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云何,諸比丘!頗有見提婆達兜清白之法乎?然復提婆達兜為惡深重,受罪經劫不可療治。於我法中,不見毫釐之善可稱記者。以是之故,我今說提婆達兜諸罪之原首不可療治。猶如有人而墮深廁,形體沒溺,無有一淨處。有人欲來濟拔其命,安置淨處,遍觀廁側及彼人身,頗有淨處,吾欲手捉拔濟出之。彼人熟視,無一淨處而可捉者,便捨而去。如是,諸比丘!我觀提婆達兜愚癡之人,不見[*]毫釐之法而可記者,受罪經劫不可療治。所以然者,提婆達兜愚癡專意,偏著利養,作五逆罪已,身壞命終,生惡趣中。如是,諸比丘!利養深重,令人不得至安隱之處。是故,諸比丘!已生利養心,便當捨離;若未生者,勿興染心。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羅閱+(祇)【宋】*【元】*【明】*

  「羅閱」,宋、元、明三本作「羅閱祇」。
  大正藏無「祇」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城=域【宋】【元】

  「城」,宋、元二本作「域」。
  「域」,大正藏原為「城」,今依據宋、元二本改作「域」。

毫=豪【聖】*

  「毫」,聖本作「豪」。
  「豪」,大正藏原為「毫」,今依據聖本改作「豪」。

善+(法)【宋】【元】【明】

  「善」,宋、元、明三本作「善法」。
  大正藏無「法」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於)+今【宋】【元】【明】

  「今」,宋、元、明三本作「於今」。
  大正藏無「於」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有〕-【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有」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有」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善)+法【宋】【元】【明】

  「法」,宋、元、明三本作「善法」。
  大正藏無「善」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之〕-【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之」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之」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已」,大正藏原為「以」,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已」。*

〔便〕-【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便」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便」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染+(著)【元】【明】

  「染」,元、明二本作「染著」。
  大正藏無「著」字,今依據元、明二本補上。

[註解]

羅閱城:「王舍城」的音譯,中印度摩羯陀國的首都。

迦蘭陀竹園:佛陀的道場之一,為迦蘭陀長者所擁有的竹林中所建立的道場,是佛教最早蓋的寺院。又譯為「竹林加蘭哆園」、「竹林精舍」。

提婆達兜:阿難尊者的兄長,佛陀的堂兄弟,曾加入佛教僧團,在修成神通後貪取名利而自立教團,吸收阿闍世王的供養,與佛陀為敵。又譯為「提婆達多」、「調達」。

清白:指佛陀所顯示的教法,又泛指斷除煩惱的善法,因為沒有煩惱的塵垢染著,而稱作清白。

利養:財利等能滋養身體的物品。

五逆罪:五種極逆於理的罪惡,即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壞僧團、出佛身血。這五種極端罪惡的行為,任犯一種,即墮無間地獄,故又名無間業。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有同學提問:「本經說提婆達兜的惡貫滿盈,受罪經劫不可療治,但其他經中表示提婆達兜最後仍能成道,是否互相衝突?」

這是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下來看,本經說提婆達兜「經劫」不可療治,表示在這劫的時間中提婆達兜是沒救了。其實在《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七〈放牛品 49〉第9經以及相當的南傳經文都有記載,提婆達兜六十劫後由於剛出家時曾經認真修行的善業而最後:「成辟支佛,名曰南無。」(CBETA, T02, no. 125, p. 804, c12-13)

[進階辨正]

回到《增壹阿含經》第11品

回到《增壹阿含經》