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聞如是:
爾時,眾多鞞舍離麗掣ⓒ②集在聽堂,數稱歎佛,數稱歎法及比丘眾。彼時,尼乾ⓓ弟子師子ⓔ大臣亦在眾中。
是時,師子大臣欲往見佛,供養禮事,師子大臣則先往詣諸尼乾[*]所,白尼乾[*]曰:「諸尊!我欲往見沙門瞿曇。」
彼時,尼乾[*]訶師子曰:「汝莫欲見沙門瞿曇。所以者何?沙門瞿曇宗本不可作③,亦為人說不可作法ⓕ。師子!若見宗本不可作則不吉利,供養禮事亦不吉利。」
彼眾多鞞舍離麗掣再三集在聽堂,數稱歎佛,數稱歎法及比丘眾。彼時,尼乾[*]弟子師子大臣亦再三在彼眾中。時,師子大臣亦復再三欲往見佛,供養禮事。
師子大臣便不辭尼乾[*],即往詣佛,共相問訊,卻坐一面,而作是語:「我聞沙門瞿曇宗本不可作,亦為人說不可作法。瞿曇!若如是說,沙門瞿曇宗本不可作,亦為人說不可作法,彼不謗毀沙門瞿曇耶?彼說真實耶?彼說是法耶?彼說法如法ⓖ耶?於如法無過、無難詰④耶?」
世尊答曰:「師子!若如是說,沙門瞿曇宗本不可作,亦為人說不可作法,彼不謗毀沙門瞿曇。彼說真實,彼說是法,彼說如法,於法無過,亦無難詰。所以者何?師子!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⑤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不可作,亦為人說不可作法。師子!復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可作,亦為人說可作之法。師子!復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斷滅,亦為人說斷滅之法。師子!復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可惡,亦為人說可憎惡法。師子!復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法、律,亦為人說法、律之法。師子!復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苦行,亦為人說苦行之法。師子!復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不入於胎,亦為人說不入胎法。師子!復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安隱,亦為人說安隱之法。
「師子!云何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不可作,亦為人說不可作法?師子!我說身惡行不可作,口、意惡行亦不可作。師子!若如是比無量不善穢污之法,為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師子!我說此法盡不可作。師子!是謂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不可作,亦為人說不可作法。
「師子!云何復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可作,亦為人說可作之法?師子!我說身妙行可作,口、意妙行亦可作。師子!若如是比無量善法與樂果,受於樂報,生於善處而得長壽。師子!我說此法盡應可作。師子!是謂有事因此事故,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可作,亦為人說可作之法。
「師子!云何復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斷滅,亦為人說斷滅之法?師子!我說身惡行應斷滅,口、意惡行亦應斷滅。師子!若如是比無量不善穢汙之法,為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師子!我說此法盡應斷滅。師子!是謂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斷滅,亦為人說斷滅之法。
「師子!云何復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可惡,亦為人說可憎惡法?師子!我說身惡行可憎惡,口、意惡行亦可憎惡。師子!若如是比無量不善穢汙之法,為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師子!我說此法盡可憎惡。師子!是謂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可惡,亦為人說可憎惡法。
「師子!云何復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法、律,亦為人說法、律之法?師子!我為斷貪婬故而說法、律,斷瞋恚、愚癡故而說法、律。師子!若如是比無量不善穢汙之法,為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師子!我為斷彼故而說法、律。師子!是謂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法、律,亦為人說法、律之法。
「師子!云何復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苦行,亦為人說苦行之法?師子!或有沙門、梵志裸形無衣,或以手為衣,或以葉為衣,或以珠為衣,或不以瓶取水,或不以櫆ⓗ⑥取水,不食刀杖劫抄之食⑦,不食欺妄食,不自往⑧,不遣信⑨,不來尊⑩、不善尊⑪、不住尊⑫。若有二人食,不在中食⑬,不懷妊家食⑭,不畜狗家食⑮,設使家有糞蠅飛來,便不食也。不噉魚,不食肉,不飲酒,不飲惡水,或都無所飲,學無飲行;或噉一口,以一口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口,以七口為足;或食一得,以一得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得,以七得為足;或日一食,以一食為足,或二、三、四、五、六、七日、半月、一月一食,以一食為足;或食菜茹⑯,或食稗子⑰,或食穄米⑱,或食雜𪍿⑲,或食頭頭邏食⑳,或食麤食㉑;或至無事處㉒,依於無事,或食根,或食果,或食自落果,或持連合衣㉓,或持毛衣,或持頭舍衣㉔,或持毛頭舍衣,或持全皮,或持穿皮,或持全穿皮;或持散髮,或持編髮,或持散編髮,或有剃髮,或有剃鬚,或剃鬚髮,或有拔髮,或有拔鬚,或拔鬚髮;或住立斷坐㉕,或修蹲行,或有臥刺,以刺為床,或有臥果,以果為床,或有事水,晝夜手抒㉖,或有事火㉗,竟昔然之㉘,或事日、月、尊祐大德㉙,叉手向彼,如此之比受無量苦,學煩熱行。師子!有此苦行我不說無。師子!然此苦行為下賤業,至苦至困,凡人所行,非是聖道。師子!若有沙門、梵志,彼苦行法知斷滅盡,拔絕其根,至竟不生者,我說彼苦行。師子!如來.無所著.等正覺㉚,彼苦行法知斷滅盡,拔絕其根,至竟不生,是故我苦行。師子!是謂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苦行,亦為人說苦行之法。
「師子!云何復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不入於胎,亦為人說不入胎法?師子!若有沙門、梵志當來胎生,知斷滅盡,拔絕其根,至竟不生者,我說彼不入於胎。師子!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當來有胎生知斷滅盡,拔絕其根,至竟不生,是故我不入於胎。師子!是謂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不入於胎,亦為人說不入胎法。
「師子!云何復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安隱,亦為人說安隱之法?師子!族姓子㉛所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唯無上梵行訖,我於現法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我自安隱,亦安隱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我已安彼,便為生法,眾生於生法解脫,老法、病法、死法、憂慼染汙法,眾生於憂慼染污法解脫。師子!是謂有事因此事故,於如實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曇宗本安隱,亦為人說安隱之法。」
師子大臣白世尊曰:「瞿曇!我已知。善逝!我已解。瞿曇!猶明目人,覆者仰之,覆者發之,迷者示道,闇中施明,若有明ⓛ者,便見於色。沙門瞿曇亦復如是,為我無量方便說法、現義,隨其諸道。世尊!我今自歸於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世尊!猶如有人養不良馬,望得其利,徒自疲勞而不獲利。世尊!我亦如是,彼愚癡尼乾[*]不善曉了,不能自知,不識良田而不自審,長夜奉敬,供養禮事,望得其利,唐苦㉜無益。世尊!我今再自歸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世尊!我本無知,於愚癡尼乾[*]有信有敬,從今日斷。所以者何?欺誑我故。世尊!我今三自歸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佛說如是。師子大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師子經第八竟ⓝ(二千四百一十三字)ⓞ
[校勘]
ⓐ 明本無「初一日誦」四字。
ⓑ 「鞞舍離」,巴利本作 Vesālī。
ⓒ 「麗掣」,巴利本作 Licchavī。
ⓓ 「乾」,宋、元、明三本作「揵」。
ⓔ 「尼乾弟子師子」,巴利本作 Sīha senapati Nigaṇṭha-sāvaka。
ⓕ 「宗本不可作,亦為人說不可作法」,巴利本作 akiriyavādo akiriyāya dhammaṃ deseti。
ⓖ 「法如法」,巴利本作 Dhamma ca anudhamma。
ⓗ 「櫆」,大正藏原為「魁」,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櫆」。
ⓘ 大正藏在「二」字之後有一「口」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大正藏此處校勘有巴利文 gabbhaseyyā punabhavābhimbbatti。
ⓚ 「為」,大正藏原為「有」,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為」。
ⓛ 「明」,大正藏原為「眼」,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明」。
ⓜ 宋、元、明三本在「奉行」之後有「海德佛性空佛」六字。
ⓝ 明本無「師子經第八竟」六字。
ⓞ 宋、元、明三本無「二千四百一十三字」八字。
[註解]
① 高樓臺觀:佛陀的道場之一,在毘舍離城北邊一大片天然林中的大講堂。又譯為「重閣講堂」、「大林精舍」。
② 麗掣:音譯,另譯作「離車」。古代居住在毘舍離城的剎帝利種族名。佛世時此種族實施共和制,頗為富強,佛陀涅槃後,此族的民眾也分得佛舍利,起塔供養。
③ 宗本不可作:主張不作為的教義。「宗本」是主張、中心思想的意思。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不作業論的」。
④ 難詰:質問、責問。此處指尼乾子的說法難道無可指責嗎?(???)
⑤ 如實法:不變的真理。「如」是指如常、如本,也就是不變。「實」是指真實、真理。又譯為「真如法」。
⑥ 櫆:湯匙。同「魁」。
⑦ 不食刀杖劫抄之食:不吃以刀棍掠取來的食物。相當的《長阿含經》經文作「不受兩刀中間食」,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不從棒杖中間食」。
⑧ 不自往:不在沒受邀請下自己前往受食物供養。
⑨ 不遣信:不接受傳話人邀請的食物供養。
⑩ 不來尊:受邀請卻不來。
⑪ 不善尊:不接受「善哉!尊者」這樣邀請的食物供養。
⑫ 不住尊:受邀請卻不停下來。
⑬ 若有二人食,不在中食:如果有兩人在一起吃東西,就不跟他們一起吃。
⑭ 不懷妊家食:不向孕婦或孕婦家乞食。
⑮ 不畜狗家食:不向有養狗的人家乞食。
⑯ 菜茹:蔬菜。「茹」為蔬菜的總稱。
⑰ 稗子:雜草的種子,顆粒甚小,常雜在米中。「稗」即雜草。
⑱ 穄米:去殼後的穄子。「穄子」禾本科稷屬的一年生草本作物,外觀似黍子但不粘。
⑲ 雜𪍿:雜麥。「𪍿」,音「礦」。大麥的一種。
⑳ 頭頭邏食:「頭頭邏」可能是梵文「dardura 」(巴利語「daddula」)之音譯,為一種品質較佳的米。「頭頭邏食」可能指較細緻的食物。??
㉑ 麤食:粗糙的食物。又譯為「麤疏食」。
㉒ 無事處:離開聚落,寂靜而適合修行的地方。又譯作「無事」、「空閑」、「空閑處」,音譯為「阿蘭若」、「阿練若」。
㉓ 持連合衣:穿(與)麻混織的(布做成的)衣服。「持」即「穿著」。
㉔ 頭舍衣:白布衣。
㉕ 住立斷坐:站著絕不坐下。
㉖ 晝夜手抒:日夜都以手觸水,以奉事水。
㉗ 事火:祭祀供養火天。這類外道認為火是諸天之口,因此投供物入火中以供養。
㉘ 竟昔然之:整夜燃燒著火,以奉事火。「昔」即夜晚,通「夕」。
㉙ 尊祐大德:造物主。
㉚ 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佛陀。如來、無所著(又譯為「應供」、「阿羅漢」)、等正覺(又譯為「正遍知」)是如來十號的前三個,此處以這三個稱號來代表佛陀。
㉛ 族姓子:原義為婆羅門大族的子弟,引申為信佛行善的男子。另譯為「善男子」。
㉜ 唐苦:白費苦行。唐指「徒然」,如在「功不唐捐」一詞中的意思。
[對應經典]
- Mahāvagga VI.4.10-11。
- 南傳《增支部尼柯耶》集8〈大品2〉第12經。
-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卷》。
- 《四分律 卷》。
[讀經拾得]
本經中佛陀將外道的各種說法轉化為佛教的解讀:
- 「不可作」身口意的惡行
- 「可作」身口意的妙善行
- 「斷滅」身口意的惡行
- 「可憎惡」身口意的惡行
- 法、律:斷貪嗔癡
- 苦行:拔生死根本
- 不入於胎:拔生死根本
- 安隱:解脱生老病死,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