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勇猛施頭目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DavidChiou@Lion (邱大剛), 信區: BudaFeeling
標 題: Re: 增壹阿含經句共享
發信站: 獅子吼站 (Sat Aug 5 23:11:40 2000)
轉信站: Lion
==> 於 菩提心 (oill@Lion) 文中述及:
: 諸有勇猛施頭目 身體血肉無所惜
: 妻妾國財及男女 此名檀度不應棄
: 能做到以上的絕對是菩薩乘的願力,而非畜牲的業力
: 阿羅漢只求自度,以上是做不到的
阿羅漢勇猛施頭目、身體血肉無所惜這些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
有興趣的人可參與讀佛經,就能見到佛陀以及弟子的行誼事蹟囉 :)
阿羅漢是「解脫」的能力,而無關大小。釋迦牟尼佛也說他自己
是阿羅漢。
《十輪經》中就講得很明白,這些「眾生所有過失, 皆由未學
聲聞乘法、獨覺乘法先入大乘。」然後大乘是什麼都搞不懂,又謗法...
就不太好了。「聲聞」的定義是聞佛法開示而入道,實際上所有的
佛弟子都是「聲聞」,除非是自悟的辟支佛或是他方來的大菩薩。而
聲聞也太多人行菩薩道了。如果有像唯摩詰一樣是從東方佛界來的,
那麼自然可以說沒有「聲聞」過就入大乘,否則藉由世尊教法而行卻
自稱非聲聞,那麼是要小心盜法又妄語的。
當然,行菩薩道是很好的,只不過這跟「發什麼心」這個問題並
不等同,《金剛經》等等經典將這點講得很清楚「如是滅度無量無數
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凡夫發心跟真正發菩提心是有天淵之別的。「發菩提心」為何好? 首
先得了解「菩提心」是怎麼發,這就是《金剛經》乃至《大日經》講
得很清楚的,否則我們在自稱發什麼心之前得自省是否言詞有誤。
Good luck.
--
悠哉賢故友, 抱道樂林泉, 坐到無疑地, 參窮有象天.
胸中消塊壘, 筆底走雲煙, 更笑忘機鳥, 常窺定後禪.
∼訪古月師•娥嵋道人
☆歡迎光臨:
Ξ Origin: 獅子吼站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