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世尊告優頭槃①:「汝今入羅[*]閱城求少溫湯。所以然者,如我今日脊患風痛。」
優頭槃白佛:「如是。世尊!」是時,優頭槃受佛教已,到時著衣持鉢,入羅[*]閱ⓑ城求湯。爾時,尊者優頭槃便作是念:「世尊有何因緣,使我求湯?如來諸結已盡,諸善普會。然如ⓒ來復作是語:『我今患風。』又復世尊不授姓名,當至誰家?」
是時,尊者優頭槃以天眼觀羅[*]閱城男ⓓ子之類,必應度者。是時,見羅[*]閱城中有長者名毘舍羅先,不種善根,無戒、無信、邪見,於佛、法、眾與邊見②共相應。彼便有此見:無施、無與、無有受者,亦復無有善惡果報,無今世、後世、無父、無母,世無沙門、婆羅門等成就者,於今世、後世自身作證而自遊化。壽命極短,餘五日之後當取命終。又事五道大神③。是時,優頭槃便作是念:「如來必欲度此長者。所以然者,此長者命終之後,當生啼哭地獄中。」是時,優頭槃便笑,五道大神遙見笑,即隱其形而作人像,來至優頭槃所ⓔ而給使令④。是時,尊者優頭槃將此使人往至長者門外住,默然不語。
是時,長者遙見有道人在門外立,即時便說此偈:
「汝今默然住, 剃頭著袈裟,
為欲求何等, 因由何故來?」
爾時,優頭槃復以此偈報曰:
「如來無著尊, 今日患風發,
設有溫湯者, 如來欲洗浴。」
是時,長者默然不報。是時,五道大神告毘ⓕ舍羅先曰:「長者可以湯相惠,必當獲福無量,當得甘露之報。」
是時,長者報曰:「我自有五道大神,用此沙門為?能加益何等事?」
是時,五道大神便說此偈:
「如來當生時, 天帝來下侍,
更誰出是者, 能與共儔匹。
用五道神為, 不能有所濟,
寧供養釋師, 便獲大果報。」
爾時,五道大神復重語長者曰:「汝好自守護身、口、意行,汝不知五道大神之威力乎?」是時,五道大神即化作大鬼神形,右手執劍語長者曰:「今我身ⓖ者是五道大神,速與此沙門湯,勿足稽留。」
是時,長者便作是念:「甚奇!甚特!五道大神乃供ⓗ養此沙門。」即以香湯授與道人,復以石蜜⑤授與沙門。
是時,五道大神自執此香湯,共優頭槃至世尊所,以此香湯奉上如來。爾時,世尊以此香湯,沐浴身體,風尋時差,更不增劇。
是時,長者後五日便取命終,生四天王中。是時,尊者優頭槃聞長者命終,即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是時,優頭槃白如來言:「此長者命終為生何處?」
世尊告曰:「此長者命終生四天王中。」
優頭槃白佛言:「此長者於彼命終當生何處?」
世尊告曰:「於彼命終當生四天王中,三十三天,乃至生他化自在天,於彼命終,復來生四天王中。此長者身,六十劫中不墮惡趣,最後得作人身,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出家學道,成辟支佛。所以然者,湯施之德,其福乃爾。是故,優頭槃!恒念浴眾僧,聞說ⓘ道教。如是,優頭槃!當作是學。」
爾時,尊者優頭槃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閱=越【明】*
「閱」,明本作「越」。 「越」,大正藏原為「閱」,今依據明本改作「越」。
ⓑ 城+(中)【宋】【元】【明】
「城」,宋、元、明三本作「城中」。 大正藏無「中」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來=求【元】
「來」,元本作「求」。 「求」,大正藏原為「來」,今依據元本改作「求」。
ⓓ 子=女【宋】【元】【明】
「子」,宋、元、明三本作「女」。 「女」,大正藏原為「子」,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女」。
ⓔ 而=以【明】
「而」,明本作「以」。 「以」,大正藏原為「而」,今依據明本改作「以」。
ⓕ 〔舍〕-【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舍」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舍」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者〕-【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者」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者」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養=事【宋】【元】【明】
「養」,宋、元、明三本作「事」。 「事」,大正藏原為「養」,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事」。
ⓘ 道教=教道【宋】【元】【明】
「道教」,宋、元、明三本作「教道」。 「教道」,大正藏原為「道教」,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教道」。
[註解]
① 優頭槃:比丘名,佛陀稱讚他「計我無常,心無有想」第一,曾擔任佛陀的侍者。又譯為「優波摩」、「優波摩那」、「梵摩那」、「白淨」。
② 邊見:偏於一邊的見解,包括常見(認為身心乃至世界常住不變的見解,又稱為「有見」)及斷見(斷滅的見解,又稱為「無見」)。
③ 五道大神:古印度相傳協助分派命終的眾生至五道輪迴的神祇。「五道」即天、人、地獄、餓鬼、畜生。因阿修羅有許多種,散布於天道、鬼道、畜道等各處,因此印度古時有時說「五道」即是指將「六道」中的「阿修羅道」併入其餘各道中。
④ 給使令:給(尊者)使喚;聽從(尊者的)命令。
⑤ 石蜜:以蔗糖和牛奶為主成份的堅硬糖塊。
[對應經典]
- 參考 《雜阿含經》卷四十四第1181經。
- 參考 《別譯雜阿含經》卷五第95經。
- 參考 南傳《相應部尼柯耶》〈婆羅門相應7〉第13經提婆比多經。
- Dhammapāda Aṭṭhakathā III. p.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