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不依人? 依人的五種過患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作者  jasongo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標題  依止上師…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西藏常常說要依止上師…
可是這不就和四依法裡的依法不依人衝突到了嗎?


 作者  fox (淨)
 標題  Re: 依止上師…

>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 西藏常常說要依止上師…
> 可是這不就和四依法裡的依法不依人衝突到了嗎?

其實釋迦牟尼佛是說依止三寶
而不是依止上師
釋迦牟尼佛還曾說過依人產生五種過患

照佛說
就沒有衝突
三寶是總名
而不單依一人
若上師是冒充的
則仍要依三寶
不必盲信

依上師的說法 (甚至上師高於佛)
是西藏民俗
有當地的民情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那依止三寶就好了

您說得對

> 而且有些教法,要求一定要依止上師,如果沒有依止上師就不能學,為什麼呢?

當地風俗

> 還有,請問依人會產生哪五種過患啊?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信人者,生五種過患,彼人或時犯戒違律,
        為眾所棄。恭敬其人者,當作是念:「此是我師,我所敬重,眾僧棄薄
        ,我今何緣入彼塔寺!」不入塔寺已,不敬眾僧;不敬僧已,不得聞法
        ;不聞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是名信敬人生初過患。』
        --------------------------------------------------------------

        第一個過患, 當所追隨信奉的人, 因為他的所為所行違背了戒律, 以致
        於被趕出僧團之後, 這個盲目的追隨者就會這樣想:「我的上師, 我敬
        重的人是不會有錯誤的, 有錯的一定是那些僧團當中的人, 所以, 我應
        該遠離那些不懂我上師偉大的僧團, 他們是鄙陋的, 不堪承受我上師偉
        大的教法的人。因為這樣, 我就不需要在去僧團所在恣問法要。」

        因為不再親近與學習正確的佛法, 也不親近有德的僧眾, 於是便再也無
        法得聞正法。因為不在學習正法, 再加上心中的疑、漏, 之前由其他清
        淨僧團所學到的正法也就退轉、失去, 不再受持, 只盲目的追隨被摒除
        者不當或錯誤的教法。

        --------------------------------------------------------------
        『復次,敬信人者,所敬之人犯戒違律,眾僧為作不見舉。敬信彼人者
        ,當作是念:「此是我師,我所敬重,而今眾僧作不見舉,我今何緣復
        入塔寺!」不入塔寺已,不敬眾僧;不敬眾僧已,不得聞法;不聞法已
        ,退失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二過患。』
        --------------------------------------------------------------

        第二個過患, 當所追隨信奉的人, 因為他的所為所行違背了戒律, 以致
        於被僧團處分自恣懺悔, 以致於在處分期間內不能夠給這個盲目追隨者
        開示法要, 這個盲目的追隨者就會這樣想:「我的上師, 我敬重的人是
        不會有錯誤的, 有錯的一定是那些僧團當中的人, 他們盡然對我所敬重
        的人實施這樣的處分, 所以, 我應該遠離那些不懂我上師偉大的僧團,
        他們是鄙陋的, 不堪承受我上師偉大的教法的人。因為這樣, 我就不需
        要在去僧團所在請問法要。」

        因為不再親近與學習正確的佛法, 也不親近有德的僧眾, 於是便再也無
        法得聞正法。因為不在學習正法, 再加上心中的疑、漏, 之前由其他清
        淨僧團所學到的正法也就退轉、失去, 不再受持, 只盲目的追隨被摒除
        者不當或錯誤的教法。

        --------------------------------------------------------------
        『復次,彼人若持衣缽,餘方遊行。敬彼人者,而作是念:「我所敬人
        著衣持缽,人間遊行,我今何緣入彼塔寺!」不入塔寺已,不得恭敬眾
        僧;不敬眾僧已,不得聞法;不聞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
        ,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三過患。』
        --------------------------------------------------------------

        當所追隨的上師到外地去參學、教化, 有一段長時間內部在本地, 盲目
        崇拜者就這樣想:「我的上師不在僧團當中, 只有他的教法才是正確無
        誤的, 其他人所講的都不是正確的, 他既然不在, 我也就沒有可以學習
        效法的對象, 那我就不必再去僧團學習佛法了。」

        因為不再親近僧團學習正法, 對於僧團也不敬重, 因為不恭敬親近、供
        養僧眾, 於是就不再聽聞、學習佛法。因為懶惰、散漫不親近佛法的緣
        故, 受到外境的遷染, 慢慢的就被世俗給轉化過去, 之前所學得的正法
        也就退失。

        --------------------------------------------------------------
        『復次,彼所信敬人捨戒還俗。敬信彼人者,而作是念:「彼是我師,
        我所敬重,捨戒還俗,我今不應入彼塔寺。」不入寺已,不敬眾僧;不
        敬僧已,不得聞法;不聞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是名敬
        信人故生第四過患。』
        --------------------------------------------------------------

        當所崇拜的人捨戒還俗, 這個盲目的追隨者就這樣想:「那些法一定是
        有問題的、錯誤的、偏頗的, 我偉大的上師就是因為看到這些所以才會
        捨戒還俗, 我的上師這樣, 我當然也要跟隨我的上師捨棄那些錯誤的、
        有問題的、偏頗的教法。」

        因為這個緣故, 他再也不親近清靜的僧團, 因為不親近僧團, 對於佛法
        也就一無所知, 再加上之前上師捨戒還俗的印像, 便否定之前所學得的
        正法。於是惡業流轉, 善法退失殆盡。

        --------------------------------------------------------------
        『復次,彼所信敬人身壞命終。敬信彼人者,而作是念:「彼是我師,
        我所敬重,今已命終,我今何緣入彼塔寺!不入寺故,不得敬僧;不敬
        僧已,不得聞法;不聞法故,退失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是名敬信
        人故生第五過患。』
        --------------------------------------------------------------

        所崇拜的人命終, 盲目的追隨者就想:「我的上師已經死了, 在僧團當
        中, 我再也沒有可以信賴的對象可以追隨, 我就不必再去僧團那裡參學
        了。」

        因為有這個想法的緣故, 所以再也不親近聖賢僧、出世清淨福田僧, 因
        為不再親近學習的緣故, 所以就學不到應該學習的正法. 久而久之就懈
        怠懶惰, 不再奉行正法, 於是善法退失, 惡業流轉.

        --------------------------------------------------------------
        『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我當成就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
        聖戒成就。』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因為有以上五個重大過失在, 所以啊! 各位比丘要學習對佛、法、僧的
        敬重, 對於佛、法、僧要能夠真正的奉行, 能夠如理學習、親證佛法,
        才能夠在學佛的路上有所成就.


 作者  dato (閉關的大頭)
 標題  Re: 依止上師…

信心與師道是一切解脫道的根本....因為你我都是從老師處學習得解脫法
....若無老師的教導....你我光憑臆度是難以了解甚深的奧秘…乃至實修
的....

再說....各派法脈的歷代傳承....誰人不是從上師處受學,而一代一代傳
承下來的?沒有老師的教導,你我能光憑臆度而了解甚深的奧秘嗎?

....你我現今所能聽聞經論的法義與解說,還不是一代一代由老師處傳承
下來的....上師之恩難以報答....你我所習一切解脫法....都是來自老師
處....


 作者  pepsilin (知識天的圖書館員)
 標題  Re: 依止上師…

> 下來的....上師之恩難以報答....你我所習一切解脫法....都是來自老師
> 處....

在此世界,
有哪一位老師比釋迦摩尼佛還要更偉大?

我們今天所能見聞的法,
哪一個不是傳自釋加摩尼佛?

依法不依人乃釋尊親說,
更何況,釋尊向來鼓勵佛弟子禮敬十方善知識;

因此,對於所謂的「上師」,
禮之、敬之可矣!不必奉若神明。


 作者  images (台灣加油樂利安康)
 標題  Re: 依止上師…

我們並不否認老師的重要性,因此,三寶中有「僧」,就是說明老師
的重要性。

僧的定義很廣,從佛菩薩、阿羅漢乃至有德之僧都是。

可是在藏教中除皈依三寶外,還多了一個皈依上師,將上師位階和
三寶並重,如果說,我們皈依僧就是皈依老師,那麼,就沒有必要
再強調一次皈依上師,不是嗎?

所以強調皈依上師,是有目的,並不是沒有目的,如果沒有目的,
那麼就不必多所強調,僧,這一項就可以包括,何必再獨立出來呢?

因此,強調皈依上師,就是強調依人不依法,這和佛所說的依法不
依人是相違背的。

所以,才有fox網友提出世尊所言的依人不依法的五種過患。

你說,我們根據什麼判斷「上師」並非善知識,那麼,你們又根據
什麼標準來判斷這個「上師」是善知識?我們依靠的不就是佛經所定
義的善知識嗎?不然靠什麼呢?

所以,繞了一圈回來,還是得回到佛經,還是得依法不依人,不是嗎?

請您仔細思考上師和僧有什麼不同,如果無有不同為何要特別敘說?
另,就南傳而言,雖然強調傳承和師道,但也沒有強調要皈依上師,不是嗎?

以上。


 作者  jovian (阿蜜利多)
 標題  錯誤的邏輯: 皈依上師


> 如果沒有上師就不會聽到佛法, 因此要皈依上師

真是奇怪的邏輯也.

照這個邏輯:
如果沒有爸媽就沒有我, 我就不可能聽到佛法, 所以要皈依我爸媽?
爸媽恩德很大, 不過佛沒有說要皈依爸媽, 那是兩回事.
我爸媽如果不要我學佛, 我就不能學佛?

照這個邏輯:
沒有耳朵我就聽不到佛法, 所以要皈依耳朵?
沒有貪嗔痴有可能我一開始沒法接觸佛法, 所以要皈依三毒?

尊師重道和皈依上師是兩回事,
孔子也講尊師重道, 世尊也講尊師重道,
但諸賢聖皆開示: 吾愛吾師 吾更愛真理
依法不依人, 為世尊親口所說, 後世佛子避免入歧途之明燈.

師恩故要感激, 但不可與皈依三寶混淆,
若上師所言違於佛法, 更當依法不依人,
切莫違佛教誡.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purify (淨心)
 標題  佛法真理的特質

    有一次,佛在一個陶工的棚屋裡度過一夜。在這棚屋裡,
見到了一位年輕的出家比丘。他和佛陀彼此並不相識。佛陀將
這比丘端詳一遍,就這樣想:這年輕人的儀態舉止都很可喜,
我不妨盤問他一番。於是佛就問他:「比丘啊,你是在誰的
名下出家的?誰是你的導師?你服膺誰的教誡?」

    「同修啊,」那年輕人回答說:「有一位名叫喬答摩的
釋迦種後裔,離開了釋迦族做了出家人。他的聲名遠揚,是
一位覺行圓滿的尊者。我是那位世尊名下出家的。他是我的
師傅,我服膺他的教誡。」

    「那位覺行圓滿的尊者,現在住在那裡呢?」

    「在北方的國土中。有一個城市叫做舍衛。世尊現在就
住在那裡。」

    「你見過他嗎?那位世尊,如果你見到他,會認識他嗎?」
    佛知道這不相識的青年是在他名下出家的。他先不透露
自己的身份,說道:「比丘啊,我來將法傳授與你吧。你仔細
聽著,我要講啦!」

    「好的,同修。」年輕人答應道。

    於是,佛為這年輕人講了一部解釋真理的經典。

    一直到這部經講完之後,這名叫弗加沙的年輕比丘才恍然
大悟,原來那講話的人正是佛陀。雖然稍後弗加沙比丘遇到意
外而身亡,佛陀則說弗加沙比丘已澈見真理,證得聖位。

    這佛經中典型的記載,很清楚地說明弗加沙聽佛說法,就
瞭解佛所說義,他並不知道說法的是誰,所說的是誰的法卻見
到了真理。只要藥好,就可治病。用不著知道方子是誰配的,
藥是那裡來的。

   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毋寧說是盲信──
上的。但是在佛教裡,重點卻在「見」、知與瞭解上。佛典梵
文的sraddha,一般都譯作「信」或「相信」。但是sraddha
不是單純的「信」,而是由確知而生之堅心。在經典中的一般
用法方面來說,sraddha 確含有若干「信」的成份,特別指對
佛、法、僧的虔敬。

南無佛


 作者  akira (管窺天)
 標題  Re: 依止上師…

> 可是這不就和四依法裡的依法不依人衝突到了嗎?

先來看看「金剛上師」的由來:
「…祕密之教彼土以大持金剛為始祖。累傳至師益顯
(十二 戊申) 故有金剛上師之號焉…」﹝CBETA: 2036 佛祖歷代通載 0727a﹞
由此可知,稱人師為「金剛上師」,其實來自於
「教授『大持金剛』所傳法門的『師長』」的簡稱。

再來看看「歸依上師」的記載:
「夫欲遍供普濟者。虞懇至誠嚴飾道場。
隨力備辦香花。供養飲食淨水等已。依位敷坐竟。
歸依上師三寶發菩提心云
歸依上師 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僧」﹝CBETA: 1320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 0473c﹞

乍看之下,好像真的有「四皈依」這麼一回事…
實際上呢?且往下看:

「南無十方三世盡虛空界。常住佛法僧寶『上師本尊(臨時應入佛名)』
猛母明王世出世間護法善神。慈悲廣大誓願弘深。威力難量盡知盡見。
願作證明哀愍護念」﹝CBETA: 1320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 0483b﹞

這就很清楚了,這裡的「上師」指的並不是「人師」,而是「本尊」。
就好像「南無」開頭的真言一樣,都是由「祈請本尊」開始。

然而,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同樣被尊稱為「上師」的「人師」和「本尊」二者被弄混了。
就如同「活佛」一詞的由來,很可能又是弟子為彰顯師德,努力傳播的結果。

當然,這只是小弟個人的看法,僅供參考。:p

祝  順心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作者  banpi.bbs@bbs.ntu.edu.tw (Edward)
 標題  Re: 依止上師…

我學習太極拳的過程就愈到不少類似的經驗
每個練拳的人都知道要鬆柔.都知道要照著拳經拳論的指導
可是.光同門師兄弟練個3~5年後.對於太極拳的見解領悟都已經有天南地北的差距
談論起來往往是臉紅脖子粗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功力最深
常非得下場較量一番.來印證自己說法不可
同門師兄弟就已經如此了
各何況是不同門派?
楊.趙.孫.鄭........各自都認為自己是最得太極精要
其間的差異更是天壤之別

依人又依法是一個理想中的境界
只要是對的人.對的法都是ok
問題是.我們遇上的真的是最正宗的嗎?
很抱歉.實際情況就是如此
太極拳還能下場競技來一分高下.
修行呢? 不會知道誰對誰錯

我們就那麼幸運.第一次就遇上了明師嗎?
有部分國內知名的太極拳教練.練了一輩子
卻不能將太極拳運用到防身的作用上
那學這拳術何用?只為健身嗎??
應該不是一套武術創造出來的真正目的吧

好笑的是若你問那位將太極拳糟蹋至此的教練.他練的是不是最正宗最精純
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依人依法.我沒有答案
我只有這一些真實現況感想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