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擔,亦當說持擔人,亦當說擔因緣,亦當說捨擔。汝等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當說。」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是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為擔?所謂五盛陰是。云何為五?所謂色、痛、想、行、識陰,是謂[*]名為擔。

「彼云何名為持擔人?所謂持擔人者,人身是也。字某、名某,如是生,食如是食,受如是苦樂,壽命長短,是謂[*]名為持擔人。

「彼云何[*]名為擔因緣?所謂擔因緣者,愛著因緣是。與欲共俱,心不遠離,是謂[*]名為擔因緣。

「彼云何[*]名為當捨離擔?所謂能使彼愛永盡無餘,已除、已吐。是謂,比丘!名捨離擔。

如是,比丘!我今已說擔,已說擔因緣,已說持擔人,已說捨擔,然諸如來所應行者,我今已辦。若樹下、空處、露坐,常念坐禪,莫行放逸。」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當念捨重擔,  更莫造新擔,
 擔是世間病,  捨擔第一樂。
 亦當除愛結,  及捨非法行,
 盡當捨離此,  更不復受愛。

「是故,諸比丘!當作方便,捨離於擔。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S. 22. 22. Bhāra.

  ???

擔~Bhāra.

  ???

〔諦聽〕-【聖】

  聖本無「諦聽」二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諦聽」二字,今依據聖本刪去。

〔名〕-【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名」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名」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所〕-【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所」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所」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名為〕-【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名為」二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名為」二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某名某=其【聖】

  「某名某」,聖本作「其」。
  「其」,大正藏原為「某名某」,今依據聖本改作「其」。

壽=受【聖】

  「壽」,聖本作「受」。
  「受」,大正藏原為「壽」,今依據聖本改作「受」。

〔擔〕-【聖】*

  聖本無「擔」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擔」字,今依據聖本刪去。

〔比丘名〕-【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比丘名」三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比丘名」三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離〕-【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離」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離」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如是比丘〕-【聖】

  聖本無「如是比丘」四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如是比丘」四字,今依據聖本刪去。

愛=有【宋】【元】【明】

  「愛」,宋、元、明三本作「有」。
  「有」,大正藏原為「愛」,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有」。

[註解]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擔:五盛陰
  • 持擔人:人身
  • 持擔因緣:愛著
  • 當捨離擔:能使彼受永盡無餘

回到《增壹阿含經》第25品

回到《增壹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