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更定

[國語辭典(教育部)]

ㄍㄥ ㄉㄧㄥˋ
修改訂正。《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之。」也作「更訂」。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楞伽經宗通

(書名)三十卷,明曾鳳儀撰。其自序曰:「余於憨山稱莫逆,自癸已造訪牢山後,音問寥寥,得筆記(憨山之楞伽筆記)讀之,不啻面譚。始讀灑然,再讀之則疑,三讀之則有所更定,不覺盈紙。復取三譯覈之,宋譯雋永有味,故不可易。至棘句倒語,非證魏唐二譯則不可曉。筆記節分條列,燦如指掌,令學者易於參訂。余亟取之。更為斟酌舊注,融會三譯,間出胸臆,或前人所未道。要於申暢簡奧,不使有楞伽難讀之歎。」案此書附有唐譯楞伽經文二品,提婆菩薩二論。


[佛光大辭典]
得度

(一)蒙受教化,渡越生死之海,而達於涅槃之彼岸。引申為剃髮出家;以出家入道為到達彼岸最初階梯之故。印度原有不滿十二歲未得父母允許,或諸種疾病者不得出家之限制。摩訶僧祇律卷二十三、二十四更列舉壞比丘尼淨行、賊盜住、越濟人、五逆、六種不男、太小、太老、截手、截腳、截鼻、盲、聾、瘂、躄、鞭瘢、印瘢、拔筋、剋筋、曲脊、王臣、負債、病、外道、兒,奴、身不具、陋色等各種不得出家之規定。

我國古來出家原無限制,其後因僧數遽增,又庶民常藉出家來逃避徵課,乃設僧籍以登錄之,正式得度者授予度牒,而嚴禁私度。佛祖統紀卷五十一載,梁末帝時(913~923 在位)敕令天下僧尼入京比試經業。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一亦載隋、唐、宋、元、明代,皆曾行試經度僧。然亦有於一時度多數量之僧或依進納「香水錢」而特下附度牒。又隋煬帝時(604~616 在位)詔七日間度千僧,後世稱「特恩度牒」。又唐肅宗至德年間(756~758)依宰相裴冕之奏請,賣度牒,稱之為「進納度僧」。得度有一定規則、儀式,稱得度式。宋元時代禪林沙彌得度之儀式,據敕修百丈清規卷下大眾章載,行者選定受度牒之日,屆時設置供物,禮請三師,入僧堂剃髮,著袈裟,受三歸五戒、沙彌十戒,出堂後,拜詣方丈,最後巡寮禮謝。

日本亦甚早即有試經得度之制,平安朝時代更定年分度者之制,每年各宗總計十二人,且有年齡等之規定。〔四分律卷三十二、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下四、佛祖統紀卷四十五、釋氏稽古略卷三、續日本紀卷七〕(參閱「出家」1558、「度牒」3779、「試經」5607)

(二)又作得道。得無漏聖道或菩薩之無生法忍、無上菩提。(參閱「得道」4555) p4552


[國語辭典(教育部)]
摘山煮海

ㄊㄧˋ ㄕㄢ ㄓㄨˇ ㄏㄞˇ
摘,開發。摘山煮海指開山煉銅,煮海為鹽。比喻開闢資源。《宋史.卷二五七.李繼和傳》:「以朝廷雄富,猶言摘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則或闕軍須。」宋.秦觀〈國論〉:「至於摘山煮海,冶鑄之事,他日吏緣以為姦者,臨遣信臣,更定其法。」


更訂

ㄍㄥ ㄉㄧㄥˋ
修正改定。如:「經過多次更訂,這套書終於出版了。」也作「更定」。


析疑匡謬

ㄒㄧ ㄧˊ ㄎㄨㄤ ㄇㄧㄡˋ
解析疑義,糾正謬誤。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序〉:「惜李集無有斐然繼起者,爰合三家之註訂之,芟柞繁蕪,補增闕略,析疑匡謬,頻有更定。」


續後漢書

ㄒㄩˋ ㄏㄡˋ ㄏㄢˋ ㄕㄨ
書名:(1) 宋蕭常撰。四十七卷。旨在更定陳壽《三國志》中帝魏黜蜀的觀念。義例精審,於諸傳多所增刪移易,取材則不出裴松之注。(2) 元郝經撰。九十卷。荀宗道注。大旨與蕭書同,所作八錄以補陳壽之闕,則蕭書所未及。論斷多慷慨激昂,有裨世教。


質責

ㄓˊ ㄗㄜˊ
質詢責問。《史記.卷一二○.汲黯傳》:「張湯方以更定律令為廷尉,黯數質責湯於上前。」《後漢書.卷一五.來歙傳》:「歙素剛毅,遂發憤質責囂曰:『國家以君知臧否,曉廢興,故以手書暢意。』」


寵幸

ㄔㄨㄥˇ ㄒㄧㄥˋ
寵愛。《史記.卷一○一.袁盎?錯傳》:「景帝即位,以錯為內史。錯常數請閒言事,輒聽,寵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三國演義.第一一三回》:「近日蜀主劉禪,寵幸中貴黃皓,日夜以酒色為樂。」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