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事終不可思惟。云何為四?眾生不可思議;世界不可思議;龍國不可思議;佛國境界不可思議。所以然者,不由此處得至滅盡涅槃。

「云何眾生不可思議?此眾生為從何來?為從何去?復從何起,從此終當從何生?如是,眾生不可思議。

「云何世界不可思議?諸有邪見之人:世界斷滅、世界不斷滅,世界有邊、世界無邊,是命、是身,非命、非身,梵天之所造,諸大鬼神作此世界[邪>耶]?」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梵天造人民,  世間鬼所造,
 或能諸鬼作,  此語誰當定?
 欲恚之所纏,  三者俱共等,
 心不得自在,  世俗有災變。

「如是,比丘!世間不可思議。

「云何龍界不可思議?云何此雨為從龍口出耶?所以然者,雨不從龍口出也。為從眼、耳、鼻出耶,此亦不可思議。所以然者,雨渧不從眼、耳、鼻出,但龍意之所念,若念惡亦雨,若念善亦雨,亦由行本而作此雨。所以然者,今須彌山腹有天,名曰大力,知眾生心之所念,亦能作雨,然雨不從彼天口出,眼、耳、鼻出也。皆由彼天有神力故,而能作雨。如是,比丘!龍境界不可思議。

「云何佛國境界不可思議?如來身者,為是父母所造耶?此亦不可思議。所以然者,如來身者,清淨無穢受諸天氣。為是人所造耶?此亦不可思議。所以然者,以過人行。如來身者,為是身,此亦不可思議。所以然者,如來身者,不可造作,非諸天所及。如來壽為短耶?此亦不可思議。所以然者,如來有四神足。如來為長壽耶?此亦不可思議。所以然者,然復如來故興世間周旋,與善權方便相應。如來身者,不可摸則,不可言長、言短。音聲亦不可法則,如來梵音,如來智慧、辯才不可思議,非世間人民之所能及。如是佛境界不可思議。

「如是。比丘!有此四處不可思議,非是常人之所思議。然此四事無善根本,亦不由此得修梵行,不至休息之處,乃至不到涅槃之處,但令人狂惑,心意錯亂,起諸疑結。

「所以然者,比丘當知,過去久遠,此舍衛城中有一凡人,便作是念:『我今當思議世界。』是時,彼人出舍衛城,在一華池水側,結跏趺坐,思惟世界:『此世界云何成?云何敗?誰造此世界?此眾生類為從何來?為從何出?為何時生?』是時,彼人思議,此時便見池水中有四種兵出入。是時,彼人復作是念:『我今狂惑,心意錯亂,世間無者,我今見之。』時,彼人還入舍衛城,在里巷之中作是說:『諸賢當知,世界無者,我今見之。』

「是時,眾多人報彼人曰:『云何世間無者,汝今見之?』時,此人報眾多人曰:『我向者作是思惟:「世界為從何生?」便出舍衛城,在華池側,作是思[*]議:「世界為從何來?誰造此世界?此眾生類從何而來?為誰所生?若命終者當生何處?」我當思[*]議,此時,便見池水中有四種兵出入,世界無者,我今見之。』是時,眾多人報彼人曰:『如汝實狂愚,池水之中那得四種兵?諸世界狂愚之中,汝最為上!』

「是故,比丘!我觀此義已,故告汝等耳。所以然者,此非善本功德,不得修梵行,亦復不得至涅槃處。然思[*]議此者,則令人狂,心意錯亂。然比丘當知,彼人實見四種之兵。所以然者,昔日諸天與阿須倫共鬥,當共鬥時,諸天得勝,阿須倫不如。是時,阿須倫便懷恐怖,化形極使小,從藕根孔中過。佛眼之所見非餘者所及。

是故,諸比丘!當思[*]議四諦。所以然者,此四諦者,有義、有理,得修梵行,行沙門法,得至涅槃。是故,諸比丘!捨離此世界之法,當求方便,思[*]議四諦。知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A. IV. 77. Acintita.

  ???

惟=議【宋】【元】【明】

  「惟」,宋、元、明三本作「議」。
  「議」,大正藏原為「惟」,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議」。

去=生【宋】【元】【明】

  「去」,宋、元、明三本作「生」。
  「生」,大正藏原為「去」,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生」。

〔滅〕-【聖】

  聖本無「滅」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滅」字,今依據聖本刪去。

界=間【宋】

  「界」,宋本作「間」。
  「間」,大正藏原為「界」,今依據宋本改作「間」。

災=此【聖】

  「災」,聖本作「此」。
  「此」,大正藏原為「災」,今依據聖本改作「此」。

間=界【元】【明】

  「間」,元、明二本作「界」。
  「界」,大正藏原為「間」,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界」。

渧=滴【宋】*【元】*【明】*

  「渧」,宋、元、明三本作「滴」。
  「滴」,大正藏原為「渧」,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滴」。

出+(也)【宋】【元】【明】【聖】

  「出」,宋、元、明、聖四本作「出也」。
  大正藏無「也」字,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補上。

行本=本行【宋】【元】【明】

  「行本」,宋、元、明三本作「本行」。
  「本行」,大正藏原為「行本」,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本行」。

能作=作此【宋】【元】【明】

  「能作」,宋、元、明三本作「作此」。
  「作此」,大正藏原為「能作」,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作此」。

無+(瑕)【宋】【元】【明】

  「無」,宋、元、明三本作「無瑕」。
  大正藏無「瑕」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大=天【元】【明】

  「大」,元、明二本作「天」。
  「天」,大正藏原為「大」,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天」。

身+(耶)【宋】【元】【明】

  「身」,宋、元、明三本作「身耶」。
  大正藏無「耶」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興=與【宋】【元】【明】【聖】

  「興」,宋、元、明、聖四本作「與」。
  「與」,大正藏原為「興」,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與」。

聲=響【宋】【元】【明】【聖】

  「聲」,宋、元、明、聖四本作「響」。
  「響」,大正藏原為「聲」,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響」。

惟=議【宋】*【元】*【明】*

  「惟」,宋、元、明三本作「議」。
  「議」,大正藏原為「惟」,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議」。

此世界云何=云何世界【宋】

  「此世界云何」,宋本作「云何世界」。
  「云何世界」,大正藏原為「此世界云何」,今依據宋本改作「云何世界」。

議=惟【聖】*

  「議」,聖本作「惟」。
  「惟」,大正藏原為「議」,今依據聖本改作「惟」。

〔而〕-【宋】【元】【明】【聖】

  宋、元、明、聖四本無「而」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而」字,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刪去。

愚=惑【宋】

  「愚」,宋本作「惑」。
  「惑」,大正藏原為「愚」,今依據宋本改作「惑」。

最為=為最【宋】【元】【明】

  「最為」,宋、元、明三本作「為最」。
  「為最」,大正藏原為「最為」,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為最」。

〔當共鬥〕-【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當共鬥」三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當共鬥」三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使〕-【聖】

  聖本無「使」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使」字,今依據聖本刪去。

是故諸=如是【宋】【元】【明】

  「是故諸」,宋、元、明三本作「如是」。
  「如是」,大正藏原為「是故諸」,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如是」。

知=如【宋】【元】【明】【聖】

  「知」,宋、元、明、聖四本作「如」。
  「如」,大正藏原為「知」,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如」。

[註解]

渧:「滴」的古代俗寫。

不可摸則:不能複製。「摸」在此同「模」,式樣。「則」指準則。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這四種「不可思議」的內容類似於「無記」。因為它們對解脫毫無益處,因此並不值得加以思惟、議論或回答。
  • 「十四無記」包括:世間常、世間無常、常無常、非常非無常,有邊、無邊、邊無邊、非邊非無邊,命即是身、命異身異,如來有後死、無後死、有無後死、非有非無後死。可參考《雜阿含經》卷三十四第962經

回到《增壹阿含經》第29品

回到《增壹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