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
爾時,那憂羅公ⓓ長者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須臾④,退坐白世尊曰:「我今年朽,加復抱病,多諸憂惱,唯願世尊隨時教訓,使眾生類長夜獲安隱。」
爾時,世尊告長者曰:「如汝所言,身多畏痛,何可恃怙⑤?但以薄皮而覆其上。長者當知,其有依憑此身者,正可見ⓔ須臾之樂;此是愚心,非智ⓕ者所貴。是故,長者!雖身ⓖ有病ⓗ,令心無病。如是,長者!當作是學。」
爾時,長者聞說斯言,從座[*]起,禮世尊足,便退而去。爾時,長者復作是念:「我今可往至尊者舍利弗所而ⓘ問斯義。」是時ⓙ,舍利弗去彼不遠,在樹下坐。是時,那優羅公往至舍利弗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是時,舍利弗問長者曰:「如今長者ⓚ顏貌和悅,諸根寂靜,必有所因。長者!故當從佛聞法耶?」
時,長者白舍利弗言:「云何,尊者舍利弗!顏貌焉得不和悅乎?所以然者,向者世尊以甘露之法,溉灌胸懷。」
舍利弗言:「云何,長者!以甘露之法,溉灌胸懷?」
長者報言:「舍ⓛ利弗!我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我白世尊曰:『年朽長大,恒抱疾病,多諸苦痛ⓜ,不可稱計,唯願世尊分別此身,普使眾生,長獲ⓝ安隱!』爾時,世尊便告我言:『如是,長者!此身多諸衰ⓞ苦,但以薄皮而覆其上。長者當知,其有恃怙此身者,正可有斯須臾ⓟ之樂,不知長夜受苦無量。是故,長者!此身雖有患,令ⓠ心無患。如是,長者!當作是學。』世尊以此甘露之法,而見溉灌。」
舍利弗言:「云何,長者!更不重問如來此義乎:『云何身有患心有ⓡ患?云何身有病心無病?』」
長者白舍利弗言:「實無此辯重問世尊,身有患心有患,身有患心無患。尊者舍利弗必有此辯,願具分別。」
舍利弗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與汝廣演其ⓢ義。」
對曰:「如是。舍利弗!」從彼ⓣ受教。
舍利弗告長者曰:「於是,長者ⓤ!凡夫之人不見聖人,不受聖教,不順其訓;亦不見善知識,不與善知識從事⑥。彼計色為我,色是我所,我是色所;色中有我,我中有色,彼色、我色合會一處,彼色、我色[*]以集一處,色便敗壞,遷移不停⑦,於中復起愁憂苦惱。痛、想、行、識,皆觀我有識,識中有我,我中有識,彼識、我識合會ⓥ一處。彼識、我識[*]以會一處,識便敗壞,遷移不停,於中復起愁憂苦惱。如是,長者!是為ⓦ身亦有患,心亦有患。」
長者問舍利弗曰:「云何身有患、心無患耶?」
舍利弗言:「於是,長者!如何生病而心不病賢聖弟子承事⑧聖賢,修行禁法⑨,與善知識從事,親近善知識。彼亦不觀我有色;不見色中有我,我中有色;不見色是我所,我是色所。彼色遷轉不住,彼色[*]以移易,不生愁憂、苦惱、憂色ⓧ之患。亦復不見痛、想、行、識,不見識中有我,我中有識;亦不見識我所,亦不見我所識。彼識、我識以會一處,識便敗壞,於中不起愁憂、苦惱。如是,長者!是為[*]身有患而心無患。是故,長者!當作是習,遺身去心,亦無染著⑩。如是,ⓨ長者!當作是學。」
爾時,那憂ⓩ羅公聞舍利弗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拔祇~Bhagga.
ⓑ 「收」,大正藏原為「牧」,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收」。
ⓒ 尸收摩羅~Suṃsumāragira.
ⓓ 那憂羅公~Nakulapitā.
ⓔ 大正藏無「見」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大正藏在「智」字之後有一「慧」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 「身」,大正藏原為「心」,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身」。
ⓗ 「病」,宋、元、明三本作「痛」。
ⓘ 大正藏無「而」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大正藏無「是時」二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大正藏無「曰如今長者」五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大正藏在「舍」字之前有「於是」二字,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刪去。
ⓜ 「苦痛」,宋、元、明三本作「苦惱」。
ⓝ 「長獲」,大正藏原為「獲此」,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長獲」。
ⓞ 「衰」,宋、元、明三本作「畏」。
ⓟ 大正藏無「臾」字,今依據聖本補上。
ⓠ 「令」,大正藏原為「當使」,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令」。
ⓡ 「有」,大正藏原為「無」,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有」。
ⓢ 「義」,聖本作「誼」。
ⓣ 聖本無「舍利弗從彼」五字。
ⓤ 聖本無「於是長者」四字。
ⓥ 「會」,宋、元、明三本作「在」。
ⓦ 大正藏無「是為」二字,今依據聖本補上。*
ⓧ 「色」,宋本作「邑」,元、明二本作「悒」。
ⓨ 大正藏無「如是」二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 「憂」,宋、元、明、聖四本作「優」。
[註解]
① 拔祇:古代印度十六大國之一,位於當時的中印度,摩竭提國的北方,當今印度東北部,是由八個種族組成的聯邦共和國,首都是毘舍離。又譯為拔耆、跋耆、跋祇、跋闍、婆祇。
② 尸收摩羅山:地名,山下有許多村落。其中「尸收摩羅」是鱷魚的音譯。又譯為失收摩羅山、設首婆羅山。
③ 鬼林鹿園:陰森的茂密森林中有許多鹿的地方。又譯為「鹿野深林」、「恐怖稠林禽獸之處」。
④ 須臾:片刻;短時間。
⑤ 恃怙:依靠、憑藉。
⑥ 從事:交往。
⑦ 彼色、我色合會一處,彼色、我色以集一處,色便敗壞,遷移不停:那個物質(色境)和我的物質(眼睛)聚合在一起,那個物質和我的物質聚合在一起後,物質接著還是會衰敗毀壤、無常變化不停。可對照《雜阿含經》卷十一第273經所說:「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等諸法非我、)非常」(CBETA, T02, no. 99, p. 72, c9-10)。
⑧ 承事:聽從、事奉。
⑨ 禁法:指戒律。
⑩ 遺身去心,亦無染著:縱使丟棄了身體、去除了心靈,都不會貪染執著於身心。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本經中舍利弗尊者教長者如何「身苦而心不苦」的方法,是極為簡化的修行次第,包含:
- 親近善士(也包含聽聞正法)。
- 持戒。
- 修無我而不執著。
待整理: c.f. 《雜阿含經》卷5第107經「讀經拾得」中生病時的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