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
一時,佛在釋翅ⓐ迦毘羅越城尼拘ⓑ屢園,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是時,眾多比丘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眾多比丘白世尊言:「我等欲詣北方遊化。」
世尊告曰:「宜知是ⓒ時。」世尊復告比丘曰:「汝等為辭舍利弗比丘乎?」
諸比丘對曰:「不也。世尊!」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往辭舍利弗比丘。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恒與諸梵行人教ⓓ誡其法,說法無厭足。」
爾時,世尊與諸比丘說微妙之法,諸比丘聞法已,即從座起,禮世尊足,遶佛三匝①,便退而去。
爾時,舍利弗在釋翅神寺中遊。爾時,眾多比丘往至舍利弗所,共相問訊,在一面坐。是時,眾多比丘白舍利弗言:「我等欲詣北方人間遊化,今已[*]辭世尊。」
舍利弗言:「卿等當知,北方人民、沙門、婆羅門②皆悉聰明,智慧難及,復有人民ⓔ憙來相試。若當來問卿:『諸賢師,作何等論?』設當作是問者,欲云何報之?」
諸比丘報曰:「設當有人來問者,我當以此義報之:『色者無常,其無常者即是苦ⓕ也;苦者無我,無我者ⓖ空,以空無我、彼空,如是智者之所觀也。痛、想、行、識亦復無常、苦、空、無我,其實空者彼無我、空,如是智者之所學也。此五盛陰皆空、皆寂,因緣合會皆歸於磨滅,不得久住。八種之道,將從有七,我師所說正謂此耳。』若剎利、婆羅門、人民之類,來問我義者,我等當以此義報之。」
是時,舍利弗語眾多比丘曰:「汝等堅持心意,勿為輕舉③。」
是時,舍利弗具足與諸比丘說微妙ⓗ之法,即從座起而去。
是時,眾多比丘去不遠,舍利弗告ⓘ比丘:「當云何行八種[*]之道及七ⓙ種[*]之法?」
是時,眾多比丘白舍利弗言:「我等乃從遠來,欲聞其義,唯願說之。」
舍利弗報曰:「汝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今當說。」是時,[*]比丘而受其教。
舍利弗告曰:「若一心念正見者,念覺意不亂也;等治者,念一心一切諸法,法覺意也;等語者,身意精進,精進覺意也;等業者,一切諸法得生,喜覺意也;等命者,知足於賢聖之財,悉捨家財,安其形體,猗覺意也;等方便者,得賢聖四諦,盡除去諸結,定覺意也;等念者,觀四意止,身無牢固,皆空無我,護覺意也;等三昧者,不獲者獲,不度者度,不得證者使得證也。設當有人來問此義:『云何修八種道及七法?』汝等當如是報之。所以然者,八種道及七法,其有比丘ⓛ修此者,有漏心便得解脫。
「我今重告ⓜ汝,其有比丘修行思惟八種道及七法者,彼比丘便成二果而無狐疑,得ⓝ阿羅漢。且捨此事。若不能多,一日之中行此八種道及七法者,其福不可稱計,得阿那含、若阿羅漢。是故,諸賢,當求方便,行此八種道及七法者,於取道無有狐疑。」
爾時,諸比丘聞舍利弗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迦=伽【宋】【元】【明】【聖】
「迦」,宋、元、明、聖四本作「伽」。 「伽」,大正藏原為「迦」,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伽」。
ⓑ 屢=律【聖】
「屢」,聖本作「律」。 「律」,大正藏原為「屢」,今依據聖本改作「律」。
ⓒ 時+(是時)【宋】【元】【明】
「時」,宋、元、明三本作「時是時」。 大正藏無「是時」二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誡=戒【聖】
「誡」,聖本作「戒」。 「戒」,大正藏原為「誡」,今依據聖本改作「戒」。
ⓔ 憙=喜【聖】
「憙」,聖本作「喜」。 「喜」,大正藏原為「憙」,今依據聖本改作「喜」。
ⓕ 〔也〕-【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也」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也」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空+(也)【宋】【元】【明】
「空」,宋、元、明三本作「空也」。 大正藏無「也」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之〕-【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之」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之」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諸)+比【宋】*【元】*【明】*
「比」,宋、元、明三本作「諸比」。 大正藏無「諸」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種〕-【聖】
聖本無「種」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種」字,今依據聖本刪去。
ⓚ 〔諦聽〕-【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諦聽」二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諦聽」二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修+(行)【宋】【元】【明】
「修」,宋、元、明三本作「修行」。 大正藏無「行」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汝+(等)【元】【明】
「汝」,元、明二本作「汝等」。 大正藏無「等」字,今依據元、明二本補上。
ⓝ (阿那含若)+阿【宋】【元】【明】
「阿」,宋、元、明三本作「阿那含若阿」。 大正藏無「阿那含若」四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註解]
① 匝:環繞一圈稱為一匝。
② 沙門、婆羅門:修行人的統稱。
③ 輕舉:舉止浮躁,隨意行事。
[對應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