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認為有四類食物能長養身心,即四食:
- 麤摶食:物質的食物。印度人徒手抓食物吃,因此稱食物為摶食。
- 細觸食:根、境、識三者接觸而生喜樂、長養身心。例如「秀色可餐」,眼睛看到美色,乃至身體觸摸細滑,都是細觸食。
- 意思食:以思考、意志而維繫生命。例如「望梅止渴」、「精神食糧」。
- 識食:有識陰的識知、覺知作用,而資益身心。即《雜阿含經》卷二第39經所形容「取陰俱識」。
第一次聽聞「四食」的說法時,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會有形而上的食物?這是因為佛法中的「四食」是根據「長養五陰」來講的:
- 麤摶食:和「色陰」相關。
- 細觸食:和「受陰」相關。
- 意思食:和「想陰、行陰」相關。
- 識食:和「識陰」相關。
人是五陰的集合體,因此便將能夠長養五陰的,歸納為四食了。
關於「四食」的進一步解說以及和十二因緣的關係,也可參考《雜阿含經》卷十五第371~378經,即「食相應」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