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賢ⓑ聖所居之處有十事,三世諸聖常處其中。云何為十?於是,比丘!五事ⓒ已除,成就六事,恒護一事,將護①四ⓓ部眾,觀諸劣弱②,平等親近③,正向無漏④,依倚身行⑤,心善解脫,智慧解脫。
「云何比丘五事ⓔ已除?於是,比丘五結⑥[*]已斷。如是五事[*]已除。
「云何比丘成就六事?於是,比丘承六重之法⑦。如是比丘成就六事。
「云何比丘恒護一事?於是,比丘恒護於心,有漏⑧、無漏、有為⑨、無為⑩,至涅槃門。如是比丘恒護一事。
「云何比丘將護四部之眾?於是,比丘成就四神足⑪。如是便為將護四部之眾。
「云何比丘觀於劣弱?於是,比丘生死眾行[*]已盡。如是比丘觀於劣弱。
「云何比丘ⓕ平等親近?於是,比丘三結⑫[*]已盡,是謂比丘平等親近。
「云何比丘正向無漏?於是,比丘除去憍慢。如是比丘正向無漏。
「云何比丘依倚身行?於是,比丘無明[*]已除。如是比丘依倚身行。
「云何比丘心善得解脫?於是,比丘愛[*]已除盡。如是比丘心善得解脫。
「云何比丘智慧解脫?於是,比丘觀苦諦,ⓖ習、盡、道諦,如實知之。如是比丘智慧解脫。
「是謂,比丘!聖賢十事所居之處。昔日賢聖亦居此處,已ⓗ居方居⑬。是故,比丘!念除五事,成就六法,守護一法,將護四部之眾,觀察劣弱,平等親近,正向無漏,依ⓘ猗身行,心得解脫,智慧解脫。如是,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A. X. 20. Ariyavāsa.
???
ⓑ 大正藏無「賢」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已=以【宋】*
「已」,宋本作「以」。 「以」,大正藏原為「已」,今依據宋本改作「以」。
ⓓ 部+(之)【宋】【元】【明】
「部」,宋、元、明三本作「部之」。 大正藏無「之」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已=以【宋】【聖】*
「已」,宋、聖二本作「以」。 「以」,大正藏原為「已」,今依據宋、聖二本改作「以」。
ⓕ 大正藏無「觀於劣弱云何比丘」八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習=集【元】【明】*
「習」,元、明二本作「集」。 「集」,大正藏原為「習」,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集」。
ⓗ 「已」,大正藏原為「以」,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已」。
ⓘ 猗=倚【宋】【元】【明】
「猗」,宋、元、明三本作「倚」。 「倚」,大正藏原為「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倚」。
[註解]
① 將護:調養、衛護。
② 觀諸劣弱:客觀看待拙劣衰弱的(不正當的行為,也有解為外道邪見)。
③ 平等親近:沒有執著且友善。「平等」,沒有執著,是貪欲的相反;「親近」,友善,是瞋恚、加害的相反。
④ 無漏:斷盡煩惱。其中「漏」是譬喻有所漏失。
⑤ 依倚身行:依靠輕安的身行。其中「倚」作「猗」解讀,即輕安。
⑥ 五結:在這裡特指「五蓋」,即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又譯為「五結蓋」。
⑦ 六重之法:成就對六根的守護;當六根對六境時,不喜不憂而安住於捨,有正念、正知。or 六個讓僧團和睦相處的原則。又譯為「六和敬」、「六慰勞法」。【南北傳對此詞定義好像不同。】
⑧ 有漏:有煩惱的。其中「漏」是譬喻有所漏失。
⑨ 有為:有造作的;因緣而生的。「為」是「造作」的意思。
⑩ 無為:無造作的;不是由因緣而生的(因此也不會隨因緣而滅)。例如涅槃。
⑪ 四神足:基於四種因素產生禪定、成就神通:(1)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2)精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3)意定斷行成就如意足、(4)思惟定斷行成就如意足。又譯為「四如意足」。
⑫ 三結:在這裡特指欲結(感官之欲)、恚結(生氣)、害結(加害)。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十賢聖居」是指賢聖所居住的境界。一般人想像賢聖所居住的境地,是在喜瑪拉雅山上嗎?是在海中仙島嗎?是在輕烟裊裊的地方嗎?是在鳥語花香的地方嗎?
佛陀說賢聖所居住的境界,是以心境來定義的、是以煩惱的有無來定義的,也就是本經所譬喻的內容:
項目 | 項目白話 | 白話說明 |
---|---|---|
五事已除 | 去除了五件事 | 去除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等五蓋 |
成就六事 | 成就了六件事 | 成就對六根的守護 |
恒護一事 | 常守護一事 | 常以正念守護心 |
將護四部眾 | 養護四部弟子 | 成就四神足(僧眾成就禪定及神通,四眾自然壯大) |
觀諸劣弱 | 客觀看待拙劣衰弱的 | 旁觀拙劣衰弱的不正當的行為 |
平等親近 | 沒有執著且友善 | 沒有感官之欲、生氣、加害 |
正向無漏 | 正確的趣向,沒有漏失 | 沒有傲慢 |
依倚身行 | 依靠輕安的身行 | 沒有無明 |
心善解脫 | 心徹底地解脫 | 沒有愛欲 |
智慧解脫 | 以智慧徹底地斷除煩惱而解脫 | 如實知四聖諦 |
這「十賢聖居」在許多經中有提到,但多數沒有解釋,本經是少數有加以解釋的,只是其中幾項的解釋和別經不同。或許「十賢聖居」的比喻在佛世時是眾所週知的順口溜,然而流傳到後世就較不易看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