心便得解脫 是故有智人 不問男與女 當行此五施 無失方便宜 是故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行此五事者。當念隨時施。如是諸比丘 。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善不善禮佛 天使歲五端 文荼親瞻病 五施隨時施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四 **************************************************************** -- 卍卍卍卍卍卍卍卍 卍 圓 覺 經 卍 卍卍卍卍卍卍卍卍 嘉義 ^^^^是地名也是動詞 Ξ Origin: 中正大學寂寞芳心小站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