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月燈三昧經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經名)有二譯:一高齊那連提耶舍譯,十卷。一佛說月燈三昧經。一卷,劉宋先公譯。前經之一分。


[佛光大辭典]

梵名 Samādhi-rāja。凡十卷。高齊那連提黎耶舍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本經記述佛陀為月光童子說由平等心、救護心、無礙心、無毒心及因地所修之無量三昧,或由如實了知一切法之體性而證得菩提;成就施、戒、忍等法,則得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又說菩薩應成就善巧,住不放逸,修神通本業,行財施與捨身,亦說自身於因位中行施戒等。

此經有別生經二種,皆劉宋先公譯。其一題為月燈三昧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又稱文殊師利菩薩十事行經,一卷,存於宋、元、明諸藏中,相當於本經第六卷前半。其二亦名月燈三昧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一卷,高麗藏亦收之,縮刷藏經後記推斷此為歷代三寶紀卷四所傳安世高之譯本,謂類似本經第五卷後半。本經現存梵本在一八九六年於加爾各答出版,題為三昧王(Samādhi-rāja),梵文大乘集菩薩學論(Śiksāsamuccaya)之引文中稱之為三昧王月燈經。〔法經錄卷一、開元釋教錄卷六〕 p1469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月燈三昧經(梵Samadhi-rāja,藏Chos-thams-cad kyi raṅ-bshiṅ mñam-pa-ñid rnam-par-spors-pa tiṅ-ṅe ḥdsin gyi rgyal-po)

十卷。高齊‧那連提耶舍譯。又稱《入於大悲大方等大集說經》、《大方等大集月燈經》。收在《大正藏》第十五冊。

經中述說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時,回答月光童子所問,云依平等心、救護心、無礙心、無毒心及在因地所修的無量三昧,而得菩提。或成就施、戒、忍辱等法,則得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又說,菩薩應當成就善巧,住於不放逸,修神通之業本,行財施、捨身。佛亦提及自己在因中所行的施、戒等,以明若具足修學身戒,則可招得相好(容貌莊嚴)及一切戒。

費長房在《歷代三寶紀》卷九所說的「月燈三昧經,十一卷,高齊‧那連提耶舍,天保八年(557)於天平寺出。」即是本經,具有序、正、流三分,乃一世碩德奉詔而譯,故文章流利。譯出之時,有彥琮制序,但今已不傳。其卷帙,在宋、元、明三藏中作十一卷,唯獨麗本為十卷。其梵本及西藏本皆存,現存的梵本單題為《三昧王》(Samādhi-rāja),而梵文《大乘集菩薩學論》(Sikṣāsamuc-caya)則稱之為《三昧王月燈經》(Samād-hi-rāja-candra-pradīpa-sūtra)。

又,本經有二異本,其一題為《月燈三昧燈》,又稱《文殊師利菩薩十事行經》、《逮慧三昧經》,一卷,劉宋‧先公譯,收在《大正藏》第十五冊。相當於那連提耶舍十卷本中的第六卷。內容亦具備序、正、通三分,由長行及重頌構成。乃佛對文殊師利童子,就布施等六度行及空觀,乃至分衛等說十事。故稱《文殊師利菩薩十事行經》。《法經錄》記載劉宋‧先公譯《月燈三昧經》第七卷異譯者,即是此經。

另一譯本亦題為《月燈三昧經》。一卷。收在《大正藏》第十五冊。雖題劉宋‧先公譯,然據經中後記所言,恐為後漢‧安世高所譯。其內容旨趣略同那連提耶舍十卷本中的第五卷後半。然內文全異。僅有正宗分,而無序分、流通分。乃就最初的三界終至道識等九十餘種法門立六行說明。此經在宋、元、明三本中缺,唯獨麗本尚存。

本經在中國及日本,雖不甚流行,然於尼泊爾,則為九法之一。中觀學派之大成者月稱之《入中論》、《中論釋》,及其後繼者寂天之《大乘集菩薩學論》等書,皆常引用本經,故知本經為中觀學派之重要經典。

〔參考資料〕 《法經錄》卷一;《開元釋教錄》卷六;《大乘佛典》第十冊、第十一冊(中央公論社);R. C. Chandra D as & P. H. Vidyabhūṣan《Samādhirāja》;K. Qégamey《Three Chapters fromthe samādhirājasūtra》;N. Dutt《Gilgit Manuscript》。


進行全文檢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