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地主品第二十三第2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尊者婆拘盧在一山曲,補納故衣。是時,釋提桓因遙見尊者婆拘盧在一山曲補納故衣,見已,便作是念:「此尊者婆拘盧已成阿羅漢,諸縛已解,長壽無量,恒自降伏,思惟非常、苦、空、非身,不著世事,亦復不與他人說法,寂默自修如外道異學。不審此尊能與他說法?為不堪任乎?我今當與試之。」

爾時,天帝釋便從三十三天沒不現,來至耆闍崛山,在尊者婆拘盧前住,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釋提桓因便說此偈:

「智者所歎說,  何故不說法?
 壞結成聖行,  何為寂然住?」

爾時,尊者婆拘盧復以此偈,報釋提桓因曰:

「有佛舍利弗,  阿難均頭槃,
 亦及諸尊長,  善能說妙法。」

爾時,釋提桓因白尊者婆拘盧曰:「眾生之根有若干種,然尊當知,世尊亦說眾生種類,多於地土,何故尊者婆拘盧不與他人說法?」

婆拘盧報曰:「眾生之類難可覺知,世界若干,國土不同,皆著我所、非我所。我今觀察此義已,故不與人說法。」

釋提桓因曰:「願尊與我說我所、非我所之義。」

尊者婆拘盧曰:「我人壽命,若男、若女士夫之類,盡依此命而得存在。然復,拘翼!世尊亦說:『比丘當知,當自熾然,無起邪法,亦當賢聖默然。』我觀此義已,故默然耳。」

是時,釋提桓因遙向世尊叉手,便說此偈:

「歸命十力尊,  圓光無塵翳,
 普為一切人,  此者甚奇特。」

尊者婆拘盧報曰:「何故帝釋而作是說:『此者甚奇特』?」

釋提桓因報言:「自念我昔至世尊所,到已,禮世尊足,而問此義:『天、人之類有何想念?』爾時,世尊告我曰:『此世界若干種,各各殊異,根原不同。』我聞此語已,尋對曰:『如是,世尊所說世界若干種,各各不同,設與彼眾生說法,咸共受持有成果者。』我以此故說:『此者甚奇特!』然尊者婆拘盧所說,亦復如是。世界若干種,各各不同。」

是時,釋提桓因便作是念:「此尊堪任與人說法,非為不能。」是時,釋提桓因即從[*]坐起而去。

爾時,釋提桓因聞尊者婆拘盧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寂然=寂默【宋】【元】【明】

  「寂然」,宋、元、明三本作「寂默」。
  「寂默」,大正藏原為「寂然」,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寂默」。

槃=葉【宋】【元】【明】

  「槃」,宋、元、明三本作「葉」。
  「葉」,大正藏原為「槃」,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葉」。

熾然=然熾【宋】【元】【明】

  「熾然」,宋、元、明三本作「然熾」。
  「然熾」,大正藏原為「熾然」,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然熾」。

特=持【元】

  「特」,元本作「持」。
  「持」,大正藏原為「特」,今依據元本改作「持」。

(如世尊)+所說【宋】【元】【明】

  「所說」,宋、元、明三本作「如世尊所說」。
  大正藏無「如世尊」三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註解]

羅閱城:「王舍城」的音譯,中印度摩羯陀國的首都。

婆拘盧:比丘名,終生沒有疾病且極長壽,他的事蹟詳見《中阿含經》卷八〈未曾有法品 4〉第34經薄拘羅經。又譯為「婆拘羅」、「薄拘羅」。

山曲:山拐彎的地方。

皆著我所、非我所:都貪著於(世俗觀念下)我所有的、不是我所有的。「非我所」在這裡不同於一般的用法。

十力尊:指佛陀。「十力」是只有佛才具足的十種智力,詳見《雜阿含經》卷二十六第684經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從本經或許可推論婆拘盧尊者雖然表面上不說法,但其實有深入觀察眾生根器的能力,才能對於眾生的根性給予帝釋天和佛陀所說一致的開示。

回到《增壹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