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聲明

(一)梵語 śabda-vidyā。音譯攝拖苾馱。為印度五明之一。指文字、音韻及語法之學。有關其要目,瑜伽師地論卷十五概分為六項:(一)法施設建立相,謂聲明為名、句、文身等,及與不鄙陋、輕易、雄朗、相應、義善等五德相應之音聲為體。(二)義施設建立相,謂所詮之義。即六根、四大種、業、尋求、非法、法、興盛、衰損、受用、守護等十義,及自性、因、果、作用、差別相應、轉等六義。(三)補特伽羅施設建立相,謂言語之性別。即男、女、中性,及其轉聲之變化。(四)時施設建立相,謂時之差別。即遠過去、近過去,乃至遠未來、近未來等之變化。(五)數施設建立相,謂數之差別。即單數、二數、複數等之別。(六)處所根栽施設建立相,即有關造語、造頌之法。又瑜伽師地論略纂卷六於解釋處所根栽施設建立時,謂聲明之「根本處所」有四論,即梵王百萬頌、帝釋十萬頌、迦單沒羅仙一萬二千頌、波膩尼仙八千頌;註釋凡五論,即字體根栽聲明論三百頌、聲明略本頌一千頌、八界論八百頌、聞釋迦論一千五百頌、溫那地論二千五百頌。

蓋聲明為五明之一,印度一般皆研習之,然於我國則因經論等既皆漢譯,訓詁、文法等與印度大相逕庭,是故多不行聲明講習。及至唐代,玄奘等傳梵學,加以密教流傳,梵字悉曇之學遂勃興一時,有關之著述亦於焉問世。日本方面,則於日僧最澄、空海等諸師來華,傳悉曇法,其學乃逐漸興盛。〔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大乘莊嚴經論卷五、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卷上末、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西方學法、翻譯名義集卷五〕(參閱「五明」1112)

(二)指諷誦吟詠偈頌等。即附音譜,諷詠偈頌、名號等之法。與「梵唄」同義。五明中之聲明係窮究三聲八轉等義,此聲明則專論音曲歌詠之法。蓋歌詠偈頌等,早在印度古吠陀時代即已盛行,而後佛教亦採用其法,佛陀允許比丘作聲唄,但禁止依婆羅門歌詠之法,行引聲誦經。於我國,梵唄之法早已傳入,出三藏記集卷十二法苑雜緣原始集目錄中,揭舉陳思王感魚山梵聲制唄記、支謙製連句梵唄記、康僧會傳泥洹唄記等目;又梁高僧傳卷十三略述其興行之事實。〔毘尼母經卷六、十誦律卷三十七、有部毘奈耶雜事卷六、元亨釋書卷二十九音藝志、聲明源流記〕(參閱「梵唄」4635) p6495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