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阿那邠祁長者有四兒,不事佛、法、聖眾,亦復不自歸命佛、法、聖眾。是時,阿那邠祁長者告四兒曰:「汝等各各自歸佛、法、聖眾,長夜之中獲福無量。」

諸兒白父:「我等諸子不堪自歸佛、法、聖眾。」

阿那邠祁長者告曰:「我今各賜卿等純金千兩,隨我教敕,自歸命佛、法、聖眾。」

諸子白言:「我等不堪任自歸佛、法、聖眾。」

父復告曰:「加賜汝二千、三千、四千、五千兩純金,宜當自歸佛、法、聖眾,長夜之中獲福無量。」

爾時,諸子聞斯語已,默然受之。是時,諸子白阿那邠祁長者曰:「我等當云何自歸佛、法、聖眾?」

阿那邠祁長者報曰:「汝等盡來,隨吾至世尊所。若世尊有所說者,汝等當念奉行。」

諸子白父:「如來今為所在?去此遠近?」

其父報曰:「今如來.至真.等正覺近在舍衛國,止吾園中。」

時阿那邠祁將四兒往至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長者白世尊言:「我今四子不自歸佛、法、聖眾,近昨各賜五千兩金,勸令事佛、法、聖眾,唯願世尊各與說法,使長夜之中受福無量。」

爾時,世尊與長者四子漸漸說法,勸令歡喜。長者諸子聞佛說法,踊躍歡喜,不能自勝,前自長跪,白世尊言:「我等各各自歸世尊、正法、聖眾,自今已後,不復殺生,乃至不飲酒。」如是再三。

時阿那邠祁長者白世尊言:「若使有人出物雇人使事佛者,其福云何?」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長者!乃致斯問,天、人得安,乃能問如來斯義,善思念之,吾當為汝說。」時長者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有四大藏。云何為四?有伊羅鉢龍在乾陀衛國,此名一藏,無數珍寶積滿其宮。復有班稠大藏在蜜絺羅國,珍寶積聚不可稱計。復有賓伽羅大藏在須賴吒國,珍寶積聚不可稱計。復有蠰佉大藏在波羅㮈國,珍寶積聚不可稱計。設閻浮地男女大小,各各擔抱四年四月四日取伊羅鉢藏者,終不減少;班[*]稠藏,四年四月四日各來取者,不知減少;賓伽羅藏,四年四月四日各各取者,不知減少;蠰[*]佉大藏在波[*]羅㮈國,四年四月四日取者,不知減少。是謂,長者!四大寶藏。若閻浮提地男女大小,各各擔[*]抱經四年四月四日不知減少。

「將來之世有佛名彌勒,出現於世。爾時,國界名雞頭,王所治處,東西十二由延,南北七由延,人民熾盛,穀米豐登。雞頭王治處,繞城七匝有四池水,各縱廣一由延,金沙在下;優鉢蓮華、拘勿頭花、分陀利華各生其中,水像金色、銀色、水精色、琉璃色,設銀色水凍化成為銀,若金色水凍化成為金,若琉璃水凍化為琉[*]璃,若水精水凍化為水精。

「長者當知,爾時,有四城門,銀池水中金作門閾,金池水中銀作門閾,琉璃池中水精作門閾,水精池中琉[*]璃作門閾。

「長者當知,爾時,雞頭城中周匝懸鈴。是時,鈴聲皆出五樂之音。爾時,城中恒有七種之聲。云何為七?貝聲、鼓聲、琴聲、小鼓聲、員鼓聲、鞞鼓聲,歌舞聲為七。爾時,雞頭城中生自然粳米,皆長三寸,極為香美,出眾味上,尋取尋生,皆不見所取之處。爾時,有王名蠰[*]佉,以法化,七寶具足。

「長者當知,爾時,典藏人名為善寶,高德智慧天眼第一,皆能知寶藏處所。有主之藏自然擁護,無主之藏便奉上王。爾時,伊羅鉢龍王、般稠龍王、賓伽羅龍王、蠰[*]佉龍王,是時四龍王主典寶藏,皆往至善寶典藏所,而語之曰:『欲所須者,我等相給。』時四龍王:『唯願奉上四藏之寶,以自營己。』時,善寶典主即取四藏之寶,奉上蠰[*]佉王金寶羽車。」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伊羅在乾陀,  絺在般稠,
 賓伽須賴國,  蠰[*]佉婆羅國。
 此是四寶藏,  種種藏充滿,
 爾時常出現,  功德之所至。
 奉上彼聖王,  金銀[*]寶羽車,
 諸神皆擁護,  長者受其福。

「爾時,有佛出世名為彌勒,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教化人民。長者當知,爾時,善寶典藏者,豈異人乎?莫作是觀。所以然者,爾時藏主者,今長者是也。

「時,蠰[*]佉王以金車廣作福德,將八萬四千大臣,前後圍繞,往至彌勒所,出家學道。爾時,典藏亦復廣作福德,亦當出家學道,盡於苦際,皆由長者將道四子,使自歸於佛、法、比丘僧。緣是功德,不墮三惡趣,復緣此德得四大藏,亦緣此報與蠰[*]佉作典藏主,即於彼世盡於苦際。所以然者,歸佛、法、僧,其德不可量。其有自歸佛、法、眾者,其福如是。是故,長者!當慈愍有形之類,求其方便,向佛、法、眾。如是,長者!當作是學。」

爾時,阿那邠祁長者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從坐起,繞佛三匝,作禮而去,及其四子亦復如是。

爾時,阿那邠祁長者及四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大正藏無「等」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大正藏無「佛」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已」,聖本作「以」。

宋、元、明三本無「乃至不飲酒」五字。

「雇」,元、明、聖三本作「顧」。

大正藏無「國」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班」,大正藏原為「斑」,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班」。*

「絺」,大正藏原為「締」,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絺」。*

「蠰」,宋、元、明三本作「儴」。*

「波」,大正藏原為「婆」,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波」。*

「擔」,大正藏原為「探」,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擔」。*

大正藏無「提」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大正藏無「四」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水」,大正藏原為「外」,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水」。

「色水」,大正藏原為「水凝」,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色水」。

「化」,聖本作「便化」。

大正藏無「色」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琉」,聖本作「流」。*

大正藏無「水」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大正藏在「四」字之後有一「大」字,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刪去。

大正藏在「」字之後有一「聞」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貝=螺【宋】【元】【明】

  「貝」,宋、元、明三本作「螺」。
  「螺」,大正藏原為「貝」,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螺」。

琴=笒【聖】

  「琴」,聖本作「笒」。
  「笒」,大正藏原為「琴」,今依據聖本改作「笒」。

員=圓【元】【明】

  「員」,元、明二本作「圓」。
  「圓」,大正藏原為「員」,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圓」。

鼓+(鼓)【聖】

  「鼓」,聖本作「鼓鼓」。
  大正藏無「鼓」字,今依據聖本補上。

(治)+化【宋】【元】【明】

  「化」,宋、元、明三本作「治化」。
  大正藏無「治」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般=班【明】

  「般」,明本作「班」。
  「班」,大正藏原為「般」,今依據明本改作「班」。

寶=葆【元】【明】

  「寶」,元、明二本作「葆」。
  「葆」,大正藏原為「寶」,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葆」。

蜜=般【宋】【元】,=班【明】

  ????

絺在般稠=稠在蜜絺【宋】【元】【明】

  「絺在般稠」,宋、元、明三本作「稠在蜜絺」。
  「稠在蜜絺」,大正藏原為「絺在般稠」,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稠在蜜絺」。

常=當【宋】【元】【明】【聖】

  「常」,宋、元、明、聖四本作「當」。
  「當」,大正藏原為「常」,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當」。

至=致【宋】【元】【明】【聖】

  「至」,宋、元、明、聖四本作「致」。
  「致」,大正藏原為「至」,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致」。

〔爾〕-【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爾」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爾」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身)+是【宋】【元】【明】

  「是」,宋、元、明三本作「身是」。
  大正藏無「身」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車=銀【宋】【元】【明】

  「車」,宋、元、明三本作「銀」。
  「銀」,大正藏原為「車」,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銀」。

當=常【聖】

  「當」,聖本作「常」。
  「常」,大正藏原為「當」,今依據聖本改作「常」。

道=導【宋】【元】【明】

  「道」,宋、元、明三本作「導」。
  「導」,大正藏原為「道」,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導」。

作禮=禮足【宋】【元】【明】

  「作禮」,宋、元、明三本作「禮足」。
  「禮足」,大正藏原為「作禮」,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禮足」。

[註解]

阿那邠祁:優婆塞名,是舍衛城的長者,波斯匿王的主藏吏。為城中富豪,秉性仁慈,因常幫助孤苦無依的人,人譽為「給孤獨」,「阿那邠祁」是音譯,又譯為「阿那邠邸」、「須達多」。曾和波斯匿王長子祇陀太子共同捐獻園林給僧團,即祇樹給孤獨園。「邠」讀音同「賓」。

出物雇人使事佛:出資請人,讓人聽從佛陀。例如給孤獨長者出錢說服他的兒子們聽從佛陀的教導。

由延:長度單位,帝王一天行軍的里程,約七、八公里。另譯作「由旬」。

門閾:門檻。「閾」讀音同「遇」。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出資讓人信佛,如同發掘三寶示人,因此而報得成為轉輪聖王的典藏人,能夠輕易認出各種寶藏。

回到《增壹阿含經》第51品

回到《增壹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