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三六_未曾有法品地動經(第36經)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金剛國,城名曰地。

爾時,彼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於是,尊者阿難見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

尊者阿難見已恐怖,舉身毛豎,往詣佛所,稽首禮足,卻住一面,白曰:「世尊!今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

於是,世尊語尊者阿難曰:「如是,阿難!今地大動。如是,阿難!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

尊者阿難白曰:「世尊!有幾因緣令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

世尊答曰:「阿難!有三因緣令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云何為三?阿難!此地止水上,水止風上,風依於空。阿難!有時空中大風起,風起則水擾,水擾則地動,是謂第一因緣令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

「復次,阿難!比丘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心自在如意足。彼於地作小想,於水作無量想,彼因是故,此地隨所欲、隨其意,擾復擾,震復震[*]。護比丘天亦復如是,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心自在如意足。彼於地作小想,於水作無量想,彼因是故,此地隨所欲、隨其意,擾復擾,震[*]復震[*],是謂第二因緣令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

「復次,阿難!若如來不久過三月已當般涅槃,由是之故,令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是謂第三因緣令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

於是,尊者阿難聞是語已,悲泣涕零,叉手向佛,白曰:「世尊!甚奇!甚特!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所以者何?謂如來不久過三月已當般涅槃,是時令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

世尊語尊者阿難曰:「如是,阿難!如是,阿難!甚奇!甚特!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所以者何?謂如來不久過三月已當般涅槃,是時令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

「復次,阿難!千百億化身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往詣無量百千剎利眾,共坐談論,令可彼意,共坐定已,如彼色像,我色像亦然;如彼音聲,我音聲亦然;如彼威儀禮節,我威儀禮節亦然;若彼問義,我答彼義。復次,我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彼處沒,我既沒已,彼不知誰,為人,為非人?阿難!如是甚奇!甚特!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如是梵志眾、居士眾、沙門眾。

「阿難!我往詣無量百千四王天眾,共坐談論,令可彼意,共坐定已,如彼色像,我色像亦然;如彼音聲,我音聲亦然;如彼威儀禮節,我威儀禮節亦然;若彼問義,我答彼義。復次,我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彼處沒,我既沒已,彼不知誰,為天,為異天?阿難!如是甚奇!甚特!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如是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哆天、化樂天、他化樂天、梵身天、梵富樓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晃昱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無罣礙天、受福天、果實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

「阿難!我往詣無量百千色究竟天眾,共坐談論,令可彼意,共坐定已,如彼色像,我色像亦然;如彼音聲,我音聲亦然;如彼威儀禮節,我威儀禮節亦然;若彼問義,我答彼義。復次,我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即彼處沒,我既沒已,彼不知誰,為天,為異天?阿難!如是甚奇!甚特!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成就功德,得未曾有法。」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地動經第五竟(一千二百三十三字)

[校勘]

明本無「初一日誦」四字。

「皆」,大正藏原無此字,今依據前後文補上。

「震」,宋、元、明三本作「振」。[*]

「焰」,大正藏原為「㷿」,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焰」。

明本無「地動經第五竟」六字。

宋、元、明三本無「一千二百三十三字」八字。

[註解]

如意足:神通,超乎常人能力。另譯為「神足」。

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佛陀。如來、無所著(又譯為「應供」、「阿羅漢」)、等正覺(又譯為「正遍知」)是如來十號的前三個,此處以這三個稱號來代表佛陀。

令可彼意:讓他的心意適宜;獲得他的認同,讓他可以接受說法。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地震的原因

本經表示地震有三種可能的原因:物理現象、神通造成、佛陀入滅。

《雜阿含經》卷十九第504經記載大目揵連尊者在天宮以一腳指造成天宮震動,即第二種,本經所載則為第三種。

《增壹阿含經》卷三十七〈八難品42〉第5經提到地震的八種因緣,大致也可區分成因為物理現象、神通造成、佛陀引起、還有戰爭所致。

  • 地震的物理原因

本經中記載「此地止水上,水止風上,風依於空。」若就現代地球科學來看,有合理的對應現象:

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分別代表堅固性、濕潤性、溫熱性、移動性,是古代印度人認為物質的四種特性。固體中的地大特別明顯,液體中的水大特別明顯,熱能即火大,動能即風大。

人們是居住在露出海面的地殼上,而地下有地下水層,支撐著地表,因此超抽地下水的地方就會地層下陷。更大範圍來看,地殼的底部是岩漿,大陸板塊在岩漿上的緩慢漂移,造就了火山、地震等現象。再大範圍來看,整個地球是在太空的空間中,由萬有引力支配其運動。

佛經中的「風大」指移動性、動能。地球在宇宙中的轉動及其動能,是板塊漂移的根本原因,即地震成因中的「空中大風起」。

板塊漂移的磨擦同時將動能轉換為熱能,融化了岩石成為岩漿,板塊於是能在岩漿上移動,造成了地震,這個過程當中地下水層也常參與而產生交互作用。或許因此說「風起則水擾,水擾則地動」是地震的原因之一。

  • 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本經「我往詣無量百千剎利眾」開始的各段落,描述佛陀有能力可以「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早課的課誦本及二時臨齋儀上寫道「南無大慈大悲千百億化身本師釋迦牟尼佛」,或許也是基於這類記載。

在世俗的角度,也可說佛陀基於佛法的修證,能在各領域都出類拔萃,做什麼像什麼,達成四攝法當中的「同事」(與他人共事;又譯為「同利」),以接引他人,也類似《雜阿含經》卷二十六第668經所說:「同利最勝者,謂阿羅漢以阿羅漢、阿那含以阿那含、斯陀含以斯陀含、須陀洹以須陀洹、淨戒者以淨戒而授於彼。」(CBETA, T02, no. 99, p. 185, a7-10)

回到《中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