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馬王品第四十五第5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行慈心,廣布慈心;以行慈心,所有瞋恚之心,自當消除。所以然者,比丘當知;昔[曰>日]有鬼極為弊暴,來在釋提桓因座上而坐。是時,三十三天極為瞋恚:『云何此鬼在我主床上坐乎?』是時,諸天適興恚心,彼鬼遂轉端正,顏貌殊常。爾時,釋提[*]桓因在普集講堂上坐,與玉女共相娛樂。是時,有天子往至釋提桓因所,白帝釋言:『瞿翼當知,今有惡鬼在尊座上坐,今三十三天極懷恚怒,諸天適興恚怒,彼鬼遂轉端正[正>],顏貌勝常。』是時,釋提桓因便作是念:『此鬼必是神妙之鬼。』

「是時,釋提桓因往至彼鬼所,相去不遠,自稱姓名:『吾是釋提桓因,諸天之主。』時,釋提桓因自稱姓名時,彼惡鬼轉成醜形,顏貌可惡,是彼惡鬼即時消滅。比丘!當以此方便,知其行慈心而不捨離,其德如是。

「又且,比丘!吾昔日時,七歲之中恒修慈心,經歷七成劫、敗劫,不往來生死,劫欲壞時,便生光音天,劫欲成時,便生無想天上,或作梵天,統領諸天,領十千世界,又復三十七變為釋提桓因,又無數[*]變為轉輪聖王。比丘!以此方便,知其行慈心,其德如是。

「復次,行慈心者,身壞命終,生梵天上,離三惡道,去離八難。復次,其行慈者,生中正之國。復次,行慈者,顏貌端正,諸根不缺,形體完具。復次,其行慈心者,躬自見如來,承事諸佛,不樂在家,欲得出家學道者,著三法衣,剃除鬚髮,修沙門[*]之法,修無上梵行。

「比丘當知,猶如金剛,人取食之,終不消化,要當下過。其行慈心之人,亦復如是,若如來出世,要當作道,修無上梵行;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

是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設如來不出世時,彼善男子不樂在家,當何所趣向?」

佛告阿難曰:「若如來不出時,然善男子不樂在家,自剃鬚髮,在閑靜之處,剋己自修,即於彼處,盡諸有漏,成無漏行。」

是時,阿難白佛言:「云何,世尊!彼人自修梵行、三乘之行,彼人何所趣向?」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吾恒說三乘之行。過去、將來三世諸佛,盡當說三乘之法。阿難當知,或有是時,眾生之類顏貌壽命,轉轉減少,形器瘦弱,無復威神,多諸瞋怒、嫉妒、恚癡、姦偽、幻惑,所行不真。或復有利根捷疾,展轉諍競,共相鬥訟;或以手拳、瓦石、刀杖,共相傷害。是時,眾生之類執草便成刀劍,斷斯命根。其中眾生,行慈心者無有瞋怒,見此變怪,皆懷恐懼,悉共馳走,離此惡處,在山野之中,自然剃除鬚髮,著三法衣,修無上梵行,剋己自修,盡有漏心而得解脫,便入無漏境,各各自相謂言:『我等已勝怨家。』阿難當知,彼名為最勝。」

是時,阿難復白佛言:「彼人為在何部?聲聞部,辟支部,為佛部耶?」

佛告阿難:「彼人當名正在辟[*]支部。所以然者,此人皆由造諸功德,行眾善本,修清淨四諦,分別諸法。夫行善法者,即慈心是也。所以然者,履仁行慈,此德廣大。吾昔著此慈仁之鎧,降伏魔官屬,坐樹王下,成無上道,以此方便,知慈最第一,慈者最勝[*]之法也。阿難當知,故名為最勝。行慈心者,其德如是,不可稱計。當求方便,修行慈心。如是,阿難!當作是學。」

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桓=洹【聖】*

  「桓」,聖本作「洹」。
  「洹」,大正藏原為「桓」,今依據聖本改作「洹」。

正=政【聖】*

  「正」,聖本作「政」。
  「政」,大正藏原為「正」,今依據聖本改作「政」。

瞿=拘【元】【明】

  「瞿」,元、明二本作「拘」。
  「拘」,大正藏原為「瞿」,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拘」。

主=王【明】

  「主」,明本作「王」。
  「王」,大正藏原為「主」,今依據明本改作「王」。

當+(知)【聖】

  「當」,聖本作「當知」。
  大正藏無「知」字,今依據聖本補上。

領=統【聖】

  「領」,聖本作「統」。
  「統」,大正藏原為「領」,今依據聖本改作「統」。

變=反【宋】【元】【明】

  「變」,宋、元、明三本作「反」。
  「反」,大正藏原為「變」,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反」。

(當)+以【宋】【元】【明】

  「以」,宋、元、明三本作「當以」。
  大正藏無「當」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慈+(心)【宋】【元】【明】

  「慈」,宋、元、明三本作「慈心」。
  大正藏無「心」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者〕-【宋】【元】【明】【聖】

  宋、元、明、聖四本無「者」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者」字,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刪去。

受+(後)【宋】【元】【明】

  「受」,宋、元、明三本作「受後」。
  大正藏無「後」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世〕-【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世」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世」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剃+(除)【聖】

  「剃」,聖本作「剃除」。
  大正藏無「除」字,今依據聖本補上。

閑=間【明】

  「閑」,明本作「間」。
  「間」,大正藏原為「閑」,今依據明本改作「間」。

〔之〕-【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之」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之」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復)+白【宋】【元】【明】

  「白」,宋、元、明三本作「復白」。
  大正藏無「復」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轉=展【元】【明】

  「轉」,元、明二本作「展」。
  「展」,大正藏原為「轉」,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展」。

拳=捲【聖】

  「拳」,聖本作「捲」。
  「捲」,大正藏原為「拳」,今依據聖本改作「捲」。

斯=其【宋】【元】【明】

  「斯」,宋、元、明三本作「其」。
  「其」,大正藏原為「斯」,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其」。

〔之〕-【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之」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之」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盡〕-【聖】

  聖本無「盡」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盡」字,今依據聖本刪去。

支+(佛)【宋】【元】【明】【聖】*

  「支」,宋、元、明、聖四本作「支佛」。
  大正藏無「佛」字,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補上。

為+(是)【宋】【元】【明】

  「為」,宋、元、明三本作「為是」。
  大正藏無「是」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仁)+慈【聖】

  「慈」,聖本作「仁慈」。
  大正藏無「仁」字,今依據聖本補上。

昔+(日)【宋】【元】【明】

  「昔」,宋、元、明三本作「昔日」。
  大正藏無「日」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使)+知【宋】【元】【明】

  「知」,宋、元、明三本作「使知」。
  大正藏無「使」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註解]

普集講堂:大眾集會用的講堂。又譯為「普會講堂」。

瞿翼:即「拘翼」,天帝釋的別名之一。

八難:即見佛聞法的八個障難,又稱八無暇。一、地獄。二、餓鬼。三、畜生。四、鬱單越,新作北拘盧洲。生於此處者,樂報殊勝,而總無苦故。壽命至千歲,命無中夭。貪著享樂而不受教化,聖人不出其中,不得見佛聞法。五、長壽天,色界無色界長壽安穩之處。外道修行這多生此處,障於見佛聞法。六、聾盲瘖啞。七、世智辨聰。雖然聰利,但耽習於外道經書,不信出世正法。八、佛前佛後,二佛中間無佛法之處。

猶如金剛,人取食之,終不消化,要當下過。其行慈心之人,亦復如是,若如來出世,要當作道,修無上梵行:(行慈心的人獲得的善報不會輕易消失)有如金剛,有人吃了下去,一定不會被消化,而會拉出來;那些行慈心的人也是這樣,在有佛出世時,(行慈心的人)就能作無上的清淨修行。

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怨家:與我結怨的人。在此指「煩惱」。

[對應經典]

 

回到《增壹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