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_1_-穢品周那問見經(第91經)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拘舍彌,在瞿師羅園。
於是,尊者大周那ⓒ則於晡時從宴坐起,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卻坐一面,白曰:「世尊!世中諸見生而生,謂計有神,計有眾生,有人、有壽、有命、有世①。世尊!云何知,云何見,令此見得滅、得捨離,而令餘見不續,不受耶?」
彼時,世尊告曰:「周那!世中諸見生而生,謂計有神,計有眾生,有人、有壽、有命、有世。周那!若使諸法滅盡無餘者,如是知、如是見,令此見得滅、得捨離,而令餘見不續、不受,當學漸損ⓓ。
「周那!於聖法、律中,何者漸損?比丘者,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彼作是念:『我行漸損②。』周那!於聖法、律中,不但是漸損,有四增上心③現法樂居ⓔ④,行者從是起而復還入ⓕ,彼作是念:『我行漸損。』周那!於聖法、律中,不但是漸損,比丘者度一切色想,至得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彼作是念:『我行漸損。』周那!於聖法、律中不但是漸損,有四息解脫⑤,離色得無色,行者從是起當為他說,彼作是念:『我行漸損。』
「周那!於聖法、律中不但是漸損。周那!他有惡欲、念欲,我無惡欲、念欲,當學漸損。周那!他有害意瞋,我無害意瞋,當學漸損。周那!他有殺生、不與取、非梵行,我無非梵行,當學漸損。周那!他有[*]增伺、諍意、睡眠所纏、掉ⓖ貢高而有疑惑,我無疑惑,當學漸損。周那!他有瞋結、諛諂、欺誑、無慚、無愧,我有慚愧,當學漸損。周那!他有慢,我無慢,當學漸損。周那!他有增[*]慢⑥,我無增[*]慢,當學漸損。周那!他不多聞,我有多聞,當學漸損。周那!他不觀諸善法,我觀諸善法,當學漸損。周那!他行非法惡行,我行是法妙行,當學漸損。周那!他有妄言、兩舌、麤言、綺語、惡戒,我無惡戒,當學漸損。周那!他有不信、懈怠、無念、無定而有惡慧,我無惡慧,當學漸損。
「周那!若但發心念欲求學諸善法者,則多所饒益,況復身、口行善法耶?周那!他有惡欲、念欲,我無惡欲、念欲,當發心。周那!他有害意瞋,我無害意瞋,當發心。周那!他有殺生、不與取、非梵行,我無非梵行,當發心。周那!他有增[*]伺、諍意、睡眠所纏、掉[*]貢高而有疑惑,我無疑惑,當發心。周那!他有瞋結、諛諂、欺誑、無慚、無愧,我有慚愧,當發心。周那!他有慢,我無慢,當發心。周那!他有增[*]慢,我無增[*]慢,當發心。周那!他不多聞,我有多聞,當發心。周那!他不觀諸善法,我觀諸善法,當發心。周那!他行非法惡行,我行是法妙行,當發心。周那!他有妄言、兩舌、麤言、綺語、惡戒,我無惡戒,當發心。周那!他有不信、懈怠、無念、無定而有惡慧,我無惡慧,當發心。
「周那!猶如惡道與正道對,猶如惡度與正度對。如是,周那!惡欲者與非惡欲為對。害意瞋者與不害意瞋為對。殺生、不與取、非梵行者與梵行為對。增[*]伺、諍意、睡眠、掉[*]貢高⑦、疑惑者與不疑惑為對。瞋結、諛諂、欺誑、無慚、無愧者與慚愧為對。慢者與不慢為對。增[*]慢者與不增[*]慢為對。不多聞者與多聞為對。不觀諸善法者與觀諸善法為對。行非法惡行者與行是法妙行為對。妄言、兩舌、麤言、綺語、惡戒者與善戒為對。不信、懈怠、無念、無定、惡慧者與善慧為對。
「周那!或有法黑⑧,有黑報,趣至惡處。或有法白,有白報,而得昇上。如是,周那!惡欲者,以非惡欲為昇上。害意瞋者,以不害意瞋為昇上。殺生、不與取、非梵行者,以梵行為昇上。增[*]伺、諍意、睡眠、掉[*]貢高、疑惑者,以不疑惑為昇上。瞋結、諛諂、欺誑、無慚、無愧者,以慚愧為昇上。慢者,以不慢為昇上。增[*]慢者,以不增[*]慢為昇上。不多聞者,以多聞為昇上。不觀諸善法者,以觀諸善法為昇上。行非法惡行者,以行是法妙行為昇上。妄言、兩舌、麤言、綺語、惡戒者,以善戒為昇上。不信、懈怠、無念、無定、惡慧者,以善慧為昇上。
「周那!若有不自調御,他不調御欲調御者,終無是處⑨。自沒溺,他沒溺欲拔出者,終無是處。自不般涅槃,他不般涅槃令般涅槃者,終無是處。周那!若有自調御,他不調御欲調御者,必有是處。自不沒溺,他沒溺欲拔出者,必有是處。自般涅槃,他不般涅槃令般涅槃者,必有是處。如是。周那!惡欲者,以非惡欲為般涅槃。害意瞋者,以不害意瞋為般涅槃。殺生、不與取、非梵行者,以梵行為般涅槃。增[*]伺、諍意、睡眠、掉[*]貢高、疑惑者,以不疑惑為般涅槃。瞋結、諛諂、欺誑、無慚、無愧者,以慚愧為般涅槃。慢者,以不慢為般涅槃。增ⓗ慢者,以不增[*]慢為般涅槃。不多聞者,以多聞為般涅槃。不觀諸善法者,以觀諸善法為般涅槃。行非法惡行者,以行是法妙行為般涅槃。妄言、兩舌、麤言、綺語、惡戒者,以善戒為般涅槃。不信、懈怠、無念、無定、惡慧者,以善慧為般涅槃。
「是為,周那!我已為汝說漸損法,已說發心法,已說對法⑩,已說昇上法,已說般涅槃法。如尊師所為弟子起大慈哀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者,我今已作。汝ⓘ等亦當復自作,至無事處山林樹下空安靜處,坐禪思惟,勿得放逸,勤加精進,莫令後悔。此是我之教敕,是我訓誨。」
佛說如是。尊者大周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周那問見經第五竟ⓙ(千五百七十五字)ⓚ
[校勘]
ⓐ 明本無「中阿含」三字。
ⓑ 明本無「第二小土城誦」六字。
ⓒ 「大周那」,巴利本作 Mahā-Cunda。
ⓓ 「漸損」,巴利本作 Sallekha。
ⓔ 「居」,宋本作「號」。
ⓕ 「入」,宋本作「人」。
ⓖ 「掉」,大正藏原為「調」,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掉」。[*]
ⓗ 「增」,宋、元二本作「憎」。[*]
ⓘ 「汝」,宋、元二本作「法」。
ⓙ 明本無「周那問見經第五竟」八字。
ⓚ 宋、元、明三本無「千五百七十五字」七字。
[註解]
① 世中諸見生而生,謂計有神,計有眾生,有人、有壽、有命、有世:在世界上觀察到各種生(與滅),所以有神、眾生、人、壽命、 世間等等的概念。
② 我行漸損:我的造作漸漸減少。
③ 四增上心:四種提升的心境,指四禪。又譯為「四種增上心法」、「四增心法」。
④ 現法樂居:當生保持著安樂、幸福。另譯作「現法樂住」、「見法樂住」。
⑤ 四息解脫:即無色界定: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
⑥ 增慢:即增上慢。特別強烈的傲慢,特指未得未證而自認為已得已證。「增上」即「加強」的意思。
⑦ 掉貢高:即五蓋中的「掉舉」、「掉悔」,指浮動不安的心理狀態,和「惛沈」相反。在《中阿含經》中譯為「掉貢高」。
⑧ 法黑:行惡法者。
⑨ 若有不自調御,他不調御欲調御者,終無是處:如果不能先調伏自己,而想要去調伏那些也不能調伏自己的人,這終究是不可能的。
⑩ 對法:相對的法;對治的法。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回避法門」。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周那問佛在世界上觀察到各種生(與滅),所以形成神、眾生、人、壽命、 世間等等的概念。
如何令此見得滅、得捨離,而令餘見不續,不受耶?
- 漸損法:漸漸減少各種惡法。
- 發心法:發心願學各種善法。
- 對法:分別各種相對的善惡法、對治的方法。
- 昇上法:知道惡法導致墮落、善法導致昇上。
- 般涅槃法:知道能導致解脫的法。
漸損法、發心法可以對應到四正勤。
本經說「若有不自調御,他不調御欲調御者,終無是處」,即「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無論如何自己應該要努力修行。這是講調御,例如不會數學的人很難教人數學,不過還是可行善的,例如窮人還是可捐錢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