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 大愛道般涅槃品第五十二 第8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波斯匿王殺庶母①百子,即懷變悔:「我造惡源ⓐ,極為甚多,復用此為?由王位故,殺此百人,誰能堪任除我愁憂?」ⓑ波斯匿王復作是念:「唯有世尊能去我憂耳。」時復作斯念:「我今不宜懷此愁憂,默然至世尊所,當駕王威至世尊所。」時波斯匿王告群臣曰:「汝等ⓒ催駕ⓓ寶羽之車,如前王法,欲出舍衛城,親近如來。」
群臣聞王教已,即時嚴駕羽ⓔ寶之車,即來白王言:「嚴駕已訖,王知是時。」
時,波斯匿王即乘羽[*]寶ⓕ車,ⓖ椎ⓗ鍾鳴鼓,懸繒ⓘ幡蓋,人ⓙ從皆著鎧器,諸臣圍遶出舍衛城,往至祇ⓚ洹,步入祇[*]洹精舍,如前王法,除五威儀,蓋、天冠、拂、劍、履屣,盡捨之。至世尊所,頭面布地,復以手摩如來足,ⓛ普自陳啟:「我今悔過,改往修來,愚惑不別真偽,殺庶母百子,ⓜ王威力故。今來自悔,唯願納受。」
佛告王曰:「善哉,大王!還就本位,今當說法。」
ⓝ波斯匿王即從坐起,禮世尊足,還詣本位。
佛告王曰:「命極危脆,極壽不過百年,所出無幾。人壽百年,計三十三天一日一夜,計彼日夜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彼三十三天正壽千歲,計人中壽壽ⓞ十萬歲,復計還活地獄中一日一夜。復計彼日夜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還活地獄中五千歲,或壽半劫,或壽一劫,隨人所作行,或有中夭者,計人中之壽百億之歲。智者恒念普修此行,ⓟ復用此惡為?樂ⓠ少苦多,其殃難計。是故,大王!莫由己身、父母、妻子、國土、人民,施行罪業,亦莫為王身故而作罪本。猶如石蜜②為初甜後苦,此亦如是。於短壽之中何為作惡?大王當知,有四大畏恒逼人身,終不可制ⓡ約,亦復不可咒術、戰鬥、藥草所能抑折,ⓢ生、老、病、死,亦如四大山從四方來,各各相就,摧壞樹木,皆悉磨滅,此四事ⓣ者亦復如是。大王當知,若生來時,使父母懷憂、愁、苦、惱,不可稱計,若老來至無復少壯,壞敗形貌,支節漸緩,若病來至丁壯之年,無復氣力,轉轉命促,若死來至斷於命根,恩愛別離,五陰各散。是謂,大王!有此四大,皆不得自在。
「十惡的報應若復有人親近殺生,受諸惡原,若生人中,壽命極短。若人習盜,後生貧困,衣不蓋形,食不充口。所以然者,皆由取他財物故,ⓤ故致斯變,若生人中受苦無量。若人ⓥ婬ⓦ他,後生人中,妻不貞良。
「若人妄語,後生人中,言不信用,為人輕慢,皆由前世詐稱虛偽故。若人惡言,受地獄罪,若生人中,顏色醜陋,皆由前世惡言,故ⓧ致斯報。若人ⓨ䛴語,受地獄罪,ⓩ若生人中,家中不和,恒被鬥亂。所以然者,皆由前身所造之報。若人兩舌,鬥亂彼此,受地獄罪,若生人中,Ⓐ家Ⓑ不和,恒有諍訟。所以然者,皆由前世鬥亂彼此之所致Ⓒ也。
「若人憙憎嫉Ⓓ他,受地獄罪,若生人中,為人所憎,皆由前世行本之所致也。若人興謀害之心,受地獄罪,若生人中,意不專定。所以然者,皆由前世興斯心故。若復有人習於邪見,受地獄罪,若生人中,聾盲瘖啞,人所惡見。所由爾者,皆因前世行本所致也。
「是謂,大王!由此十惡之報,致斯殃舋Ⓔ③,Ⓔ受無量Ⓕ苦,況復外者乎。是故,大王!當以法治化,莫以非法,以理治民,亦莫非理。大王!諸以正法治民者,命終之後皆生天上,正使Ⓖ大王,命終之後,人民追憶,終不忘Ⓗ失,名稱遠布。
「大王當知,諸以非法治化人民,死後皆生地獄中,是時,獄卒以五縛繫之,其中受苦不可稱量,或鞭,或縛,或捶,或解諸支節,或取火炙,或以Ⓘ鎔銅灌其身,或剝其皮,或以Ⓙ草Ⓚ著腹,Ⓛ或拔其舌,或刺其體,或鋸解其身,或鐵臼中擣,或輪壞其形,使走刀山劍樹,不令停息,抱熱銅柱,或挑其眼,或壞Ⓜ耳根,Ⓝ截手足、Ⓞ耳鼻,Ⓟ已截復生,復舉身形著大鑊中,復以鐵叉擾動其身,不令Ⓠ息住,復從鑊④中出,生拔脊筋,持用治車,復使入熱Ⓡ炙地獄中,復入熱屎地獄中,復入刺地獄中,復入Ⓢ灰地獄中,復入刀樹地獄中,復令仰臥以熱鐵丸Ⓣ使食之,腸胃五藏皆悉爛盡,從下而過,復以[*]鎔銅而灌其口,從下而過,於中受苦惱;要當罪畢,然後乃出。如是,大王!眾生入地獄,其事如是,皆由前世治法不Ⓤ整之所致也。」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百年習Ⓥ放Ⓦ逸, 後故入地獄,
斯Ⓧ竟何足貪, 受罪難稱計。
「大王!以法Ⓨ治,自濟其身,父母、妻子、奴婢、親族將護國事。是故,大王!常當以法治化,Ⓩ勿以非法。人命極短,在世須臾間耳,生死長遠,多諸畏難,若死來至,於中ⓐ呼哭,骨節離解,身體煩疼。爾時,無有救者。非有父母、妻子、奴婢、僕從、國土、人民所能救也。有此之難,誰堪代者?唯有布施、持戒,語常和悅,不傷人意,作眾功德,行諸善本。」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智者當惠施, 諸佛所嘉歎,
是故清淨心, 勿有懈慢意。
為死之所逼, 受大極苦惱,
至彼惡趣中, 無有休息時。
若復欲來時, 極受於苦惱,
諸根自然壞, 由惡無休息⑤。
若醫師來時, 合集諸藥草,
不遍其身體, 由惡無休息。
若復親族來, 問其財ⓑ貨本,
耳亦不聞聲, 由惡無休息。
若復移在地, 病人臥其上,
形如枯樹根, 由惡無休息。
若復[*]已命終, 身ⓒ命識已離,
形如牆壁土, 由惡無休息。
若復彼死ⓓ屍, 親族舉塜間,
彼無可ⓔ持者, 唯福可怙耳。
「是故,大王!當求方便,施行福業,今不為者,後悔無益。」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如來由福力, 降伏魔官屬,
今已ⓖ還佛力, 是故福力尊。
「是故,大王!當念作福,為惡尋當ⓗ悔,更莫復犯。」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雖為極惡原, 悔過漸復薄,
是ⓘ時於世間, 根本皆消滅。
「是故,大王!莫由己身,修行其惡,莫為父母、妻子、沙門、婆羅門,施行於惡,習其惡行。如是,大王!當作是學。」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非父母兄弟, 亦非諸親族,
能免此患ⓙ者, 皆捨歸於死⑥。
「是故,大王!自今ⓚ已後,當以法治化,莫以非法。如是,大王!當作是學。」
爾時,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源」,宋、元、明、聖四本作「原」。
ⓑ (時)+波【宋】【元】【明】【聖】
「波」,宋、元、明、聖四本作「時波」。 大正藏無「時」字,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補上。
ⓒ 催=摧【聖】
「催」,聖本作「摧」。 「摧」,大正藏原為「催」,今依據聖本改作「摧」。
ⓓ 寶羽=羽寶【宋】,=羽葆【元】【明】
????
ⓔ 寶=葆【元】【明】
「寶」,元、明二本作「葆」。 「葆」,大正藏原為「寶」,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葆」。
ⓕ (之)+車【宋】【元】【明】
「車」,宋、元、明三本作「之車」。 大正藏無「之」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椎=推【聖】
「椎」,聖本作「推」。 「推」,大正藏原為「椎」,今依據聖本改作「推」。
ⓗ 鍾=鐘【明】
「鍾」,明本作「鐘」。 「鐘」,大正藏原為「鍾」,今依據明本改作「鐘」。
ⓘ 幡=旛【明】,=憧【聖】
????
ⓙ 從=民之徒【宋】【元】【明】,=徒【聖】
????
ⓚ 洹=桓【宋】*【元】*【明】*
「洹」,宋、元、明三本作「桓」。 「桓」,大正藏原為「洹」,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桓」。
ⓛ 普=並【元】【明】【聖】
「普」,元、明、聖三本作「並」。 「並」,大正藏原為「普」,今依據元、明、聖三本改作「並」。
ⓜ (由)+王【宋】【元】【明】
「王」,宋、元、明三本作「由王」。 大正藏無「由」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時)+波【宋】【元】【明】
「波」,宋、元、明三本作「時波」。 大正藏無「時」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十+(二)【宋】【元】【明】
「十」,宋、元、明三本作「十二」。 大正藏無「二」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我)+復【宋】【元】【明】
「復」,宋、元、明三本作「我復」。 大正藏無「我」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少=小【聖】
「少」,聖本作「小」。 「小」,大正藏原為「少」,今依據聖本改作「小」。
ⓡ 約=卻【宋】【元】【明】【聖】
「約」,宋、元、明、聖四本作「卻」。 「卻」,大正藏原為「約」,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卻」。
ⓢ (所謂)+生【宋】【元】【明】
「生」,宋、元、明三本作「所謂生」。 大正藏無「所謂」二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者〕-【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者」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者」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故〕-【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故」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故」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婬他=他婬【宋】
「婬他」,宋本作「他婬」。 「他婬」,大正藏原為「婬他」,今依據宋本改作「他婬」。
ⓦ 他+(妻)【元】【明】
「他」,元、明二本作「他妻」。 大正藏無「妻」字,今依據元、明二本補上。
ⓧ 致=獲【宋】【元】【明】
「致」,宋、元、明三本作「獲」。 「獲」,大正藏原為「致」,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獲」。
ⓨ 䛴=綺【宋】【元】【明】
「䛴」,宋、元、明三本作「綺」。 「綺」,大正藏原為「䛴」,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綺」。
ⓩ 〔若生人中〕-【聖】
聖本無「若生人中」四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若生人中」四字,今依據聖本刪去。
Ⓐ (室)+家【宋】【元】【明】
「家」,宋、元、明三本作「室家」。 大正藏無「室」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不和〕-【聖】
聖本無「不和」二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不和」二字,今依據聖本刪去。
Ⓒ 〔也〕-【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也」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也」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他〕-【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他」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他」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舋」,大正藏原為「亹」,今依據高麗藏改作「舋」。
Ⓔ 受+(罪)【宋】【元】【明】
「受」,宋、元、明三本作「受罪」。 大正藏無「罪」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苦〕-【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苦」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苦」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大〕-【聖】
聖本無「大」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大」字,今依據聖本刪去。
Ⓗ 失=矣【宋】【元】【明】
「失」,宋、元、明三本作「矣」。 「矣」,大正藏原為「失」,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矣」。
Ⓘ 鎔=融【宋】【元】【明】【聖】*
「鎔」,宋、元、明、聖四本作「融」。 「融」,大正藏原為「鎔」,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融」。
Ⓙ 草=革【元】【明】
「草」,元、明二本作「革」。 「革」,大正藏原為「草」,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革」。
Ⓚ 著=擆【元】
「著」,元本作「擆」。 「擆」,大正藏原為「著」,今依據元本改作「擆」。
Ⓛ 〔或〕-【宋】
宋本無「或」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或」字,今依據宋本刪去。
Ⓜ (其)+耳【聖】
「耳」,聖本作「其耳」。 大正藏無「其」字,今依據聖本補上。
Ⓝ (或)+截【宋】【元】【明】
「截」,宋、元、明三本作「或截」。 大正藏無「或」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耳=取【明】
「耳」,明本作「取」。 「取」,大正藏原為「耳」,今依據明本改作「取」。
Ⓟ 已=以【宋】【元】【明】【聖】*
「已」,宋、元、明、聖四本作「以」。 「以」,大正藏原為「已」,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以」。
Ⓠ 息=止【宋】【元】【明】【聖】
「息」,宋、元、明、聖四本作「止」。 「止」,大正藏原為「息」,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止」。
Ⓡ 炙=灰【宋】【元】【明】
「炙」,宋、元、明三本作「灰」。 「灰」,大正藏原為「炙」,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灰」。
Ⓢ 灰+(河)【宋】【元】【明】
「灰」,宋、元、明三本作「灰河」。 大正藏無「河」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使+(令)[>【宋】【元】【明】]
「」,本作「」。 大正藏無「」字,今依據本補上。
Ⓤ 整=正【元】【明】
「整」,元、明二本作「正」。 「正」,大正藏原為「整」,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正」。
Ⓥ 放逸=於欲【宋】【元】【明】
「放逸」,宋、元、明三本作「於欲」。 「於欲」,大正藏原為「放逸」,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於欲」。
Ⓦ 逸=欲【聖】
「逸」,聖本作「欲」。 「欲」,大正藏原為「逸」,今依據聖本改作「欲」。
Ⓧ 竟=意【宋】
「竟」,宋本作「意」。 「意」,大正藏原為「竟」,今依據宋本改作「意」。
Ⓨ 治+(化)【宋】【元】【明】
「治」,宋、元、明三本作「治化」。 大正藏無「化」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勿=莫【宋】【元】【明】
「勿」,宋、元、明三本作「莫」。 「莫」,大正藏原為「勿」,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莫」。
ⓐ 呼=啼【宋】【元】【明】
「呼」,宋、元、明三本作「啼」。 「啼」,大正藏原為「呼」,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啼」。
ⓑ 貨=化【聖】
「貨」,聖本作「化」。 「化」,大正藏原為「貨」,今依據聖本改作「化」。
ⓒ 命=冷【宋】【元】【明】
「命」,宋、元、明三本作「冷」。 「冷」,大正藏原為「命」,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冷」。
ⓓ 屍=尸【聖】
「屍」,聖本作「尸」。 「尸」,大正藏原為「屍」,今依據聖本改作「尸」。
ⓔ 持=恃【宋】【元】【明】
「持」,宋、元、明三本作「恃」。 「恃」,大正藏原為「持」,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恃」。
ⓕ 偈+(夫為作福者常當離苦患造福受其報今世亦後世是故大王當念作福爾時世尊便說斯偈)三十六字【宋】【元】【明】
「」,本作「」。 大正藏無「」字,今依據本補上。
ⓖ 還=逮【宋】【元】【明】
「還」,宋、元、明三本作「逮」。 「逮」,大正藏原為「還」,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逮」。
ⓗ 悔+(過)【宋】【元】【明】
「悔」,宋、元、明三本作「悔過」。 大正藏無「過」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時=照【宋】【元】【明】
「時」,宋、元、明三本作「照」。 「照」,大正藏原為「時」,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照」。
ⓙ 「患」,大正藏原為「惡」,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患」。
ⓚ 已=以【聖】
「已」,聖本作「以」。 「以」,大正藏原為「已」,今依據聖本改作「以」。
[註解]
① 庶母:父親的妾。
② 石蜜:以蔗糖和牛奶為主成份的堅硬糖塊。
③ 殃舋:災禍、爭端。「殃」意指災禍。「舋」意指爭端、過錯,讀音為「ㄒㄧㄣˋ」。
④ 鑊:古代烹煮食物的大鍋。
⑤ 由惡無休息:由於惡(報)而不能休息。
⑥ 非父母兄弟,亦非諸親族,能免此患者,皆捨歸於死:任何人不論是父母兄弟或親友,都不能免去當事人的這些苦患,最後都得捨離而死去。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本經記載造十惡業的惡報,整理如下表:
類別 | 造惡 | 受報 |
---|---|---|
身業 | 殺生 | 受諸惡原;若生人中,壽命極短 |
身業 | 習盜 | 後生貧困,衣不蓋形,食不充口;若生人中受苦無量 |
身業 | 婬他 | 後生人中,妻不貞良 |
口業 | 妄語 | 後生人中,言不信用,為人輕慢 |
口業 | 惡言 | 受地獄罪;若生人中,顏色醜陋 |
口業 | 䛴語 | 受地獄罪;若生人中,家中不和,恒被鬥亂 |
口業 | 兩舌 | 受地獄罪;若生人中,家不和,恒有諍訟 |
意業 | 憙憎嫉他 | 受地獄罪;若生人中,為人所憎 |
意業 | 興謀害之心 | 受地獄罪;若生人中,意不專定 |
意業 | 邪見 | 受地獄罪;若生人中,聾盲瘖啞,人所惡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