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婆蹉

(一)為佛陀弟子之一。又作婆嗟。常修苦行,為佛陀所稱讚。增一阿含經卷三(大二‧五五七下):「我聲聞中第一比丘,(中略)苦身露坐,不避風雨,所謂婆嗟比丘是。」

(二)為佛陀時代之人。據阿含經典所載,曾多次請教佛陀及佛弟子大目犍連等人,有關命與身之關係、如來有後死或無後死、有我或無我、世間常或無常等問題。雜阿含經卷三十四記載其事蹟時,稱之為「婆蹉種出家」(巴 Vacchagotta paribbājaka)。婆蹉,原為印度種族名,此處指婆蹉種之出家修行者,然其所皈依出家者並非佛教,而係一位外道之出家者。

(三)為梵名 Vātsī-putrīya 之略譯。又作筏蹉。全名為婆蹉富樓、跋私弗底梨與。意譯為犢子部。即小乘二十部之一。此部派係由說一切有部分衍出者,主張「非即非離蘊之我」,並攝之為五法藏中之「不可說法藏」,而成為其教義之一大特色。據日本學者赤沼智善之說,此部派名稱之由來,係由於該部派內之諸師乃當時印度十六大國中筏蹉國(梵 Vatsa)之比丘,故部派之名稱遂為 Vātsī-putrīya。又婆蹉一稱,或指此部派,或泛指屬於此部派內之某一比丘,若指後者,則又稱筏蹉梵志、筏蹉子。(參閱「犢子部」6667) p4461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