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乘大乘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作者: golzen (果任)
標題: Re: [請益] 關於小乘大乘
時間: 2005年 3月16日 22:40:20 星期三

  諸位菩薩引經據典辯論非常精彩,深表讚嘆!大小乘之爭並非始自今日,早在印
度上部座與大眾部分裂即見爭論。更由於我們離釋迦牟尼佛涅盤,己兩千多年。傳
至今日的佛法卻也己久遠。在這麼長的傳承中由於傳法人素質的參差,或因過於方
便,難免夾雜有些錯誤與誤解。或有些自認傳法之人較不如法,而使人對佛法的誤
解。或由於根性不同或因緣的不同而對佛教義也作了不同的為文解釋。其實這種錯
誤與誤解現象不獨存在大乘(北傳佛教) ,在小乘(南傳佛教) 亦然。
  其實大小乘之區別在部派佛教的歷史已明確告訴我們,在釋迦牟尼佛滅度後約100
多年部派佛教時便開始有一些戒律及佛理解釋之爭(如大天五事妄言及長老耶舍提十
事非法問題),再加上有些比丘認為佛法不但要度出家人,同時也要能度在家眾及因
應當時社會及因緣,因此漸漸分為大乘(北傳佛教)及小乘(南傳佛教)。大乘(北傳佛
教) 是由較傾向前進自由的大眾部,依据佛於涅盤所說「小小戒可捨」的原則,而
對於持戒有較彈性的解說,同時也為能度在家眾及因應當時社會及因緣,所以開出
了更多方便法門而企圖渡化更多眾生。小乘(南傳佛教) 是由傾向傳統固執的上座
部,認為應嚴守佛陀原始訂下戒律不可更改,並以第一次結集經典及以長老耶舍第
二次結集的三藏聖典,作為修行的唯一依据,實行所謂的「頭陀行」。由歷史上可
很明顯看出大乘(北傳佛教)及小乘(南傳佛教) 的差別乃在大乘(北傳佛教) 較具層
面較廣的大悲心,為渡較多眾生而依据佛行菩薩道時的本生論及其本懷,而依据佛
經典行種種方便教化。小乘(南傳佛教) 則是較欲保持原來修行風貌,固執以第一
次、第二次結集三藏聖典行頭陀行以求解脫。由此歷史觀察便可知大、小乘的差
別,大乘確是較具大悲心。而小乘較沒那麼大心量去渡化更多眾生(註:此沒那麼大
心量,不要解釋成心器狹窄) ,一心以依照佛教法去尋求當下解脫。由此可看出乃
是當時只是兩部份人,為如何實行佛陀的教法的不同觀念而分裂,而後人為區分此
兩派,而將大眾部以想渡化更多眾生的一派稱為大乘,而將上眾部行頭陀行想於一
生獲解脫者稱為小乘。所以那有大乘、小乘誰勝誰劣的區別。
  小乘行者(或稱阿含行者) ,皆往往認為唯有依据第一次、二次結集的佛在世所說
阿含的教法(也就是四聖諦、三十七道品、七覺支、八正道、十二緣起、、、為內觀
修法) 才是正法。而認為大乘所用的經典並非佛原始在世所說法,而且說他方佛世
界,認為此說不為他們所能証,因此認為大乘非佛說,是附佛外道。其實佛法並非
只流傳於人間,佛也有說到他方佛世界,同時大乘經典的內容精神也己在阿含提了
大部份。為了讓只信小乘者較能相信,我儘量以引阿含經典補充說明。
  <雜阿含、二五、六四○>爾時,世尊作是念: 我若以教法付囑人者,恐我教法不
得久住; 若付囑天者,恐我教法亦不得久住,世間人民則無有受法者; 我今當以
正法付囑人、天。諸天、世人共攝受法者,我之教法則千歲不動。  爾時,世尊起
世俗心,時天帝釋及四大天王,知佛心念,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天帝釋及四大天王:如來不久當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我般涅槃
後,汝等當護持正法。  爾時世尊復告東方天王:汝當於東方護持正法。次告南
方、西方、北方天王,汝當於北方護持正法。
  可見世尊付囑佛法不止在人間流傳,也要付囑天界。因此「大乘非佛說」論者否
認經典天界回傳的可能性,是有問題的。再者如雜阿含卷第十八第四百九十三經
說:[佛言:如過去未來諸佛,修四念處、七覺支、成無上正等覺,如斯,現在諸佛
世尊亦然。] 。有[現在諸佛世尊] 即表示有他方諸佛同時存在。又在增一阿含卷第
二九第二經,說有名的他土佛奇光如來之事。所以我們是否應確信他方諸佛的存
在,西方淨土是否也有其客觀存在的理由?又<雜阿含、佛光版五七0>如是我
聞、、、、諸上座食諸酥酪蜜飽滿,於春後月熱時,行路悶極。爾時,有一下座比
丘名摩訶迦,白諸上座:「今日大熱,我欲起雲雨微風,可爾不?」諸上座答言:
「汝能爾者,佳!」時,摩訶迦即入三味,如其正受。應時雲起,細雨微下,涼風
斖斖從四方來。至精舍門,尊者摩訶迦語上座言:「所作可止?」答言:「止。」
時,尊者摩訶迦即止神通,還於自房。、、、、時,尊者摩訶迦即入火光三味,於
戶鉤孔中出火焰,火燒其積薪都盡,唯白氈不然、、、、。在此尊者摩訶迦現種種
神通。現世有多少修阿含者,甚至自認為修到阿羅漢,能証到此神通境界?所以要
以他們自認為自己沒辦法証到,就說沒有,這是不客觀的客觀。
  中阿含、四十七、三、一八一>
若見諦人生極苦甚重苦,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斷命,捨離此內,
更從外求,或有沙門、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
令脫我苦,是求苦、習苦、趣苦、苦盡者,終無是處。
若凡夫人捨離此內,更從外求,或有沙門、梵志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
句、百千句咒,令脫我苦,是求苦、習苦、趣苦、苦盡者,必有是處。
有些修含者認為持咒就是外道,那是錯誤的見解,由上句知,只是世尊告誡我們己
經見到實相者應向內心尋求,才能獲得最終解脫。而未見諦的凡夫,是還可有限度
地尋求咒語力量幫忙與慰藉。
  《雜阿含第三0經佛光版》如是我聞、、、「輸屢那!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
於意云何?聖弟子於中見識是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輸屢那!
當知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
遠、若近,彼一切色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如是受、想、行、
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
近,彼一切色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這不也是大乘常講的中道
嗎?這不是心經所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道理嗎?
但是今之部份學者或自稱依南傳佛教修行者,卻只一味依己見,不深入了解阿含的
真正義理,或選擇性的揀取與自己所認為相近來引用阿含經典。把與其不合自己想
的捨棄掉,甚致說這有部份是後世人修改或說這都是佛所說的安慰法。
舉例說:有位行者(在此不便提名號,因是論法,我不能有謗僧之嫌),他說一果又
稱(七來) ,為了支持他不談來世的說法,他說一果因尚有七結未斷,所以才稱(七
來) ,(七來) 不是最多七次天上世間往返即可証阿羅漢果。那麼請問二果、三果皆
尚有五結未斷,為什麼不通通叫(五來) ?而要稱二果為(一來) 、三果為(不來) ?
顯然這是曲解阿含來支持他堅持的不談來世的觀點。要是如此,那麼該行人正見到
底建立在那裹?大家可思考思考。
   由以上知,確實有些阿含行者以其偏跛想法,誤導了今之學人只有南傳佛教才是
佛教。
小乘、大乘皆是佛所說的法。但是我們今之佛弟子不可不慎!不要人云亦云,趕流
行而隨意摒棄大乘佛法,甚至毀謗大乘佛法。我們更應深信大乘佛法。
佛法是講理智與知慧的,同時也是講實修親証之法。佛教是講依佛陀的教法奉行,
才能獲得解脫之實際利益。要信佛決不是只在談佛學,因為一些親証的境界,確實
是沒有實修無法了解,目前也沒有儀器可量化。但我們不否認佛學對學佛有其重要
參考性,但也必須承認其內心証悟的世界,不是一般所謂研究佛學所能容易觸及
的。一些存有偏見或根本就不信佛的學者,所造的言論我們當更應審慎地面對他。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From: !218.167.88.149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