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本生]之身布施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abstsai@Lion (老小子),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Re: 藥師經一問
發信站: 由 獅子吼站 收信 (Fri Jan 21 15:46:31 2000)


>發信人: Chosen@Lion (修融), 信區: BudaHelp
>==> 於 Post Gateway (abstsai@ms1.hinet.net) 文中述及:
>:   這的確是單純的“割肉給他吃”。:-)
>:   經中指的這些捨身、肉..等都是拿《菩薩本生》中的捨身、割肉飼
>:   虎、餵鷹的典故來說的,以強調布施的難能可貴。這種引用本生或
>:   宿世經歷的事件作為一種比喻是常見的方法。
>
>    請問那....
>    <<菩薩本生>>中說的是釋尊菩薩飼虎救禽等事, 是否因為世尊菩薩等
>  已了生死, 肉身, 身份對祂們而言是幻是相, 因哀憫眾生故捨身割肉飼

    這故事的意義我思考了很久,最後的看法是:
世尊在那個前世裡並沒有把肉分給每一隻鴿子。這是重點。他是
答應要救那隻鴿子,而那就是隨喜布施。

    要不然,世尊為何不在那隻鴿出現前就去救別的鴿子?而那
就是隨著緣起而成就了一件事。

>  這樣說的話.....
>  宿緣來求, 怎麼辦....
>  (1)落跑, 壽盡帶業往生淨土, 請他們等一等....

    緣起了,就看我們如何轉化。我們可選擇把鷹殺死,或者把鴿
送出,或者把身給它。當行者自証之後,選擇身亡的路子時,必然
確知“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了,因此選擇亡身就是一種解脫,若
是自己亡身,會引起其他種種“後有”的話,那麼就不可能捨身,
而是直接把鷹趕走。

>  (2)懺悔自業, 承佛威神力, 施眾生妙食. 讓佛菩薩教導來求者謀生食計
>     , 自謀生路.
>  不好意思, 後學是很認真思考這件事.... 

    眾生業緣錯綜複雜是不可說不可說轉,唯佛或大菩薩能知,因
此阿含藏裡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事件值得行者回味。

    這些事件就是世尊說的因緣的解析,一般解因緣都是逆向解,
也就往回解,例如貪來自愛,愛來自取..之類的。

    但是世尊所示現的卻是順向的解,他反而是隨順著因緣在世間
行走,例如:

    世尊在菩提樹下悟道後,三世因緣就已經明白了,但是他仍在
樹下等待,等待魔天來擾動、等待諸天來請法,然後才出發去看他
的啟蒙師、鹿苑五位以同修的伙伴..展開傳法四十九年的生涯。

    最後,當他要入滅時,接受那個可能已變壞的食物..阿難不請
世尊住世..最後傳法..魔王發願護持行者..預囑佛法滅盡..諸天無
言只有流淚..種種。

    世尊示現的是一種既知未來,但仍盡心力活著的態度,明知緣
起緣滅,但眾生不知,而他隨順眾生的心念,在那個心念中加以妙
法予以導引。

    或許我們也可以如是想:宿緣來求是一種必然的緣起,但是如
果這個緣起是在我們的意料中的話,那麼或許我們可以學習世尊的
方法以慈悲以智慧加以化導。

    像目犍連被仇人用石打死,神通第一者選擇那樣的入滅,正是
用來消除宿敵不再有恨的最好方法,而他也順著那個緣起讓所作已
辦,不再後有,他不但是神通第一,慈悲也是第一的。

    我們沒那種神通和智慧,因而我們只能祈求諸佛菩薩,讓我們
有各種法門應付各種緣起,因而必須要有三皈、六度,這些便是讓
我們行走人間的方法,一面可以減少造業緣,一面可以應付要債的。

    
------Ab Tsai  -------------------------------------
  abstsai@ms1.hinet.net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