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 佛教的典籍真是難懂難讀的嗎?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作者  lnyan (風)                                           看板  Buddhism
 標題  聖嚴法師: 佛教的典籍真是難懂難讀的嗎?
 時間  Sun Mar 14 23:48:31 2004
───────────────────────────────────────

【正信的佛教】
佛教的典籍真是難懂難讀的嗎?
    
  這個問題應當分做兩面來講︰一面是否定的,一面又是肯定的。

  現在的一般年輕人,都在詛咒佛教典籍的難懂難讀,那是由於他們看的
佛書太少,同時也沒有看到大部的佛經;比如大般若經、大涅槃經、華嚴經
、法華經、維摩詰經等,他們可能從未見過,至於阿含經,看的人就更加少
了。

    其實,如果真想看佛經,應該先由阿含經看起,接著看法華、華嚴、涅
槃、般若,那麼,我敢保證他絕不會覺得佛教的經典比耶教的新舊約更加難
懂而更加使人厭煩。

  佛經的特長是每以故事體裁的文學筆觸,寫出佛教的思想與境界──善用
形象的描寫及比喻來表達抽象的形上理境,所以,胡適以為佛經的翻譯作品
,要比中國的古文──駢體文率真得多,他說︰「因佛教的經典重在傳真,重
在正確,而不重在辭藻文采;重在讀者易解,而不重在古雅。故譯經大師以
『不加文飾,令易曉,不失本義』相勉。」又說:「鳩摩羅什譯出的經,最
重要的是大品般若,而最流行又最有文學影響的卻要算金剛、法華、維摩詰
三部。」胡適尤其推崇維摩詰經是「半小說,半戲劇的作品,譯出之後,在
文學界與美術界的影響最大。」又說︰「法華經雖不是小說,卻是一部富于
文學趣味的書。其中幾個寓言,可算是世界文學中最美的寓言,在中國文學
上也曾發生不小影響。」又說︰「佛所行讚經,乃是佛教偉大詩人馬鳴的傑
作,用韻文述佛一生的故事」,「華嚴經末篇入法界品佔全書四分之一以上
,寫善財童子求法事,過了一城又一城,見了一大師又一大師,遂敷演成一
部長篇小說。」(以上均見「白話文學史」第九及第十章)

    我們知道,胡適並不信佛,他對佛法的見解,我們無法茍同,但他是近
代中國白話文學運動的開山鼻祖之一,他都以為佛教的經典富有語體文學的
崇高價值,那麼試問︰佛經是否真的難以讀懂呢?除非你老早存有成見,否
則你當不致於點頭說「是」。

  然而,如果讀到大小乘諸家的【論】典,那就真的要使你大傷腦筋了,
特別是大小有宗的論著,那些陌生名詞,那些精密結構,那些深邃思想,若
非有了相當高的佛學素養,看了便是彷彿是看的「天書」,縰然是學佛數十
年的老佛教徒,如果不曾有過哲學思考及科學方法的訓練,也祇能望書興嘆
而已;正像以一個「武俠小說迷」的讀者,突然去讀康德與黑格爾的著作,
保證你也同樣地不得其門而入。那麼試問︰這樣情形的佛典,應該要它呢還
是不要呢?除非你僅是一個下層文化中的成員,否則你當不致說一個「不」
字。

  今日的佛教文章難懂的問題,我想那是出於少數人的作風而來,比如有
些食古不化的人,看書不經過大腦,賣弄玄虛,湊成他們自以為是的文章,
這樣的文章,到了讀者眼下,當然要「不知所云」了。不過,據我的考察,
類似的文章,目前已經逐漸地少了,因為那些「博古」而不通今的人,已到
了自知「退休」的時期。

  至於思想性的佛學論著,那是供給研究用的而不是通俗用的,自然不能
要求他們寫得像西遊記和水滸傳一樣,雖然近代的日本佛教界,已在試用西
洋的哲學名詞表達佛教思想,但也不能全部西洋化,否則便不成其為佛教而
失去了佛教的面貌。

  總之,若從傳播的方式上說,佛教是絕對贊成文藝化或通俗化的;若從
研究其思想的理論上說,佛教是不能不深邃化和精密化的。所以,我們固然
要提倡通俗,卻不該咒詛難懂。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