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學常見詞彙 (陳義孝居士編著)
十二因緣
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緣起,是說明有情生死流轉的過程。十二因緣是無明(貪瞋痴等煩惱為生死的根本)、行(造作諸業)、識(業識投胎)、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入(胎兒長成眼等六根的人形)、觸(出胎與外境接觸)、受(與外境接觸生起苦樂的感受)、愛(對境生愛欲)、取(追求造作)、有(成業因能招感未來果報)、生(再受未來五蘊身)、老死(未來之身又漸老而死)。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業、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復始,至於無窮。茲列表說明如下:
┌1 無明 (貪瞋痴等煩惱)─────(惑)
┌過去二因─┤
│ └2 行 (造作諸業)───────(業)
│ ┌3 識 (業識投胎)───────(苦)
│ │4 名色 (但有胎形六根未具)───(苦)
│現在五果─┤5 六入 (長成眼等六根人形)───(苦)
十二因緣 │ │6 觸 (出胎與外境接觸)────(苦)
與 ─┤ └7 受 (與外境接觸生苦樂感受)─(苦)
三世因果 │ ┌8 愛 (對境生愛欲)──────(惑)
│現在三因─┤9 取 (追求造作)───────(惑)
│ └10 有 (成業因能招未來果報)──(業)
└未來二果─┌11 生 (再受未來五蘊身)────(苦)
└12 老死 (未來之身又漸老而死)──(苦)
卍歡迎光臨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