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王波斯匿告諸群臣曰:「汝等催嚴ⓑ羽寶之車,吾欲往詣世尊所,禮拜問訊。」
是時,左右受王教令,尋嚴駕[*]羽寶之車,即白王曰:「嚴駕已辦,今ⓒ正是時。」
爾時,王波斯匿即乘ⓓ寶羽之車,步騎數千,前後圍遶,出舍衛國,至ⓔ祇洹精舍,往詣世尊所。如諸王法,除去五飾,所謂蓋、天冠、劍、履屣及金拂,捨著一面,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與說深法,勸樂令喜。是時,王波斯匿聞說法已,白世尊曰:「唯願世尊受我三月請,及比丘僧,莫在餘處。」是時,世尊默然受波斯匿請。
時,王波斯匿見世尊默然受請,即從坐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還至舍衛城,勅諸群臣曰:「吾欲飯佛及比丘僧三月供養,給所須物: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汝等亦當發歡喜心。」
諸臣對曰:「如是。」
時,王波斯匿即於宮門外,作大講堂,極為殊妙,懸繒幡蓋,作倡妓樂,不可稱計。施諸浴池,辦諸油燈,辦種種飯食,味有百種。是時,王波斯匿即白:「時到,唯願世尊臨顧此處。」
爾時,世尊以見時到,著衣持鉢,將諸比丘僧,前後圍遶,入舍衛城,至彼講堂所。到已,就座而坐,及比丘僧各隨次而坐。
是時,王波斯匿將諸宮人,手自行食,供給所須,乃至三月,無所ⓖ短乏,給與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見世尊食訖,持種種華散世尊及比丘僧上,ⓗ更取ⓘ小座①於如來前坐,白世尊曰:「我曾從佛聞以因緣本ⓙ末:施畜生食者,獲福百倍;與犯戒人食者,獲福千倍;施持戒人食者,獲福萬倍;施斷欲仙人食者,獲福億倍;與向須陀洹食者,獲福不可計。況復成須陀洹乎?況向斯陀含、得斯陀含道!況向阿那含、得阿那含道!況向阿羅漢、得阿羅漢道!況向辟支佛②、得辟支佛!況向如來.至真.等正覺!況成佛及比丘僧!其福功德不可稱計,我今所作功德,今日已辦。」
世尊告曰:「大王!勿作是語,作福無厭。今日何故說所作已辦?所以然者,生死長遠,不可稱ⓚ記。
「過去久遠,有王名曰ⓛ地主,統領此閻浮里③地。彼王有臣名曰善明,少小與王周旋,無所畏難。是時,彼王分閻浮地半與彼臣使治。是時,善明小王自造城郭,東西十二由旬,廣七由旬,土地豐熟,人民眾多。
「爾時,彼城名曰遠照,善明王ⓜ主第一夫人名日月光,不長、不短,不肥、不瘦,不白、不黑,顏貌ⓝ端政,世之希有。口ⓞ出優鉢華香,ⓟ身作栴檀香。未經幾日,身便懷妊。彼夫人即往白王:『我今有ⓠ娠。』王聞此語,歡喜踊躍,不能自勝!便勅左右,更施設ⓡ座具,快樂無比。ⓢ夫人懷妊日數ⓣ遂滿,生一男兒。當生之時,閻浮ⓤ里內晃然金色,顏貌[*]端政,三十二相④,身體金色。善明大王見此太子,歡喜踊躍,慶賀無量,便召諸師,婆羅門、道士,躬抱太子,使彼瞻相:『我今ⓥ以生此子,卿等與吾瞻相,便立名字。』
「時,諸相師受王教令,各共抱瞻,觀察形貌,咸共白王:『聖王!太子[*]端政無雙,諸根不缺,有三十二相。今此王子當有兩趣。若當在家者,便為轉輪聖王,七寶具足。所謂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居士寶、典兵寶,是為七。當有千子,勇悍剛ⓦ強,能却眾敵,於此四海之內,不加ⓧ刀杖,自然靡伏。若此王子出家學道者,成無上ⓨ正覺,名德遠布,彌滿世界。生此王子,當此之日,光明遠照,今字王子名曰燈光。』時,諸相師[*]以立名字,各退坐而去。
「時,王竟日抱此太子,未ⓩ常離目。時,王為此王子立三講堂,秋、冬、夏節隨適所宜,宮人婇女充滿宮裏,使吾太子於此遊戲。
「Ⓐ時,王太子年二十九,以信堅固,出家學道;即日出家,即夜成佛。爾時,閻浮里地悉共聞知:『彼王太子出家學道,即日成佛。』父王清旦聞王太子出家學道,即夜成佛。時,父王便作是念:『昨夜吾聞諸天在空皆共稱善,此必善應,非有Ⓑ惡嚮,我今可往而共相見。』
「時,王將四十億眾,男女圍繞,便詣燈光如來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坐;及四十億眾,各共禮足,在一面坐。是時,如來與父王及四十億眾漸說妙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穢污、漏、不淨行,出家為要,獲清淨報。爾時,如來觀眾生意,心性柔和;諸佛如來常所說法,苦、Ⓒ習、盡、道,盡與彼四十億眾廣說其義,即於[*]坐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時,四十億眾白燈光如來曰:『我等意願剃除鬚髮,出家學道。』大王當知。爾時,四十億眾盡得出家學道,即以其日成阿羅漢。
「爾時,燈光如來將四十億眾,皆是無著,遊彼國界。國土人民四事供養,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無所渴乏。是時,地主大王聞子燈光成無上正真.等正覺,將四十億眾,皆是無著,遊彼國界。『我今當遣信,往請如來在此遊化;若使來者,充我本願;若不來者,我躬自當往拜跪問訊。』即勅一臣:『汝往至彼問訊如來,持我名字,頭面禮足,興居輕利⑤,遊步康強⑥。云王地主問訊如來,興居輕利,遊步康強。唯願世尊臨顧此土。』
「爾時,彼人受王教勅便往至彼國界。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立,便作是說:『大王地主禮如來足,問訊禮竟,興居輕利,遊步康強,唯願世尊臨顧彼國。』爾時,世尊默然受Ⓓ彼請。
「時,燈光如來將諸大眾,以漸人間遊行,與大比丘四十億眾俱。在在處處,靡不恭敬者,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皆悉貢獻,漸至地主國界,時,地主大王聞燈光如來至此國界,在北婆羅園中,將大比丘眾四十億人:『我今可躬自往迎。』時,地主大王復將四十億眾往詣燈光如來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坐。及四十億眾禮足Ⓔ已,在一面坐。
「爾時,燈光如來漸與彼王及四十億眾面說妙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穢污,漏不淨行,出家為要,獲清淨報。爾時,如來觀眾生意,心性柔和,諸佛如來常所說法:苦、[*]習、盡、道,盡與彼四十億眾廣說其義,即於[*]坐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時,四十億眾白燈光如來曰:『我等意願剃除鬚髮,出家學道。』大王當知。爾時,四十億眾盡得出家學道,即以其日,成阿羅漢道。時,地主國王即從[*]坐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
「時,Ⓕ燈光如來將八十億眾,皆是阿羅漢,遊彼國界,國土人民四事供養: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事事供給,無所乏短。是時,地主國王復於餘時,將諸群臣至彼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是時,燈光如來與彼國王說微妙法,地主大王白如來曰:『唯願世尊盡我形壽受我供養,及比丘僧,當供給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悉當供給。』爾時,燈光如來默然受彼王請。
「時,王見佛默然受請,重白世尊:『我今從世尊求願,唯見聽許!』世尊告曰:『如來法者,以過此願。』王白世尊:『我今求願者,極為淨妙。』世尊告曰:『所求之願,云何淨妙?』王白世尊:『如我意中,今日眾僧在一器食,明日復用餘器食;今日眾僧著一種服,明日復更易服;今日眾僧坐一種座,明日復更坐餘座;今日使人⑦與眾僧使,明日復更易使人。我所求願者,正謂此耳。』燈光如來告曰:『隨汝所願,今正是ⓐ時。』
「地主大王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從[*]坐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還至宮中。到已,告諸群臣:『我今意欲盡其形壽供養燈光如來.至真.等正覺及比丘眾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汝等亦當勸發佐吾供辦。』諸臣對曰:『如大王教。』去城不遠一由旬內,造立堂舍,彫文刻鏤,五色玄黃,懸繒幡蓋,作倡伎樂,香汁灑地,修治浴池,辦具燈明及甘饌、飲食、施設坐具。便白:『時到,今正是時,願尊屈顧!』
「時,燈光如來[*]以知時至,著衣持鉢,將比丘眾,前後圍遶,便往至講堂所,各各就座而坐。時,地主大王見佛、比丘僧坐訖,將宮人婇女及諸大臣,手自斟酌,行種種飲食,味各百種。大王當知,爾時,地主國王七萬歲中,供養燈光如來及八十億眾諸阿羅漢,未曾懈廢。時,彼如來教化周訖,便於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
「時,地主大王ⓑ以ⓒ若干百種香花供養,於四衢道路,起四廟寺,各用七寶金、銀、琉璃、水精,懸繒幡蓋,及八十億眾各各以漸於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爾時,大王取八十億眾,收其舍利,各各興起神寺,皆懸繒幡蓋,香華供養。大王當知。爾時,地主大王復供養燈光如來寺及八十億羅漢寺,復經七萬歲,隨時供養,然燈、散華,懸繒幡蓋。大王當知,燈光如來遺法滅盡,然後彼王ⓓ方取滅度。
「爾時,地主大王者豈是異人乎?莫作是觀。所以然者,爾時地主大王者,即我身是。我於爾時,七萬歲中,以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供養彼佛,令不減少。般涅槃後,復於七萬歲中供養形像舍利,Ⓒ燒香、然燈,懸繒幡蓋,無所渴乏。我於爾時,以此功德,求在生死獲此福祐,不求解脫。大王當知,爾時所有福德,今有遺餘耶?莫作是觀!如我今日觀彼Ⓓ富有,無有毫釐如毛髮Ⓔ許。所以然者,生死長遠,不可稱[*]記,於中悉食福盡,無有毫釐許在。是故,大王!莫作是說言:『我所作福祐,今日已辦。』大王!當作是說:『我今身、口、意所作眾行,盡求解脫,不求在生死Ⓕ福業,便於長夜安隱無量。』」
爾時,王波斯匿便懷恐懼,衣毛皆竪,悲泣交集;以手抆淚,頭面禮世尊足,自陳過狀:「如愚、如騃,無所覺知,唯願世尊受我悔過!今五體投地,改已往之失,更不造此言教,唯願世尊受我悔過。」如是再三。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大王!今於如來前悔其非法,改往修來,我今Ⓖ要受汝悔過,更莫復造。」
爾時,於大眾中有一比丘尼,名ⓐ迦旃延,即從[*]坐起,頭面禮足,白世尊曰:「今世尊所說,甚為微妙。又世尊告波斯匿ⓑ王作是語:『大王當知,身、口、意所作眾行,盡求解脫,莫求在生死食其福業,ⓒ更於長夜獲安隱無量。』所以然者,我自憶三十一劫,ⓓ飯⑧式詰⑨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遊在野馬世界。
「爾時,彼佛到時著衣持鉢,入野馬城乞食。是時,城內有ⓔ一使人,名曰純黑。時,彼使人見如來執鉢入城乞食。見已,便作是念:『今如來入城必須飲食。』即入家出食施與如來,興發此願:『持此功德,莫墮三惡趣中;使我當來之世,亦當值如此聖尊;亦當使彼聖尊為我說法,時得解脫。』世尊并波斯匿王咸共知之。當爾時,純黑使人者豈異人乎?莫作是觀。所以然者,爾時純黑使人者,即我身是。
「我於爾時,飯式詰如來作此誓願:『ⓕ使ⓖ將來之世,值如此聖尊,與我說法,時得解脫。』我於三十一劫不墮三惡趣中,生天、人中,最後今日受此身分,遭值ⓗ聖尊得出家學道,盡諸有漏,成阿羅漢。ⓘ若世尊所說極為微妙,語波斯匿王:『身、口、意所作眾行,盡求解脫,莫在生死食此福業。』我若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斯,歡喜心意向如來者,我便生此念:『此諸賢士,用意猶不愛敬供奉如來?』設我見四部之眾,即往告曰:『汝等諸賢,為須何物,衣鉢耶?ⓚ尼師檀耶?ⓛ針筒耶?ⓜ澡罐耶?及餘沙門什物,我盡當供給。』我ⓝ已許之,便在處處乞求。若我得者是其大幸;若使不得,便往至欝單越⑩、瞿耶尼⑪、弗于逮⑫,求索來與。所以然者,皆由此四部之眾得涅槃道。」
爾時,世尊觀察迦旃延比丘尼心,便告諸比丘:「汝等頗見如此之比信心解脫,如[*]迦旃延比丘尼乎?」
諸比丘對曰:「不見也,世尊!」
世尊告曰:「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尼,得信解脫者,所謂[*]迦旃延比丘尼是也。」
爾時,迦旃延比丘尼及波斯匿王、四部之眾,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東晉…譯)十三字=符秦建元年三藏曇摩難提譯【宋】【元】,=符秦三藏曇摩難提譯【明】
????
ⓑ 羽寶=羽葆【元】【明】*
「羽寶」,元、明二本作「羽葆」。 「羽葆」,大正藏原為「羽寶」,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羽葆」。
ⓒ 正=王【元】
「正」,元本作「王」。 「王」,大正藏原為「正」,今依據元本改作「王」。
ⓓ 寶羽=羽寶【宋】,=羽葆【元】【明】
????
ⓔ 祇洹=祇桓【明】
「祇洹」,明本作「祇桓」。 「祇桓」,大正藏原為「祇洹」,今依據明本改作「祇桓」。
ⓕ 飯=飲【宋】【元】【明】
「飯」,宋、元、明三本作「飲」。 「飲」,大正藏原為「飯」,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飲」。
ⓖ 短乏=乏短【宋】【元】【明】
「短乏」,宋、元、明三本作「乏短」。 「乏短」,大正藏原為「短乏」,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乏短」。
ⓗ 更=臾【元】
「更」,元本作「臾」。 「臾」,大正藏原為「更」,今依據元本改作「臾」。
ⓘ 小座=小床【宋】【元】【明】
「小座」,宋、元、明三本作「小床」。 「小床」,大正藏原為「小座」,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小床」。
ⓙ 〔末〕-【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末」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末」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記=計【明】*
「記」,明本作「計」。 「計」,大正藏原為「記」,今依據明本改作「計」。
ⓛ 地主=地種【宋】
「地主」,宋本作「地種」。 「地種」,大正藏原為「地主」,今依據宋本改作「地種」。
ⓜ 主=王【宋】
「主」,宋本作「王」。 「王」,大正藏原為「主」,今依據宋本改作「王」。
ⓝ 端政=端正【宋】*【元】*【明】*
「端政」,宋、元、明三本作「端正」。 「端正」,大正藏原為「端政」,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端正」。
ⓞ 〔出〕-【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出」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出」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身+(體)【宋】【元】【明】
「身」,宋、元、明三本作「身體」。 大正藏無「體」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娠=身【宋】【元】
「娠」,宋、元二本作「身」。 「身」,大正藏原為「娠」,今依據宋、元二本改作「身」。
ⓡ 座=坐【宋】【元】【明】
「座」,宋、元、明三本作「坐」。 「坐」,大正藏原為「座」,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坐」。
ⓢ 夫人=天人【元】
「夫人」,元本作「天人」。 「天人」,大正藏原為「夫人」,今依據元本改作「天人」。
ⓣ 遂=已【宋】【元】【明】
「遂」,宋、元、明三本作「已」。 「已」,大正藏原為「遂」,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已」。
ⓤ (地)+里【宋】【元】【明】
「里」,宋、元、明三本作「地里」。 大正藏無「地」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以=已【宋】*【元】*【明】*
「以」,宋、元、明三本作「已」。 「已」,大正藏原為「以」,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已」。
ⓦ 強=健【宋】【元】【明】
「強」,宋、元、明三本作「健」。 「健」,大正藏原為「強」,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健」。
ⓧ 刀杖=刀仗【元】【明】
「刀杖」,元、明二本作「刀仗」。 「刀仗」,大正藏原為「刀杖」,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刀仗」。
ⓨ (道等)+正覺【宋】【元】【明】
「正覺」,宋、元、明三本作「道等正覺」。 大正藏無「道等」二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常=嘗【宋】【元】【明】
「常」,宋、元、明三本作「嘗」。 「嘗」,大正藏原為「常」,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嘗」。
Ⓐ (時王太子於此遊戲)+時王【宋】【元】【明】
「時王」,宋、元、明三本作「時王太子於此遊戲時王」。 大正藏無「時王太子於此遊戲」八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惡嚮=惡響【宋】【元】【明】
「惡嚮」,宋、元、明三本作「惡響」。 「惡響」,大正藏原為「惡嚮」,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惡響」。
Ⓒ 習=集【元】【明】*
「習」,元、明二本作「集」。 「集」,大正藏原為「習」,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集」。
Ⓓ 〔彼〕-【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彼」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彼」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已〕-【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已」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已」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燈光=登光【宋】
「燈光」,宋本作「登光」。 「登光」,大正藏原為「燈光」,今依據宋本改作「登光」。
Ⓖ 足=已【元】【明】
「足」,元、明二本作「已」。 「已」,大正藏原為「足」,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已」。
ⓐ 時+(時)【宋】【元】【明】
「時」,宋、元、明三本作「時時」。 大正藏無「時」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以〕-【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以」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以」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若干=若千【明】
「若干」,明本作「若千」。 「若千」,大正藏原為「若干」,今依據明本改作「若千」。
ⓓ 方=方王【元】
「方」,元本作「方王」。 「方王」,大正藏原為「方」,今依據元本改作「方王」。
Ⓒ 燒香然燈=然燈燒香【宋】【元】【明】
「燒香然燈」,宋、元、明三本作「然燈燒香」。 「然燈燒香」,大正藏原為「燒香然燈」,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然燈燒香」。
Ⓓ 富有=福祐【宋】【元】【明】
「富有」,宋、元、明三本作「福祐」。 「福祐」,大正藏原為「富有」,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福祐」。
Ⓔ 許+(在)【元】【明】
「許」,元、明二本作「許在」。 大正藏無「在」字,今依據元、明二本補上。
Ⓕ (食其)+福業【宋】【元】【明】
「福業」,宋、元、明三本作「食其福業」。 大正藏無「食其」二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要〕-【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要」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要」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迦旃延=迦栴延【宋】*【元】*【明】*
「迦旃延」,宋、元、明三本作「迦栴延」。 「迦栴延」,大正藏原為「迦旃延」,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迦栴延」。
ⓑ 〔王〕-【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王」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王」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更=便【宋】【元】【明】
「更」,宋、元、明三本作「便」。 「便」,大正藏原為「更」,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便」。
ⓓ 飯式詰=有式詰【宋】【元】【明】
「飯式詰」,宋、元、明三本作「有式詰」。 「有式詰」,大正藏原為「飯式詰」,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有式詰」。
ⓔ 一=德【元】
「一」,元本作「德」。 「德」,大正藏原為「一」,今依據元本改作「德」。
ⓕ 使+(我)【元】【明】
「使」,元、明二本作「使我」。 大正藏無「我」字,今依據元、明二本補上。
ⓖ 將來=當來【宋】【元】【明】
「將來」,宋、元、明三本作「當來」。 「當來」,大正藏原為「將來」,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當來」。
ⓗ 聖尊=世尊【宋】【元】【明】
「聖尊」,宋、元、明三本作「世尊」。 「世尊」,大正藏原為「聖尊」,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世尊」。
ⓘ 若=如【元】【明】
「若」,元、明二本作「如」。 「如」,大正藏原為「若」,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如」。
ⓙ 優婆斯=優婆夷【宋】【元】【明】
「優婆斯」,宋、元、明三本作「優婆夷」。 「優婆夷」,大正藏原為「優婆斯」,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優婆夷」。
ⓚ 尼師檀=尼師壇【宋】【元】【明】
「尼師檀」,宋、元、明三本作「尼師壇」。 「尼師壇」,大正藏原為「尼師檀」,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尼師壇」。
ⓛ 針筒=針筩【元】【明】
「針筒」,元、明二本作「針筩」。 「針筩」,大正藏原為「針筒」,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針筩」。
ⓜ (法)+澡罐【宋】【元】【明】,罐=灌【宋】
????
ⓝ 已許之便在=許已盡便在在【宋】【元】【明】
「已許之便在」,宋、元、明三本作「許已盡便在在」。 「許已盡便在在」,大正藏原為「已許之便在」,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許已盡便在在」。
[註解]
① 閻浮里:此世界的四大洲之一,我們居住於此。另譯為「閻浮洲」、「閻浮提」、「南瞻部洲」。
② 小座:矮的座位。又譯為「小床」、「卑床」。
③ 辟支佛:沒有老師教導而自己覺悟解脫,且不為大眾說法的聖者。又譯為「獨覺」、「緣覺」。
④ 三十二相:古印度相術認為最有福報的人的三十二個形體相貌特徵,相傳有這三十二相的人在家可成為轉輪聖王,出家可成佛。
⑤ 興居輕利:生活起居輕鬆便利。又譯為「起居輕利」。
⑥ 遊步康強:走起路來健康強壯。
⑦ 使人:僕人。
⑧ 飯:在這裡作動詞用,指拿食物給別人吃。
⑨ 式詰:即尸棄佛,過去七佛中的第二位。
⑩ 欝單越:此世界的四大洲之一,人壽千歲,是四大洲中果報最殊勝的大同世界,但沒有佛法。另譯為「北俱盧洲」、「鬱單曰」、「欝多羅提舍」。
⑪ 瞿耶尼:此世界的四大洲之一,人壽二百五十歲,義譯為「西牛貨洲」,因為此洲以牛作為貨幣。另譯為「瞿陀尼」、「拘耶尼」、「拘陀尼」、「瞿陀尼迦」。
⑫ 弗于逮:此世界的四大洲之一,人壽五百歲,義譯為「東勝身洲」,因為此洲的人類身形殊勝。另譯為「弗婆提舍」、「弗婆提」、「弗婆鞞陀提」。
[對應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