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通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六神通
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是也。

以下先簡略介紹,『神通』的意義。
依《華嚴大疏三》,『通』之定義:

作用自在無礙,謂之通。佛、菩薩、外道、仙人之所得者也。即通力、神通等是也。
此有三種之別:

  一、報得通力:三界諸天皆有五種之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此神通皆依
                果報而自然感得者。
                (如《前世今生》中,魏斯的「中間地帶」朋友,可以隨時
                  來看一看魏斯。(神足通)
                  這些「報通」,依其修行程度,功力又有高低之不同。
                  如《前世今生》中,「許多更高層的大師,知道我們
                  更多的前世,他們可教導我們。」(宿命通、他心通)

  二、修得通力:三乘(小乘、中乘、大乘)聖者修三學(戒、定、慧)而得六通;
                外道仙人修禪定而現得五通(比 "六通" 少了 "漏盡通" )者。

  三、變化通力:三乘聖者以神通力變現種種者。

---------下一封信,將分別概論六通-----------



以下簡介六通:
ヾ天眼通:
  一般來說,佛家概括分宇宙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越右者為
  修行越好的人來世所投生處。
      其中,色界天以上的人,其身體構成純淨(已非地球人類之物質身體了)
  ,其眼根可知遠近粗細之形色,並可看到六道眾生在何處死、又於何處再度投生。
  這種能力就稱為「天眼通」。
      現今催眠家亦對此有論述,日本人稱作「千里眼」。
      其來源,有「修行而得」與「投生而報得」二種。

ゝ天耳通:
    修行人於禪定中,能聞六道眾生語言及世間種種音聲,是謂天耳通。

ゞ他心通:
    簡單來說,就是能夠知道他人心中在想什麼的特異功能:)

々宿命通:
    簡單來說,就是能夠了知自己以前投生在哪處、作過什麼事等的特異功能。
    據《楞嚴經》所載,證得阿羅漢的修行人,至少可回憶起數百、數千生的事。
    甚而可回憶起宇宙所有眾生的前世。
    《前世今生》中,凱瑟琳就是利用催眠暫時喚起部分的宿命通,而得知她自己
    的前生,並且圓融各世的經驗,獲得進步。

ぁ神足通:
    可分身自在往來之特異功能。

あ漏盡通:
    所有修學佛法之人,所追求的重大目標之一。
    漏盡通者,三乘之極致,諸漏斷盡為無礙者。成就此漏盡通,限於三乘之聖者。
(外道仙人最多只能證得前五通,對於「漏盡通」則沾不上邊,詳細在下一封信中
會解釋。)



為何佛家禁止弟子一味追求神通?
為何「漏盡通」高於其他五通之上?
----------------------------------------
忌神通:為什麼要求神通? 根源在於 "貪得",由此心地來修行,為害甚大!
        世上的人沒有不想要求神通的,但是不知道 "神通" 之自性,因而
        盲修瞎練,誤己誤人。
        人之神通,係屬本有,譬如燈之有火,火本有光,火不發光者,非無光
        也,其咎在阻礙不通,為七情六慾所蔽,有體不起用耳。

世人不解神通,逐以變幻為神通,實大自誤。
變幻是幻術,有類於術。非有所憑藉不能施也。神通則不然。

《寶藏論》云,就「通」之來源、功力高低,有五種:
         一曰妖通,如狐狸老變、木石精靈依附之類。
         二曰報通,如鬼神逆知,神龍隱變,或宿世所修天眼未成,今世童年
                   視聽特異者之類。
         三曰依通,如乘符往來,藥餌咒水,以及放光引神,必有所依藉等類。
                   (ps.藉由"催眠"來回憶前世,應該是屬於此一類。)

         以上三者,假名曰通,實非通也,以不究竟,且必退轉故。

         四曰神通,一天眼、二天耳、三他心、四宿命、五神足。
                   此雖名神通,然有究竟不究竟二種:
                   無漏盡通者,不究竟,終必退專,並有危險,顛狂成魔,
                   墮大地獄;究竟者下再詳言之。
                   五曰漏盡通,以道為體而前五神通為用也。

        佛家於漏盡通先下手:世法為有漏,出世法為無漏。通於二者,概不染著,
        名曰漏盡。

        修六通之法,必先明心地、開發覺慧,證得淨空以為體,然後緣化萬有
        ,無心應物以為用。

     故《寶藏論》又云:智有三種,一真智,二內智,三外智。
     博覽古今,通達俗事,外智也。
     割斷煩惱,心意寂靜,乃小乘所修,此內智也,以上兩者都非究竟,故不名真。
     真智者,聖凡不二,情見皆空,了解無物,體用如如,是名真智。此即道通。
     我人所修,道通為體,五神通為用:未得體而起用,必致墮落,必招後果,
     甚可畏也。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