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_1_-未曾有法品手長者經-_2_-(第40經)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阿邏伽邏,在惒林中。

爾時,手長者與五百大長者俱,往詣佛所,稽首禮足,卻坐一面,五百長者亦禮佛足,卻坐一面。

世尊告曰:「手長者!汝今有此極大眾,長者!汝以何法攝此大眾?」

彼時手長者白曰:「世尊!謂有四事攝,如世尊說,一者惠施,二者愛言,三者以利,四者等利。世尊!我以此攝於大眾,或以惠施,或以愛言,或以利,或以等利。」

世尊歎曰:「善哉,善哉,手長者!汝能以如法攝於大眾,又以如門攝於大眾,以如因緣攝於大眾。手長者!若過去有沙門、梵志以如法攝大眾者,彼一切即此四事攝於中或有餘。手長者!若有未來沙門、梵志以如法攝大眾者,彼一切即此四事攝,於中或有餘。手長者!若有現在沙門、梵志以如法攝大眾者,彼一切即此四事攝於中或有餘。」

於是,世尊為手長者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默然而住。於是,手長者佛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坐起,為佛作禮,繞三匝而去,還歸其家。到外門已,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中門、內門及入在內,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昇堂敷床,結跏趺坐,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爾時,三十三天集在法堂,咨嗟稱歎手長者:「諸賢!手長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彼手長者,佛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座起,為佛作禮,繞三匝而去,還歸其家。到外門已,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中門、內門及入在內,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昇堂敷床,結跏趺坐,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於是,毘沙門大天王色像巍巍,光曜暐曄夜將向旦,往詣手長者家,告曰:「長者!汝有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今三十三天為長者集在法堂,咨嗟稱歎:『手長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諸賢!彼手長者,佛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座[*]起,為佛作禮,繞三匝而去,還歸其家。到外門已,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中門、內門及入在內,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昇堂敷床,結跏[*]趺坐,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是時,手長者默然不語,不觀、不視毘沙門大天王。所以者何?以尊重定,守護定故

爾時,世尊於無量百千眾中,咨嗟稱歎手長者:「手長者有七未曾有法。彼手長者,我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坐起,為我作禮,繞三匝而去,還歸其家。到外門已,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中門、內門及入在內,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昇堂敷床,結跏[*]趺坐,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今三十三天為彼集在法堂,咨嗟稱歎:『手長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諸賢!彼手長者,佛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座[*]起,為佛作禮,繞三匝而去,還歸其家。到外門已,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中門、內門及入在內,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昇堂敷床,結跏[*]趺坐,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今毘沙門大天王色像巍巍,光曜暐曄,夜將向旦,詣手長者家,告曰:『長者!汝有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今三十三天為長者集在法堂,咨嗟稱歎:「手長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諸賢!彼手長者,佛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座[*]起,為佛作禮,繞三匝而去,還歸其家。到外門已,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中門、內門及入在內,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昇堂敷床,結跏[*]趺坐,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於是,有一比丘過夜平旦,著衣持鉢,往詣手長者家,手長者遙見比丘來,即從坐起,叉手向比丘白曰:「尊者善來!尊者久不來此,願坐此床。」彼時比丘即坐其床,手長者禮比丘足,卻坐一面。

比丘告曰:「長者!汝有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世尊為汝於無量百千眾中,咨嗟稱歎手長者:『手長者有七未曾有法,手長者我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坐起,為我作禮,繞三匝而去,還歸其家。到外門已,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中門、內門及入在內,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昇堂敷床,結跏[*]趺坐,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今三十三天為彼集在法堂,咨嗟稱歎:「手長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諸賢!彼手長者,佛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座[*]起,為佛作禮,繞三匝而去,還歸其家。到外門已,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中門、內門及入在內,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昇堂敷床,結跏[*]趺坐,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於是,毘沙門大天王色像巍巍,光曜[*]暐曄,夜將向旦,詣手長者家,告曰:「長者!汝有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今三十三天為手長者集在法堂,咨嗟稱歎:『手長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德。所以者何?諸賢!彼手長者,佛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座[*]起,為佛作禮,繞三匝而去,還歸其家。到外門已,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中門、內門及入在內,若有人者盡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昇堂敷床,結跏[*]趺坐,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是時,手長者默然不語,亦不觀視毘沙門大天王。所以者何?以尊重定、守護定故。』」

於是,手長者白比丘曰:「尊者!是時無白衣耶?」

比丘答曰:「無白衣也。」又問曰:「若有白衣者,當有何咎?」

長者答曰:「尊者!或有不信世尊語者,彼當長夜不義不忍,生極惡處,受苦無量。若有信佛語者,彼因此事故,便能尊重恭敬禮事我。尊者!我亦不欲令爾也。尊者!願在此食。」

彼比丘為手長者故,默然受請。手長者知彼比丘默然受已,即從座[*]起,自行澡水,以極淨美種種豐饒食噉含消,自手斟酌,令得飽滿,食訖收器,行澡水已,取一小床,別坐聽法。彼比丘為手長者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從座[*]起去,往詣佛所,稽首禮足,卻坐一面,謂與手長者本所共論盡向佛說。

於是,世尊告諸比丘:「我以是故,稱說手長者有七未曾有法。復次汝等當知,手長者復有第八未曾有法,手長者無求無欲。」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手長者經第九竟(二千六百五十八字)

[校勘]

宋、元、明三本無「中阿含」三字。

「經」,明本作「經上」。

元、明二本無「初一日誦」四字。

「邏」,宋、元、明三本作「羅」。[*]

「阿邏鞞」,巴利本作 Ālavī。

「伽邏」,巴利本作 Aggāḷava。

「手長者」,巴利本作 Hatthaka。

「四事攝」,巴利本作 Cattāri saṃgahavatthūni。

「座」,大正藏原為「坐」,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座」。[*]

「繞三匝」,元、明二本作「三匝繞」。

「跏」,大正藏原為「加」,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跏」。[*]

「曜」,大正藏原為「耀」,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曜」。[*]

明本無「手長者經第九竟」七字。

宋、元、明三本無「二千六百五十八字」八字。

[註解]

阿邏鞞:古印度國名、城名,在舍衛城以南二百多公里的恆河沿岸,位於佛陀從舍衛城前往王舍城的路途中。又譯為「阿羅毘」,義譯為「曠野」、「曠野禽獸住處」。

伽邏:佛陀的道場之一,位於阿邏鞞國,原為外道的祠堂,後來轉為佛教道場。又譯為「阿羅毘祠」、「曠野精舍」。

手長者:優婆塞名,佛陀稱讚他「恒坐禪思」第一,他已證得三果,命終後往生五淨居天中的無熱天。又譯為「首長者」、「手阿羅婆長者子」、「曠野長者」、「呵侈阿羅婆」。

毗沙門天王像,奈良法隆寺國寶,照片取自奈良國立博物館

惠施:以慈悲心而施福利與人。又譯為「布施」。

愛言:說親切關懷對方的話。又譯為「愛語」。

以利:行善利益他人。又譯為「利行」。

等利:與他人一起做事。又譯為「同事」、「同利」。

如法:依照正法。

如門:依照法門;依照佛法。

如因緣:依照適合的因緣。

毘沙門大天王:佛教的護法天神,是四天王天中,北方毘沙門天的天王。此天率領夜叉、羅剎等二神眾守護道場、聽聞佛法,因此又稱為「多聞天王」。

以尊重定、守護定故:因為尊重修定、守護修定的緣故(所以沒有分心去理會天王)。

不義不忍:無法瞭解法義,且不願意接受。

八未曾有法:手長者的八未曾有法,詳見下一經(《中阿含經》卷九第41經)。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四攝

手長者帶領大眾的方法,即為「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而攝引歸於正道。

同學們不管是帶社團、領導小組、專案管理、建立組織、經營企業等等,都可以學習手長者。以「同事」為例,如果領導者自認為高高在上,一向只指派工作而從不與屬下一起做事,恐怕團隊較難有向心力;而領導者若能將心比心、與團隊一起做事,自然較帶得動人。

佛陀表示過去、未來、現在的修行人都是以這四攝來如法帶領大眾。時至今日,四攝自然一樣有效。

  • 有德的人不欲人知

手長者不希望佛陀向僧眾稱讚他時有在家人在場,因為如果有在家人不信佛說,則會感招苦果;如果有在家人信了佛說而崇拜手長者,手長者並不喜歡這樣被崇拜。因此他是真正有德而不欲人知的人。

[進階辨正]

回到《中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